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瘟疫为何可怕?老舍的《龙须沟》来告诉你

500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老舍先生的经典话剧《龙须沟》里,有一段让人动容的剧情:新中国成立伊始,当听说人民政府要来填平龙须沟时,龙须沟边小杂院里的居民们集体激动了:除了脑筋古板的大妈连呼不信,四嫂激动得当场磕了个响头。落魄艺人程疯子大喊“您圣明”,大姑娘二春喊了声“谁敢再说政府半句坏话,我就掰下他脑袋来”。然后这些兴奋的老邻居们,竟就当场打起节拍,扭起了大秧歌,极度兴奋的一幕,不知叫几代观众动容。

  而倘若了解下建国初期,那真实的龙须沟变迁,就更能明白剧中的苦老百姓们,究竟喜从何来:1949年的北京城,街道总长755公里,可下水道总长还不到街道总长一半,近300公里的下水道都常年淤积,夏天里北京城近十分之一的地面都是积水区,一半的河湖水道都塞满了淤泥,每一处都臭水横流,各种传染病与苍蝇蚊子一起满天飞。

  而作为话剧《龙须沟》故事原型的北京崇文区龙须沟,更是恶臭集中的地区。老北京外城50万人口,40万都生活在这一代曲折狭小的杂合院里,他们喝着这里又苦又脏的井水,每年有9个月要忍受龙须沟的恶臭。甚至每到下雨的时候,“臭水带着成群的大尾巴蛆,流到屋里来”。生活质量如何,闭着眼就可以想。

  500

  如此生活质量,倘若某些憧憬“民国风情”的“铁粉”们穿越过来,恐怕分分钟就要昏厥过去。更何况一代代在这里苦熬的老百姓们?这样的“风情”,在民国的三十八年“黄金”时代里,那时的“精英”们不敢来,官老爷们不屑于管,直到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北京市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分期工程的方式进行全力治理,将其改造为街心花园与居民区。那曾经臭气熏天的生活,才算真正告结束。

  500

  只要是从那“老龙须沟”熬过来的人,看到龙须沟被填平,看到拔地而起的花园与新楼,又怎能不兴奋到喜极而泣?这场新中国早期重大的变迁,以及多少亲历者的遭遇与悲欣,就成了老舍创作话剧《龙须沟》的宝贵素材,然后,就有了这不朽的经典。

  500

  500

  但也同样是这经典的《龙须沟》,也揭开了“风花雪月”的民国时代,另一个重要的历史答案:为什么民国的三十八年时间里,瘟疫的“杀伤力”会如此恐怖?为什么旧中国死于瘟疫的百姓,会有近三百万之多,人均寿命竟不到三十五岁?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以“老龙须沟”为代表的,旧中国恶劣的城市卫生生活条件。

  其实,诸如“龙须沟”这样恶臭的地区,在民国时代,绝不是北京独有。当时中国的各主要城市,污水横流垃圾遍地都是常见现象,比如南京的“五老村”,上海的“横滨河”,天津的“金钟河”,还有青岛的“大港纬一路明沟”,全是和龙须沟一样的重灾区。

  比如上海“横浜河”,当年就号称“上海龙须沟”,由于英法列强当年在上海大划租界,租界里洋人享受田园生活,污水脏水就全往横浜河排,以至于肇家浜一带常年臭气熏天。

  500

  今天因排水系统圈粉无数的青岛,当年也是类似问题,德国人在青岛修建的强大排水系统,把污水一股脑往华人区排,600米长的大纬港一路明沟,也从此粪便污秽遍地。天津金钟河形成的臭水坑,让苍蝇飞遍沿线居民的家中,甚至“你放上一块饽饽,一会就变成了一块黑饽饽,为什么呢?这上面落满了一层苍蝇。”

  如此恶劣的条件,卫生健康又怎能保证?

  与这一样恶劣的,更有当时中国城市平民恶劣的居住条件。比如北京城,除了下水道不够外,沥青和石子路也稀少,一下雨就成一片泥潭。王府井大街等居民聚集区,一个公共厕所也没有。

  而作为当时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上海,情况更糟糕。民国时代上海的穷工人,居住面积人均只有1点5平米。聚集着大量穷苦力的闸北区,连自来水都喝不上。甚至“华界饮料水之污浊,几世界闻名”。直到1951年,上海160处工人住宅区,大多都没有排水管道和自来水,露天到处是臭水沟,生活垃圾都无处放。

  500

  上海北京尚且如此,其他城市?那只能更糟糕。所以整个民国时代,瘟疫就成了中国大地上赶不走的恶魔。哪怕是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每隔几年就要爆发大规模的霍乱。1932年的民国霍乱,仅在陕西就夺走了20万人的生命。所以更不难理解,为什么新中国成立伊始,许多外国专家还曾刻薄嘲笑:新中国打得了江山,却未必治得了瘟疫。

  然后,就有了以龙须沟为代表的,在新中国成立伊始,席卷全国的艰难改造:“五老村”“横浜河”“金钟河”等“各地龙须沟”,都以相同的模式,改造成清澈的河流与秀美的公园。仅1952年这一年,浙江北京天津沈阳抚顺鞍山等地,就清理了两吨半苍蝇,山东河北两省清理了180万吨垃圾,天津用半年时间填平了4000亩污水坑。上海所有的工人住宅区,都建立了垃圾站与排污管道——民国欠下的“公共卫生债”,新中国一口气抹平!

  500

  也正是伴随着这一番“清理欠账”,诸多曾经横行民国时代,带来恐怖死亡率的瘟疫,逐渐的销声匿迹。一穷二白烂摊上的新中国,就这样以高效的方式,解决了民国时代从未解决的痼疾,更昭示给全世界,一个从未改变的信念:站起来的中国人,足以战胜各种困难挑战!

  参考资料:胡勇《民国时期上海霍乱频发的原因述略》、肖爱树《1949—1959爱国卫生运动述论》、王瑞芳《新中国成立之初城市职工住宅环境与工人新村建设》、翟宛林《观察新中国的一个视角:试析龙须沟治理与新中国形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