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野味的样子,有点low

何为野味?

广义理解的话,来自于野外的食材可能都算野味。野果子算不算?想必也是算的。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距离告别吃不饱肚子的岁月并不遥远,老一辈心里多少还存着当年的饥饿记忆,粮食供给不足的时候,富饶的大自然就成为人类补充营养的必然选择。

其实人的老祖宗开始进化成现代人类就是个不断吃野味并把野味变成“家味”的过程:采集和渔猎。这两项基本技能后来发展成人类得以发展的基本产业:农业和养殖业(畜牧业)。

老祖宗也吃野味?

这也就是现在很多人挂在嘴上的,老祖宗就是这么一路吃过来的,怎么没事?

不是没事,而是有事的都挂了。

人类进化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类人的生物,北京猿人、尼安德特人、能人、智人啥的,这里面有的老祖宗是被别的老祖宗给消灭掉了,有的怎么灭的不知道,没准就是乱吃东西被传染病消灭了。

我们今天活下来的基本都是那些比较谨慎的、不乱吃东西的、开始学着种地和放牧的老祖宗的后代。

中国多山,地形崎岖,在漫长的文明演化过程中又主要处于农耕文明。这导致了穷乡僻壤的存在。

除了北方和西部的游牧民族,很多缺乏土地的山区居民就养成了靠山吃山、靠水吃鲜的习惯,也就是半农半猎。毕竟土地少而贫瘠的话,那点粮食不够吃,蛋白质也不够。

这都可以理解,毕竟饿起来了树皮都吃。

中国早已告别了饥荒时代。不但解决了温饱,甚至实现了小康,按理说早就不用再盯着水里的螺蛳、天上的鸟和山里的兔子。

500

对,传播血吸虫病的钉螺也大概长这样

更何况,老祖宗们早就用几十万年来筛选哪些能吃哪些好吃,并把里面能够“量产”的都驯化了。

我们今天吃的猪牛羊、鸡鸭鹅、大米、小麦、荞麦、小米儿……都是这么驯化过来的野味。

它们足以满足我们的营养需求,唯一满足不了的,是我们的口腹之欲。

更不用说,吃野味这事儿在中国还被赋予了一种神秘的养生元素:吃啥补啥,野味大补。

这个话题完全没必要展开,大家会心一笑便好,当然在这个疫情隔离期,恐怕笑得会有些尴尬。

中华传统?民族文化?

当大家都在讨论野生动物执法问题的时候,我试图从文化层面来看待这件事。

在中国,吃野味恐怕是个比留辫子裹小脚随地吐痰更加有历史渊源,并且更加根深蒂固的现象级习惯。

当啥事儿一成为文化,往往就没道理可以讲了。

2012年,一部《舌尖上的中国》赫然把“吃货”标签贴在了国人的脸上。

此后各种主打地方特色的美食类节目层出不穷,发展到网络上则成就了一堆美食主播,为了流量大家很快就不满足于吃吃当地的豆腐野菜,在眼球经济的模式下逮啥吃啥,想象力之丰富就算贝爷也只能甘拜下风。

500

500

500

想去征服野性和地球?人类你想多了。地球分分钟玩死你

美食当然可以是文化,但凡事皆有度,过犹不及,美食如果变成啥都想吃啥都想尝,那就不是美食而是吃饱了没事干作死了。

命没有好吃的重要?

500

小说是小说,但描述的内容应该是有来源的

从吃饱到吃好,到吃开心,这就是吃野味从生理需求到心理满足的一个过程。

但人们忘了一件事——安全。

安全这个事儿并不是到今天才被提出,吃出毛病的事儿每年都层出不穷

网上流传的比较多的段子比如云南吃蘑菇看到小人跳舞就属于典型的食物中毒。

除此之外,吃小龙虾可能导致“小龙虾病”,就是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吃毛蚶导致甲型肝炎(毛蚶也是很强大的甲肝中间宿主)等等,都是比较著名的“病从口入”。

500

我国某地甚至会吃蝙蝠

然而即便有当年的甲肝、SARS以及今天的武汉肺炎,病从口入的发生几率其实还是很低,像这种大规模传染病出现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

大多数情况下,吃野味带来的健康问题都只是针对用餐的个体或小群体,无法上升到食品安全的高度。

在上热搜都红不过三天的今天,疫情散去后对于恐惧的记忆能维持多久?恐怕还是敌不过“野味大补”在人心中的持久和深入。

譬如说,吃鱼虾螃蟹一般是不会被认为是野味的。野菜这些,嗯,似乎也是可以接受的。炸知了、蝎子,哎呀,这都是小吃,炸过的肯定没问题。再退一步,野鸡野鸽子据说是养殖的,也可以吃吧……野猪、竹鼠也是养殖,肯定可以吃的……

500

炸蝎子,奇葩小吃

仅仅从“能吃”的角度来看,其实很少有什么是不能吃的。即便从法律来讲,光是买野味来吃也没啥大问题。

但是,不吃会怎样?会饿死吗?不会。

那为啥非要吃?

只是因为好吃?还是你觉得“大补”、“不容易吃到”?

极端,救不了人类

在自然缺失症普遍存在的今天,试图用自然的共情和生物多样性的美好来唤醒人们不吃野味的共鸣,显然不及疫病带来的恐惧更加有效。

而恐惧导致的往往是极端,如同现在已经出现的把市场里的乌龟、金鱼整缸倒掉,让宠物医院强行关门。

500

网传疫情发生后,某地执法部门倒掉商户的金鱼、乌龟

极端不但无法长久,而且容易产生糟糕的后果

比如建国后的灭四害运动,本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卫生健康水平和提升农作物产量,但消灭物种本身就是个错误的思想,更不用说大肆消灭麻雀这种错误的举动。

但我又是乐观的。我相信人心向善,相信人向往美好,相信人类的思想还在进步。

我们消灭了裹小脚、我们摒弃男尊女卑、我们知道随地吐痰不文明、我们不再觉得抽烟的样子很酷……

我们当然也可以觉得吃野味很low,我们会学会相信科学而不是老话,我们会开始健身而非整天“进补”。

500

我相信会有一天,当大家聚在饭馆里点菜,在发现菜单上还有红烧麂子的时候会惊讶而斥责;在网上看到一个美女举着一筷子蝙蝠嘟嘴做可爱状会觉得恶心且鄙夷。

拒食野味,需要社会共同倡导

这种观念的形成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倡导。

解放后中国政府在推进爱国卫生运动时曾经大力宣传不喝生水。因为当时自来水普及和技术标准不够,把水烧开能有效解决水里的细菌和寄生虫问题。

这是一个为了提升公共卫生安全的有效举措。今天,不吃野味也可以是同样的道理,执行起来更简单:只要大家不吃就好了。

500

我们需要一些简单易行的倡议

先不要去管是否养殖、是否安全,这事儿太专业,人民群众一时也搞不清楚,总之不吃没啥坏处,吃了就可能出问题。

也不要再把焦点集中在果子狸、蝙蝠身上了。导致瘟疫的原因很复杂,病毒在果子狸、蝙蝠存在以前就存在,在人类消失以后它们还会存在。

即便果子狸、蝙蝠都消失了,病毒依然会找到别的宿主。但吃野味是一个我们可以去控制的行为,不吃,至少我们就消除了一个触发因素。

这本身也应该是人类进化的一部分,一个对于人类演化而言微不足道,但对于今天的我们非常重要的一步。

毕竟,如果人类停止了进步,也就该到了自然淘汰我们这个物种的时候,它用的手法多半还是病毒。

最后跟我念:健康餐饮光荣,食用野味可耻。

500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