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1,网剧唐人街探案不简单

500

上映一周,被超过三万人推上豆瓣评分8.0,《唐人街探案》(下称“《唐探》”)无疑成了2020年第一匹国产网剧黑马。

《唐探》系列影片第三弹面世前一个月,这部仅十二集的网剧悄悄上映——由陈思诚担任监制和总编剧,导演则是最近凭借《误杀》打出名堂的柯汶利。

短小精悍的主题单元剧形式,明显是向美剧、日剧的精品模式靠拢,并且有意打破国产剧拖沓、注水严重的固化印象。

光这一点,陈思诚就让观众看到了诚意。

电视剧中,男主角从影版的唐仁改成其徒弟林默,嗅觉奇灵,外号“林黑犬”,影版小鲜肉刘昊然在这里也换成了80代演员邱泽。

自去年提名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后,邱泽逐渐凭借演技获得了业内外的肯定。剧中他也的确立体地建立了一个“林默”形象,双商奇高,嗅觉惊人,冷静理智,思维缜密。

陈思诚还给林默增加了与现实中自己同样的“吃货”属性,增加了角色的反差色彩。

网剧当然有着比电影更宽广的叙事空间,因而得以犯下很多在电影里无法施展的想法。

可这一回,创作者和观众的目光绝不仅指向“延展”,他们期待的,是中国侦探土壤的一次开辟。

500

邱泽饰演的主角林默可以闻出空气中各种化学分子的元素结构

1

 东方的侦探故事

上一部《唐探3》故事发生在美国纽约,网剧则回到文化背景与中国更接近的泰国。

前四集就大笔一挥讲述了一个完整案件《曼陀罗之舞》,假借神灵外衣,不乏恐怖、灵异惊悚元素,情节的紧凑、蒙太奇的大量运用带引观众步步进入沉浸式的探案悬疑氛围,制作方甚至都借女警莎萨之口吐槽“我以为是悬疑片,没想到是惊悚片。”

500

起初,甚至用大乘佛教《华严经》里一句话作为案件的核心悬念:“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善恶与罪无,万因必有果,是东方天地神灵精神的逻辑。牛,神,鬼,怪,用灵异和神祗营造悬疑效果,则是中国探案片一大惯用套路。

恐怖悬疑固然可以推动剧情发展,吸引观众继续看下去,然而更重要的,是对这些渲染效果和想象程度的控制。

500

一直以来,侦探、悬疑题材的国产影视将破案拍得专业,但一旦结合通灵鬼怪等特效,对能力的要求就陡然增加。若缺乏缜密的逻辑细节,最终呈现的大多是装神弄鬼的闹剧。

四五年前,林心如、吴镇宇主演的《京城81号》系列也曾试图打造成系列套装,也没能避免靠音效、恐怖片元素符号的堆砌,闪灵、伦理、爱情分子都齐了,唯独没有逻辑。

任何文化土壤诞生的侦探悬疑片,不讲逻辑,就相当于不讲道理。

同理,如果《唐探》也依葫芦画瓢,神神颠颠地吓观众几个回合就完事,那便还不如去看一些大型纪实新闻节目如《档案》《穿越经典》等。

《唐探》的叙事逻辑框架建立在注重解谜的“本格推理”上。

“本格推理”是推理小说的一个流派,以逻辑至上的理性为主,尽可能地让读者和侦探站在同一个平面上,使双方拥有相同数量的线索。观众跟随剧中人一步步揭开谜团,也同时挑战着自己的观察力与思考力,

陈思诚是希望把故事讲得滴水不漏的。

500

 刘昊然+王宝强形成了唐人街系列最初的人物框架设定

影版《唐人街探案》当年面现大荧幕时,日本本格推理代表人物之一岛田庄司甚至发博赞扬道:“虽然是喜剧,但也是一部把日本新本格推理的感受性很好地灵活运用,很有趣地完成的佳作。”

当然,风格糅杂、多线融汇的唐探也不是没有丝毫纰漏和槽点。

若武侠是中国的国粹,严密的侦探推理一直是西方的文学特产。中国人在创作上的天赋更多围绕“意境”和“气韵”等概念,散文,随感,诗歌,杂文等产物,都更多注重“传意”而非“明理”。

就像“无巧不成书”是国产剧惯用套路,“无奇不成探”似乎也是国产推理剧必不可少的设定。

嗅觉惊人的林默有一只几乎与狗同齐的鼻子,敏锐到能隔空闻出不同种味道的化学成分,再据此完成大脑里的推理。

500

林“黑犬”的鼻子像一把利刃,能剜割出空气里的微粒和分子

雷米小说《心理罪》系列里的“读心术”已具有一种荒诞的魔幻色彩,而《唐探》里敏锐到能分解化学因子的鼻子,同样是一种侦探能力的夸大,某种程度上的确体现了国产剧在逻辑传统上的薄弱。

但在人物塑造以外,这个IP还有更大的野心。

2

“唐探宇宙”的可能性

近年来,两部《唐人街探案》逐渐开辟一个“唐探宇宙”的雏形,随后的探索延展了存在的多年中国式推理世界。

钱钟书先生很早就一语道中:在没有电视机的时代,深夜灯下沉浸于侦探小说亦是少年人最大乐趣。

百年历史上,在侦探小说鼻祖爱伦·坡写出《莫格街凶杀案》前,中国就有了属于自己《包公案》《狄公案》《海公案》《施公案》等等,中式推理侦探小说擅长塑造一个个惩恶扬善的清官人物,以达到警世喻言的目的。

自出世以来,《唐探》的人物设定和剧情架构都朝着商业化道路去实现。知识分子式的侦探秦风+具有中国城乡结合部市民特色的唐仁,颇似一种“没头脑+不高兴”的二人转组合。

幽默与紧张兼而有之的设定,喜剧外衣+破案内核,站在某种反传统的推理框架之上向中国观众喊话:谁说侦探片就一定要严肃正经了?

陈思诚的如意算盘也一目了然:通过打造“唐探”这一系列的可持续性,构筑一个独特的中式侦探世界。

500

第二部影版播出后,他也直接在采访中表示想把《唐探》做成漫威宇宙那样的IP,“唐人街是一片土壤,以后开出的花,一定会超出这片土壤。我们的案件会以唐人街为主要的一片土壤,当然,未来的空间会越扩越大。”

“唐人街”借鉴和致敬经典的痕迹也很明显。一部《唐探2》电影里,就能看到奎因、福尔摩斯的思维宫殿的“暹罗连体人”、柯南等多重熟悉的身影,比如道教五行与陈国富的《双瞳》结合,王宝强在酒吧跳舞的桥段参照了休·威尔逊的《警察学校》。

对东西文化交融的把控和呈现、对海外华人的形象追踪,对侦探推理内核的扎实消化与重塑,固然打造了一个已被观众认可的创新化IP。

但,陈思诚的“唐探世界”,真的能四两拨千斤,突破中国侦探荧幕形象的“警探”固化圈吗?

3

“反侦探”的侦探

被称为“东方柯南道尔”的程小青如此描述中国侦探推理的典型模式:“我们探案,一半在满足求知的兴趣,一半在维持公道。”

在中国,“侦探”从来不是“神探”,而更多是正义凛然、大公无私的人民英雄,公安顶梁,在刑事公安框架内施展智谋,是最符合国情和社会文化的叙事方法。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倪匡的《卫斯理传奇》,到1997年程小青的“霍桑”,甚至包括黑猫警长在内,中式侦探推理直到今天,十有八九都是假借“刑侦”之壳。

但《唐探》的世界不是这样的。

“第一IP”唐仁——从“离奇凶案嫌疑人”变成“匪帮三人组”,既要躲避警察追捕、匪帮追杀、黑帮围剿,又要破案。

破案行为本身源于逃亡途中对猎奇和刺激的欲望,也源于人物本身对真相的渴求和智商、明察力。

500

一路上,“唐人街教父”、“美艳风骚老板娘”等一系列“非主流”人物悉数登场,这种颇带有些“公路片”的剧情设定,似乎本身就潜着某种埋伏。

游走在法律边缘,却秉承着不容置喙的“公义心”,乍看似乎不是新鲜面孔。

遥想当年,盗墓题材的“吴起”固然成为了现象级国产IP精华,但在大众印象里,它依然是主流文化界边缘化的网络文学。无论再如何改编成电视、电影,热衷捧读的仍然都是80、90后这一批对悬疑元素爱不释手的青年。

中国的荧幕侦探形象要如何真正成长,才能深入人心而不落俗套?

剧版《唐探》从第五集开始揭露“神探”林默的真实身份。除了侦探,他是一个化学老师。这一点无甚可奇,甚至增加了种幽默画风——“一个不想当侦探的警犬不是好的化学老师”。

500

而父母双亡的孤儿形象、童年创伤和从小崭露出的惊人天赋,则将林默“侦探”外衣下的另一个身份递到观众眼前:清道夫。

林默不是天生就做着侦探,而是专门帮助凶手将犯罪现场伪装成自杀。严格来说,他的本职是“反侦察”而不是侦察。

这个工作不比刑侦容易,它需要更缜密的思维,更超群的智商和敏锐的觉察力。网友戏侃:审查制度下,林默不能是杀手,所以只能是“清道夫”。

这个诸如绿箭侠一样的身份让人眼前一亮,给人物形象增添了一层厚度,丰富了想象空间。

4​

 陈思诚,高明在哪里?

随着真相逐渐揭晓,破案的侦探林默可以并且一直为“罪人”行事,但依然不难看出其嫉恶如仇的本心。

中国人历来将“良知”作为一种精神支撑,重视自省与“天谴”结合的作用,我们将罪人称为“心里有鬼”的人。

500

林默在案件初就“嗅”到了真犯的味道,他用犀利的目光直笃笃地看进阿温(王真儿 饰)眼里,一字一顿地说:“你——有——罪”的那一刻,他是痛恨罪劣的。

在第二个故事里,他也会坚定不移地说:“清道夫相信因果,化学老师相信物质守恒。”

500

一个从故事最初就披着光芒的聪明侦探,随着剧情推进不断剥落出“黑暗”的一面,这个亦正亦邪的形象,颠覆了观众对中国传统侦探的认知。

主角,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不说别的,仅仅是怀着这一疑虑,剩下的一半剧集也足够吸引观众看下去。

这是陈思诚的高明所在,也是激发中国各式侦探、神探影视剧进行反思的一块撬板。

剧情再往后推进,第二个案件出现了张钧甯饰演的Ivy,一个蛇蝎美人般的角色,她与林默在连环杀人案中产生了微妙的关系,两个均拥有深黯命运的人,情感的碰撞、扭拧,又牵引出林默身份背后另一个更黑暗、庞大的组织。

这不难让人想到日漫侦探鼻祖柯南里的“黑衣组织”。

人们爱看充满心理斗争和挣扎的人物,正如戏剧青睐矛盾,观众青睐刺激,对“边缘性”的期待和兴奋,不仅不会影响追求真相的主心骨,更是一种拓展推理叙事外沿的尝试。

500

这句台词是东野圭吾小说《白夜行》里面的核心旨义

正如中国推理小说作家蔡骏作出的定义:“真正的侦探小说,其悬疑是其外观,心理是其内在的推动与悬疑的最终指向。”

陈思诚从来就不老实。从一开始,他就谋划好了这茬。

两年前《唐探2》的结尾导向了一个“兽性”的关系探讨,加上剧版的“神性”元素,人性的多面复杂性被推到台面上,甚至有股“自我”、“本我”与“超我”关系的意味。

本格派的严肃、喜剧片的轻松,完美犯罪的一一解构……纵然尚不敢断言初具雏形的“唐探宇宙”正在朝着我们真正需要的国产推理IP迈进,但它必然已超出了纯粹的犯罪探讨,不难看出,其内核逐步染指人性博弈和价值精神的探索。

所以,在半个月后第三弹影版上映之前,或许可以回味一下去年今时,“唐探”荧幕上那句不经意透露的台词:“神性的举动,暴露了兽性的行踪。”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