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得了便宜还卖乖,阿里裁员是输送人才?

本文首发于同名微信公众号:李罗伯,请你关注并星标我们,也请你点击左上角关注我的风闻社区专栏文章。

500

不得不佩服马云说话的技巧和演讲的功力!高,实在是高!近日,马云在“马云乡村教师”颁奖典礼班会环节中发表演讲,并借此回应了阿里裁员争议。他说到:“别人裁员都是直接裁,阿里巴巴裁员是每年向中国输送1000个人才;在阿里熬到3年都难熬,员工熬到10年在阿里那就是个宝贝;我觉得这批人经过阿里的严格训练,对数字经济、对执行力、对管理、对文化的理解,都超越了很多其它的公司,他们应该到其它地方,去政府部门,去大学……”不知听到这,你还听得下去吗?

话说马云看待问题的角度还真是不一样,他看问题还真是看得透,不愧是中国首富,真不是一般人能所及。在他这里,所谓的中年危机,变成了人才输出。就问你一句,你服不服?他也不愧曾经是个当老师的,还真把阿里当成了大学校,把裁员“美化成”输送人才!他的这碗鸡汤够浓烈,还有多少人会喝得下去?

500

抱歉,公司不是福利机构养老院,而终究是要以盈利为目的。如果一家公司说它不追求利润,那么这家公司铁定是在和你“耍流氓”!裁员就说裁员呗,还说是输送人才,这种得了便宜还卖乖的心态,着实地有点让人“作呕”。

当然了,马云也不是第一次这样“语不惊人死不休”了,他总是时常地借助一些演讲的机会,口吐金句,势必要引起你的注意力。不过,马云混到如今的这个中国首富的地步,他已然是自带效益光环和流量的。他的一言一行,当然也是被很多人当作是“追星”的一样“追捧”。没有任何事实依据和数据支持的观点,你也别太当真,就当作是在听马云讲讲相声、唱唱歌曲,你听听便是!

500

笔者之前读过一位由美国人写的关于公司那些事儿的好书,它一度被认为是各名企谈之色变的“禁书”。为了避嫌,这里就不说出书名是什么了,如果你对职场江湖上的那些事儿真的感兴趣,就请你关注我并回复,我再告诉你书名。这里不妨先说出书中的几个让你感觉“辣眼睛”的观点。

比如,什么是取悦老板的秘诀;想要升职,那就请保持旺盛的“战斗力”;想告公司,必输无疑;怎么样在办公室恋情的同时却不影响你的工作;公司就像是个老头,都是很健忘的;同事之间的友谊小船说翻就翻;与老板作对,请你准备被扫地出门;所谓年龄歧视,那就是活生生的现实。

所以啊,人在职场江湖漂,别被那些听起来“堂而皇之”的说辞,和“美轮美奂”的“风景”,蒙蔽了你的耳朵和双眼。相应的,你去主动了解那些只有公司主管们在闭门会议中才会讨论的东西,目的不是去谴责公司,而是要帮助你自己更加全面地了解你自己所在的公司,同时,对于一个在职场上打拼的你来说,也可以更好地保护好你自己!

500

你想作为一个优秀的职场中人,除了你每个工作日要面对那些“基础”工作外,你应该再多花些时间,抬头思考一下,你还能多做点什么?毕竟,这是一个到处充满竞争,残酷而又现实的世界!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真正的帮助到你,尤其是在职场上,更是如此。以下三点,请你务必注意。

一、时刻想着怎么提升自己才是王道。

就像是,你想要走上你老板的那条路,换句话说,你要升职加薪,你就得时刻都要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工作之内外,你都要时刻地想着,该怎么去提升你自己,这才是真正的“王道”。

更多的现实是,你所谓的才干和技能,并不真的就能够帮到你,你需要去提升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你的沟通能力,你的协调能力,你能说会道的能力,你的抗压力,你的企图心,你能正得住场子的能力,等等。你要记住,你的工作不只是在工作,更多时候你需要去与人沟通,你的领导,你的下属,你的平级,还有公司内外的那些事儿。认为只要有才干和技能,就能在职场“平步青云”,未免也太过天真!

500

二、自己有没有另外更多一种可能?

你的工作之余,你有没有想过自己这个问题:“我有没有更多另外的一种可能?”换句更实在的话说就是,你有没有靠更多其它的机会来赚钱的能力?

“斜杆青年”人们已经说的比较多了,现实是什么呢?哪有什么真正的斜杆青年,无非就是“媳妇熬成婆”,一步步地把自己“磨砺”出来罢了,只不过是在那看起来像是另外一个行业的赛道之上,充分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让自己的价值更大化而已!

至于选择哪条“斜杆”,那真的只有靠你自己,才能去发现,没有人能真正替你做出选择。

500

三、成年人的自信大部分都是钱给的!

在这个现实的世界,你怎么看人,别人又怎么看你的?更多时候,成年人所谓的自信,无非都是钱给的。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八尺男儿也会为五斗米折腰”积攒你的财富资本,就是能给你带来自信之源。

去提升自己、尝试一百万种可能、积累财富,去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才。

毕竟,人才不是靠别人说的,完全是由你自己来定义的!

-END-

温馨提示:本文首发于同名微信公众号:李罗伯,防走失所以还请您,同时关注风闻社区专栏和微信公众号:李罗伯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