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血拌饭蝙蝠汤​?放过野味,因为我们不是野人

前两天有人在朋友圈晒了几张蝙蝠汤照片(恶心图片就不上了),然后被其它网友放上微博传了一圈,好多人被吓得不行,觉得这道“硬菜”太过恐怖,一片谴责之声。

今天,始作俑作已经道歉,这位武汉市虾王柴火灶汉口总店的厨师称他的图片是从网上来的,并非本店销售,而网上传播的更多蝙蝠汤图片与他无关,对于自己恶作剧造成的恐慌深表歉意。

这个人怎么处理是相关部门的事,但嗜好品尝野味的人并不是少数,对于有的人来说,如果餐桌上摆上蛇血拌饭+蝙蝠汤+红烧穿山甲,那才真的过瘾。

自从闹完非典,大多数人都知道某些新型病毒是来自于野生动物,比如果子狸等,对于吃野味也消停了一阵子……

鱼的记忆力据说只有七秒,不过,有的人的记忆力比鱼儿好不到哪去。过了一阵,大脑重启,删除了非典记忆,又添加了可口的野味。

舌尖上的蝙蝠?如果你去南太平洋岛国或者东南亚去寻找蝙蝠“美食”,肯定能大有斩获,但中国一些地方也存在着极少数吃蝙蝠的人。

500

我们不了解是因为我们根本想不到蝙蝠是一道菜,蔡英文去帕劳走访还品尝过这道美食。不过帕劳人又说水果蝙蝠汤是密克罗尼西亚人带过来的。

东南亚吃蝙蝠也比较常见,吃的动机并不是因为蝙蝠真的有多么鲜美可口,而是另有其因。

2008年新华社曾报道过一则东南亚奇闻:泰国加拉信府东北部的班杜地区,当地人喜欢食用蝙蝠,他们一般把蝙蝠放在木炭上烘烤,或者将它们切碎放入泰菜中。

村民们空闲时,总会拿起长竹竿套上网子去捕捉蝙蝠,一位叫甘空·普那西的老人说,蝙蝠味道非常可口,而且能带来超强性能力。

蝙蝠在当地,男人吃的远比女人要多,食用的主要动机就是“超强性能力”,对于很多人来说,只要是听到“壮阳”两字,但什么都敢吃。

500

蝙蝠是个病毒“宝库”,吃它,导致阳萎倒是极为可能,但为什么这些人相信蝙蝠壮阳呢?因为蝙蝠繁殖能力超强,这就是食客的科学逻辑!

如果某种野生动物数量稀少呢?他们逻辑就变了,像虎鞭比较雄伟,所以也壮阳,总能找到吃的理由。

由于壮阳迷信,吸血蝙蝠在南太平洋是昂贵食品,一只价格约在25-40美元,有的岛国吃到快绝种了,还要向别的国家进口冷藏蝙蝠。

二战时期,关岛有一种食水果为生的大蝙蝠,体重近一公斤,样子相当丑陋,以前关岛土著就爱吃。战争时,美国大兵也喜欢上了蝙蝠套餐,到了60年代中期大蝙蝠就灭绝了,然后找小蝙蝠吃。据不完全统计,每年被食用的蝙蝠将近两万只。

蝙蝠壮阳传说一直流传着,是不是美味我也不知道,但就算是美味,人类一定要到处去捕食野生动物吗?它其实算是益兽。

原始社会的野人半野人饮血茹毛,为了充饥,维持体力什么都吃,生死由天,那是因为他们未开化,条件有限。

人类经过几千年,几万年文明发展,对于食用肉类,反复筛选,反复淘汰,才给咱们留下了鸡鸭鹅猪牛羊鱼等宝贵食谱。这不是古代社会通过政治谈判得到的结果,而是一次次经验教训总结出来最适合人类食用的肉类。

像蝙蝠,根本就是被餐桌淘汰的食物。

拒绝野味,以前总是以保护野生动物为名,其实这个出发点是有失偏颇的,穿山甲,朱雀,夜鹭,黑水鸡等可以这么说,而蝙蝠,田鼠,竹鼠,甚至蝗虫,就不是野生保护动物。

世界上的新型疫情往往就是这些大量存在的野生动物所带来的,像蝙蝠,是哺乳类动物中唯一具有飞行能力的,它们能从几百万年的历史长河中活下来,并大量存在,就是因为它们折腾出了超强的免疫系统,DNA损伤修复能力。

什么样的古怪病毒都可以在它身上生存,以它为宿主。非典之后,有的人试图给果子狸翻案,其中一个理由就是果子狸身上可能沾有蝙蝠粪便,没有处理干净,于是小概率事件变成了大疫情。其实就是想说明食用果子狸本身没有错。

500

蝙蝠在中国是非常非常另类的食品,不用强行禁止,也几乎没有人会吃它,但作为众多病毒的宿主,许多野生动物与蝙蝠会有不同程度的接触。

人们在食用野生动物时,在处理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都有可能被病毒侵袭,而所谓野味几乎都是未经检疫私下出售的。

有的动物身体部分甚至是生食,蛇胆生吞才可明目,真的吗?类似这种问题辩论起来就没完了。蛇血拌饭是大补,近年来挺流行,哪说理去?

野味盛行,背后是利益驱使,从捕捉到加工再到上桌,有着一条完整的利益链。吃惯了鸡鸭鱼肉的人,看到野味,一定要尝个鲜。

无论动机是壮阳,大补,美容还是别的什么……鬼知道这些毫无关联的逻辑是如何成立的?那狐狸肉最美容,没听过狐狸精吗?

他们却忘记了狂犬病,B病毒,结核,鼠疫,甲肝,炭疸……的风险。

有的病毒引发的症状,现在医学水平已具备救治条件,比如对应的疫苗和特效药,就算中招也能化险为夷,所以吃野味的人也不怕。

但遇上新型病毒怎么办?非典已经证明大自然会对人类“捞过界”进行报复,生态平衡这些大道理就不说了。

那时野味一度被打入冷宫,成了过街老鼠。但非典余烟刚刚散去,不仅野味餐饮招牌重新挂出,而且媒体也鼓吹起所谓的“饮食特色”,上升到地方文化高度进行保护,相关部门则在非典之“战”后松懈下来,睁一眼闭一眼。

饕餮野味”盛行,离不开幕后推手--既得利益者,如果不将这条利益链的下游,中游,上游彻底斩断,这次疫情过后, 他们蛰伏一阵,又会马上复活,直到某年再出现前所未见的疫情蔓延。

500

放弃野味,是一种社会责任,因为畸形的消费行为会牵累到许多无辜的人!

难道人类要愚蠢到一直在一个恶性循环里挣扎吗?有养殖的吃,不能养殖的也吃,有的人就不能嘴下留情?

给野生动物撑起一片活下去的天空,也是给人类留一条活路。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