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分合——中华文明极简史(2)

第二次分合 霸地

第二次分合从启杀伯益起,到赵匡胤黄袍加身止。这一时期走的是外争之路,杰出人物出将入相。这个阶段有两波成果高潮,第一波是“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第二波是唐朝的边塞诗“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夏商

从今天看到的世界各地各色民主选举可以推测,原始共和禅让制绝对不是圣人之治那样美好,“三代之治”大概率是古代思想家对自己心目中理想社会的描述。尤其是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各部族生产出来的劳动剩余越来越多,给天下共主的上贡也越来越多,这个盟主当得越来越有滋味,争夺大位的斗争也越发残酷了。

有道是“再烂的规则也比没有规则强”,所以应该是禹决定将权利传给自己的儿子启,从此开启了家天下。对于禹的后人独占天下共主这么有油水的位置,天下人并不满意,但是借助大禹治水成功积累下来的巨大资源,启用武力卫冕,又将位置传给了自己的儿子。

将天下共主私有,这个过程显然不是很顺利,从太康失国到少康复国,经历了三代人。最终天下还是接受了父子相传这套传承制度,因为当权者最终发现,肥水不流外人田显然是个不错的主意。

夏朝已经知道通过划分地理,管理各方国或者部族,将天下分为九州,但是不能有效掌控,只能实控直属地和同血脉方国这些核心区域。

夏时文字的应用领域少,除了禹王碑有记载,夏的文字到目前还不见留存,文明是需要载体的,在还没想到可以往骨头上和木竹上刻字的时候,这字写哪才能让后来人看到确实是个问题啊!

夏朝的末世统治者应该是征收贡品越来越狠(数量和手段),导致内外不满,商汤趁机伐夏,建立了商朝。

 

商汤是个有为之君,能在自己的澡盆上铭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人,必然是个勤奋且爱学习的人。

商朝一开始采用的是兄终弟及,后来还是慢慢又回到子承父业上来。

商朝的文明发展比夏有了很大提高:

首先是冶金水平很高,也说明商人的武备很高,可以压制住揭竿而起的奴隶,商朝应该是中华文明使用奴隶的顶峰。

其次是成体系的文字,商人喜欢与祖先和上天做汇报,祭祀活动多,还喜欢写日记,有点事儿就记录下来让鬼神送给祖先,我称之为文明的备份。

最后是完善的组织机构,文武百官各司其职,周朝的官制也是在商朝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后构建。

商朝到了末期应该仍然极为鼎盛,为了增加直属地,和四周的方国都有战争,在专注东方拓地的时候,被来自西岐的姬周急袭斩首得手,王朝瞬间瓦解。

500

 

小结

夏商亡国的原因,在我看来都和权力架构有关系,尤其是夏,夏虽亡于横征暴敛,内因是夏朝的政体问题。很明显,夏后自己是不能完成统治的所以工作的,所以他必须将权力分配出去,这个分是必要。那么分给谁呢?自然是自己的实在亲戚,这些人就是最早的贵族。

什么是贵族?现在还有没有贵族?在我看来没有世袭的权益不能称之为贵族,以此为标准,现在不但有贵族,还很多,比如日本的财阀政治世家、欧洲的隐形经济贵族、灯塔的财阀政治世家,不胜枚举,只是现在自由了、民主了,很多人不再叫贵族了而已。独独在现在的中国内地,贵族不成气候,谁的功绩大家都知道的。

回头继续说贵族带来的问题。你猜那时的贵族们, 能不能像现在的自干五一样,不需要国家供养。国家开始建立的时候,贵族还不算多,国家还负担得起,但是架不住金饭碗,人人都想要啊!贵族越来越多,国家照例收上来的贡品有限,不加大征收力度,怎么保证夏朝的贵族人人有供养?

说夏桀、商纣奢侈,我第一个不信,就那个时代的生产力水平,有没有木屐都两说,能生产出什么个人奢侈品?从后面春秋战国时期那些君主的奢侈水平看,桀纣的奢侈想亡国很南!

如果说夏亡是被贵族吃垮的,那么商就是对实控的追求害了自己。

商自己就是一个方国造反上位的,它能不防着其他方国?当它实力强大了,它能忍住扩大实控领地的欲望?本身它就位于四战之地,必然会追求绝对的安全,这也能很好的解释商的扩张方向为什么向东!东面的终点是大海,而且东方在当时看还富庶。

商聪明,方国也不傻啊,首先是东方方国结盟共同抗击商军,其他方国也知道你搞完了东方方国,早晚会轮到我,只是碍于商的强大,大家都没行动,但是架不住有个和商朝结下了死仇的西岐,天天琢磨它啊!姬周瞅准时机第一个跳出来造反,这时候大家都跟上动手,商,亡了!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