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基建时代考古的若干议题”青年学者研讨会(第一期)纪要

  2020年1月10-11日“大基建时代考古的若干议题”青年学者小型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本次学术研讨会历时两天,1月10日为学术沙龙和主动发掘工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9901陪葬坑的现场考察,1月11日为考察西安郭家庙基建考古工地并进行现场讨论会。

  1月10日的学术沙龙分为上下半场,持续近6个小时。上半场由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王艳朋、苏州市考古所牛煜龙、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韩辉以及南京市考古研究院李翔做主题报告,下半场由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付建、中国人民大学曹斌及多名青年学者做圆桌讨论。

500

学术沙龙现场

  学术沙龙中王艳朋首先以“西安配合基本建设考古的经验和思考”为题,谈到近年由于西安市经济快速发展,基建考古项目数量急剧增长,政府下达批文通过相关文件。从项目洽谈开始,每一环节进行节点控制,涉及的相关内容公示,统一标准,秉持公开透明的原则。此外,成立专门项目组,西安市的信息系统,包括历史地图集、现代地形图,整合统一,把西安市范围内历年发掘、勘探的所有项目录入到一个系统里面,通过系统指导勘探和发掘工作,最终将落脚点放在考古,而不是基建。目前,以信息系统作为指导,加上地图集校准,已经取得了优异成果。虽然西安市基建考古工作压力很大,工作时间线也拉长,但是通过以上的努力能够做到更好地保护文物。此外,西安市内3200多处不可移动文物点,近年通过与相关高校合作,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工作速度。牛煜龙以“浅谈苏州的基建考古”为题指出,苏州考古所日常大量为配合基建的相关工作面临着工期短、项目多、人手紧缺等诸多问题。特别是考古工作伴随经济周期和地产周期的波动,有些时间段会出现各种建设项目任务井喷式的现象,也常常面临地方政府和建设单位等方面的压力。去年苏州开始考古项目前置试点工作,部分考古项目无需和开发商直接接洽,通过“土地储备中心”这一政府部门进行,带来了一些便利,也有一些新的情况需要磨合。近几年苏州的有几个比较重点的项目,比如苏州市吴中区230省道改线,太仓樊村泾遗址的保护,都是在考古部门介入并坚持不懈的持续数年工作之后,顶住各方压力,在不断的博弈、宣传和坚持之下,让社会各界认识到项目的重要性,最后使得考古项目的保护取得了进展。韩辉以“近年曲阜故城配合基建考古收获及思考”为题,从鲁国故城以及曲阜周边的发掘工作入手,介绍了曲阜基建考古的发展阶段。指出曲阜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打造以文化、旅游为核心的国际“慢城”,新城区又向鲁故城南部发展,同时成立了专门的文物保护机构。鲁故城城内基建考古的压力不大,但仍有冲突,存在一些社会意识误认为文物阻碍了经济发展。近年鲁故城考古逐渐转变为主动发掘工作,伴随着配合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考古工作的开展,文物部门职能意识的不断提高,地方群众认识到文物是曲阜的地方特色,经济发展和文物保护、展示利用可以有机结合起来,曲阜的基建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李翔以“大基建时代南京城市考古工作的趋势与摸索”为题,从近年基建考古的背景为切入点,从社会经济、国家层面的重视、地方政府的配合支持以及科技手段的普及运用四个方面阐述了近年基建考古的发展概况。指出主动发掘的考古理念正逐渐运用在基建考古中,当下是一个转型的重要时代,不能用传统的理念思路看现代的城市考古工作,并概括了这种转型的学术研究的趋势以及管理模式的趋势。提出贯彻新理念需要两个支撑,一个是单个项目的业务能力,一个是电子信息系统的支撑。在管理模式方面,从政策法规、收费模式、勘探模式三方面进行阐述。最后,李翔指出基建考古是博弈,而其核心是经济建设和文物保护双方的妥协。同时提到考古电子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在进行迁移保护的过程中需要把每一个点详细地录入,为完整地描绘原样提供素材。

  在学术沙龙圆桌讨论以及考古现场讨论中,几位青年学者继续围绕基建考古比较关注的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例如在当下基建考古良好势头之下,仍然可能存在的保护与开发的诸多矛盾问题,在座青年学者们积极讨论。李翔认为业务部门和行政部门要分开管理,保护工作被阻挠的根本问题是没有争取话语权,希望专家学者在社会多发声。牛煜龙认为基建考古需要布局和推动,领导的支持非常关键。大家也都认为近年考古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国家领导的大力支持,要感谢国家领导。关于基建考古与经济发展如何平衡的问题,韩辉认为应当松紧相持,该紧的部分绝不能放松,可以放松的部分适当给予城市经济发展空间,做好协调工作,在进行基建考古保护文物的同时也为城市经济发展留出空间。要协调好政府部门、文物部门、主管部门之间的关系,积极培养各地级市、县考古工作专业人才。付建结合秦始皇陵考古积累的经验和认识,认为基建考古要遵循合理的方法,最重要的是程序合规。另外,从事基建考古的业务人员也要注重处理矛盾的方式,在最大限度做好工作的同时保护自己。曹斌老师作为本次小型学术研讨会的组织者和召集人,最后指出基建考古已是当下考古学不可回避的一个议题。考古和城市发展不存在矛盾,其是互相促进的关系,文物工作者和城市规划者要加强沟通和理解,要让别人更理解考古,讲好考古故事是当下的一项重要工作。具体实践中,基建考古有其自身特色,考古队伍更适合由能从事一线发掘的考古人员、经验丰富的考古技师以及已经掌握发掘和资料整理技能的研究生组成。此外,指出基建考古的另外一个重要议题是材料的整理和发表。在出土文物规范管理的同时,要注重材料的整理和报告的撰写,一些考古所采取的与科研水平比较高的高校、大学老师合作的形式是近年多见的一种舒缓基建考古早年挤压材料的方式。

  在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郭家庙基建工地的现场考察和讨论中,各位青年学者对于工地的现场安保、文物管理、防尘治霾等都印象深刻,也认为由1名考古研究者、2名高年级研究生、7名熟练技工组建的发掘队伍非常合理,使得郭家庙基建工地在保证高水平发掘、及时整理资料的前提下,也满足了甲方对于工期的要求。

  “大基建时代考古若干议题”(第一期)小型学术研讨进行顺利,长期在一线发掘的与会青年学者各抒己见,直面基建考古的各种问题,并分享了在不同城市从事基建考古的经验和思考。各地基建考古开展有先后,可行性也有差异,但是面对的核心问题是一致的,也有着共同的努力方向。本次会议由“周文化研究青年学者沙龙”承办,几位青年学者相约明年就同一议题进行第二期的学术讨论,并邀约更多地青年学者加入其中。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