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少宇:挑衅中国,新西兰会步澳大利亚后尘吗?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岑少宇】

在澳大利亚反复折腾中澳关系之后,新西兰终究还是跟上来了。7月6日,新西兰国防部长罗恩·马克(Ron Mark)发布最新《战略性国防政策声明》,“关切”所谓南海问题,并对中国在太平洋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表示担忧。

人不走运,真是喝凉水都塞牙。在前一篇文章里,我吐槽澳大利亚因为选举政治极度劣化,乱打“中国牌”,顺手拿新西兰作对比,说人家新西兰不好好的,没想到本来只是一句调侃,竟然立了个flag。

500

其实,新西兰的选举政治,也是够坑的……

新西兰选举埋下的祸根

首先,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真像是穿一条裤子的,选举制度很接近,它们一个独特的设计是大选每3年就要举行一次。

大家都吐槽美国选举,选完隔一年就要中期选举,中期选举完,隔一年又要大选了。4年总统任期,一半都要拼选举,还能干多少正事?像特朗普那样的,早早启动连任准备,基本全副精力都在选举上。

但再怎么说,美国正儿八经要更换政府的大选,毕竟还是4年一次。至于澳新的“宗主国”英国,名义上正常的周期是5年一次。英国不正常的时候很多,比如提前大选什么的,另当别论。

这样比较下来,澳新实在是有点太频繁了。

这个3年周期,新西兰在19世纪末就基本固定下来了。出发点也许是想让政治有点活力,让老百姓对不合格的领导人快一点做出反应,但对于需要长远规划、许多改革和项目可能推进多年的现代国家来说,还是太频繁了点,如果政权反复更迭,就难以思虑长远。

新西兰还比较幸运,只是个小国寡民的发达经济体,经济不太差,老百姓更换政权的意愿不强烈。一个大党可以长期执政几届,因此大选频繁的问题不突出。

而在选举政治中,选民还有一种厌倦心理,所以大党连庄,一般也就三、四届。这样既有连庄的稳定,又有一定的更新,所以制度设计上间隔太短的问题就被掩盖过去了。

500

(后三列数字表示席位,加粗的是胜选组建政府的一方,蓝色为国家党,红色为工党,深灰色为其他)

但新西兰的选举政治还有一个在西方国家常见的漏洞:胜选的党派,如果不足半数就需要联合执政。小党派的抉择,就能决定胜负,从而获得巨额的“政治溢价”。

2017年新西兰大选,就是这样的情况,而且是最糟糕的:


国家党赢了票数,但不过半,可工党联手绿党,加起来都还比不过国家党。国家党只要赢得新西兰优先党的支持,就能继续坐庄了。

新西兰优先党,这个名字翻得有些文雅,其实就叫“NZ First”,新西兰第一(我总有种在N和Z后面,帮它补上a和i的冲动,谁来拉住我)。特朗普说什么“美国第一”,新西兰优先党是他师傅,人家1993年就在喊“first”了。

500

对于国家党和工党这两个传统大党来说,优先党都不怎么受待见。大家只要回忆下民主党、共和党的建制派2016年对特朗普是个什么态度,就能明白了。

然而,优先党的老党魁彼得斯手段老辣,按治国理政思想来说,优先党与工党的距离,比它和国家党更远,和理应自带“白左”属性的绿党更是捏不到一块儿,但他偏偏和工党、绿党联手了。

不仅联手,而且把“政治溢价”充分兑现,彼得斯本人是副总理兼外长(现在总理生孩子,他还任代总理了),还把国防部长的职位抢到了手,交给了罗恩·马克。这马克只在1990-1993年是工党成员,之后一直是优先党的人。

这下好了,防长马克搞出个《声明》,还说对中国的批评“是朋友该做的”,彼得斯9日进一步圆场,称双方就各种问题表达意见,“并非不寻常”。这戏演得真好。

新西兰总理身上有很多标签,比如美女、80后,在职生孩子也成了个不大不小的话题,新西兰人纷纷点赞,但现在看来,她真不是彼得斯的对手。

500

工党了解中国的重要性。2004年启动、2007年完成的中新自贸区谈判,是中国与发达国家间的首例,当时就是工党执政。

现在弄成这样,实际上是优先党霸占了重要部门的领导权,篡夺了工党的基本政策路线。

工党也许妄想在联合执政后,能够限制彼得斯,但既然在谈判中把如此重要的部门都送出去,那就已经输了,更不要指望日后如何。

如果工党高层有政治眼光,无疑应该坚决拒绝彼得斯,哪怕继续再当3年在野党。因为从历史上看,新西兰选民已经渐渐不耐烦了,国家党几乎不可能5次连庄。

然而,与1993年创立优先党的彼得斯相比,工党党魁资历太浅,拒绝联合组阁很可能会遭到党内其他人的反对。80后美女压不住彼得斯,恐怕更压不住党内,她也不会以壮士断腕的姿态,用辞去党内职务相威胁。而彼得斯则可以“朕即是党,党即是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图来操作。

500

(国家党、工党、优先党领导人的“大头照”,前两位一脸灿烂,彼得斯就不大一样了)

在联合组阁的过程中,个人利益大于党派利益,党派利益大于国家利益,相关人士恐怕都难辞其咎。

虽然我是立了flag,但反过来说,新西兰政局也印证了前一篇的观点,选举政治劣化将对外界带来巨大的负面作用,中国往往躺枪。


西方集体围攻?

有些朋友可能觉得,太强调选举政治的问题,是不是忽视了西方敌视中国的浪潮?西方国内的各派,都是在唱红白脸而已?

比如说“打中国牌”对新西兰工党也可能有利,工党终将敌视中国,现在只是顺手推舟,让优先党的人冲在前面?

我认为,工党要从中牟利,基本上很难。如果挑衅中国对每个党都有好处,那就意味着民间对中国的观感已经很糟糕了。现在显然还没有。澳大利亚闹得这么厉害,都没到这一步呢。

更简单的事实是,这种无理挑衅对优先党吸引选民的作用肯定更大,现在工党已经约束不住优先党,将来岂不是更要落下风?

就算工党的人在中新关系上糊涂了,就算在组阁谈判时拼不过彼得斯,也不至于在选举政治上那么“小白”吧。

当今世界,中国复兴已是明显的事实,西方越来越警惕,也毋庸置疑。然而,局面对我们还是有利的,西方不是铁板一块,有很大的回旋余地。但如果在外交问题上,一律归结为东西对峙、敌视中国,看上去直击问题核心很“深刻”,网民看了很“痛快”很“解气”,牌反而不好打了。

面对西方围攻,我们当然要做好准备,但也要全力推迟其到来。第一代领导人告诉我们,“朋友要搞得多多的”,新一代领导人讲“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很有道理。

强调东西对峙,恰恰是美国反华势力最热衷的言辞。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今年5月就在新西兰演讲,引用学者的话妄称什么“全球性的斗争”。

因此,虽然新西兰有步澳大利亚后尘的苗头,但还是可以争取一下的。它现在那些国防政策的小动作,澳大利亚在很多年前就搞了,新西兰已经“落”在很后面,我们不妨抓紧时间扭转局面。

澳新虽然关系铁,也不是没有分化的可能。

今年5月,彼得斯宣布,新西兰计划在未来4年增加约7.14亿新西兰元(约合31.7亿元人民币)的国际援助,其中大部分用在太平洋地区。

如果新西兰真这么闲,早为什么不投呢?我就“小人之心”猜测一下吧,新西兰人不可能明言的原因,正是澳大利亚。

新西兰虽然声称关注南太平洋的战略空间,但澳大利亚才是真正的老大,如果没有中国这个变量,新西兰莫名其妙地加大在南太平洋的投入,你们觉得,澳大利亚会怎么想?

中国在南太平洋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如果拉上新西兰共同开发,等于提高了新西兰在南太的地位,削弱了澳大利亚的地位,对澳也是个很好的惩戒。

因此,我们一方面可以在中新贸易上限制与优先党有密切联系的企业,另一方面,可以尝试在一些与南太相关的“一带一路”建设上,与新西兰合作,借以分化澳新。

而且由于这些岛国普遍长期受澳新影响,同时采取选举政治,面对执政者与中国的合作,国内也不时有些杂音,与新西兰合作也有助于减少这方面的阻力。

新西兰毕竟距离南太平洋更近,在开展工程时可以提供便利;在海洋相关行业上也有丰富的积累;同时,更了解南太平洋的国情,虽然国家不大,工业水平有限,但中新合作,对我们并非全无益处。

当然,合作上肯定会有斗智斗勇,但要下好“一带一路”这种关乎人类命运的胜负手,我们只有迎难而上。如果在南太平洋相对简单的地缘环境下,在与新西兰这类小国的合作中都害怕被搅局,那又怎么指望在更复杂的环境下,取得突破呢?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