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上的新娘——和亲乌孙的西汉公主(下)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小编微信号zggjls01,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柔弱如细君被转瞬吞没,即使坚毅如解忧,何尝不是九死一生?

前文链接:丝路上的新娘——和亲乌孙的西汉公主(上)

纵入旋涡里,拼却女儿身——解忧公主

细君公主的猝然离世不是西汉与乌孙和亲的终章,“联乌抗匈”的任务尚未完成,为了继续巩固与乌孙的关系,汉武帝决定再选择一位和亲公主。于是,在细君去世的同年,又一位汉朝公主刘解忧追随着细君的脚步西嫁乌孙。

解忧公主的身世与细君颇为相似。解忧同样出身皇族,但她与武帝的血缘关系比细君远得多,她的祖父刘戊是汉高祖刘邦四弟刘交之孙,被封为楚王,称霸一方。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刘戊参与同姓诸王的“七国之乱”,兵败于周亚夫后自杀身亡。刘戊虽死,其罪过累及子孙,让他们饱受猜忌和排斥,陷入深重的苦难之中。刘解忧正是在这没落家族的氛围中长大的。与细君不同,生活的艰辛赋予解忧的不是多愁善感,而是坚韧刚毅。

500

汉家公主纪念馆中解忧公主蜡像

边境强敌窥伺、狼烟未消,既为汉室子孙,理应为国分忧,也许这位具有豪侠之气的女子会有这样的想法,可想到自此就要告别亲人、去国万里,心中岂会没有纠结和不舍?和亲注定是一条不归路,细君公主的悲剧命运难道不是对此的真实写照?但皇命难违,解忧一家只得含泪跪拜,接旨谢恩。年轻的公主踏上了和亲之路,从此被裹挟进错综复杂、波谲云诡的政治旋涡中。此时的她不会想到,日后自己竟能搅动历史风云。

来到乌孙,强烈的求生意念和沉重的使命让解忧公主无暇自怨自艾,吃胡食、学胡语、穿胡服、练骑射,她一点一点努力地适应着游牧生活。和细君公主一样,位居右夫人的解忧也要面对左夫人匈奴公主的打压和排挤。不巧的是,解忧多年未有身孕,而匈奴公主为昆莫军须靡诞下一子,取名泥靡,并被立为王位继承人。汉朝在与匈奴的战斗中多有失利,所以解忧公主的日子更加艰难。眼见乌孙日益亲近匈奴、疏远汉朝,解忧心急如焚。但这严峻的形势随着军须靡的病危出现了转机。军须靡临死之前立下遗嘱,因泥靡尚幼,先令堂弟翁归靡继承王位,待泥靡长大成人,再将王位归还。这位新任国王身宽体胖,号为肥王,他遵从旧俗,娶了匈奴公主和解忧公主作为夫人。嫁给翁归靡虽然身不由己,但这对解忧公主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从她之后在乌孙的生活状况来看,或许他们之间除了政治婚姻的羁绊,还有着不浅的情意。

解忧公主为翁归靡生育了三男二女,积极活跃在政治舞台上。除了向翁归靡多所建言,振兴乌孙以外,解忧公主还不断强化乌孙与汉朝的交往,并在西域扩大汉朝的影响力,间接推动了丝绸之路的繁荣发展。翁归靡执政期间,乌孙的国力最为强盛,与汉朝的友好关系也达到顶点。

乌孙逐渐倒向汉朝的举动,对于企图牢牢掌控西域的匈奴而言,无疑是沉重一击,这激怒了匈奴王庭。在对乌孙的施压和威吓都收效甚微的情况下,按耐不住的匈奴首先攻占了作为西域门户的车师,随后与车师联兵,共侵乌孙。匈奴还派遣使者要乌孙交出解忧公主,并与汉朝断绝关系。此时的汉朝,武帝已经去世。解忧公主曾上书昭帝,说明事态,请求援助。但正当汉朝厉兵秣马,商议进攻之策时,昭帝驾崩。宣帝即位之初,解忧公主与翁归靡再次上书,愿举半国精兵抗击匈奴,希望汉朝予以支援。汉宣帝本始三年(前71),15 万西汉大军兵分五路,与乌孙共击匈奴,校尉常惠还奉命手持节杖护卫乌孙军队。经此一役,匈奴实力大损,从此一蹶不振。其后匈奴各部争权夺利,彼此厮杀。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随着匈奴日逐王先贤掸的降汉,匈奴在西域设立的僮仆都尉就此废止,宣告了匈奴在西域统治的终结。同年,汉朝在乌垒城( 今轮台县境)设立西域都护府,西域地区正式归入汉朝版图。

匈奴的败绩使解忧公主在乌孙国的威望空前高涨。为了继续强化乌孙与汉朝的友好关系,她经常将自己的子女送到长安学习先进的汉族文化,两国使者往来络绎不绝。

好景不长,解忧公主辛苦开创的汉乌良好局面随着翁归靡的病逝而面临崩溃。在立即展开的王位之争中,解忧公主败下阵来。虽然翁归靡生前将解忧公主所生的长子元贵靡立为王储,但当初军须靡去世前却是嘱托由翁归靡暂代王位,将来还是要交还给军须靡与匈奴公主的儿子泥靡。此时,这位早已成年的王子泥靡羽翼渐丰,再也不甘寂寞,准备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经过一番较量,乌孙贵族最终推举泥靡当了新国王。

政治形势一贯就是如此残酷多变,王权更迭,汉朝和匈奴在乌孙的实力对比发生了转换。尘埃落定后,解忧只能遵从乌孙习俗再嫁泥靡,前路凶险。但为了生存,为了不让自己在乌孙多年努力经营的成果付诸东流,为了能够继续维护汉朝和乌孙的亲善交往,解忧公主不得不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泥靡,解忧公主人生中的第三个男人,无疑是她的噩梦。虽然解忧为泥靡生了一个儿子鸱靡,但夫妻不合,嫌隙颇深。泥靡号称“狂王”,不负其名,残忍凶狠,倒行逆施,“暴恶失众”。解忧审时度势,认为泥靡不得不除,于是联合出使乌孙的汉朝使者卫司马魏和意、副侯任昌设下酒会,宴罢,派人趁机刺杀泥靡。只可惜剑失分寸,没有将泥靡刺死,他负伤逃遁。

泥靡的儿子细沈瘦带兵将魏和意、任昌及解忧公主围困在赤谷城,情况危急。幸得汉朝西域都护郑吉发兵解围。汉朝遣人将参与刺杀行动的两位使臣押回长安斩首,并留下车骑将军长史张翁审理此案。汉朝原本也只是做做样子,意在暂且平息事端,趁机除去“狂王”。可张翁没有领会这层深意,竟然严厉审问解忧,甚至“ 主头骂詈”。解忧上书宣帝告知此事,张翁回到长安后被朝廷下令处斩。

在解忧公主与泥靡兵戎相见之时,匈奴公主与翁归靡所生的儿子乌就屠趁乱逃到北山,扬言母国匈奴将派兵前来干预,于是乌孙国中亲匈奴派的势力尽数归附。随后乌就屠袭杀泥靡,自立为王,与屯驻乌孙边境的汉朝西域都护府大军紧张对峙,大战一触即发。眼看汉朝与乌孙多年以来约为兄弟的友好关系就要毁于一旦,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解忧公主的侍女、乌孙右大将妻冯挺身而出,凭借出色的外交才能劝服乌就屠接受汉朝的安排,平息战端。汉宣帝甘露元年(前53),乌孙国一分为二,大昆莫元贵靡统治六万余户,小昆莫乌就屠统治四万余户,分而治之,暂时相安无事,但实际上乌就屠颇得人心。

500

汉家公主纪念馆中冯嫽蜡像

后来,解忧公主的两个儿子元贵靡、鸱靡相继病故。白发人送黑发人,怎不令解忧公主悲痛欲绝?回想往昔,五十年前,解忧公主告别锦绣长安,来到这万里之外的异邦,先后嫁与三位单于,经过了无数惊涛骇浪,血雨腥风,为巩固和开拓大汉江山,奉献了自己全部的青春年华和智慧心血。她继续细君公主未竟之事,巩固汉朝与乌孙的军事关系,使乌孙成为钳制匈奴的主要力量,最终让汉朝联合乌孙“断匈奴右臂”的战略计划得以实现,维护了西汉边境数十年的和平,并促进了汉朝与乌孙乃至整个西域地区在文化、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虽为女子,但解忧公主的功绩与征战沙场的男儿相比毫不逊色,就像赵朴初先生在《塞鸿秋》中颂扬的那般:

漫等闲帝女乌孙嫁,

长留着王子金杯话。

为的是和亲民族安戎马,

为的是交欢琴瑟传文化。

重任付儿家,

雪岭冰川跨。

论功勋岂在萧房下?

解忧公主所做的一切努力无愧于汉家,但是岁月无情,韶华易逝,此时的公主已由美丽少女变作垂垂老妇,她再也没有心神和气力替大汉周旋于瞬息万变的政治舞台之上。昔日种种,有如梦幻。人到迟暮,虽然已在乌孙生活数十载,但毕竟是异国他乡,叶落归根,她没有一日不曾思念故土。也许,是到了该回家的时候了。公主上书汉宣帝,表示“年老土思,愿得归骸骨,葬汉地”,情词哀切,天子为之动容,应允她归汉。与细君相比,解忧也算是不幸之幸了。汉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且七十的解忧公主终于回到了阔别半个世纪之久的长安城。红颜离家,皓首归来,长安纵使繁华依旧,但已然换了一番模样,物是人非。汉宣帝“赐以公主田宅、奴婢,奉养甚厚,朝见仪比公主”,以极高的规格接待和安置了这位大汉功臣。两年后,解忧公主走完了她历经动荡的一生。

结语

细君与解忧两位公主在漫长的丝绸之路上留下了她们的足迹,接受帝王安排的政治婚姻,穿越瀚海,从长安一路风尘仆仆前往异域塞外,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幸。她们无法真正主宰自己的人生,只能在残酷的政治旋涡中挣扎以求生存,柔弱如细君被转瞬吞没,即使坚毅如解忧,何尝不是九死一生?诚然,她们在一定时期为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和睦安宁与文化交流贡献了力量,为丝绸之路沿线要道的畅通提供了帮助,但是这些民族大义让一个个女子去担负未免过于沉重。和亲路上,细君与解忧不是开始,也不是结束,在众多和亲女子中,只有极少数人能够留下姓名,大部分被暴烈的风沙掩埋,湮没无闻。历史的功勋册中,不止有英雄的鲜血,也有美人的热泪,纵使斗转星移、沧海桑田,这些女子同样值得被永远铭记与怀缅。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