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建立前,党项人是如何夹缝生存的?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小编微信号zggjls01,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党项人坚持审时度势,以敌制敌,开启了他们的崛起之路。

一位年轻贵族的坚持

公元十世纪后期,新生的宋帝国秣马厉兵,收回了党项人世世代代居住的土地,强迫党项贵族迁往大宋都城汴梁。

年轻的党项贵族李继迁不甘受制于人,带领一批追随者举起了反抗大宋的旗帜。他们隐藏在大漠深处,默默聚集力量,期望终有一日能返回家园。然而他们很快就被宋军发现。在一天夜里,大宋骑兵突袭了这批反抗者,毫无准备的李继迁只能夺命而逃,甚至连母亲和妻子都来不及带走。

而后即便大宋以家人相要挟,李继迁依旧拒绝归降。为了收复祖先的土地,他放弃了母亲和妻子,开始带着残余部队流亡。惨痛的失败教育了李继迁,开始从冒进走向务实——寻找强大的盟军来依附。没过多久,趁着宋辽发生战争,宋朝无心顾及他们,李继迁找到了契丹人,希望得到辽帝国的帮助。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当时辽宋之间正处于激烈对抗时期,契丹人乐于多一个“骚扰”宋朝的帮手。辽朝甚至为了笼络李继迁这拨势力,把一个宗王的女儿封为公主下嫁给了李继迁,形成了一个以婚姻为纽带、较为稳固的政治同盟。

就这样,南方实力雄厚的大宋,北方骁勇善战的辽国,在他们连年争战,互相消耗的时候,党项人悄悄地壮大自己。十年以后,大宋渐渐察觉到李继迁的威胁,开始想方设法扑灭这股势力。

从经济制裁到军事博弈

党项人占据的夏州(今陕西省靖边县红墩界镇白城子村)地区主要以牧业为主,养殖牛羊马。他们还掌握着一项重要的日常生活物资——青白盐。在毛乌素沙漠的边缘地带,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盐池,这些盐池盛产一种青盐,青盐色泽纯正,味美价廉,是一种优质的陆生盐。正是这普普通通的青盐,最终决定了宋太宗和李继迁之间的长久较量。

牧区和盐区无法给党项人提供足够的粮食和日常生活必需品,他们必须从大宋购买。为了剿灭党项势力,宋太宗一度下令,关闭两方边境上所有的榷场(官方边界贸易市场),禁止宋朝子民与党项人贸易,不再购买他们的青盐,出售自己的粮食,想通过切断经济来源,让他们自己陷入绝境,向宋朝臣服。那么党项人该如何把青盐卖到大宋国土上呢?李继迁找到了办法——走私。

党项人开始有组织、有预谋的走私活动,令大宋的经济制裁瞬间成为一纸空文。公元993年,愤怒的宋太宗下旨:大宋的粮食禁止过境,党项人的青盐严禁入境,否则无论数量多寡,违者一律处斩。不过这样的严刑峻法,非但没有致党项人于死地,反而令大宋朝廷陷入“自我伤害”的尴尬境地。因为这种政策表面上好像制裁了党项人,但也伤害了生活在边境区域的普通百姓。大量的边民因为缺少食盐抱怨不已,很多人甚至因为生活不得已逃离大宋,投靠李继迁方。可见,宋太宗的经济制裁实际是以失败告终的。

“青盐之战”后,宋太宗开始走军事打击路线——下令摧毁夏州城。

500

夏州原名统万,是公元5世纪初匈奴人赫连勃勃修筑的城池,以坚固著称于世。匈奴人之后,统万城更名为夏州。在李继迁的时代,党项人以夏州为中心,已经生活了一个世纪。这里是李继迁为首的党项人对抗大宋的根据地。宋太宗采用坚壁清野的方法围困党项人,逼他们就范。李继迁曾派汉人谋士张浦与大宋谈判,但宋太宗压根就不想搭理,反而扣押了张浦。宋朝堕毁夏州城,李继迁被迫退居沙漠。

夺取五州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有一处古代的城市遗址。一千多年前,这里叫灵州。自丝绸之路开通以来,灵州一直是中原与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宋帝国将灵州作为战略据点,一直派重兵把守。羽翼日益丰满的李继迁也将目光转向了灵州。

996年春天,李继迁开始行动,通过埋伏战,先是夺取了运往灵州的宋军粮草四十万石。据《宋史》中记载,太宗大怒。随后宋帝国集举国之力,征调五路大军围剿李继迁,党项人却溜之大吉了。当宋军来回奔波,陷入疲惫,丧失警惕的时候,他们又幽灵般出现在眼前。李继迁是游击战的天才,沟壑纵横的黄土地为党项人提供了最适宜的游击战场。此次征伐,五路宋军大败而归。

汴梁城中的宋太宗束手无策,心灰意冷,第二年就带着遗憾离开人世。宋太宗的去世给宋朝内部造成了一些政治上的恐慌,继位的宋真宗又是平庸之人,所以他们选择了求和之路。

公元997年,宋太宗死去的那一年,李继迁被宋帝国册封为夏州节度使,谋士张浦也被放归来。五州之地(夏州、绥州、静州、宥州和银州)的管辖权终于重新回到党项人之手。李继迁用了十五年的时间,终于恢复了祖先的基业。

但他的心中还有更大的梦想。

攻占灵州

党项人拥有的五州之地位于黄河几字形大弯内,毛乌素沙漠的边缘地带,物产稀少,土地贫瘠。

500

五州之地

夏州已经被宋帝国焚毁,其他城池规模狭小,党项人事实上没有坚固的城池可守。李继迁明白,他们必须拥有更大、更富饶、更安全的生存之地,才能稳固发展。他们的北方是一望无际的沙漠,大漠之外是强大的辽帝国;他们的南方和东方则被宋帝国占据,所以他们只能优先向西发展。李继迁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攻占灵州。

500

灵州城

灵州古城位于今天的宁夏平原,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灵武市。自秦汉以来,这里就有发达的灌溉系统。到了唐代,这里就因土地肥沃,农业发达而被称为“塞上江南”。

作为游牧民族的党项人,一直以来没有自己的农耕之地。当他们逐渐强大,人口日益增长,便需要一个稳定的粮食供应基地。灵州是一个很成熟的黄河灌区,拥有广阔的农田,从经济功能上来说,它比夏州显得更为重要。

公元1001年,李继迁故伎重演,再次截获了宋帝国运往灵州的粮食。不善攻城的党项人由此断绝城中的粮草供应,采取尾而不攻的战术。灵州城的粮食日渐短缺,官兵的战斗力急剧下降,城内一片恐慌,守城将领只能一次次请求朝廷派遣军队救援。

灵州危在旦夕,然而宋帝国的官员们还在朝堂上争论不休。一派主张放弃灵州,因为那里太偏远了,并没有什么实际用途,镇守地方、派军救援都需劳民伤财。另一派则认为千万不能放弃,因为灵州这个地方不是一般的地方,不能养虎为患。皇帝始终优柔寡断,不知如何是好。

在朝堂争执之际,灵州渐渐陷入被包围的局势,破城已无可避免。周边的宋军部队看到灵州已经被围得犹如铁桶一般,大势已去,也不想葬送自己的力量,采取了迟疑观望的姿态。等到大宋终于派出援军的时候,灵州的命运已经注定。据史书记载,援军走走停停,走了很长时间。在他们到达之前,李继迁已经率部一鼓作气攻陷了灵州。

占据灵州后的第二年,李继迁将灵州改名为西平府,把这里作为党项人的政治及军事中心。

英雄之死

从983年到1002年,以李继迁为首的党项人二十年间不断和宋朝在边界地区发生摩擦,直至夺取灵州。夺取灵州(西平府)对党项来说,意义重大。西平府往西是辽阔的河西走廊,走廊的门户就是凉州城(今天甘肃省武威市),这是丝绸之路上的名城之一。李继迁绝对想不到,他将在这里结束自己的生命。

中国的西北部此时正处于部族纷争的时代,各政权势力都相对弱小,恰好是李继迁可以建立功业之地。他不仅要得到凉州城,还要拥有整个河西走廊,乃至统一中国西北。李继迁挥师南下,佯攻宋军,吸引注意力,继而主力部队千里突袭,一举拿下防御空虚的凉州城。情急之下,守城者潘罗支投降,李继迁占领了凉州。

500

攻打凉州

可惜,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李继迁犯了致命的错误。潘罗支实则诈降,趁受降之机,袭击了李继迁。伤重的李继迁很快走到生命的尽头。他给儿子李德明留下了这样的遗嘱:我死之后,你要尽全力归附宋朝。如果一次不成,就再次请求。即使一百次还不成,你也不要停止请求。


“温顺”的继任者

李继迁死去的这一年,公元1004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宋辽两国停止战争,达成和解——这就是著名的澶渊之盟。也是在这一年,李德明的第一个儿子李元昊降生了。

李德明遵从父亲的遗嘱,对宋辽两国都俯首称臣。从这时起,与宋朝维持和好关系,同辽朝和而不破,成为党项人的发展战略。

为了和宋朝建立友好关系,宋朝给李德明的封赏他都予以承认,而且还经常主动派使臣到宋朝的开封府。李德明意识到,经济落后的党项人此时根本无法对抗宋辽这样的大国,所以他必须首先让党项人富裕起来。

李德明先后向宋辽两国申请,在双方边界地区设立榷场,鼓励党项人与宋辽进行贸易。一时之间,各个榷场异常繁荣。榷场不仅为党项人带来了财富,也带来了丰富的文化生活。宋人、辽人、党项人会聚在一起,使用各种语言交流,各种风俗在这里碰撞。

李德明的儿子元昊,气质不俗,仪表堂堂,非常喜欢在榷场逗留。传闻其独特气质和形象一度引起守边将领的注意。史书中记载,元昊,圆面高准(圆脸高挺的鼻子),身长五尺有余。衣绯衣,冠黒冠,佩弓矢。李元昊在榷场学习了各种不同的语言,了解到各民族不同的文化习俗。当他逐渐长大的时候,父亲李德明正在谋划一件大事。

党项人占据的西平府虽然生产发达,交通便利,但有一个致命的军事弱点:这里一马平川,无险可守。灵州,本是一个军事要地,可以用来防御北部的游牧民族。然而党项人本身就是游牧民族,就居住在它的北面。灵州根本无法作为守卫的都城。

在西平府北面不远,是今天宁夏境内的贺兰山。山脉犹如一道天然的屏障,将北面一望无际的大漠和南面肥沃的宁夏平原一分为二。唐代时,贺兰山脚下曾修建过一个边塞小城,宋代被称为怀远镇。李德明看上了这个地方。他从宋帝国招募能工巧匠,在唐代小城的基础上建立一座新城池。

公元1020年,大批党项贵族离开西平府,迁移到这座新城。带着党项人兴旺发达的美好愿景,李德明将新城命名为兴州(今银川市兴庆区)。兴州的北面有贺兰山,黄河绕其东南,南方有西平府作屏障,军事防御十分完备。

500

兴州

兴州自此成为党项人新的政治中心。然而,李德明和儿子李元昊此时却发生了分歧。李德明一直遵从父亲的遗嘱,向大宋的皇帝称臣,以示友好。李元昊的看法则完全不同。他觉得,党项人应该是穿着胡服,在战场上与敌人决一胜负,而不是贪图于眼前的富贵安逸。李明德真的如此“温顺”吗?年轻的元昊恐怕还不了解父亲真实的内心世界。

公元1028年,在李德明的精心安排下,李元昊带领党项军队攻占了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甘州。攻占甘州之后,李德明正式宣布李元昊为自己的接班人。选择一位具备军事和政治才能的继承人,可见李德明并非“温顺”,多年的沉寂只是一种韬光养晦的策略。优秀的李元昊又何尝不是李德明精心培养的结果呢?

攻占甘州后,李元昊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长途奔袭凉州。他的祖父李继迁,在功业未竟之时命丧凉州城,这一次他吸取了教训,最终攻占了凉州。李继迁死后二十多年,他的梦想终于被李德明实现了。从此,党项人的土地从黄土高原延伸至河西走廊,中国西北地区初步实现了统一。

未完的故事

公元1032年,宋辽两大帝国几乎同时册封李德明为夏国王。从节度使到王,党项人获得了史无前例的荣耀。也就在这一年,李德明病逝,李元昊继任夏国王。从李继迁到李德明,党项人坚持审时度势,以敌制敌,开启了他们的崛起之路。前人的努力为李元昊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1038年,李元昊在兴庆府(1033年,兴州升为兴庆府)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他们开始了新的历史征程。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