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梦”难圆,蒙牛到底错在了哪里?

本文转自:这就是公司

500

“羚羊如果跑不过最快的狮子,肯定会成为狮子的美餐,如果狮子跑不过最慢的羚羊,也会被饿死。”

新年伊始,一桩涉及网红产品的并购案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1月6日,蒙牛发布公告称,拟以约2.87亿元对价买入“奶酪第一股”妙可蓝多5%股权,并以约4.58亿元现金增资妙可蓝多子公司股份。两笔入股,总计花费约7.45亿元。但交易公告发出仅一周后,妙可蓝多股东开始大幅减持公司股票,十分耐人寻味。

在蒙牛增股之前,妙可蓝多就深陷亏损和舆论风波。多家媒体报道,妙可蓝多长期增收但不增利,其利润主要依靠政府补助,近几年仅2017年实现过盈利。

不久前,妙可蓝多公司实际控制人柴琇被曝光涉嫌操纵股价、以及违规占用上市公司巨额资金高达2.4亿元等负面消息。另有媒体查询天眼查数据发现,柴琇自身风险共17条,周边风险190条;其丈夫的周边风险更是达到10661条,其中大部分为借款合同纠纷。

有业内人士分析,顶着如此多负面消息增资妙可蓝多的背后,蒙牛面临双千亿挑战的急迫和面对伊利全方位领先压制的窘境,可见一斑。

500

1月15日,伊利股份市值持续上涨,当天总市值突破2000亿大关。《上海证券报》分析称,伊利的前瞻战略眼光及其在全产业链的深度布局,让市场信心大增。

500

为圆“千亿梦”,蒙牛“饥不择食”?

早在2014年,伊利便已提出“五强千亿”目标:即要在2020年实现全球乳业五强和营业收入突破千亿。

当时的蒙牛,无论在市值、收入还是利润上,都与伊利有了较大的差距。于是在2016年12月,上任不足100天的蒙牛总裁卢敏放,抛出了雄心勃勃的“双千亿”目标——2020年实现营收破千亿、市值破千亿的“双千亿”。

2018年蒙牛营收689.77亿元,想要达到目标,需保持每年20%以上的营收增速。但根据蒙牛历年财报,最近一次的营收增幅超过两成是在2013年。因此,这在业界看来是一个“很难完成”的任务。

为了突击完成任务,并购成了蒙牛的不二选项。在2019年的业绩会上,卢敏放再次强调“双千亿”,并称“方法有多种,我们现在离20%的有机增长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我们应该会有并购的机会。”

2019年11月,蒙牛以6亿澳元现金对价收购澳大利亚第二大乳企LDD。再往前的9月,蒙牛以总对价不超过14.6亿澳元(约等于70亿元)全资收购澳洲网红公司贝拉米。

但回溯贝拉米过去几年的情况,不难发现,它很难填补蒙牛失去君乐宝后的空缺。资料显示,2015年贝拉米营收1.26亿澳元,2018年增长至3.28亿澳元,2019年又下滑至2.66亿澳元。而且,国内“奶粉新政”实施后贝拉米始终未能通过配方注册,这意味着它无法在国内线下门店销售,只能依赖跨境电商平台和代购等渠道。

其实,此前蒙牛的“买买买”模式已经屡屡被验证失败。2013年6月,蒙牛以124.6亿港元的代价拿下雅士利。这曾是国内奶粉行业最轰动的并购大戏,然而雅士利之后的发展却并不顺利:2013-2016年营收、净利润均为负增长,2016年、2017年直接出现亏损,分别亏损3.2亿元和1.8亿元,直到2018年才实现4100万元的微弱盈利。

国内最大的原奶企业现代牧业被蒙牛收编后,业绩一路惨淡,从2013年到2018年连续6年亏损,累计亏损高达35.93亿元。2019年5月,蒙牛以3.03亿并购中国圣牧下游企业圣牧高科51%股份。但根据财报显示,中国圣牧也处于巨额亏损中,2018年亏损同比扩大118.17%,高达22.25亿元。

亏损的企业还在囊中,讽刺的是,蒙牛却将旗下为数不多的优质资产卖掉了。2019年7月,蒙牛以总价为40.11亿元出售所持石家庄君乐宝乳业有限公司51%的股份。数据显示,在蒙牛2018财年的700亿营收中,130亿元来自君乐宝。

《国际金融报》引述业内人士分析称,“君乐宝2019年销售额大概有150亿,2020年预计可达到约200亿,如果能顺利上市,这部分的股权估值就不止这么多了。51%股权卖40亿,太廉价了。”

更糟糕的是,单飞的君乐宝还成了蒙牛的强劲对手。恢复自主经营权后,君乐宝推出自己的低温鲜奶新品,直接杀入了蒙牛在华北地区的低温奶市场。

为了圆“千亿梦”,蒙牛在并购的路上狂奔,但媒体指出,蒙牛的这些收购是“饥不择食”、“病急乱投医”。界面新闻指出,蒙牛2019年上半年资产负债率已经达到57%,超过伊利约6个百分点。

500

“不创新,无未来”

2020年,也是伊利冲刺“年营收千亿”目标的收官年。各方面的数据都显示,伊利成为中国乳业第一个营收破千亿品牌已成定局。

2019年前三季度,伊利营业总收入686.77亿元,同比增长11.98%;净利润56.48亿元,同比增长11.73%,稳居全球乳业第一阵营,再次创下亚洲乳业新高。另一方面,总市值突破2000亿元的背后,伊利自1996年上市以来股价涨幅已高达300倍以上,是不折不扣的优质“白马股”。

与试图依靠买买买实现千亿梦不同,伊利走的另一条路:不断地创新和对研发的持续投入。任何一家快速成长进化的企业都概莫能外,腾讯如此,华为如此,伊利也不例外。

500

“不创新,无未来”,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说。每年伊利在研发上投入巨资,仅2018年的研发费用就高达4.269亿元,同比增长104%;而同期蒙牛的研发费用仅为1.59亿元,甚至不到伊利投入的一半。

2007年,伊利金典有机奶问世,填补了中国有机乳品市场的空白。此前学术界认为80%以上亚洲人存在“乳糖不耐受”,于是2007年伊利对北京、哈尔滨、西安三个城市的2000多名各年龄层人群进行了乳糖不耐饮奶实验,最终得出50.6%的人乳糖酶缺乏。这一年,伊利推出舒化无乳糖牛奶,打造了国内第一款可以有效解决乳糖不耐症或乳糖酶缺乏问题的牛奶产品。伊利董事长潘刚说,“在伊利人眼中,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人是喝牛奶的,一种人是不喝牛奶的,伊利人的使命就是要将这两种人变成一种人,喝牛奶的人。”


​2015年,伊利携手欧洲生命科学领域的顶尖学府——荷兰瓦赫宁根大学,通过对数据库的筛查和预警体系建立、分析乳业全产业链的潜在风险,识别关键风险点、影响因子和风险等级等,研究建立贯通全产业链的食品安全早期预警系统,并升级了中国企业首个母乳研究数据库。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伊利发布《母乳研究白皮书》,揭开了母乳核苷酸的奥秘。

依靠对技术标准的自我革新与精进,伊利成为中国乳业的旗帜,同时也在积极促进相关国家标准的提升。历年来伊利主导或参与的国家相关标准、法规制定修订多达几百项,比如《巴氏杀菌乳》《灭菌乳》《婴儿配方食品》等等。2018年8月,国家标准委公布第一批国家级消费品标准化试点项目名单,伊利成为乳制品行业唯一一家入选企业。

伊利的“野心”远不止如此。

500

2014年起,伊利的国际化进程就驶入了快车道:在新西兰建设大洋洲乳业生产基地;收购泰国最大冰淇淋企业Chomthana;与南美洲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公司科拿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收购新西兰第二大乳业合作社Westland;与全球最大多元醇生产商法国罗盖特达成合作。

在欧洲,伊利与生命科学领域的顶尖学府瓦赫宁根大学共同打造“欧洲研发中心”;在美洲,伊利主导实施“中美食品智慧谷”,与众多一流高校和研究机构展开合作......通过“全球织网”战略,伊利整合了全球智慧资源、产业链和市场体系,努力构建一个“全球健康生态圈”。

500

伊利剑指全球第一,跟随者难挽颓势

2020年作为下一个十年的开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全球乳业第一、健康食品五强”这个目标很不简单,但伊利“白马加鞭”向前走,未来可期。

凯度消费者指数发布的报告显示,伊利品牌渗透率高达90.9%,这意味着全国超9成家庭选择了伊利,“国民品牌”当之无愧。

目前,伊利共拥有“伊利”母品牌及20余个子品牌,其中安慕希与伊利纯牛奶位居200亿级阵营,金典和优酸乳超100亿级,旗下的10亿级品牌多达10个。畅轻品牌连续三年稳居低温酸奶行业第一;常温乳酸菌产品“畅意100%”连续三年稳居常温乳酸品品类榜首;爆品安慕希在2019年底销售额突破200亿元,市场占有率高达60%,还将联手瑞幸推出咖啡酸奶。

在国际上,伊利同样拿奖拿到手软。2019年5月发布的“BrandZ™ 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榜,伊利在食品和乳品行业排名第一;全球领先品牌咨询机构Interbrand发布的“2019最佳中国品牌价值排行榜”,伊利是快消品类第一;7月全球品牌价值评估机构Brand Finance发布“2019年度全球最有价值食品品牌50强”排行榜,伊利再次进入前三。

500

伊利董事长潘刚提出,伊利要“成为全球最值得信赖的健康食品提供者”。这就需要一个良好运转、高效协作的产业圈层。在国内,伊利已先一步完成战略布局,打造产业集群项目。

2019年11月,“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项目启动。据介绍,该产业园未来至少拉动2400亿元经济贡献值、解决6万人就业。伊利在内蒙古还打造了呼伦贝尔、巴彦淖尔、兴安盟、通辽等五大产业集群项目,不仅可以夯实乳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能拉动当地种植业、养殖业、饲料加工、乳品加工和物流、包装等辅助产业,实现产业集群的经济、社会综合效应,带动全产业链经济贡献。

“合作方能聚力”,伊利董事长潘刚认为,“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互相促进、良性循环的整体,只有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融合发展,才能不断发现新需求、创造新模式、推动新增长,真正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伊利在前,蒙牛亦步亦趋。早在1998年,蒙牛就曾在包装盒上印了“向伊利学习”。2020年1月,伊利的现代智慧健康谷启动2个月后,蒙牛在和林格尔的产业园宣布启动。

500

战术上的跟随,能挽救蒙牛的颓势吗?过去若干年的频繁并购,留下“流血”资产、对优质资产“割肉”,这些令人费解的行为背后,折射的是战略的不清晰,而这种不清晰很大程度上又源自管理层的不断更替。总裁这个职位,在2006年牛根生辞任后已换了三茬。仅2019年,蒙牛就换了三茬董事会主席。

根据蒙牛2019年发布的年中财报,2019年上半年营收398.57亿元,同比增长15.6%,净利20.769亿元,同比增长33%,净利增速远超行业均值。但分析人士指出,看似高于行业的净利率,不过是2016年亏损7.51亿元后,近两年净利基数较小的缘故。而且,营收占比83.1%的液态奶,一度被视为蒙牛奔向千亿目标的重点。但财报显示,液态奶同比增速仅14.4%。

在中国乳业这条赛道上,蒙牛已经掉了队。“羚羊如果跑不过最快的狮子,肯定会成为狮子的美餐,如果狮子跑不过最慢的羚羊,也会被饿死。”当年,牛根生曾为蒙牛定下这样的经营哲学。如今看来,一切似乎早有预言。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