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生物防治、产销大数据,疫情背景下看行业关键创新点

核心观点:

疫情影响深远,将促使社会、技术和商业模式等方面产生变革,短期将影响价格、中期将影响产业投入、长期将影响产业趋势。短期价格变动会影响生产端的要素投入心态,普遍具有价格上升时积极投入,价格下降时消极投入的特点,这种群体反应往往造成市场对价格的反应超出预期。黑天鹅事件将对行业参与者角色认知产生影响,带来市场格局的变化,从短期影响转变为长期影响。对创业者而言,市场容量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但在具体细分领域,加强了对技术要素投入的关注,种植采摘/养殖管理机械化和自动化、生物防治、大数据应用普遍得到重视,这些关键创新点值得挖掘。

疫情影响下,造成物流不畅、开工人手不足、产品积压、消费下降等结果,对禽养殖、猪养殖、鲜蔬等行业带来了成本和现金流压力,短期表现为价格的变化,同时影响了企业在节日之后的复工复产。

多部委联合发布了“保供应、稳价格、促复工”的政策,确保物资和产品运输畅通,促进产销对接,并运用专项再贷款、贴息政策、税收减免等财政手段,为企业纾困。

价格是市场的晴雨表,从主要品类价格变化可以解读出行业受影响程度,结合细分领域产业特点和主要驱动因素,可以洞悉未来一段时间发展趋势。当然,更重要的是,从创投的角度出发,尽早发现市场未被满足的需求,能够建立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主要农产品价格涨跌互现,整体趋于稳定

根据数据统计,自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主要农产品价格整体趋于稳定,在小幅范围内略有波动。其中,米、面、粮、油等常备生活物资价格变动幅度不大,鲜蔬、禽类、肉类价格在小幅上涨之后回落,目前已经回到同期平均水平。

图表1:全国农产品价格整体趋于平稳

500

数据来源:农业银行,蛋壳研究院

从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来说,供需变化是短期价格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布瑞克研究总监林国发告诉35斗,供需是核心,货币、产业政策也会影响价格波动。其指出,影响大宗农产品价值的因素中,供求是最为核心的要素,价格会受到更多短期因素的影响,比如库存、物流、资金等,但价格围绕价值区间上下波动,价格偏离价值太远,则会给投资者带来投资机会。

“价格是连接供需的纽带,政策影响供需,进出口影响其它供应及消费。”林国发说。

当然,品类之间的替代效应也会影响价格走势。一亩田类目运营车红举例说,比如市场上原本有100吨砂糖橘能够被正常消耗,如果供应增加至150吨,价格就会下降,同时导致其他的品类被替代。“主粮之外,价格涨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供求关系,无形的手即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价格的传递机制是从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当日价格传递至产地收购商,再传递至产地农产品经纪人,再传导到农户,最终随行就市完成交易。

宏观方面,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也会影响供给和需求,比如总体的货币供应量会在宏观层面上影响所有商品的估值,行业政策则会通过行政力量调整供求格局,从而影响商品估值,如我国执行的粮食保护价、油料保护价、糖料保护价以及国家的粮油储备政策等。

“需要判断疫情这类事件影响到了产业链条中的哪一个环节,在不同环节造成的影响,持续时间和对产业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林国发说。比如今次疫情,主要影响的产品流通即交通物流环节,造成了产品积压的情况,对生产端没有造成破坏,对中长期的供给影响较小。

而就具体品类而言,产品销售期短、对物流运输要求比较高的品类更容易遭受短期损失。比如我们看到大量鲜果、蔬菜类农产品滞销的消息,这些产品销售期比较短,一般只有4-7天。在疫情影响之下,餐饮、学校等成规模渠道萎缩,其他渠道也难以在短期内消化大量产量,加上因为防疫消杀和交通管制造成的物流不畅,该品类自然受影响较大。

图表2: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500

资料来源:布瑞克、蛋壳研究院

消费意愿和能力也会影响供需价格体系,受居家隔离影响,走亲访友减少,酒水饮料和礼品类消费减少,使得相关品类业绩低迷。但宅家经济之下,方便食品、速冻食品、休闲食品等品类获益。未来大众会更加注重健康养护,带动功能性食品、健康食品的消费需求。并且存在明显的“报复性消费”,中高端食品也将获益。尽管食品消费和农产品消费有所差异,但基本逻辑可以共用。

由此可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较为复杂,基础的分析体系包括政策、供需、消费、重大事件等,对不同品类、不同时期农产品价格走向,需要结合特定框架来进行分析。从终端到供应端,价格又影响了产业要素投入,对中长期市场供应产生影响,二者互相交织,形成共轭机制。

多部门发文促农产品稳产保供

疫情发生以来,活禽交易市场关闭,饲料、禽苗、活禽运输受阻;农产品滞销卖难问题相对突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普遍面临用工难、用工贵,资金链紧张等问题。特殊时期,主管部门也多方举措促进农产品稳产保供。主要从两大方向着手,其一是解决滞销流通问题,其二是促进生产,鼓励种养殖户补产,确保后续农产品稳定供应。

针对运输问题,2月1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出通知,要求把粮油、蔬菜、肉蛋奶、水产品等农产品纳入疫情防控期间生活必需品保障范围,除必要的对司机快速体温检测外,对运输车辆严格落实不停车、不检查、不收费等优先便捷通行措施。通知专门强调,不得拦截蔬菜种苗、仔畜雏禽及种畜禽、水产种苗、饲料、化肥等农资运输车辆。

针对复产问题,2月15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除武汉等疫情严重的城市外,各地都要允许饲料和畜禽屠宰加工企业复工,不得设置审查核准等限制条件。

除了以上政策之外,主管部门还组织涉农央企、互联网企业等积极发挥作用,利用资源和技术优势解决产品滞销和资源匹配问题。

图表3:近期相关部门对农产品稳产保供政策一览

500

资料来源:政府官网

在2月18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介绍了“菜篮子”稳产保供工作情况,其主要举措包括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开展产销对接、组织批发市场集体采购滞销果蔬、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农产品线上销售。

在开展线上销售方面,一方面积极搭建农产品线上平台,比如农业农村部在官网上发布了三批农民合作社蔬菜类产品供应信息,北京市发布了全市农产品信息对接服务平台,广东省建立了农产品包控稳价安心网络平台。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电商企业作用,加大农产品推介销售力度,已有阿里集团、拼多多等多家电商企业都开展了爱心众筹活动,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其他举措还包括组织对主产区成熟蔬菜的及时采购;组织农民和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开展互助、合作、互换用工、错峰作业等形式,解决用工难用工贵等问题;同时鼓励各地对规模蔬菜经营主体进行适当补贴等。

重庆某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告诉35斗,应该说,这些举措已经关注到行业内普遍反映的农资短缺、产品运输受限、流通渠道不畅的问题,也为短期内的政策执行方向确定了调子。从具体的企业经营来说,压力肯定是存在的,因为疫情带来的是一个系统性问题,有连锁反应,所以短期内还需要配合企业积极自救来度过难关。

自动化、大数据、生物防治,未来这三大方向值得关注

林国发说,从创投的角度看,创新公司关注的是行业市场容量,比如做猪相关的市场,要知道全国究竟有多少猪,知道市场空间,这是核心;另外就是竞品,要做竞品分析,确定产品或服务的切入路径。

他认为,结合疫情,未来有三个方向的创新值得关注: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生物防治、大数据产销对接平台。“这几个方向并非受疫情影响而发生,而是在当前的氛围下,更强化这些方向。好比之前速度是100码,后面会发展到140码,有一个加速发展的趋势。”

图表4:疫情之后,行业关键创新点挖掘

500

资料来源:蛋壳研究院

比如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方面,农业农村部的资料显示,近年来,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到主要依靠机械动力的历史性转变。但相对欧美农业发达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还是偏低。今年一号文件也指出,要加快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研发和应用,支持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

而目前,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领域也涌现出了一批创新公司,主要是传统农机巨头和新型创业公司,在传统农业巨头方面,约翰·迪尔、久保田、纽斯凯赫尔、爱科等布局积极,在农机自动导航、自动化方面已有成熟产品。

另外一方面,创新公司积极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农业智能化寻找更优的解决方案,例如博创联动、博田自动化等做了大量工作。农业无人机领域的发展则更为迅猛,大疆创新、极飞、零度、羽人等已经开始商业化探索。未来在智能农业机械方面的快速发展,将起到替代人工,提高农业效率的作用。 

禽流感、非洲猪瘟、新冠疫情等让养殖行业更加注重生物安全,相关设备、疫苗、检测产品、兽用药物、生物安全机制等已经成为大中型养殖场的标配,也提升了行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譬如针对非洲猪瘟,使得普通散养户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与规模养殖企业相比,散养户在防疫意识、生物安全控制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差距;另一方面,由于生猪养殖需要重资本投入,资本实力、融资能力等方面的差距导致散养户的抗风险能力处于明显弱势。同时还有草地贪夜蛾、蝗灾等疫情,进一步推动行业重视生物安全,提高相关投入,利好该领域的创新公司。养殖业全面取消抗生素,对无抗生素饲料、药物的需求也会增加。

再者是产销大数据的对接,过往诸多农户和农业生产企业对市场的预判是滞后的,跟风种植、养殖的情况屡见不鲜,常常造成产能不足或产能过剩,种养殖户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却没办法得到比较好的市场回报。如果能够及时的获悉市场需求情况,来安排农业要素投入,或能一定程度缓解“谷贱伤农”的问题。创新公司如布瑞克、一亩田、泾渭科技等从产区资源规划、产能预测等方面入手,为主政者进行区域农业布局提供了指导性建议。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大公司对农业的关注,他们有明显的技术和资源优势,作为行业闯入者,他们能够在短期内击穿几个点,成为行业创新的引领性方面。这在全球都是一种趋势,比如谷歌在农业食品方面的投资,微软的农业区块链项目,亚马逊的农场云服务等。就国内而言,阿里组建了乡村事业部,百度则通过百度云、百度风投进行布局,京东整合了云、人工智能和物联事业部,其他如字节跳动、拼多多也有专门的涉农事业部,以农产品品牌建设和线上销售为切入点。

产销大数据能够更好地挖掘市场需求,以供定销,实现产业链的柔性管理。一众生鲜电商或生鲜供应链服务平台也遵循此逻辑,比如美菜、宋小菜、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等,都已经开始积极向产业链上游进军,与生产基地建立直接合作,以保证持续稳定高品质的产品供应。

图表5:疫情对农业&食品行业未来影响研判

500

资料来源:蛋壳研究院

看似复杂的体系有着清晰的解决方案,那就是供给端和消费端,价格是公允的匹配机制。疫情之下,价格波澜不定,起作用的还是供需的衔接。从供给出发,提高要素投入产出和劳动效率是持续性创新主题,从需求出发,提供高品质产品并据此建立品牌提高溢价是永恒主题。

疫情拐点将至,但未来农业的路还很长。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