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英雄和英雄主义正名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在接受《新闻1+1》采访,谈到防疫一线的医护人员防护问题时说:

       “在这一次疫情防控中,我们不需要任何‘英雄主义’的号召,很多医务人员都是自觉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在我看来,防护的关键在于防护用品供应要保障充足到位,同时让医务人员有合理的工作负荷,可以进行轮替,这样才能真正保障医务人员的安全。”

    500

      而有位特约评论员就此发表了这样一番议论:  

        这两天网上出现了一些不顾一线医护人员的现实需求、自我感动式地将医护人员“英雄化”的渲染。不管一线是否保障到位,这些言论只负责派发“英雄”的标签。

        想说一句,请注意:不能让英雄的形象成为医护人员的负担,请把医护人员当凡人一样呵护。

       英雄可能只是局外人的文学想象。......

       哪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

       相比那些过于英雄主义史诗般的赞美、那些过于拔高的比喻,医护人员更愿意听到焦雅辉所说的话,用凡人的角度考虑他们的爱与怕。......

        ......他(钟南山)没有苛求别人当英雄,英雄是英雄自己的事。

       ......

       哪有什么英雄,不过是如你我一样平常家的儿女,穿上了白大褂,必须面对职业的召唤。疫情当前,替他们卸下那种过度渲染的英雄主义的重负,首先去考虑他们作为凡人的感受吧,真正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他们的实际需求。

        看到评论员的这些文字,我们会感到一股前些年很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逻辑链条如下:

        1.英雄也是凡人;

        2.“平凡如你我”也是凡人;

        3.所以英雄“平凡如你我”;

        4.你我不是英雄;

        5.所以英雄也不是英雄(“不过是如你我一样平常家的儿女”);

        6.所以其实没有英雄(“哪有什么英雄”);

        7.只有承认“没有英雄”,我们才会考虑那些被误以为是“英雄”的人的实际需求;

        8.“过于英雄主义史诗般的赞美、那些过于拔高的比喻”就是在道德绑架,就是在“苛求”别人当英雄。

        不难看出:1、2、3、4我们都可以承认是对的,但由4绝对推不出5。

        为什么呢?

        因为所谓“英雄也是凡人”,“英雄平凡如你我”,只能是说英雄和我们普通人有很多共性,比如有血有肉,要吃穿住用,有七情六欲,有生老病死,有喜怒哀乐,有优点缺点,等等,而决不是也不可能是说英雄和“你我”是完全一样毫无区别的,也就不能由此而推出“英雄不是英雄”——否则,就和由“人也是动物,“青蛙也是动物”来推出“所以人不是人,而是青蛙”一样荒谬了。

        其实,这篇文章的作者似乎也不是不懂这个简单道理,因为上文中他还说了一句:

        哪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

        这里他否认的只是“从天而降”的英雄,也就是说英雄不是从天而降的神——这无疑是对的——那么“挺身而出的凡人”到底是不是英雄呢? 看来他不好否认,因为如果不是的话,又为何强调“挺身而出”呢?“挺身而出”的凡人与那些不“挺身而出”的凡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问题是,写到后来,他的笔下不知不觉就从“哪有从天而降的英雄”滑到“哪有英雄”了。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这就如同从“哪有天生的罪犯”一下跳到“哪有罪犯”——请问警察答应吗?

        有朋友或许会疑惑:“节目里的焦雅辉副局长不也是这样说的吗?难道她也说错了?”

        但是把焦副局长和这位评论员的文章对比一下,前者是说:

        在这一次疫情防控中,我们不需要任何‘英雄主义’的号召,很多医务人员都是自觉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很显然,这并不是说我们的医护人员如何像“平凡如你我”的人一样“爱与怕”。

       恰恰相反,这是说我们的医务人员奋勇争先到一线投入战斗,是非常主动,非常积极,非常自觉的,以至于“英雄主义”的号召成为多余的了——这就如同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写的:红军的指挥员带头冲锋成为惯例,以至于基层指挥员伤亡往往高达70%,红军总部不得不下令:为了革命胜利,指挥员不到万不得已,都应该留在指挥位置,不得随便上阵冲杀。

      这位评论员能够理解焦副局长这番话洋溢着的那种为自己的部下而感到的骄傲吗?

      对,这正是英雄主义,这正是这位评论员想要批判的“史诗般”的“渲染”到极致的英雄主义。

      只是这些英雄们的领导用一种很平常淡定的语气把它说了出来,然而我们的不少“秀才”是没有这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理解能力的,他们所知道的“英雄”大概都是从“手撕鬼子”的抗日神剧里看来的漫画般的形象,所以面对真正的、群体的、有血有肉的英雄和英雄主义的时候,他竟然以为这是在“反英雄”,“告别英雄”,“解构英雄”。

        500

       从焦副局长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很心疼白衣战士们:正因为我们有这样优秀的同志,这样英雄的队伍,所以就更不能让他(她)们去做无谓的牺牲,所以我们一定要千方百计竭尽全力保证他(她)们的供给,他们的防护,他(她)们的休息乃至关注他们的情感需要、心理健康.......让我们的英雄能够充分发挥作用,长缨在手,早缚苍龙,平安凯旋,以后再立新功,为人民服务到老。——这不才是正常的逻辑吗?是哪门子“逻辑”告诉我们:一定要让英雄不成为英雄了,我们才会考虑他(她)们的“实际需要”呢?

      当然,我并不是说这位评论员的文章一无是处。

      记得看过一部小说,其中说到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某军区有个部队一下出了很多以身体排雷趟雷的英雄。军区司令员了解到,这是因为个别部队战前对敌情估计不足,加之种种主客观原因,没有把临时补充的排雷器材及时发放到基层,结果原有的器材用完了只好硬趟。

       500

        结果司令员大发雷霆:

      “我要这么多英雄干什么?!这个事情首先我有责任,今后哪个部队再出现这么多雷伤,我亲自带他们领导到医院,一个个去欣赏医生给他的兵截肢!去数一数从他的兵身上割下了多少条大腿!“

       我想,司令员这一句"我要这么多英雄干什么?!",大概也是这位评论员会赞成的——而这也是我们能够达成共识的两点:

      1. 我们决不能用自己工作的懈怠、疏忽、低效、失误,去强行”制造“英雄甚至烈士;

       2.我们也决不能用这样的英雄来掩盖自己的懈怠、疏忽、低效、失误。

       ——在这个意义上,也仅仅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宁愿这样的“英雄”少一些。

      但是,我相信这位司令员也完全承认:无论什么原因,器材用完了,舍身趟雷、滚雷的战士,是英雄;

       我相信他也完全承认:在客观条件确实有很大困难,而任务又必须完成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有英雄主义。

      今天的九零后零零后们可以说:“我们不要卖惨式的英雄宣传,我们不想看到英雄,只想看到医护人员防护齐备,从洗发水到卫生巾一应俱全。”

      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很多需要英雄的时候,都是不期而然的;很多英雄都是没有完全做好准备就投入战斗的;

      今天的英雄们也可以自谦说自己不是英雄,只是在履行职责,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大部分英雄在成为英雄的时候,都不是刻意当英雄,那些杰出而忘我地履行自己职责的人,就是英雄。

      我们还要知道:

      我们这个国家太大了,像一个超级巨人,一旦倒地,朋友即使想扶也扶不起,而敌人则会趁机来吮吸你的丰富血肉。

      

500

      因此我们只能靠自己,因此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少了英雄主义,不能少了敢于斗争的精神,敢于迎难而上,敢于面对逆境和强敌的气概。

     现在国内外局势的演变告诉我们,我们很可能是要面对强敌进行长期艰苦斗争的,这些斗争并不是好整以暇的顺风仗,不是我们靠某些人自诩的物质力量就可以“碾压”对手而取胜的。

      所以,“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结尾,还想对那些说“英雄不过是凡人”的人说:

      正因为英雄是凡人,而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对俗世的一切纷扰无动于衷的神,所以他们做出的业绩需要支持,需要得到承认,所以我们要肯定他们鼓励他们,物质上精神上都应该鼓励,这不是道德绑架,而是人对人应有的公正。

     正因为凡人是凡人,所以凡人总想变得不平凡,总有这样那样的理想,想做一番事业得到社会的认可,于是有不少人会想成为英雄,其中有的真的会成为英雄——这是几乎每个平凡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奋发向上的一种重要动力,所以我们要肯定这个动力并树立榜样,加以正确引导,让更多的人做出配得上赞誉与荣耀的事情。这同样不是苛求每个人一定要去当英雄,而正是对每个普通人的最大尊重。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