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真能切断伊朗的“油管”么

自今年5月1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不顾国际社会强烈异议,执意让美国退出伊朗核协定以来,美国政府一直想方设法切断伊朗这个欧佩克第三大石油出口国的“油管”。

500

6月26日,美国终于放出最新的“大招”:当天美国国务院官员对媒体表示,“所有国家”必须在今年11月4日前停止一切从伊朗的石油进口,否则将面临美国政府的制裁。

随后的“大招”接二连三:特朗普和国务卿蓬佩奥(Michael Pompeo)通过各种平台、渠道,对中国、印度、日本和欧洲发出“不要进口伊朗石油否则走着瞧”的威胁;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办公室主任胡克(Brian Hook)在一次特别新闻发布会上则披露,美国国务院、财政部高级官员自6月26日至7月中旬,已先后访问了13个东亚和欧洲国家,当面警告它们“和伊朗保持贸易关系是危险的”;7月6日,美国对伊朗追加实施了针对伊朗的汽车和贵金属贸易制裁。

经历长期贸易制裁和石油禁运的伊朗,一旦再次被切断“油管”,其经济和民生必将遭到又一次重创。但美国真能切断伊朗“油管”么?

根据彭博社的数据,伊朗每天出口石油约240万桶,在欧佩克国家中仅次于沙特和伊拉克居第三位,其中绝大多数供应给中国和印度,二者总和高达180万桶,第三位日本仅14万桶/天,而欧洲各国加在一起,每天从伊朗进口的石油也不过45万桶左右,如果中国、印度两个“大户”拒绝配合,而美方又无法彻底切断伊朗和“大户”间的石油贸易联系,则切断伊朗“油管”就基本成为不可能的事。

迄今印度的态度暧昧摇摆:印度外长斯瓦拉吉(Sushma Swaraj)强调“印度只承认并尊重联合国授权的制裁”,并表示“我们和伊朗间可以易货贸易、也可以用卢比结算”,似乎在强调印度不会买美国的账,且做好了规避美国制裁的准备;但印度石油和天然气部长普拉德汗(Dharmendra Pradhan)的声明似乎又在表明,印度“准备认真考虑”美方的要求。对于印度这个严重依赖外来能源的大国而言,不论如何取舍都注定痛苦不堪,7月16日美国官方代表团抵达印度,闭门讨论和伊朗石油出口有关的问题,很显然,印方看似自相矛盾和摇摆不定的姿态,有为此次讨价还价“预热”的意图。

“5+1”中反对美国单边退出伊朗核协定的德、中、法、英、俄五国则至少在台面上摆出了“不买账”的姿态:7月5日,5国外长和伊朗代表在维也纳开会,试图挽救伊朗核协定,会议期间5国发表联合声明,强调了允许伊朗继续出口石油、天然气的共识,并强调将继续信守伊朗核协定承诺,保持与伊朗间的对话。然而,维也纳会议虽然强调“支持伊朗石油出口”,并提出应“与伊朗保持有效金融渠道,继续海陆空物流及通讯畅通,促进出口,并向与伊朗进行贸易的商家提供明确有效的支持,鼓励对伊朗新投资”,却并未提出具体操作细节和可行性措施。

日本的做法则较为直接——有消息称他们正和美方协商,希望获得继续从伊朗进口的“豁免”。

由于美国在金融和国际贸易规则等方面的巨大优势,一旦切实施压,对伊朗石油出口足以构成在支付、结算等方面的强大压力,增加进出口困难,抬升运营成本,并吓退部分胆怯且缺乏变通手段的进口者。一旦美国在金融等方面收紧尺度,或进而采取打击中东金融掮客的配套手段,更将极大抬高伊朗出口石油的单位成本,使伊朗石油的市场竞争力下降。

但难度增加并不意味着无法操作:那些国力强大、手段渠道较多,可以与伊朗进行以货易货或本币结算的经济体,能够较方便地绕开美方重重壁垒,美国届时会陷入要么全面制裁该国、要么根本找不到“人头”的两难境地(印度外长提出的两条路都是正确的,但印度自己操作的难度有点大,因为该国缺乏伊朗大量需要、足以和石油构成对等交换的拳头出口产品,本币卢比又未必是伊朗所愿意接受的交换币种,然而印度行不通,未必其它“大户”也行不通)。由于在退出伊朗核协定方面,包括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在内,都不认同美国的做法,后者仅有以色列、沙特等寥寥几个“拥趸”,加上美国以外的“5+1”成员已表明了“不认账”立场,美方全面兑现威胁,事实上是有很大阻力的。

尽管特朗普以及支持特朗普做法的幕僚声称“不打算改变伊朗政体,只想借此迫使伊朗重返谈判”,但对于这样的解读,国际间普遍不能信服。许多分析家指出,特朗普私人法律顾问、前纽约市长朱利安尼等一再表示“以压促变是必要的”,而美国在伊朗问题上屈指可数的盟友以色列、尤其沙特从不掩饰对伊朗现政权的敌意,足以令世人对美国真实意图产生怀疑。不仅如此,伊朗核协定本就是国际间为解决伊朗核问题历经漫长过程、克服无数困难而达成的最重大谈判结果,而这一结果却被特朗普政府单方面撕毁——“那么谁还会重返什么谈判?”

美方以金融手段为主的制裁、封锁和禁运,足以干扰伊朗方面吸引外资的努力,吓跑以趋利避害为原则准绳的投资者,法国标致、丹麦马士基和多家跨国油企已先后打了退堂鼓,仍然支持伊朗核协定并表示“将为本国在伊朗投资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各国政府也无能为力。但石油却是另一回事,对伊朗而言这意味着维系生存的动脉和静脉,对几个“大户”而言则是本国能源战略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冒一点险、花一点代价是值得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必须的。

不仅如此,正如一些分析家所指出的,持续加大压力会在让伊朗“叫疼”前先把油价炒高(如今油价已在80美元/桶附近徘徊了),这是石油市场的高杠杆性所决定的,这将令特朗普在中期选举前面对国内外巨大政治压力——虽然美国页岩油生产商可能会窃喜。

美国的胃口实在太大了——7月5日国务院胡克公开其目标为“让伊朗石油出口归零”,这对后者而言不啻“亡国条件”,自然会遭到最大的阻力,且正所谓“抽刀断水水更流”,“大目标”自然比“小目标”难实现,而一旦不能完全实现,虎视眈眈等着特朗普出乖露丑的方方面面自然有话可说。

似乎意识到“调门过高”,7月中旬穿梭于中东等地的蓬佩奥等人也悄然放软了一些姿态,蓬佩奥在被问及“有没有豁免”时吞吞吐吐,称“不能说一定没有,但(进口国)要找我们谈谈才行”,而特朗普则试图安抚担心石油供应不足(欧佩克表示如果美国真的采取措施切断伊朗石油出口,国际市场原油日供应量可能减少100万桶以上)的国家,称“我和沙特国王商量好了,他答应增产和释放安全库存来救急,他已经答应了”。

但沙特国王似乎并没有答应:日前沙特官方表示,暂时没有能力通过释放安全库存来平抑油价。沙特对石油出口的依赖度甚至远高于伊朗,面对伊朗这个地缘政治宿敌、教派对手和国际原油市场最强大竞争者,“借刀杀人”不妨做,幸灾乐祸更是理所当然,但豁出自己身家去豪赌,恐怕就要多想想先了。

伊朗方面似乎已有些不耐烦了:总统鲁哈尼(Hassan Rouhani)日前在瑞士表示,“谁也无法切断伊朗的油管”,而国内激进派则正威胁一旦美方动手,就封锁国际石油进出口的哽嗓咽喉——霍尔木兹海峡。

当然不会有很多人希望看到这样的一幕,甚至大多数理智的伊朗人和美国人也不会:伊朗倘果真这样做,无疑给美方单边退出核协定提供了最好的口实,且强弱悬殊,效果可想而知;至于美国,一旦伊朗封锁了海峡,就不得不进行武装干预,这无疑与特朗普“从中东抽身”的初衷背道而驰,长远看更将成为美国又一个巨大的财政负担。

如果局势照目前趋势发展,伊朗出口石油的“油管”变细将不可避免,但特朗普所憧憬的“归零”则注定难以实现。不仅如此,已有一些美国分析家担心,“归零”威胁进一步推高石油单价,弄不好反倒会令伊朗石油出口收入增加,至于制裁造成的一系列副作用,伊朗官方如今可理直气壮地推到“万恶的美国佬”头上,而自己反倒能顺势化解掉一些责难和压力。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