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的两栖舰队里,还需要双体两栖运输舰

穿浪双体船是澳大利亚在80年代开发的新技术,将传统双体船、小水线面双体船、深V型船等结合起来,两个瘦长片体具有尖削的箭形船艏,在水中穿刺而过,减小静水中的阻力和风浪中的升沉;平台的支撑比片体更加纤薄,减小在水中的割划阻力和前端波浪冲击的影响;中央体的艏下是传统的尖舭艏,减少波浪的影响。与同吨位、同功率单体船相比,穿浪双体船不仅航速更高,而且耐波性更好。

500

穿浪双体船是80年代澳大利亚研发的新型船

500

中央船体不是平底,而是差不多碰到水的V形船体,这样船体内容积更大,波浪拍击影响小,而重心又不太高

500

船尾是便于装卸的双跳板

由于尖锐的穿浪体的缘故,这样的两栖运输舰并不适合直接冲滩,但还是可以通过可收放的大型艉跳板容易地靠上只有简易坡道或者码头的目的地,或者通过浮桥搭接。

进入21世纪,美国海军向澳大利亚租借了三艘穿浪双体船,对试用结果很满意,作为“先锋”级联合高速运输舰(简称JHSV)大批订购,预计建造14艘,已经完成10艘。“先锋”级的排水量为2400吨,可载重630吨,换句话说,可一次运载10辆主战坦克。航速高达45节,30节时航程为1200海里,20节时高达4000海里。

宽阔的平台便于装载人员和装备,多用途车库面积1863平方米,约相当于4.5个篮球场,高4.75米,内部回转半径26.2米。宽大的直升机平台可起降CH-53一级的重型直升机,机库可搭载4加直升机。满载吃水只有3米多,不像大型海上运输舰需要深水码头,在世界范围内可用港口增加5倍。艉跳板可左右平转45度,进一步便利滚装装卸。

500

美国租借了两艘,用得非常满意

500

然后按照JHSV建造了10艘,还要再造4艘

500

这不是HSV那样的民船军用,而是真正的两栖战舰

500

船尾的机械化跳板便于滚装

500

比如这样斜搭在码头上,或者作为卸载平台的登陆艇甲板上

500

不过严格来说,JHSV不是穿浪双体船,而是小水线面双体船,中央平台是平底的,两侧也是“简单”片体

美军认为,10艘JHSV可在10小时内把一个齐装满员的重装旅送到400海里以外的战区,气垫船缺乏足够的航程,C-17运输机则需要250架次。美国海军还计划把JHSV与濒海战斗舰搭配使用,在中低烈度战争中快速布署合成营连,把麻烦掐灭在萌芽状态。中国崛起打乱了这种思维,但JHSV计划继续执行,毕竟这样的能力是美军急需的,不管是反恐还是大国对抗。

中国在90年代引进了澳大利亚的穿浪双体船技术,并成功应用,022级导弹艇就是穿浪双体船,还有为数不少的海警船、救助船等。中国对小水线面双体船也有经验。放大到JHSV甚至更大的船型当然有各种技术挑战,但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由于需要常规的驱护舰护航,最高航速可降低到30节,并改用钢结构,增加抗战损能力。如果作为两栖运输舰,可以像JHSV一样,只要有艉门和斜跳板就可以了,既可在简易码头使用,也可通过L-CAT形成的浮桥使用。如果更加强调两栖登陆能力,可考虑像“新港”级一样,设置艏门吊和长跳板,在冲滩的时候艉舱压水,减少船艏吃水,便于尽可能贴近水际线。但尖锐和深V的穿浪体可能还是不及平底更适合冲滩和退出,可能需要其他特殊技术的配合。

500

中国已经有建造穿浪双体船的经验,这是022级导弹艇

500

中国也有建造小水线面双体船的经验,这是“北调991”水声考察船

中国具有超过10000公里的海岸线,岛屿众多,海上交通需求很高,但很多岛屿不仅缺乏完善的码头,还远离大陆。南海诸岛的补给要求更是大问题,珊瑚礁使得水深很浅,常规的大型船只只有通过特意疏浚、挖深的航道才能进出。深入海中的栈桥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在风浪的冲刷中,栈桥本身也需要经常维护。在这里,大型双体两栖运输舰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在战时,10艘这样的两栖运输舰在几小时内就可一次性把一个重装合成旅送上台岛,即使算上返程和装卸时间,24小时内也有可能送上2-3个重装合成旅。与071、075、气垫船和其他传统两栖舰艇搭载的轻重装部队、轻装上岛的陆战队、空降兵和特种部队配合,这对台湾守军是雷霆压顶之势。比如说,用十几艘L-CAT搭载第一波先头冲滩,第二波L-CAT搭接在已冲滩L-CAT上,接力登陆。然后穿浪双体运输舰通过L-CAT形成的浮桥把第二波重装部队送上岸。在南海的战时作用更是不必多说,可决定性地改变周边上千海里内的两栖作战。

从大型双体两栖运输舰还可以发展出多用途母舰,在两个船体之间设立坞舱和滑道,专用于释放和回收载人小艇、无人艇、微型潜艇、无人潜水器、潜水探扫雷具等。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