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剧导演们,诚挚地向你们安利《金瓶梅》

500

懂美学的人,连颜值都会变高  

如果看完这篇文章,导致你不能再抱着审美的心态欣赏某些古装剧,我们概不负责。

500

500

这个大鞋拔子,会不会给人一种钦定的感觉?

19年底,《大明风华》和《锦衣之下》两部明代戏相继播出。虽然制作方祭出了“历史正剧”的大旗,甚至叫板起豆瓣评分9.7的神剧《大明王朝1566》,颇有“为往圣继绝学”的气概,然而开播以来,槽点还是盖过口碑。

戏里各种不合史实的魔幻现实主义设定,被考据党们扒得体无完肤。

在被清宫繁缛画风主导了十年之后,影视界刮起的这股“明朝风”,终于给了审美疲劳的观众们一个换换口味的机会。

不过古装戏越多,观众们的品味也水涨船高。如果制作方在考据上敷衍了事,扑街真的只在分分钟。

新剧大赏

APPRECIATION

500

幸福的老朱家(雾)

每个朝代的历史都勾起人们不同的遐想:三国群雄逐鹿,成了电子游戏里的主角;大清落日余晖,成了宫斗剧的舞台。

而充满宫廷政变和朝野权谋的明史,则成就了一个笔名叫“当年明月”的小公务员,让他写出了七本畅销书。这个系列也使大明一跃成为大众视野里一个最有故事的朝代。

500

大明林则徐

美学家小印,对朝争宫斗里的是是非非并不感兴趣,只想从视觉文化的角度出发,替观众向剧组谈(chu)谈(xing)。

500

《锦衣之下》剧照

《锦衣之下》的定位是“大明纯爱悬疑巨制”。emmm... 好吧,但你的不锈钢衣架是认真的吗 ?

这部剧的主角是朝廷鹰犬——锦衣卫

所以,飞鱼服、绣春刀自然成了标配。但在制服以外,男女主的日常着装是不是太粉了一点。。。毕竟明代法律对不同等级所穿衣物的形制、等级都有严格的规定。

有句讲句,不深究历史细节的话,这部剧里的cp还是挺上头的。

500

 左边的腰带也太富贵了。。。

比起《锦衣之下》,《大明风华》更加偏向宏大叙事。制作方甚至直言要与《大明王朝1566》比肩。自然的,导演肯定已经准备好360度无死角地暴露槽点了。

虽然主流媒体对它的赞誉还挺多:

“《大明风华》通过细腻的笔触,多面呈现了中华文化之美,无论是开篇引入的昆曲《单刀会》,还是还原的鸡缸杯、宫廷画、宣德炉,都从细微处撑起历史底蕴。”

--《人民日报》 

但是,“细微处撑起历史底蕴”这个评价实在不能让人苟同。

500

十二章纹

首先是皇帝的龙袍。

从明英宗朱祁镇开始,黄袍上开始使用十二章纹。但在剧照中,朱亚文扮演的朱瞻基(也就是朱祁镇的父亲)却提前穿上了这样一件衣服。

500

 看到朱亚文左腿上的黼(fǔ)和黻(fú)了么?

500

至于太爷爷朱棣的大红袍,就更加魔幻了。不熟悉的话,大概会以为这一套纹样是老朱家的祖传家徽。

500

还有剧中男性衣冠形制的问题。既然俞灏明和栾元晖是兄弟,那么同为皇子,衣服上自然不该出现一个是正龙,一个是侧龙的情况。

金瓶梅里的物质史

THE PIUM in THE GOIDEN VASE

讲了这么多,有没有什么作品可以学习学习,让导演们快速提高自己的姿势水平呢?

答案是有的:《金瓶梅》

500

《金瓶梅》

《金瓶梅》之所以能被称作中华文化大观园的一朵奇葩,当然不只是因为引人入胜的宫闱秘事(我在说什么?),也因为它是一部古代衣冠名物的百科全书

想要对明代的物质生活有直观了解,必然绕不开这部“第一奇书”。(我会告诉你这拯救了多少人的学位论文么?)

500

《水浒传》里的西门庆

虽说,《金瓶梅》是宋代小说的同人作品,但作者总是喜欢拈自己身边的器物来写。这正好为我们了解明代留下了一个窗口。

作者提炼和描写自己身边物件的能力炉火纯青。假如兰陵笑笑生魂穿现代,不但会是一个合格的道具指导,打造出一两个优秀的汉服厂牌也未可知。

为了预防考据党们的狂轰滥炸,导演们不妨让服道化按照以下顺序准备演员的饰物:

500

网  巾

“头戴缨子帽儿,身穿绿罗褶儿,脚蹬细结底陈桥鞋儿,手摇洒金川扇子。

500

 洒金川扇子

这是西门庆与观众的初对面。

想要塑造明朝的霸道总裁,与其选择《锦衣之下》里的制服诱惑,不如参考一下西门大官人的装束。

在帽子底下,有一种网巾用来裹住男士的头发。这种网巾的材料通常是马尾或者绢布。一圈小洞分布在网巾的边缘,从这里可以把网巾箍住。可是不包裹住网巾的边缘,会很容易磨损。于是爱美的小仙男们选择用玉石、玛瑙之类的材料来镶上一道边。

网巾本来戴在很隐秘的位置,平常不能为人一睹。但舍得在这样的地方花钱,正好能体现出人物的性格和地位。

一顶金镶玉的网巾,仿佛一只不经意间露出的劳力士手表,朴实无华且枯燥。

这大概就是“陌上人如玉,君子世无双”吧。

500

 懒收网巾

500

䯼  髻

(dí jì)

500

银丝髻

䯼髻是已婚妇女才能佩戴的首服。虽然,文学作品里的那些发型听上去惊为天人:如灵蛇、坠马、惊鹄等。但是,明代女性处理自己的青丝时,最通行的做法,依然是用䯼髻将自己发髻包裹起来。

制作䯼髻的材料有多种,分别对应着不同的社会地位。从头发编的,到银丝、金丝做的都有。其中最简单的,是用人的头发制作的“头发壳子”

在《金瓶梅》的第二回,潘金莲还“头上戴着黑油油头发䯼髻”。到了第二十八回,就已经“红丝绳儿扎着,一窝丝攒上,戴着银丝䯼髻”了。

如果在宫斗剧中,用䯼髻的变化来暗示人物身份的进退,不是很巧妙吗?

500

遮眉勒和珠子箍

500

遮眉勒

遮眉勒也叫眉勒、勒子、齐眉等。

明清时期,遮眉勒也是一种极为盛行的妇女头饰。遮眉勒主要是妇女冬天系在额头上,发挥保暖作用的一种饰物。还有冬季妇女以动物毛皮为原料制成的覆于额上抵御寒冷的“貂覆额”、“卧兔”、“昭君套”,也应算是一种眉勒。

《金瓶梅》中的关键人物——李瓶儿出场时就戴着遮眉勒。

但她还戴了一个可戴可不戴的、纯装饰的“珠子箍”。珍珠箍光芒四射,正好能盖住灰黑色的䯼髻。

李瓶儿这样打扮,一个富有资财,卖弄风情的寡妇形象跃然于纸上。

500

珠子箍

500

簪  子

金银簪子既是明代尚奢风气的反映,也是佩戴者身份地位的象征。

簪子还常常被用作男女间的定情信物,有名的《荆钗记》、《碧玉簪》名字就来源于此。

在《金瓶梅》里,有一只簪子从第八回一直伏笔到第八十二回。潘金莲去找她的情夫陈经济时,发现陈经济的袖子里,藏着一根“金头莲花簪儿”,簪子上还刻着两行淫词。于是,潘金莲顺藤摸瓜,查出了陈经济勾引妇女的罪证。

正是这一段小插曲,潘金莲和陈经济等人的命运被紧紧联结起来,并且直接引向了西门家败亡的结局。

500

鸳鸯戏莲金头银簪

500

穿 心 盒

《金瓶梅》第五十九回写道西门庆在妓女郑爱月处消遣:

“向袖中取出白绫双栏子汗巾儿,上一头拴着三事挑牙儿,一头束着金穿心盒儿。郑爱月儿只道是香茶,便要打开。

这个穿心盒是什么样子呢?

 

500

穿心盒

古时,人们常常使用一种叫“口香”的香茶饼。这种小饼由茶叶、桂花、甘草等制成,嚼来留有余香。香茶就往往盛放在穿心盒里。

“穿心盒”,是一种圆环式的小盒,可以上下开启。多情男女会把穿心盒系结到手帕一角,随身携藏在袖中,或者挂系在内衣的腰带上。因此,这小小的穿心盒,往往被用做定情的礼物,用于情人间的互赠。通过“穿心盒”的谐音,赠送者也可以表达着自己心有所属的爱慕之情。

古装剧里挑选穿心盒定情信物,一定能不落窠臼。

现在,每部古装剧都觉得自己有成为爆款的潜质。

它们大多有原著IP的加持,还有许多前辈的经典作品可以借鉴。但是,编导们在道具、服装方面的诚意显然不足。虽然开播时还能在热搜上占据一席之地,可是随着剧集的进展,口碑却高开低走,一路扑街。。。

所以说,创作不按照基本法,“真香定律”也救不回来。

当然了,导演们也可以考虑走走《庆余年》的路子,少打出“正剧”的招牌:架空世界,回到未来,何必担心考据党们的碎碎念呢。

参考文献: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孟晖《潘金莲的发型》

扬之水《金瓶梅读“物”记》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