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更半夜,孩子的老师又叫我填表……

作者:塘河听语(乡镇干部),2020.2.26 

一、从幼儿园到大学每天在填表

早晨醒来发现孩子的班主任在晚上将近12点时又发了一张表让我填写,因为我们一家除夕那天去了外省,这好像是老师要求填写的第三张表了。再想起昨天老师在没有与我家人沟通的情况下,把我小孩的信息发到群里让全班同学监督,并且公开了我老家的详细信息,顿时一股火气涌上心头。

昨天孩子奶奶在班级群看到信息后也生气地给我打电话,说我们都在家隔离两个14天了,学校发这种消息万一其他家长把我家孩子当成另类,不让孩子跟他一起玩怎么办?我想比隐私信息暴露更让家长担心的就是这个问题了吧。

有关系好的家长宽慰我说等小孩上学了疫情都过了,不用担心,小孩能懂什么?对呀,小孩是不懂,可是那些大人呢?学校能把我家的信息公布在群里,那些大人,谁能保证不带着歧视的眼镜来看待我的小孩?

再说,让其他学生监督我家孩子,我很想问,怎么监督?群里监督,还是端个凳子坐我家门口监督?显然无用的事情为什么要做,为什么要说?据我所知,学校包括教体局只是要求填表,根本没有对信息进行多方——哪怕是跟居委会——进行核实。当然,身为一名有良知的中国人我自然会如实填写。

最近跟大学同学聊天,我们都是在职研究生,大家都反映本来是基层社区、乡镇填不完的表,现在学校也是填不完的表。从幼儿园学生到高校学生都在被要求填表,并且还是每天限制时间强行要求打卡填表,不填或者忘记填了就被老师在群内截图通报甚至学院通报。尤其像在职研究生每天单位都会统计情况,好多人都投身防疫一线,本身手头就有很多事,倒不是跟学校对着干,有时是真忘了。拿我一家来说吧,我既要给小孩填表,还要在社区填表,我和爱人又要给各自单位填表,现在我所就读的大学也每天也要打卡填表。

二、疫情放松后的形式主义

身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我们看到这些填不完的表也头痛,但只有到自己亲身经历了才能真正有“切身的体会”。我更能理解为什么我们怀着好意给本县在湖北务工人员打电话核对信息时,他们会无奈、会不耐烦,甚至即使有从湖北返乡的情况都不愿说真话(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疫情爆发前从湖北返乡又回湖北的人员)的原因,那就是烦,烦到令人生厌。或许统计表格的人员也会抱怨,出省干嘛,不在家好好呆着,给他们找事做。

500

基层工作人员要填很多表

多头填表,还是填类似的表格难道不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吗?曾经有位社区干部抱怨说,县委书记要求报一份表,县长要求报一份,分管副县长又要求报一份,差不多的内容,可是表格的格式要求又不同,每天光报表心情就很烦躁。尤其市里要来检查时,基层干部白天走街串巷做宣传、核对信息,晚上还要加班加点整理表格,很多社区干部累感冒了却还在坚持。习总书记也强调,防疫关头各地要力避形式主义,人民日报、新华社也多次发表文章痛批防疫期间的形式主义把基层干部压得喘不过气来。

然而有趣的是,大家每天都在转发防疫先进典型,却鲜有人转发批判形式主义的文章。为什么?一是不敢,怕被领导看到以为自己有意见;二是知道转发也没用,该填的表还是得继续填。

今天我把表格发给老师后也进行了沟通,老师回复学校催得紧,要求老师群发消息后截图反馈,因为学校也要向上面反馈。其实老师不说,我们也心知肚明。工作做没做到位就得靠截图证明一下,而且可以美其名曰“利用微信群开展防疫工作,每日跟踪重点人员基本情况”,诸如此类的套话这些年我们都没少说。

只是,我无辜的孩子成为了全班同学的重点监督对象不说,还成了全县教体系统的重点跟踪对象。身为家长,我是否应该向孩子学校的老师还有教体局的领导道一声“辛苦了”呢?因为我的孩子给他们添麻烦了!而我却还在郁闷我们都回来快一个月了,为什么到现在才来叫填各种表,之前干什么去了?而且这些表与社区要求填写的表格没差别啊,我在社区填写了为什么还要在学校填写呢?

关于这点身为基层工作人员的我可能可以替他们回答,因为市纪委要回头看检查。不检查什么事都没关系,要检查了就加班加点地统计表格。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人人唾弃却又被默认并以此为工作业绩的传统。

三、形式主义产生的情绪比病毒更深远

我出省(非湖北)的时候全省还未应急响应,等我回来的时候全省也都没说外省的不能回。全年就指望着这么一个假期可以一家三口回老家看看已成为“空巢老人”母亲,本来请了年假想好好陪陪母亲,却害怕影响工作没呆两天就回来了。身为一名女儿,我的无奈与苦闷谁来体谅,谁来解决啊?

在我回家路上,单位要求每人填报日常信息,我给办公室如实汇报情况,并说我会自觉居家隔离观察情况后返工,谁知办公室主任却气呼呼的说大家都像你这样不来上班,工作谁来做,谁都不要工作算了。

剩下一脸问号的我,难道就因为我是基层工作人员我就不需要居家隔离观察吗?难道在没确定自己是否健康的情况下勇敢地冲向一线说这些都我来,这才是担当的表现?

其实我遇到的只是一件小事,而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也并非要揭露形式主义的种种,因为一名基层干部的力量太有限,无法与形式主义去据理力争,但一件小事却透露了太多的细节问题。

我相信在这场疫情中有千千万万的人遇到了我这种情况,以及比这严重得多的情况。而每个人在遇到这些情况的时候都会产生情绪,我对学校不妥的做法有情绪,社区干部生病了还要加班做表也会有情绪,学生对学校强行要求打卡填表有情绪,居民们对强令禁止不让出小区也有情绪……

无论是愤怒的、悲伤的、无奈的,这些情绪也许不会影响我们对防疫整体事件的看法,但终究会成为心里的一个疙瘩,而且情绪他还有一个特征那就是会传染。

如此看来,“小情绪”、“小细节”它真的一点不小。如果说这些小情绪是因为客观原因造成的,那也无话可说,可这些小情绪都有一个源头——政府科层组织不科学的处事方式。小事再小,它也代表政府的形象。我们有能力集中力量办大事,可为何不能沉下心抓抓细节?

战“疫”必将胜利,可是等疫情过后,这些受伤的情绪如何去抚平?从国家维稳的角度,我们会以大局为重,放下所有意见众志成城、全力以赴,但是从国家长远发展的角度,我们需要正视这些细节和社会真实存在的情绪,去反思去纠正。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