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早发现、早隔离”,不是“未发现,瞎隔离”……

500

1

朋友圈里一直在倡导“居家隔离”——例如有感冒症状的,先居家隔离;从武汉来的,先居家隔离;接触过湖北人的,先居家隔离……比较典型的是一篇文章,大概的意思是有个轻症确诊患者,自己吃吃药,在家里自我隔离了几天,然后自己好了!——然后不少人把他看作“正确”的应对方式。

我的几个医生朋友看到这篇文章是直摇头的——用他们的话说,病不能乱扛,药不能乱吃。如果没有医嘱,自己捧着一摞自己琢磨的药,关在家里瞎扛,是相当危险的一件事。

之所以建议“等一等”,仅仅是因为有些地区的医院人流量过大,容易导致交叉感染,普通的感冒发烧患者和传染病人济济一堂,风险比较高,但绝不应该倡导病患“自治”。在能看上病的地方,身体不适还是应该第一时间找医生,就算“居家”,也得听医生的安排服药——千万别“老张就是吃这个药好的,我也吃这个”。

你们的过敏源、基础疾病都不一样,就算得中了一样的招,解决方案也不一样。

记得把上面这段话,告诉打算“死扛”的人。

2

“居家隔离”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直接点说,“居家隔离”不是把自己冰冻上,或者活埋14天。

人总要吃饭吧?饭菜谁来准备?我早上出去买个菜,再去超市买盒牛奶,家里住20楼我总得乘个电梯——请问这算不算“居家隔离”?

就算我不买菜,我叫个外卖,我打开大门,从外卖小哥手里接过沙县小吃——请问这算不算“居家隔离”?

现在不是搞垃圾分类嘛,例如我住的小区,每天只有两个时段可以扔垃圾,我呆在家里,肯定生活垃圾特别多,我总得定时定点下楼扔掉——请问这算不算“居家隔离”?我这一路上会遇到多少人?

……

仅仅从维持日常生活来看,如果没有“外援”,“居家隔离”者很难能呆在家里。所以,许多人转发的所谓“钟南山呼吁全国人民全部自我隔离两周”是一件完全没有可行性的事情,官方昨天辟谣,说这又是一个挂着钟老名号刷流量的“网络产品”。

那些倡导“居家隔离”的地方、社区,一定要留足“外援”的力量,留下专业协助人的联系方式,成为既有爱心又懂得自我防护的“出门助手”,一起陪他们度过14天,否则所谓的倡导,只是一句空泛的口号。

记得把上面那段话,送给倡导“全民居家隔离”的朋友。

3

谁需要居家隔离?当然不可能是“所有中国人”,而应该是有密切接触、高危地区暴露史,但在当下还健康的人。没病没必要去医院,但他们确实有比其他人更高的感染几率。

然后,他们在家里,用14天的时间,确认这个几率是否存在。

我觉得这个举动,不管情愿不情愿,说到底还是三个字:负责任

对肯负责任、有担当的人,我们应该心怀善意,而不是把他们看作即将变异的僵尸、一身病毒的怪物,把他们的“自我隔离14天”等同于“拘留14天”——套用一句鸡汤,就是“隔绝病毒,但不隔绝爱”。

所以,那些“必须要出门才能完成”的日常生活,要尽量照顾到;那些陪伴感,也要去建立——别老吹嘘自己喜欢宅,宅挺好,人归根到底还是社交动物,14天不出门,是一件非常难熬的事情,之所以能显得好熬一些,无非是有人陪着刷视频,有人陪着打游戏罢了。中老年人不会打游戏,也没人一起打麻将,那能不能给到他们一些不让自己感到被遗弃的声音?

当然需要。否则他们两三天后就要出门了。这是人性。

只有踏踏实实地把后顾之忧都解决掉,把爱传递到,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承担起这份责任,而不是一味呼吁。

民间很流行顺口溜,我也编一个,给大家参考:

没病少出门,有病要去看;高危要隔离,关爱不间断。

还有,昨天朋友圈里一直有人说,“到了躺在家里就能为国家做贡献的时候了”,但要知道,之所以有人觉得能躺——

正是因为有人在奔忙啊。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