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少年用“算账”反战的日本电影,千万别在意剧情!

根据三田纪房的同名漫画改编的日本电影《阿基米德大战》在上映将近半年之后,终于以互联网的形式流入中国地区。作为一部以二战之前日本海军主力舰建造中“战舰派”和“航空派”的分歧与争斗作为背景,多少还有些反战意味在里面的电影,施佬这样的海军史爱好者自然是第一时间就搞来看了一看。说剧透也好说影评也罢,反正和大伙儿聊一聊。

500

▲ 施佬也不是电影公号,就不给大家传云盘链接什么的了,大家自己搜来看就好

电影的剧情其实算是一部标准意义上的日式“超级英雄”电影:电影先来了一段经典的“大和”号战列舰在冲绳战役中自杀式出击之后被美国海军航空兵的战斗机侮辱性地击沉的场景,算是给这个围绕“大和”号建造决策的电影点了个题;随后讲述了1933年在日本海军决策造战列舰还是造航母的争议中,被称为阿基米德再世的天才数学少年櫂直利用其才智和周围人的帮助下,发现了竞标中战舰派战舰的方案与预算之间的巨大矛盾,从而揭露了日本海军“阴谋”的故事。

500

▲ 施佬听说原作的漫画版剧情更遭不住……就没有细看

既然是以旧日本海军和造舰为故事背景的电影,那么各种海军舰艇装备和上世纪30年代日本的造舰方案自然是其中有趣的道具。虽然电影中的各种战舰画面毫无疑问都是电脑特效,不过作为9102年的电影,特效这事儿的效果确实已经达到了还行的境界——电影开头一段“大和”号战沉的叙事和当年《男人们的大和》最后的一次战斗高度相似,但是特效显然是提升了不少档次;

500

▲ 大和号的画面,相比下面这个《男人们的大和》就精致了不少

500

后来电影中出现的现代化改装前的三段甲板型“赤城”号航空母舰以及进行全面现代化改装之前的“长门”号战列舰也做得有模有样。比起一眼望去5艘“大和”的《决战中途岛》,本片的特效规模小得多,但在内容严谨程度上似乎是要好一些。

500

▲ 这时的赤城处于三段甲板封闭了中层开口当做舰桥的阶段

至于影片中最为关键的两件装备——代表“航空派”的航母模型和代表“战舰派”的超战舰模型,则毫无疑问是以历史上日本海军计划建造的舰船来的。其中的航母计划排水量26000吨,长250米宽26米,几乎毫无疑问是日本海军“理想舰队航母”翔鹤级的底子加以修改而来。

500

▲ 这个模型和翔鹤级在整体风貌上是高度相似的

500

不过翔鹤级从头到尾也没有如同模型里所说的配备上3座双联装200毫米舰炮,其方案设计也是在1936年日本退出伦敦海军条约后制定的,因此这里的航母设计,可以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又掺杂了之前的

“苍龙”号航空母舰在最初设计阶段军令部要求的“配备5门8英寸主炮”的性能要求——毕竟电影里设定的1933-1934年正好是丸二计划的筹划时期,在1934年“友鹤事件”之前不管是个什么航母,在甲板上塞一堆大口径舰炮的荒谬需求都是军令部的底线。

500

▲ 当然最后苍龙从8寸炮简装成6寸,并且在友鹤事件后彻底放弃了对海舰炮

至于排水量65000吨,装备3座3联装460毫米主炮的超战舰,不用说也直到就是日后的“大和”级战列舰了。只不过在1933-1934年的时候,“超战舰”本身一方面经历了相当剧烈的变动,从最初计划装备12门510毫米巨炮,主炮全部前置,航速30节,装甲16寸的“疯狂纳尔逊”逐渐变化为后来“大和”的整体规模,并在1935年以后以A-140的代号展开了一系列的计划设计。至于剧情中平山忠道造船中将带来的设计方案,则毫无疑问暗示了历史上平贺让在A-140计划开展之前提出的所谓“平贺让私案”。

500

500

500

▲ 大角岑生和岛田繁太郎当时就把持不住玩起了舰娘……

不过电影中这个一看就知道是“大和”但又不像“大和”的东西,实际上既不是“平贺让私案” ,也不是A-140方案:“平贺让私案”整体布局也是“疯狂纳尔逊”那样的主炮全部前置布局,舰桥布局和日后的“大和”还差得很多,更接近于之前平贺让提出的“金刚代舰”方案;而A-140系列作为发展出“大和”的方案系列,确实有好几款前2后1布置主炮塔的,但无论哪一款都和这个还有炮廓炮的方案差别不小。

500

▲ 平贺让私案一方面深受金刚代舰的影响,一方面也是个“疯狂的纳尔逊”

500

500

▲ A-140的方案则是全部放弃炮廓炮,所有火炮都塞进了炮塔

按照施佬的理解,应该是剧组要表现出一个“大和”早期方案的感觉,所以就把“大和”作为基础进行削弱,加上一些“古早”的部件之后杂糅成一个新方案来了。只不过这种“修改”似乎只停留在模型上,而无论是平山忠道还是櫂直绘制的超战舰型线图里,那都是如假包换的真·大和。

500

▲ 电影里的“超战舰”模型不管大小,都是这样的半成品

500

▲ 但是图纸上呢~大和号已经是那个大和号了电影中这个“战舰派”和“航空派”的争议确实存在,时间也发生在1934年,以山本五十六为代表的“航空派”和以军令部总长伏见宫亲王、海军大臣大角岑生以及舰政本部部长中村良三为代表的“战舰派”围绕要不要建造超战舰发生了争议,并最终以A-140方案投入设计告终。不过谁都能理解,这种争议是不会到了出设计图了还在讨论“航母还是战列舰”的,毕竟在历史上,片中设计航母的藤岡喜男(历史上的藤本喜久雄)及其弟子也都参与了“超战舰”时期的设计选型。

500

500

▲ 两位日本造船设计界的大人物,是电影里仅有的不虚构但用化名的

电影中明显是舰队派的大角岑生反而显得比较中立,倒是当时只是少将的岛田繁太郎盛气凌人吹胡子瞪眼的,恐怕还是为了剧情考虑。毕竟此时大角岑生已经是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也好,永野修身也罢,都没有“资格”去正面顶撞“搞事情”,那这戏也就演不下去了。

500

500

500

▲ 历史上的争论其实没有那么复杂,因为战舰派的军衔真的高……

类似的海军细节在片中也有不少,比如主角櫂直在愿意帮助他的大阪一家造船厂里寻找“涉密资料”时,书柜上就出现了不少可供参考的日本海军舰艇名目。不过什么水雷艇“朱鹭”、驱逐舰“晓光”、巡洋舰“成濑”、“铃鹿”什么的虽然确实看起来很像那么回事,在旧日本海军的序列里自然是都找不到的,大阪要有造过巡洋舰、驱逐舰、水雷艇的“小造船厂”也是不现实的,不过既然是剧情安排,这些营造细节的角度来看,这倒是挺不错的安排。

500

500

500

▲ 这些细节的精心虚构,也让电影看起来很有现实感

施佬说了这么多,主要说的都是电影的各种“细节”,至于本身的剧情嘛……多少有点遭不住。电影里的平贺让(也就是平山忠道)一开始是以战舰派的技术支持出现,到中间阻挠主角算账的时候就成了反派大Boss,在最终对决中又“一次洗白”,成为了为保卫日本实现技术奇袭煞费苦心的大忠臣,在片尾又“二次洗白”,将自己设计“大和”解释为要警醒国人的必经步骤,把形象上升到一个反战主义的新高度。

500

▲ 最后这个展开既出人意料,又让人感叹“不愧是毫无担当的当代日本啊”

这一波转进如风让人看着着实无法理解,或者说思维极其“日本”。当然这种神经病思维在过去十几年里日本涉及二战的影视剧作品里已经屡见不鲜了,从当年《男人们的大和》里面将冲绳作战的送死解释为“警醒日本”开始,这种弯弯绕绕强行解释,最后强行报一个“大义”的大腿来给日本在二战中的各种参与者洗白的思路,在施佬眼里虽然远远不配算作“军国主义死灰复燃”,但也反映了当代日本在面对二战的战争责任的时候这种为了逃避无所不用其极的心态。心态是不咋地,电影么……还是挺好玩的。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