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香港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

500

一年前的6月29日,习近平主席抵达香港进行为期三天视察,我和数十名记者在香港国际机场进行直播采访报导。习近平说:“香港的发展一直牵动着我的心。”一年后的这一天,韩正副总理在北京会见一百五十名“国家发展战略与香港青年机遇参访团”青年代表,我作为其中一员参与交流会面。

从北京回到香港正好是7月1日前夕,适逢香港回归二十一年、习近平主席视察香港一周年、香港特区第五届政府执政一年的历史时刻。

这一年,香港交出了一份怎样的成绩单?在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指引下,去年新上任的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又在哪些领域带领香港取得新成就?

坚定落实“一国两制” 改善行政立法关系

香港社会一直存在多元声音,这一年,香港也发生了一些有争议性的事件。林郑月娥上任特首后,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香港应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一国两制”,自觉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对任何鼓吹“港独”的言论,港府的立场都是坚决反对的。法庭依法对违法者作出具阻吓性判决,青年分裂的现象慢慢改善,“青年工作一盘棋”的格局逐步形成。

习近平曾要求香港特区政府为减少“人为的对立、对抗”,多下功夫。林郑月娥选择了从改善行政立法关系着手,致力于增加彼此互信。

过去,香港立法会每年举行四次行政长官答问大会。林郑月娥打破了传统做法,在原有的基础上每个月到立法会,逐一回应议员针对不同社会议题提出的质询。记得提议刚出时,不少泛民议员不看好,甚至视之为是林郑月娥新上任“做秀”的行为之一。但一段时间后,不同党派的议员都发现,林郑月娥确实主动与不同党派交流,立法会议员与特区政府互动增加,行政与立法关系也逐步改善。

尽管香港社会仍然存在一定的深层次矛盾,但在缩窄分歧、稳步求进上,这一年,香港特区政府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500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拓展香港对外事务

在国家战略层面上,今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深化内地与港澳地区交流合作。”中央支持香港在“十三五”规划、“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人民币国际化等重大战略中发挥“国家所需,香港所长”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并为香港提供了很多机遇,包括便利香港人在内地工作、生活、学习的措施等。

特区政府一方面全力配合国家发展政策,另一方面积极推动香港对外事务。

过去一年之内,林郑月娥频频出外访问超过二十次,是历来特首之冠。她说,希望加强与海外经济联系,包括成立更多海外经贸办事处,和争取签订更多双边协议,致力令香港成为更加方便营商、更具吸引力的商业城市。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去年12月,香港与国家发改委签订《关于支持香港全面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的安排》,并在今年6月初启动联席会议机制。

此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这一届特区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去年7月1日,在习近平的见证下,粤港澳三地政府与国家发改委签订了《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香港特区政府现正努力编订大湾区发展规划,预料规划细节将在短期内出台。

特区政府还推动了不少关乎香港长远发展的重大法案。为了改善香港与内地的交通联系,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的布局,多项连通内地的跨境大型基建工程的建设将相继落成。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将在今年第三季通车,并将实施“一地两检”便利措施;港珠澳大桥基建设施正加紧建设;香港通往深圳的第七个跨境陆路口岸“莲塘/香园围口岸”也预料在今年开通。

香港与内地加强合作发展的势头迅猛,对外拓展国际事务更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施政不避难 积极处理社会问题

林郑月娥奉行政府新角色,鼓励团队在执政上更主动积极、大胆拆墙松绑。

房屋和土地问题一直是特区政府的烫手山竽。过去连续八年,香港都被评为“全球楼价最难负担的城市”。楼价飙升,公屋轮候时间长,居屋供应有限。

我曾跟随㓥房住户到他们的住处,除了生活环境狭逼,卫生状况更极其恶劣。然而,这些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㓥房户,如果要轮候公共房屋,平均要等4.7年。曾有一名八十多岁的老婆婆告诉我,他和丈夫轮候公屋已经排期八年,直到丈夫离世仍然未能上楼。为了加快处理香港人住屋问题,林郑月娥上任后随即推出“社会房屋共享计划”,邀请香港社会服务联会牵头,透过募集社会上闲置的房屋资源,为基层提供过渡性房屋,至少可以在短期内为一部分家庭改善生活条件。

“当数以千计儿童居住环境恶劣,是否仍然不可以在维港以外填海、不可以探讨使用郊野公园边陲地带、不可以在新界乡郊加强收地及清除一些寮屋,提供较好的居所?”这是林郑月娥向社会提出的思辩性问题。

建屋需要有土地。林郑月娥上任后两个月就成立“土地供应专责小组”,宣布要打破过去唯市场独尊的迷思,并展开与社会辩论土地供应的来源。被称为“土地大辩论”的公众咨询现正进行中,希望凝聚社会共识,解决土地来源等问题。

政府又推出多项医疗、安老、退休保障及教育等政策措施,致力改善市民生活。教育和医疗拨款大大增加,民生福利提升,推出高额长者生活津贴等措施,上市规则改革完成,香港市场迎来新经济。特区政府在劳工福利方面推出的另一重要举措,就是应香港劳工界多年来的要求,提出取消强积金对冲的初步方案。

香港特区政府在2000年推出退休保障政策“强制性公积金”,但雇员退休或离职时应获得的遣散费或长期服务金,会被“雇主供款部分”对冲抵销。这个问题困扰香港多年,甚至成为劳资双方关系僵持的问题来源。虽然政府提出的方案还没正式落实,但目前已见曙光。如果能最后达成协议,不仅仅可以提升香港打工仔的福利,更有望改善劳资双方的关系。

这一年,特区政府还在青年工作上下了不少功夫。

林郑月娥上任后发表的第一份“施政报告”中提出,从今年9月开始,中国历史科将被列为初中独立必修科,期望培养青年人对社会的承担和国家观念。特区政府更鼓励年轻人参政、论政、议政,成立由香港政务司司长张建宗领导的青年发展委员会,专门研究青年政策,并推出“委员自荐试行计划”,让没有政党背景及参政渠道的年轻人也能加入参与香港政策讨论。

习近平去年寄语特区政府“要以人为本,纾困解难,着力解决市民关注的经济民生方面的突出问题,切实提高民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虽然很多社会问题非一年半载能解决,但这届特区政府的管治新风格是“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积极解决困难重重、富争议性问题。

这一点,这届特区政府做到了。

提升固有产业优势 大力推动创科发展

香港的创新科技发展一直被指落后于临近城市,这届特区政府就提出,香港要急起直追。

一年来,政府在巩固提升香港固有产业,包括金融、航运、专业服务、旅游的同时,大力推动创新及科技,为香港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取得丰硕成果。林郑月娥提出,“研发资源、汇聚人才、提供资金、科研基建、检视法例、开放数据、政府采购、科普教育”是香港加强创科发展的八大方向。

科技人才方面,政府推出为期三年的“科技人才入境计划”先导计划,加快输入海外和内地的科研人才,希望与香港本地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在落马洲河套区发展的“港深创新科技园”,规划和前期工程的拨款工作进展都相当顺利。

中央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今年5月,在习近平主席亲自批示下,科技部和财政部公布了新政策,同意应在港二十四位两院院士的建议,允许内地科研资金跨境在香港使用,并以进口免税优惠等鼓励香港科研机构落户内地,参与国家重大研发任务,这为香港创科进一步发展打下了一支强心针。

创新及科技发展是香港经济未来发展的一大动力,这一年,香港的创科氛围持续改善,科技初创企业发展蓬勃,特区政府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也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500

        整整一年过去,各项经济民生措施逐渐落实,区域协调合作变多了,香港社会的争拗撕裂缓和了,整体气氛也变好了。2018年是历史性的一年,这是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香港回归后迈向第二个二十年的开局之年。香港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密不可分。展望未来,香港的机遇与挑战仍然并存,但正如香港庆祝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活动的主题:“腾飞四十载,同发展,共繁荣”,相信香港的发展将跟随国家的步伐,迈入崭新的辉煌时期!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