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心灵之花绽放的声音——读王洁《花开有声》所想到的

文/章学锋

你听到过大自然中花开时的声音吗?你听到过心灵之花绽放时的声音吗?在作家王洁的长篇小说《花开有声》中,我们不仅听见了心灵之花绽放的声音,也读到了这样一个隐喻——精准扶贫的东风让留守儿童变成绽放的花朵!

500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文学创作如何反映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这一时代主题?《花开有声》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探索。小说全景式描绘女主人公刘晓慧从苏州白领到延安支教的心理历程,以及她克服困难压力用善良和爱,拨亮李家坝村一群留守儿童心灯的故事,艺术地记录了教育扶贫扶志的时代步履,也为乡村振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追梦的扶贫者立传画像

值得肯定的是,《花开有声》吸收优秀文学的写法,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颇具匠心,致力于塑造新时代青年一代追逐梦想的新形象。“一直生活在蜜罐里”的90后青年刘晓慧,大学毕业成为苏州一名高级白领。在 “突然觉着这样的生活有点假”时,得知同宿舍好友李芸儿去贵州支教的事情,在内芯震撼之余,辞去工作告别父母和男友,前往陕北偏辟得李家坝中学支教。

诚如刘晓慧写给男友的信中所说:“我有一个梦想——要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去走走,也希望能为生活在偏远山区的留守儿童做点事。”这一想法,揭开了女主人公随后人生重要转变的序章。这一看似无意的闲笔,却是“触及灵魂”的用心之举,不仅描写了刘晓慧的行动,还充分展示了她的心理逻辑,发掘了其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给读者以由虚变实的获得感,并让读者的思想进入了另一种境界,开始思考人生价值、人生意义等问题。

主动放弃优渥的江南生活,誓让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的精神不贫困,刘晓慧体现出新时代青年“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宽广胸怀,也为小说增添了历史的纵深感。因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这,也是所有扶贫者的初心所在和动力源泉。

与很多纪实类扶贫作品中贫困群众被动接受帮扶所不同,《花开有声》记录了贫困山村留守儿童在支教老师的关爱下,自觉奋发精神努力学习通过知识来改变命运的心路历程。可贵的是,小说塑造了以刘晓慧、柳成鹏为代表的新时代青年的崭新形象,他们有文化、有思想、有情怀,善于用新理念来化解支教中遇到的棘手问题,与以王校长为代表的老一辈教育工作者勠力同心,帮助留守儿童与家长沟通化解矛盾。正是新老教师的鼎力合作与共同推进,才使得就读李家坝中学初一(3)班那些留守儿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关切现实生活不回避矛盾

2013年国家提出精准扶贫概念至今,短短几年间,扶贫成为最具全民知晓率的一项伟大事业,也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提供了无限丰富的现实可能和创作土壤。

这个世界上,没有哪项工作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花开有声》中,刘晓慧也曾快乐也曾苦恼、几度坚定几度动摇的真实感受,真切地展示了扶贫工作的艰巨和复杂。作为学校老教师的马焕明,起初遭到班上学生的排斥和反对,后来又在和刘晓慧的“打赌”中输掉班主任一职,不是因为他缺乏足够热情,也不是因为他没有耐心,而是因为他一直带着有色的眼镜看人待事,是因为他信奉升学率至上的陈腐教育观,是因为他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而不是让阳光平等地照进每个孩子的心灵!这一人物的出现,使得作品用了“复调”叙事的张力,有助于读者思考现实的复杂性,增加作品深度。

《花开有声》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较好,接地气、扬正气,在当下扶贫题材文学作品中别具一格,值得关注。尤其是作品在故事架构、人物塑造和文字叙述等方面,都有独具匠心的叙述:刘晓慧与男友陈建海的情感起伏,为其支教故事平添了许多文学情味,为描绘城乡观念差异增加了文化视角。在书写特困生张承锋故事时,注重营造和描写大大小小矛盾冲突,先写优等生张承锋遭遇父亲打工身亡母亲改嫁家庭变故后的沉沦,再写马焕明与张承锋的摩擦冲突,后来写张承锋与弟弟张平锋的文具盒之争,最后写两兄弟与母亲韩红霞的爱恨情仇等,这些一气呵成的连贯故事,既具有现实生活质感,也为塑造人物形象、讲好教育扶贫扶志故事提供必要戏剧张力,读来引人入胜。此外,作品还真切细腻地刻画了付文娟、徐文君等家庭条件相对优越学生的心理暗伤,冷峻严酷地勾勒了王志因迷恋网络造成女孩早孕并在女孩坠胎疯掉后投塘自尽的人间惨剧,读后给人以五味杂陈的万般感受,同时也激发起人们更加珍惜和热爱当下这来之不易的美好幸福生活。

三十万字的《花开有声》,分为四十四个章节,这样的安排使得文本结构具有独特的美。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读着这样按照矛盾推进和故事分割的章节,再加上细腻流畅的语言,在塑造我们的时代和现实的同时,也必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生活。

越深入生活越能文化自觉

与职业的小说家相比,作为80后企业家的王洁,有着丰富的社会阅历和行业经验,在文学力量的撞击之下,她大胆地拿起笔来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凸显出强烈的文化自觉意识,即对文化强烈的自我认识、自我反省和自我创建的意愿。

王洁是从生活一线打捞出文字,并在作品中彰显其文化自我认识的。她是企业家,也是帮扶留守儿童活动的实践者,从2009年开始,先后资助20余人大学生直到毕业,资助小学生及初中生60余人,除了给孩子们送去学费和生活费外,甚至连衣物、学习用品、米面油都物资都有。可以说,长期沉浸在生活底层的宝贵经历,她有了许多其他创作者难以抵达的感受,这为王洁的创作可能提供了一种明亮的底色。

短短几年间,王洁在作家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六月初五》《风过留痕》两部散文集、《花落长安》《花开有声》两部长篇小说,将厚实的生活经验艺术化地进入小说故事中,在浓浓的乡土情结和炙热的家国情怀中,显性或隐性地体现出主流文化的价值导向,让作品在带给读者阅读享受的同时也会拓展读者的视野,得到了余秋雨、贾平凹、蒋子龙等中国文坛一线名家的肯定。尤其值得一说的是,王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花落长安》在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举办研讨会,收获到吴义勤、艾克拜尔·米吉提、施战军、胡平、顾建平等文坛一线评论家的诸多好评和赞誉。

不仅如此,王洁还在文学创作与审美中反思文化短板,并努力寻求弥补短板的办法。以《花落长安》和《花开有声》两部长篇为例,女性形象塑造是王洁长篇创作的亮点,《花落长安》中的秦幽若和《花开有声》中的刘晓慧,身上都闪耀着温情、善良和圣洁的光辉。同时,两部作品还塑造了以方晓琳、马焕明为代表的自我沉溺、自我迷失的人物形象,他们的行为消解了真善美,让读者更清醒地在比较阅读中认识到应该坚持的文化底线,自觉校正做人做事的方向盘,用辩证的、历史的、美学的视角来看待生活与审美,在坚定培根铸魂、守正创新的文化自省中坚守先进文化的方向不动摇。像《花开有声》中的刘晓慧那样,把家国梦想放置在普通人的追梦道路上,饱含深情地唱一曲激昂的新时代青春之歌,让留守儿童们在聆听心灵之花绽放的声音中拔节生长。

2020年是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在这样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重要年份里,王洁出版《花开有声》,充分显示了作家与时代同步、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初心。在陕西作家扶贫作品长篇小说领域中,无疑会占有极其特殊意义的分量。在短短几年间,勤奋的王洁就奉献出《花落长安》《花开有声》品相不错的两部长篇,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她的“花”字长篇家族再添新成员,继续塑造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也属于未来的人物形象,并能在我们文学的画廊中长久地留存。

章学锋,男,浙江乐清人,西安晚报主任编辑,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生校外导师。主持国家出版基金、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多项,出版有《秦商史话》《西商口述史》《丝路家书》等著作十余部。曾受中宣部表彰奖励,获冰心散文奖理论奖(第五届、第八届)、中国报纸副刊作品金奖、全国晚报优秀论文一等奖、陕西文艺评论奖、西安市五个一工程奖等。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