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无双:钟南山,冠状病毒面前的逆行者

今年已是84高龄的钟南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曾任广州医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高级别专家组组长等多个重要职务。在新型冠状病毒蔓延的当下,他建议公众“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来袭,他却乘坐高铁亲临武汉防疫前线,他选择做一个逆行者,奔向了疫情的爆发地,武汉!

2020年1月18日上午,他在深圳连夜抢救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病例后,乘坐高铁返回广州。随便吃了几口饭,下午又来到广东省卫健委的会议现场。

会议尚未结束,他通知助手帮他收拾行囊,他需要即刻奔赴武汉。

当天的航班已经买不到机票,他和助手汇合后,挤上一列傍晚5点多开往武汉的高铁。

正值春运高峰期,临时上车的他只能被安顿在餐车的促狭一角。刚落座不久,在狭小的餐桌座位上,他立刻拿出相关文件研究。忙碌一会儿后,连日奔波的他仰倒在座位上,闭目凝思。

500

当晚11点,他抵达武汉,听取了相关人员的汇报后,操劳一天的工作和行程才算结束。

19日一早,他前往医院观察相关患者。中午来不及休息,下午开会到5点,他又乘坐飞机到达北京,马上赶往国家卫健委。回到酒店时,已是凌晨2点。

20日清晨6点,他起床准备材料,紧接着是全国电视电话会议、新闻发布会、媒体直播连线……又是忙到深夜。

空闲的时间里,他接受白岩松的采访,向公众详细解读新型冠状病毒的来龙去脉。

钟南山接受白岩松采访

没有丝毫隐瞒,他坦诚地告诉公众:新型冠状病毒很可能来自野味,可以人传人,存在医务人员感染的风险。

同时他也提醒公众提高防范意识,如果身体不舒服及时就诊。出门最好佩戴口罩,勤洗手……

他一直在关心公众,似乎没有时间关心自己。连轴转的日子里,已经84岁高龄的他仍旧临危授命,冲到一线扛起重任。

17年前的那个冬天,时年67岁的钟南山,作为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与广大医护人员一起,成功抗击“非典”,守护了亿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我们现在都知道了这种病毒就是SARS,但是在当年这却是一种从未见过的病毒,以至于从17年12月22日发现第一例SARS病患者,到了2003年春节,医学界对这种病毒还没有定论,大多数专家认为,这不过是常见的普通“流感”,不必大惊小怪。但是疫情却不给专家们面子,新增患者消息不断传出,“怪病”在民间越传越凶,疫情蔓延也越来越快。

经过长久的观察和思索,钟南山提出新的看法:这是一种新型的病毒,之前人类社会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其毒性凶猛,且难以治愈。

他经常一个人深夜在研究所周边边散步,边苦苦思索,焦虑、紧张,从医几十年的时间里,他的责任感几乎从没有如此沉重过,他的压力前所未有,因为他觉得这个时候他必须站出来。

2003年1月22日,他牵头诸多专家起草了一份《中山市不明原因肺炎调查报告》,这份报告,将多日连续出现的“怪病”,命名为“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

而那份报告,也成为了当时研究非典疾病最早、最重要的报告之一。报告中指出,找到非典病原体,是治疗非典的关键。

2003年2月18日,北京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来消息,在来自广东的死亡病例肺组织标本切片里,发现了典型的衣原体。

当天下午,广东省卫生厅召开紧急会议,对这一报告进行讨论。轮到钟南山发言时,他却沉默着摇头。

他不同意这一方案,认为非典致病的根本原因不是衣原体,而是一种病毒。经过一番有理有据的论证,会议最终采纳了钟南山的意见。

结束会议后有朋友悄悄问他:“与官方意见不同,你就不怕判断失误吗?有一点点不妥,都会影响你院士的声誉。”

而钟南山却反驳道:“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则受害的将是患者!

500

到了2003年4月12日,疫情逐渐加重,各种民间谣言四处流传,人心惶惶。

那一天,广东呼吸疾病研究院召开发布会,他认为:摸不清楚状况的人们如果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疫情将会更加控制不住。

发布会上,他发言结束,有记者站起来追问:“现在的疫情是不是已经得到了控制?”

这本应是一场“谨慎发言”的发布会,但钟南山没忍住,厉声回答道:

“现在病原不知道,怎么预防不清楚,怎么治疗也还没有很好的办法,病情还在传染,怎么能说是控制了?

我们顶多叫遏制,不叫控制!连医护人员的防护都还没有到位!”

此话一说出口,举国哗然。但又像漆黑的屋子里,有人突然打开了一条缝隙,太阳光突然刺破了黑暗,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没有人知道,这次发布会前一天,他回乡祭祖,在父亲的坟前沉默许久,然后决定在第二天的发布会上,向公众说出肺腑之言。

4月26日,在央视《面对面》节目的采访中,主持人王志问钟南山:“你关心政治吗?”

他几乎脱口而出:“我只想搞好自己的业务工作,以及做好防治疾病的工作,这本身就是我们最大的政治。

很多人至今还记得,当年钟南山那句名言:“病人的生命重于一切。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

但鲜少有人知道,为了与疫情拼速度,年近古稀的钟南山,当年夜以继日地工作,一连38个小时没合眼,最后累倒发烧,左上肺发炎,为免影响士气,选择自己在家治疗,没地方挂吊瓶,就在门框上钉了一根钉子,至今没拔掉。

如今,爆发于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势汹汹,短短时间,已确诊440例,死亡9例,疫情涉及湖北、北京、广东、上海、浙江、天津、山东等多个省市,而且正值春运高峰期,加上今年又是个暖冬,干燥而少雨,春节过后气温回暖,大有席卷全国的势头。

危难之时,钟院士临危受命,再次“挂帅出征”。80多岁高龄,不免让人心疼,又让人质疑: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如今的钟南山依然精神矍铄,头发乌黑,只是鬓角有少许花白,说话中气十足,看上去全然不像80多岁的老人。这与他常年坚持健身有很大关系,而且他与体育有着相当深的缘分,钟南山被称为“最有文化的业余运动员”。

他是一位医者,也是一位体育达人。

500

从年轻时开始,他就酷爱跑步。1959年,还是医学院学生的时候,在首届全运会上,钟南山以54.4秒的成绩创造了当时的男子400米栏全国纪录(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是训练中破了全国纪录)。他创造的北医大校纪录至今无人打破。

即便如今进入耄耋之年,他仍旧坚持每天起床后,快走或者跑步20-25分钟。

之后是双杠、仰卧起坐、单杠,一套流程下来,常常需要一个多小时。还有每周3-4次强度颇大的健身训练。

他说:“锻炼就像吃饭一样,已经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60多岁时,他仍旧经常带领学生一起打篮球。

甚至在在北京大学医学部担任教授期间,他经常去冬泳。

500

他说体育运动能够培养人的三种精神:

第一是竞争精神,一定要力争上游。

第二是团队精神。

第三是如何在单位时间内,高效地完成任务。

今年84岁的他,头发也并未全白,脱掉白大褂后,仍是一身肌肉。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老当益壮的钟南山,或许是上天派来拯救人间的。

钟南山老伴儿李少芬是国家女篮前队员,女儿钟帷月是游泳运动员。

500

李少芬与钟南山同岁,出生于1936年。她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篮球运动健将,第一代新中国女篮国手,第一批被周恩来总理和贺龙副总理送去前苏联学习深造的运动员,1952年入选国家队,1953年-1958年共五年时间在前苏联学习训练。李少芬技术全面、投篮准确、能里能外,能够胜任中锋、前锋、后卫多个位置,在国家队14年,先后随队取得多次国际比赛胜利。

500

退役后,李少芬先后担任广东省女篮教练,省体工大队副大队长、中国篮协副主席等职。1999年被评为“新中国篮球运动50杰”之一。可以说,在体育圈,钟南山是成功女人“背后的男人”。

两人生育了一儿一女,女儿钟帷月曾是一名游泳运动员,得过世界短池游泳赛冠军,打破50米蝶泳世界纪录,现在是广东省游泳协会理事。

儿子钟帷德子承父业,是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也是一名业余篮球好手,曾担任所在医院篮球队主力队员。

但是岁月无情,在时光面前,他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确老了。

2003年非典之后,他的身体逐渐开始出现问题。2004年,他患上心肌梗塞,通过手术,在心脏里安装了支架。

2007年,他的心脏再次出现问题,心房纤颤让他不得不告别心爱的篮球运动。

2009年,他患上甲状腺炎,2个月的时间瘦了10斤。随后鼻子出现问题,又做了鼻窦手术。

据他妻子李少芬所说,新型冠状病毒爆发之前,尽管80多岁,钟南山从周一到周五每天工作到深夜,双休日则安排工作会议。

李少芬对此不解,曾说:“我真的好羡慕人家夫妻结伴出外旅游。钟院长每年都有一个半月的休假,可我们从没享受过!”

对此,钟南山给出的答案是:热爱与赤诚

新型冠状疾病毒肆虐之时,他再次站了出来:

“17年前,曾经有一段我们是根本不了解规律、找不到病原体。但现在,我们只用了不到两周的时间,就定位在新型冠状病毒。

再加上我们有一个很好的监控,以及隔离制度。我不相信它会像17年前的非典。“

500

总有些人让我们相信,总有些人让我们感动。

一年一度除夕夜即将到来时,全国各地每家医院,都有在加班的医护人员,他们基本上吃不上阖家团聚的年夜饭,他们要陪着看护的病人们一起辞旧迎新,他们在都是勇士,与病魔做斗争的勇士。

当然,这不是钟南山院士一个人的战斗,这是千万医护人员的战斗,这也是全国亿万人民的战斗。在春节来临之际,向所有医护人员致敬,愿前线的每一个医护人员安全凯旋,也愿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珍惜这健康、和平的生活。

看完请点个在看,愿天佑武汉,天佑我中华!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