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生命,莫贪野味

人类之所以区别于禽兽,是因为人类有自己的规范。吃该吃的,做该做的。但总有些异类,贪恋一口本不属于食物的东西,而食到了恶果。总以为自己亲尝饕餮,却终被饕餮反噬。

这些年,野味带来的病已经不是第一次了,甚至不是第二次,第三次了,是第N次了。

大家随口就能叫出名字的大范围传染病,几乎都与野生动物有关。

例如,非典SARS冠状病毒,已被证明来自于中华菊头蝠,果子狸与它们接触、感染后,再将病毒传染给人类。

MERS冠状病毒平均死亡率超过34%,约为SARS病毒的3倍。经检测,其自然宿主是扁颅蝠和伏翼蝙蝠,可中间宿主却是那种只要去中东旅游就会骑上走两步的特色单峰驼。

埃博拉病毒的宿主是雨林里常见的果蝠,在原宿主死亡后,病毒会以爆破喷溅的方式将自己再度传播。

14世纪造成约5000万人死亡的鼠疫,传染源是被称为土拨鼠的旱獭。

HIV病毒来自于非洲的黑猩猩或白眉猴;尼帕病毒来自于猪;马尔堡病毒来自于非洲猴子;拉沙热病毒来自于老鼠;麻风杆菌疑似来自犰狳……,不一而足,可谓触目惊心。

这些存在于动物身上的病毒,原本跟人类没多大关系。而残酷的疫情传染背后,是一场场利益驱动的猎杀行动。

20世纪初的中国东北,旱獭的皮毛突然涨价,大批工人前去捕猎,卖旱獭皮的同时,还要品尝旱獭的肉。而鼠疫病毒则通过旱獭传播给人类。

2019年蒙古的鼠疫,起因是一对夫妇食用了未煮熟的土拨鼠内脏。当地人相信吃土拨鼠能强身健体。

2003年非典时期,有4万多头果子狸生活在660家养殖场内。同时,猎杀果子狸更成了山区猎户们养家糊口的重要手段。

在非洲,热带雨林中的部落人捕猎灵长类、鼠类或果蝠,也由此感染了埃博拉病毒;

而在美洲,犰狳外壳会被制成钱包、靴子或乐器,这些被狩猎者杀死的犰狳中,62%呈现出麻风分枝杆菌阳性。

这些沾满鲜血和动物哀嚎的事件已经证明,每猎杀一头野生动物,都相当于为新的传染病进入人类社会提供一张入场券。但遗憾的是,人类争相领取这些入场券,而每当病毒蜂拥而至时,才恐慌失据。

在这肆无忌惮肆的捕杀背后,原因无他,唯有利益。仅在中国,市场对野味的狂热追捧,已构建了价值百亿的地下产业。

人世间的罪恶几乎总是由愚昧无知造成,如果缺乏理解,好心能造成和恶意同样大的危害。在有关野味的事件里,愚昧和无知还远远没有结束。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