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A股市场,你可以炒作任何概念,但不包括冠状病毒

来源:微信公众号“互联网与娱乐怪盗团”

世界上有三种股票市场:

发达国家股票市场,以美帝国主义为代表,香港勉强也算吧;

发展中国家股票市场,以东南亚和拉美的一批股市为代表;

神奇的A股市场,一般尊称“大A股市场”。

任何常见名词,只要加上一个“大”字,就会立即变得威武雄壮、牛逼哄哄:大文娱,大电商,大金融,大地产,大消费……汉语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语言,所谓“大”字,一般有两个含义:规模庞大,成就伟大。

A股市场的规模当然是很庞大的,在全世界很可能只有美国股市能与其相提并论,这一点很少有人怀疑。至于“成就伟大”,很多人可能有不同意见,甚至觉得A股只是一个水平较低、菜鸡互啄的市场。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偏见!在我看来,A股市场至少在一个方面的成就是无人能及的:炒概念。

别误会,世界上所有股市都会炒概念,美股、港股也经常炒,但是与大A股市场比,它们全是小弟弟。炒概念是一门技术活,最讲究三个条件:胆大、想象力丰富、诡辩水平高。只要缺了一个条件,这概念就炒不起来,或者半途而废。大A股市场的伟大之处,就是在三个条件上同时登峰造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就算写网络YY小说的人也只能甘拜下风。

所谓胆大,就是不怕死,就是敢于提出新概念、敢于率先炒概念、敢于一路击鼓传花不松手。这就像打仗的时候攻坚,要冒着枪林弹雨、顶着巨大的伤亡前进;虽然伤亡可能很大,但是一旦打下来了收获更大。怕死还炒什么A股?

所谓想象力丰富,就是能够把完全无关的两件事情联系起来,或者把很多年以后才能兑现的东西说成明天就能兑现。马斯克在造电动车,你就敢炒作乐视网;马斯克在向火星发射火箭,你就敢炒作军工股;马斯克明天出来竞选总统了,你就……你就炒比特币概念股吧,虽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是万一碰对了呢?

500

(当年A股市场最爱玩的PK就是“马斯克VS贾跃亭”)

所谓诡辩水平高,就是善于狡辩、善于胡搅蛮缠、善于把黑的说成白的。如果有吃瓜群众指出你的错误,你一定要在理论上彻底驳倒他,让他心服口服。很多人认为,炒概念是不讲逻辑的——大错特错,一定要讲。任何成功的概念都需要理论支持,如果你不能说服大多数人,至少要魅惑大多数人,让他们找不出错误。

如果你只想炒作一个三五天的短期概念,那么只要抓准时机、一波推倒就足够了,其中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如果你想炒作一个三五十天、甚至三五百天的长期概念呢?那你就必须要入戏。所谓“入戏”,就是假戏真做。你可能是个从不锻炼、体重120公斤的死肥宅,但是你不停地给自己、给周围的人洗脑:我是个肌肉男,我有六块腹肌,我英俊潇洒,我风流倜傥,追我的妹子能排五条街……久而久之,你真的信了,周围的人也真的信了!这就是炒概念的精髓。你只有先给自己彻底洗脑,才能够给广大投资者洗脑。

理论是灰色的,下面我来举几个例子。跟A股市场厮混这么多年,我亲眼见识过的概念可能超过了1000个,其中印象深刻的也有几十个。先从简单的说起吧:

从2010年开始,大A股市场至少炒作了三次“千年极寒”,一开始是煤炭行业喊起来的,很快扩散到化工、房地产、纺织服装以及宏观、策略。很遗憾,2010年不是千年极寒,但是并不妨碍大家次年继续玩——从10月开始喊“千年极寒”,一直喊到次年1月,成了许多周期性行业的保留节目。

记得2013年初,我发了一条朋友圈:“我怀疑外面的温度已经降至零下20度,这是不折不扣的酷寒,在外面随便走几分钟就会冻掉鼻子。”五分钟后,我的一位煤炭分析师朋友(人在上海)马上激动地问我:“你在北京吗?零下20度?天啊,我要马上写个点评!”

我给他发了一个定位:当时我在美国东北部的佛蒙特州(也可能是新罕布什尔州)游荡,因为要一大早起来赶车,确实差点鼻子都冻掉了。那个地方靠近加拿大,冬季气候之恶劣你懂的。这位朋友沉默了半天,失望地说:“可是,我连点评都已经写好了……”

我说:“那你就发吧,说不定真有人相信北京零下20度了呢。”他一怒之下把我拉黑了,拉黑了,拉黑了……

500

(我在佛蒙特看到的暴风雪真的比这个还大)

2015年,随着暴风集团的上市,大A股市场开始了第一轮VR/AR概念炒作;之所以说是第一轮,是因为后来还有第二轮、第三轮……第无数轮。VR/AR当然是一种大有前途的技术,但是要把暴风集团炒成VR/AR概念股有点困难,因为它做的“暴风魔镜”只是一个手机架,跟Google推出的那个纸板没有区别。然而,没有什么能够拦住大A股投资者,大家很快从三个方面论证了“暴风集团必将成为VR领军企业”的理由:

首先,众所周知,冯鑫是一位伟大的企业家,至少与马云、马化腾一样伟大,这是一条公理;所谓公理,就是不需要证明的道理。附带说一句,在整个中国互联网与高科技行业,只有一位企业家的段位可以超过冯鑫,那就是贾跃亭。

其次,暴风集团在A股创业板最疯狂的时候登陆了创业板,从而取得了极高的估值。众所周知,资本市场具有“反身性”(这可是乔治·索罗斯说的),高估值本身能够促使公司变好。很快,腾讯、阿里、京东、网易等所谓一线互联网公司的员工,就会为了高价值的股权而跳槽到暴风集团,这个逻辑很合理。

第三,在中国现有的宽带网络条件下实现高速下载,是一种高难度的技术(虽然你们总是拿这种技术来下载日本小电影)。暴风集团成功攻克了这种技术,并且将BAT驱逐出了下载软件市场(虽然谁也不知道BAT到底有没有进入过这个市场);由此可知,它一定能攻克更前沿的VR技术,再造辉煌。

笑什么笑?你以为这是我编的吗?如果不信,可以去搜一下2015-16年各大券商写的暴风集团研究报告。事实上,由于当时VR概念过于热门,而符合条件的股票又过于少,大家抓住一个就往死里炒,喊的声音不够大就没人听得见,结果变成了“比赛嗓门”的游戏。反正你不喊也有的是人喊,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

500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去年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概念是云游戏。说实话,这是一个老概念了,A股传媒行业炒它,计算机行业炒它,通信行业炒它,电子元器件行业还炒它……至少从2018年开始已经超过七八次了。可是,2019年11月下旬,云游戏概念再次大显神威,带动整个A股游戏板块几乎集体涨停。因为Google Stadia上线测试了,所有分析师都在声嘶力竭地喊。

云游戏到底能不能成功,当然是一个长期话题;但是,在Google Stadia上线当天炒云游戏则需要巨大的胆量和想象力。因为,这个上线日期是提前半年就确定了的,不是临时决定的;众所周知,在资本市场,已经确定了东西就包含在股价之内了。而且,Google Stadia上线首日恶评如云,从主流媒体到游戏自媒体几乎把它骂了个底朝天,用户甚至自发成立了“Stadia关闭倒计时网站”。或许5-10年之后云游戏真能成功,但是多半跟Google没太大关系,而且肯定不是明天就成功。

在听到我的上述言论之后,一位A股基金经理(名字就不点了)语重心长地劝诫我:“你对云游戏的研究不够透彻!很快,人们就不需要游戏主机、PC这些东西了,一个手机就能玩所有的东西。没有任何网络延迟,用户体验超级好,而且所有游戏都能免费试玩。你想想,这是多么伟大的成就啊。你怎么就看不懂呢?”

无论我有没有看懂云游戏,反正我肯定没看懂A股的云游戏概念。我刚想张口辩驳,哪位基金经理很严肃地说出了最后的“题眼”:“在云游戏时代,腾讯完蛋了。从现在开始,投资者应该立即抛售腾讯,买入XXXX、YYYY、ZZZZ,它们才是云游戏的弄潮儿。”XXXX、YYYY、ZZZZ是他看好的三只A股游戏股;奇怪的是,它们就算在A股都不是主流公司。那种斩钉截铁的态度,令我至今记忆犹新。

我礼貌地反问:“如果腾讯快完蛋了,为什么不是网易受益,而是你说的三家公司受益呢?”对方愣了一下,困惑地说:“网易……那不是做邮箱的吗?它也做游戏?你是不是搞错了啊?”

大A股市场的概念炒作就是这样令人快活。在没有好概念的时候,市场就有气无力地趴着。这个市场掌握了人生哲学的最高境界:在一切负面消息中找到正面因素,在无知的黑暗海洋中奋勇前进,对一切自己不熟悉的事物大胆评论,以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奋勇前进。

500

(众所周知网易不做游戏,《梦幻西游》是外星人做的)

然而,在冠状病毒引发的新型肺炎这件事情上,事情似乎有点变化:大A股市场没有怎么炒作这个概念;很少有分析师或投资人试图掀起这个概念的炒作。别误会,我的意思是:市场注意到了、充分理解了冠状病毒的严重影响,但是没有怎么尝试从“正面角度”去理解,只推出了很少数几只“概念股”。

如果我的统计没有错,2020年1月1日以来,A股券商发表了几百篇涉及“冠状病毒”或“新型肺炎”的研究报告,但是其中绝大部分是新闻点评,而且集中在宏观、策略、医药三大领域,附带波及了一下交运、餐饮旅游领域。只有医药行业在认真地推荐“冠状病毒治疗概念股”,主要也就是那么三五个标的而已。理论上,春节期间大家窝在家里不出门,可能会有利于游戏、网络视频、电商和外卖行业;但是,没有什么人认真写这方面的报告、认真提出并推广概念。

只有寥寥无几的券商召开了“冠状病毒专题电话会议”,而且几乎全是教大家怎么预防传染、怎么最大限度地自我保护;这些电话会议的主讲人往往是医生,而不是上市公司。在这类电话会议上当然也有人问股票,不过全是问“某某公司能不能研发出疫苗”,没人问“春节期间游戏公司业绩是不是会大涨”“短视频APP的渗透率会不会更上一层楼”。当然,也可能是有人问了,但是我没听到。

是不是因为冠状病毒引发的恐慌太大,大家不敢或者不好意思炒概念了呢?这似乎不太符合大A股市场的一贯作风。我不禁想起了历史上一些类似的时刻:

2011年,723特大高铁事故发生次日,某券商就急忙发表了一页纸的点评:“事故频发不改变高铁建设的大局”,目的当然是力挺那几个高铁概念股。这甚至引发了一些A股机构投资者的不满,觉得这种“表态性质”的点评也太夸张了。723事故到底影不影响大局,当然不是一两个分析师能够在12个小时内分析出来的(否则就太疯狂了)。

2014-15年,猪流感一度在中国南方及多个东南亚国家流行,虽然严重程度不如今天的冠状病毒,也结结实实引发了一场恐慌。当时,大A股市场的炒概念天团从疫苗炒到板蓝根、从医疗设备炒到凉茶,还大炒猪肉的替代品(当禽流感死灰复燃时则大炒鸡肉的替代品);我对医学懂的不多,就不评论了。

500

(当你不知道该炒什么药物时,就炒板蓝根吧)

2019年初,非洲猪瘟闹起来了,大A股至少推出了两三百份研究报告(不含纯粹的新闻点评),涉及农林牧渔、食品饮料、医药生物、餐饮旅游等多个行业。我还记得一份“非洲猪瘟专题深度报告”的标题是“史诗级炫舞的周期,历史性成长的企业”(在此没有任何批评的意思,我就是觉得这个标题蛮好玩)……

2020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在出现的短短一个月之内,引发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过了上述事件之和。考虑到它的严重性、波及面和长期性,大A股市场居然没有发掘出什么“冠状病毒概念股”(极少数医药股除外),没有搞出“冠状病毒主题投资组合”,没有召开“冠状病毒带来的历史性投资机遇高峰会”,确实令我有些惊讶。相信熟悉A股市场的投资者也跟我一样有点困惑。

1月23日,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A股市场只有301只股票上涨(总共有3775只股票)。所有的一级行业指数都下跌了,其中医药指数表现最好,但是也下跌了1.8%。涨幅靠前的股票里面,确实有大批的医药生物股,这是可以理解的;至于一部分人看好的游戏、视频、电商行业,表现却是参差不齐。作为一个整体,游戏股在春节前的表现还算不错,但是请注意——自从11月下旬Google Stadia引发“云游戏”的概念炒作以来,A股游戏行业已经热了两个月了,核心概念也换了一拨又一拨;我可以肯定地说,这里面没有冠状病毒的任何功劳。

与此同时,冠状病毒的负面作用则被市场完整地、甚至是过分地吸收承认了:电影股集体跌的惨不忍睹,餐饮旅游、交运也不遑多让;以过去五天为一个周期,下跌幅度最大的A股一级行业是消费者服务、农林牧渔、食品饮料、商贸零售。看起来倒是很符合逻辑,至少现在看来是如此。

500

(现在的武汉,到处都是这个样子吗?)

对于上述“违反大A股市场常态”的现象,在我看来,有三个可能的解释:

第一种可能:大A股市场成熟了、进步了,哪怕是最爱炒概念的分析师和基金经理,也决定“不发国难财”,以大局为重,努力克制住了炒概念的强烈欲望。

第二种可能:因为冠状病毒来势太猛,短短一个星期之内报道口径就变了好几次,大家被吓怕了,还没来得及反应,而且信息来源太少;非不想炒,实不能炒。

第三种可能:很多人已经回家过春节了。大A股市场从除夕开始休市一周,现在炒概念也没啥意思了;等到春节过完,想扬名立万捞一把的人可能心思就活络了。

正确的答案,到底是哪一个呢?或者,还有什么我没有想到的正确答案?

本怪盗团团长不知道。你知道吗?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