日本正在重走德国二战前的老路 下

三  美国对德投资振兴了德国经济,美国对朝战争的需求挽救了日本经济

一战对英法实力造成了极大地削弱,法国力图最大程度地剥削压制德国,英国意图用德国来制衡法国,而德国又对英法制定的条约恨之入骨,这三国的相互牵制和经济上的窘迫为美国插手欧洲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战后,英法迫切需要获得赔款以重建经济,而德国的经济遭到战争重创,无力赔偿。1924年4月9日美国银行家道威斯拟定了“道威斯计划”,经各国讨论通过,同年9月1日生效。该计划主要内容为:协约国贷款 8亿金马克(折合1.9 亿美元),发行110 亿金马克铁路公债、50亿金马克工业公债;规定德国赔款年度限额,逐年增加,支付赔款的财源来自关税、烟酒糖专卖税、铁路收入及工商企业税,等等。

这项计划的核心,是美英各国大财团及资本家向德国提供贷款,重建并推动德国经济增长,增长的利润再用来支付战争赔款和各出资人的本息收益。道威斯计划的执行,对20年代后半期德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924-1929年德国支付赔款110亿金马克(约合27亿美元),获得外国各种贷款约210亿金马克(约合50亿美元),其中美国向德国提供的是22亿5千万美元,从各协约国收回了约20亿美元的战债本息(一战时,英国的债务累计达12.85亿英镑,主要来自美国。欧洲各国欠美国的战债共达103亿4千万美元。其中英国为43亿,法国为34亿,意大利为16.5亿美元。)

这等于把德国的战争赔款变为了一项国际资本投资,美国未遭受战争,实力也丝毫无损,凭借雄厚的资金乘机压倒了法国,成为赔款计划的实际主宰者和受益人。1924年到1933年,华尔街的各国国际财团总共向德国提供了330亿马克的贷款,美国资本占到贷款总额的70%,90%以上的贷款流向了德国各大公司及企业中,利率高达6.5%~10%。而且,协约国大多需要归还美国的战争债务,财政来源又是以美国对德贷款为源头的德国经济增长利益,意味着各国相当大的一部分财政都被绑在美国的金融资本上,使得各国既不敢再刺激德国,又不敢挑衅美国,已经隐性地失去了部分欧洲主导权。

“道威斯计划”资本流向

500

     

1928年德国声称财政濒于破产,无力持续赔偿,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国际金融资本,以美国为主的资本财团不愿意蒙受损失。美国律师杨格制定了“杨格计划” 取代了“道威斯计划”,大规模地降低了德国的战争赔款。因为只有削减了战争赔款的份额,才能腾出钱来保证国际金融资本的最大收益。在这个问题上,各国的国家利益是拼不过国际金融财团利益的。道威斯与JP摩根财团的关系密切,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卡罗尔奎格雷认为,道威斯计划“很大程度上是一个JP摩根的产物”;而杨格律师干脆就是JP摩根财团麾下通用电气公司的董事长。

道威斯计划使德国获得了大量资金,工业生产重新启动,而且结构还更加趋于合理和完善,带动了上下游的经济运转,盘活了商业流通。美国还向德国提供了技术装备和燃料原料,掌握了德国通用电力(A.E.G),联合钢铁,I.G.法本,控制了德国的电力、钢铁和化工行业,把握了德国的工业命脉,使之成为美国资本和产品的市场。

对于日本来说,朝鲜战争已经不是“雪中送炭”,而是“起死回生”了。

二战后,政治上,日本是战争发起国与战败国,正处于任由战胜国宰割的地位,美国对日敌对情绪严重;经济上,战争严重破坏了日本的生产力,物资匮乏引发了恶性通货膨胀,工厂机关被摧毁,失业人口众多,可以说是满目废墟。据统计,1946年(战后第一年)日本生产率降到战时高峰期的20%,工矿业也只有战前的28%。美国总统特使小埃德温.卓克在1945年10月中旬交给杜鲁门的一份报告中说:“日本大城市的整个经济结构已经被摧毁”。 66个主要城市已经被炸毁,这些城市总计40%的地区被破坏,至少30%的人无家可归。

尽管麦克阿瑟出于稳定日本社会便于美国长期控制的目的,送来大量的物资支援,但仍然仅使日本勉强维持运转,远谈不上复苏。

然而朝鲜战争改变了日本的困境。时任日银总裁的一万田尚登这样回忆道,战争“拯救了我国的经济界”。

    日本接近朝鲜的地理位置,使其天然成为美军最好的前线基地,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驻日美国空军基地向朝鲜空运了300万兵员、30万伤病员和70万吨物资,2500个设施包括军人训练场、医院等全部为朝鲜战争服务,获得了麦克阿瑟和驻日美军总部的大加赞赏。日本还出动扫雷部队1200人,扫雷舰艇46艘,帮助美国完成了600公里区域的扫雷任务,前后一共清理了五个港口,为美国登陆朝鲜做出了重要贡献。时任美国驻日大使的墨菲说:“日本人以惊人的速度,把其列岛变成一个大兵站。没有它,朝鲜战争就打不成。”

由此,美国对日的政策由惩治转为扶持,开始大规模地向日本转移先进技术,1950年转移的项目不过22个,短短两年时间,转移的项目就已经翻了接近6倍,到了133项目。美国还将原定于战争赔偿的850座工厂正式交还日本,其中飞机制造厂314座,军火工厂131座,武器研究所25个,极大地促进了日本工业与军事研究的发展,使得日本经济以风卷燎原之势迅速复燃,1950年10月工矿业生产指数就超过战前水平。

从1950年战争爆发到1953年签订停战协议的3年时间,美国对日本战争特需订货共23.9亿美元,占日本当时出口总额的50%以上。1950年上半年,日本600家大企业经营利润仅为137亿日元,下半年则猛增到407亿,1951年上半年又增加到1086亿日元,仅一年同比就增长了近8倍。

朝鲜战争使得日本迅速摆脱了战败国受惩治的地位,摇身一变上升为美国的合作伙伴,从二战亚洲各国的加害者转化为领头羊,凋零破败的经济得到了极大的扶持,这才是日本在战后压倒各国迅速崛起的关键。

四  美国帮助希特勒发展军备,美国放松对日本的军备限制

一战后,尽管协约国制定了巨额的赔偿条款,严苛的军事限定规则,但是由于各国的利益不同而互相扯皮,为了自己的小算盘又宽纵放水;而且一战后英法经济长期萎靡不振,社会动荡加剧,政府频频换人,既不能集中精力监管德国,又无法保持对德政策的统一性与长期性,致使最后德国真正受到的惩治一步步被放松。

德国千方百计地避开英法的监管,极力保存和发展军队的主要力量,用警察的名义掩盖军队,大量工厂转移了苏联,水面舰艇变成了水下的潜艇……,在各种名目掩护下,建立了庞大完备的军事预备役训练系统,开展“用铲子代替步枪”运动,即组织准军事的 “青年团”和“国家劳动奉献团”,定期让青少年去参加军训。德国在开战前已有超过30%的成年人经过了军训,使德军作战争总动员时,最多时竟可以动员超过1700万经过训练的士兵。纳粹上台后,肆意扩张军备。从1933年到1938年间,德国用于国防目的的直接支出高达516亿马克,超过英法美三国之和;1939年战争前夕,德国一线兵力已扩充至102个师、共360万人,超过《凡尔赛条约》规定的25倍。

不同于英法忽视了德国,美国却一直在积极插手德国的经济甚至是军备的发展。1924年到1933年,华尔街的国际财团总共向德国提供了330亿马克的贷款,而德国同期仅支付了200亿马克的战争赔偿,等于获得了约130亿马克的外资净流入。其中的最大三笔款项,分别建立和帮助了三家大工业:通用电力(A.E.G),联合钢铁,I.G.法本。1937年,联合钢铁和IG法本生产的爆炸物加起来占全国总量的95%,

从1933年到1939年德国发动二战前的六年时间里,美国各大公司企业和德国保持着亲密的合作关系:向著名的克虏伯军火公司提供贷款和技术,后来克虏伯的大炮坦克驰聘在欧洲战场上,不知给盟军增添了多少伤亡;杜邦公司通过I.G.法本把氯丁橡胶和飞机防爆剂的技术卖给德国;美孚石油公司提供坦克润滑油技术,在德国设立一家飞机专用汽油厂;美孚电报电话公司参加了德国新型飞机的研制。战争中,连美国的海军部长都承认是美国向希特勒提供了最先进的飞机发动机。还有福特汽车公司(亨利福特本人由于与纳粹的合作还得到了十字鹰徽勋章)、洛克菲勒财团、摩根财团及它控制的电报电话公司,争先恐后地跟德国签下了巨额的战略原料和军工项目的订单。1934年8个月中,美国对德国的飞机出口数量比1933年增加了不止5倍。33年到39年间,在纳粹德国的军事机构中营业的美国公司超过60家。这些和德国积极合作的美国企业,战后基本没有受到制裁。

在日本方面,朝鲜战争后,日本成为美国对抗苏中、压制朝鲜的桥头堡。近年来,随着美国国力的日益衰弱和中国的不断崛起,美国已经深感能力不足以完全控制东亚,亟需一个强有力的帮手。在这种趋势下,美国日益放松对日本的军备管制,并促使其走上与中国对抗的道路。

而日本始终不甘心于在亚洲的政治地位低落,从朝鲜战争开始,就在积极寻求军事复苏的途径。几十年来,日本已经先后突破种种限制,努力“正常化”,追求成为政治军事大国的目标。

作为日本国家安全政策和自卫队建设的纲领性文件,《防卫计划大纲》勾画出了日本在战略军事指导思想领域中的演变。

1976年版的《防卫计划大纲》强调日本应建立和保持 “基础防卫力量”。

1995年版的《防卫计划大纲》规定 “保卫日本安全”外,还要在日本以外的地区发挥军事作用。表明自卫队开始由“内向”转向“外向”。

2004年版的《防卫计划大纲》将中国的正常军备建设与发展同朝鲜的导弹和核问题相提并论,把它视为日本的一大威胁。同时,日本不但将防御弹道导弹作为防卫任务,还将日本与周边国家的岛屿以及海洋权益争议也明确纳入防卫目标。

2010年版的《防卫计划大纲》完全否定“基础防卫力”的方针,转为强化“机动防卫力”的思路。突出强调了“中国威胁论”, 将防卫重点由日本东北转向西南,提出加强西南诸岛(日本九州以南、中国台湾岛以东的岛屿,包括钓鱼岛)的防御。

2019年以后的《防卫计划大纲》将不再延续过去几十年的战略框架,而是对现行防卫战略进行颠覆式重构,拟制所谓“全域联合作战构想”。

 2003年,日本又通过了《武力攻击事态法》、《安全保障会议设置法部分修正案》和《自卫队法修正案》等“有事三法案”,明确自卫队在“预测到”将发生紧急事态的情况下,可以实施先发制人的攻击。此举标志着日本彻底放弃“专守防卫”,转为奉行以危机预防和威慑为主的“先发制人”的军事战略。

而美国出于战略需要,对日本的军备发展采取了漠视放纵、进而鼓励推动的政策。

1951年9月8日日本与美国签署《日美安全保障条约》,1960年1月更新为《日美新安保条约》,它是日美的军事同盟条约,不仅构成规定日本从属美国的法律依据,而且赋予了美国可以在日本几乎无限制地设立、扩大和使用军事基地的权力。据报道,日本共有88个美军基地,按日本37.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算,几乎每个北京市的面积就驻扎着4个美军基地。

1969年,日本单方面划定了所谓的“防空识别区”,将东经123°以东包括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全部纳入其中,以此为依托,历经数十年构建了由航空自卫队和海上自卫队组成的海空立体巡视体系,对相关海域进行所谓的“实际管控”。中国与日本在此海域的冲突日趋激烈后,2012年11月29日美国参议院全体会议决定,在2013财年“国防授权法案”中增加一个附加条款,明确规定美国对日防卫义务的《日美安保条约》的第五条适用于钓鱼岛。美国国务卿助理詹姆斯·祖沃特表示,钓鱼岛区域“在日本的施政权之下,是《日美安保条约》的适用对象”。

1982年组阁的中曾根首相任期内,日本就先后以加大防卫投入突破了防卫经费“不得超过国民生产总值1%”的限制,以在1000海里海上通道为美国舰队护航突破了不参加集体防御的原则,以准许向美国转让武器技术突破了“武器出口三原则”的限制。

1991年,利用海湾战争的时机,日本以向波斯湾派遣扫雷艇突破了不向海外派兵的限制。1997年 《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出台,将台湾海峡划入所要应对的“周边事态”的范围之中。

2001年,借助“9·11”事件,日本自卫队首次远赴印度洋配合美军行动,一举突破了 “地区限制”、“行为限制”和“国会限制”三大限用武力禁区,等于变相行使了“集体自卫权”。

2005年,日美安全保障会议在发表的题为《日美同盟:为了未来的变革和再编》的共同声明中,将“改善国际安全保障环境”、“应对世界性的课题”增加为同盟合作内容,这标志着日美军事同盟由地区性同盟正式转变为全球战略性同盟。据此,不仅是美国把日本作为战略助手,日本也把美国作为了实力后盾,在与亚洲各国包括俄罗斯的各种争端中,越发趾高气扬。

2013年以来,日本连续六年增加国防开支。2018年国防经费达到了创纪录的51900亿日元,约合458亿美元。

美国不仅和日本签署了各级书面文件,在外交场合给与日本精神支持;还通过多种军事演习,不断地提高日本的军事作战配合能力,并向外界证明两国军事同盟的亲密无间。“环太平洋”“锐剑”“铁拳”以及美日海空军的多个演习中,美国逐步加强日本与美军的通讯、指挥、后勤、情报等各项联合作战能力,尤其是刻意加强日本登陆夺岛、水下反潜和扫雷能力。日本海上自卫队在美国的扶持下,拥有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反潜力量和扫雷力量,反潜飞机和扫雷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位居世界前茅。

经过多年的努力,日本目前拥有2艘1.7万吨的日向级、2艘2.6万吨的出云级“准航母”和6艘宙斯盾驱逐舰等150余艘各类舰艇,19艘常规潜艇,约370余架作战飞机,预警机、加油机一应俱全。

500

从左至右:美军(也是世界)最先进的尼米兹级航母,日本出云号、日本日向号

如此强大的海军实力,作为隐形殖民地的日本,没有美国的允许和扶持,是无论如何不可能拥有的。实际上,美国也正在重演二战前趋狼抗虎的把戏。没有美国对德国的大力帮助,纳粹何以能迅速地获得祸患欧洲的能力?英法德三国又怎么会两败俱伤,拱手让美国势力迅速入侵欧洲,进而主导整个世界?今天的美国,正极力推动日本像二战前的德国一样,与近邻的中国拼个鱼死网破,好让先是火上添薪、继而坐山观虎斗的美国到合适的时候再来收渔翁之利。

主席曾有过一句名言: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中国还有句俗语:不撞南墙不回头。但事实证明,如果第一次南墙撞得不够头破血流的话,再加上旁人出钱出力挑拨一下,有些人很可能再去撞第二回。当年德国一战的教训不够深刻,心犹未死,直到二战国家倾覆,国格丧尽,被调教透了,才终于安分下来。

中国历史几千年,从来不缺乏凶恶的敌人,从春秋到秦汉的匈奴、东胡,西晋时的五胡,唐朝的突厥、吐蕃,宋代的女真、蒙古,到明朝的满洲,某些时候中华大地尸横遍野、血流漂杵,其残酷性一点不比日本侵华差。但是今天,这些当年的敌人,有些已经成为中华大家族中的一员,有的目前是国际社会难得一提的边缘地带,而更多的早已化作史书上的一个个名字,让热爱考古的专家们大费脑筋。

作为一个业余历史爱好者,日本最终会走向何方,笔者还是很有兴致等着瞧的。

附:发完了上篇,看到一些读者的留言,再说几句:

1.日本老龄化也好,打得过打不过蒙古韩国也好,客观事实不妨碍主观意愿,连年的防卫大纲和军备发展已经很清楚地表明日本想要干什么了。

2.在日本驻扎了88个军事基地的美国会允许中日友好吗?即使日本想,他有这个能力吗?

3.日本势大招致中美联合压制的时代已经过去(或许未来还会有某个时刻中美再度联合),现在是美国扶持日本压制中国,而且会随着中日两国此盛彼衰愈加频繁,因为扶弱抗强从来都是第三方渔翁得利的有效手段。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