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伯利亚到东欧大陆跨洲旅行,中国留学军官列车上有三个“没想到”

500

20余万字留学日记;80余万字课堂笔记;近200幅珍贵图片。

解密俄罗斯战斗民族的军事传统、战略思维和民族性格。

探讨一流军队建设之道!

“战略学人”将陆续刊发《我在伏龙芝学军事》一书中的精彩章节,敬请关注与留言讨论!

第三十七节:从西伯利亚到东欧大陆

8 月 30 日 6 时许,列车在秋明站停靠 15分钟,车站上又是人山人海,里三层外三层,男女老少齐上阵,到处都是物色商品、购物人群,这已成为俄罗斯境内各大车站必有的一道风景线。

秋明,俄罗斯大油田,享有“石油之都”美称!秋明州首府,图拉河畔, 输油(气)管道纵横交错,炼油厂、储油罐和“蝌蚪”采油机比比皆是。其名称来源于蒙古语,意为“万人之地”,因当年蒙古国军队西征时曾在这里驻军万人而得名。

临近中午,铁路沿线地形出现一些起伏,进入乌拉尔地区茂密的松树林一 片接着一片。列车驶入叶卡捷琳堡(苏联时期称为“斯维尔德洛夫斯克”)车站,建筑独特,装潢华丽,月台上除了准备从火车上购买商品的人群外,出现了销售哈密瓜等水果和饮料的商贩。城区一片绿色,有不少 10 多层高的建筑,工矿企业明显多于沿途经过的多数城市。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欧亚洲际的分界线!这是中学地理课上学来的知识, 现在这条分界线正在自己的脚下通过,心中顿时别有一番感慨。据说,欧亚两大洲分界线的标志界碑耸立在叶卡捷琳堡市西南郊 20 公里处的一座山上,写有欧洲、亚洲俄文字样,界碑上面的钢架标示物有 3 米多高。 叶卡捷琳堡坐落在乌拉尔山脉东麓的伊塞特河畔,以女皇叶卡捷琳娜一世的名字命名,俄罗斯第三大城市,历史名城和工业中心。

“二战”期间,这里变成了大后方,上百家大型工厂和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机构从苏联欧洲地区迁往过来,加上本身基础雄厚的采矿、冶金工业,使它成为“国家支柱地区的首府”,机器制造、军工生产和商贸、通信、交通等行业发展迅速。无论是按经济指标还是人口规模,叶卡捷琳堡在俄罗斯各大城市排名中都是名列前茅,号称乌拉尔地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叶卡捷琳堡的名气还与两位著名人物密切相关:一是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全家共 11 人在 1918 年 7 月被苏维埃政权枪决的地方。1998 年 7 月,俄罗斯政府在圣彼得堡举行了隆重的沙皇尼古拉二世遗骸重新安葬仪式,鸣礼炮十九响,总统叶利钦出席并讲话,各地东正教堂纷纷举行追悼仪式。

同年 10 月,俄罗斯联邦最高法院主席团作出裁定,承认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是政治镇压牺牲品,给予平反。5 年过后,“滴血教堂”在沙皇被枪杀的宅邸旧址建成,以示纪念。二是俄罗斯首位总统叶利钦在这里上过大学、当过工人和州委第一书记。1955 年,叶利钦毕业于乌拉尔工学院,其红皮的优秀毕业证书至今保存在该学院(已改称乌拉尔工业大学)的博物馆内。叶卡捷琳堡是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政府、议会的所在地,叶利钦在 1985 年之前曾当过工人、工程师、基层党务干部和州委第一书记职务。

19 时左右,列车停靠在别尔米车站,乌拉尔山过后的一座近百万人口城市, 也是欧洲最东边的大城市。月台上人声鼎沸,男女老少,翘首以待,买者、卖者异常忙碌,报价、要货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再次形成购物狂潮。

经过一路热销,商贩们所剩货物已经不多,加上列车快到莫斯科终点站了,都在进行最后甩卖、最后抢购!有人在火车进出站时随车奔跑,有人在人群中挤来挤去,生怕错过交易时机。乘务员告诉我说,苏联刚解体那几年,从中国开往俄罗斯的火车简直就是流动货车,包厢内外、列车过道甚至厕所都堆放着大小货包,车站上的买卖场面比现在还要火爆、疯狂。当时列车治安状况也不好,有黑恶势力出没,发生过抢劫、杀人、强奸等恶性案件。

500

铁路沿线的高尔基市容

8 月 31 日,太阳升起在天边,一个晴朗又凉意十足的秋天早晨。车外温度 6℃, 车内阴冷阴冷的!仿佛一夜之间夏天就变成了秋天,寒冷的冬天马上就到了,旅客们边感叹边添加衣服。俄罗斯的秋季比北京地区要早 1 个月左右,虽说北京已经立秋,但暑热未退,“秋老虎”的天气还是那样骄阳似火。高尔基市,伏尔加河畔,下诺夫哥罗德州首府,以机械制造、军工生产和水陆交通闻名的百万人口城市。城区横跨奥卡河,建有大型河港码头,街区宽广,绿树成荫。城市用高尔基命名,是因为这位伟大作家诞生在这里,他的散文《海燕》和小说《童年》《我的大学》《在人间》等在我国也流传甚广,与几代人的成长相伴随。

列车在地势平坦的云杉、松树密林中继续飞驰。过沙利亚车站不久,列车缓缓驶入弗拉基米尔车站。月台上已经没有了先前车站出现过的人山人海场面,商品买卖也变成了零星现象。这里距莫斯科市区仅有 190 公里,是著名的莫斯科“金圈”历史文化古城之一。

500

古城弗拉基米尔的金门

1997 年寒假,伏龙芝军事学院曾组织中国、韩国留学生到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罗斯托夫等莫斯科东北部远郊的这几个“金圈”古城参观。弗拉基米尔得名于俄罗斯古代王公,克里亚兹马河畔,是“金圈”古老城镇中规模最大、最著名的“露天 博 物 馆 ”。1108 年 建城, 1238 年遭受蒙古铁骑大举入侵,17 世纪初又受到波兰人践踏蹂躏。城区的古城部分保留大量历史遗迹,建筑宏伟庄重,街区布局匀称,城门分别以“金”“银”“铜”命名,其中建于1164 年的“金门”至今保存完好,白石结构,中间拱门, 三四楼层高的堡垒工事,上面建有博物馆。古老建筑中最多的还是各色各样教堂,始建于 1158 年的五圆顶圣母升天教堂是俄罗斯现存最古老的教堂,气势恢宏,很受东正教推崇。“金门”和三大教堂(圣母升天教堂、德米特里耶夫教堂、涅尔利河边的圣母教堂)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莫斯科,六天五夜跨洲旅行的终点站到了!列车进站,车里旅客开始欢呼起来。

列车停靠在雅罗斯拉夫车站,同一包厢、同一车厢相识相伴的乘客相互辞别,一一握手,相约再相会。出了车站,我和刘万珠同学花 80 新卢布打了一辆出租车,15 分钟后回到了离别一月有余的伏龙芝军事学院。一切都是那么熟悉,但这次六天五夜的长途旅途所见所闻却让我对这个已经熟悉的国家和社会又感到陌生起来,甚至觉得不可思议。

一路下来,有三个没想到:一是北京经二连浩特、蒙古国到莫斯科有 7600 余公里,在有限的车厢空间待了六天五夜,理应感到路途遥远而漫长,枯燥乏味,但我们却没有这种感受,反倒觉得火车没有坐够、景色没有看够、故事没有听够。夏秋之交,跨越三国首都地区和边关要塞,荒漠、原野、森林、河川,城市、乡村、蒙古包、教堂,在历史与现实中徜徉,浮想联翩。二是俄罗斯受到上天如此关照,疆域广袤,土地肥沃,森林茂密,物产丰富,景观壮美,沿途城市都是依河而建,郁郁苍苍。什么叫地大物博,什么叫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算是有了切身真实感受。三是俄罗斯发展跌宕起伏,转轨历程曲折艰辛,积重难返,百姓生活基本需求难以满足,与想象中的红色帝国大不一样。

但说俄罗斯彻底完了,已经沦为发展中国家和一盘散沙,那也大错特错了。俄罗斯仍是一个领土大国、工业大国、资源大国、科教大国、文化大国和军事大国,它的危机是发展中的困难、是暂时的,所以对俄罗斯应有个客观的全面评价,不可以偏概全。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郝智慧,祖籍内蒙古赤峰、出生于辽宁大连。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研究员,居住于北京海淀。1996年9月至1999年6月在俄罗斯伏龙芝军事学院留学,2006年8月至2008年12月在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大使馆工作。

主要研究国家安全战略、军事战略、世界智库和俄罗斯军队等问题,出版有《邓小平军事生涯》(专著)、《和平之路:国民党军重大起义纪实》(合著)、《战略学》(合著)和主编《新中国周边大事纪实》、2014年以来的年度《世界智库战略观察报告》等书。

《我在伏龙芝学军事》由现代出版社出版发行,本文转发自中国军网微信公众号。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