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参股改造奇姆肯特炼油厂,哈萨克斯坦实现高品质燃油自给自足

        中哈合作改造奇姆肯特炼油厂,助哈实现高品质燃油自给自足

  “携手共建安全、环保、高效的一流炼油厂”

人民日报努尔苏丹12月25日电(驻哈萨克斯坦记者 周翰博)

位于哈萨克斯坦南部的奇姆肯特市,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如今,因中哈两国合力改造的现代化环保炼油厂,这里炼塔高耸入云,管道蜿蜒纵横,灯火点亮星空……古老的奇姆肯特再次焕发生机,成为中哈互利合作的见证者和受益者。“奇姆肯特炼油厂改造项目,是哈中两国能源合作的范例。”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高级副总裁吉野索夫感慨道。

500

奇姆肯特炼油厂现代化改造二期工程竣工后厂区全景。奇姆肯特炼油厂供图

“短短几年,这里就变成了花园式的现代化工厂”

奇姆肯特炼油厂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是哈萨克斯坦三大炼油厂之一。近年来,由于生产工艺落后、技术设备老旧,原油加工深度不够,油品质量降低。

2014年2月,作为中哈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合作项目,奇姆肯特炼油厂现代化改造工程正式启动。2017年,一期工程建成投产。炼油厂成为哈首家具备生产欧Ⅳ、欧Ⅴ标准成品油企业,进入绿色环保炼油厂行列,结束了哈萨克斯坦不能生产高标号燃油的历史。2018年,二期工程建成投产。炼油厂原油生产能力提升至600万吨/年,轻油回收率接近80%,汽油日产量净增2300多吨。

“以前市场上时常出现汽油短缺。现在,我们一个炼油厂就能填补供应缺口。”中国石油奇姆肯特炼油公司总经理姜石介绍,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前,哈每年需进口80万吨至100万吨高标号燃油。就在去年炼油厂生产出合格产品的当月,哈政府便宣布国内高品质燃油实现自给自足,暂时停止燃油进口,并着手协商向周边中亚国家出口汽油。

坚持绿色环保理念,用于废水、废气、废固无害化处理的资金在改造总投入中所占比例超过10%。新建的催化裂化装置,采用世界先进的贝尔格烟气脱硫技术;硫黄回收装置采用中石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温克劳斯硫黄回收工艺。仅此两项,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51万吨。

“改变显而易见。以前工厂烟囱冒黑烟,现在排放的是水蒸气。”2012年进厂工作的卡赫拉曼见证了炼油厂现代化改造的全过程。他指着新建的厂区说:“真不敢想象,短短几年,这里就变成了花园式的现代化工厂。”

“一大批有经验的本土技术人员正快速成长”

穿过纵横蜿蜒的管线,记者来到了炼油厂主控室。这个依照哈著名地标建筑“生命之树”建成的控制室,集合了炼油厂所有自动化控制系统。十几名年轻的哈技术人员正通过显示器密切关注设备运转情况,并不时在操作台上发出指令。

“一大批有经验的本土技术人员正快速成长。”姜石介绍,新建的十几套装置几乎全部交由哈员工操作。二期工程投产后,为确保生产安全,哈方特意要求同中方签订为期一年的运行技术支持服务合同,指导哈方员工熟悉操作技术,早日实现自主运行。

炼油厂行政法务部负责人阿什尔巴耶娃·古丽娜孜说:“炼油厂员工的平均年龄为41岁,年轻专家已成为生产主力军。”已在这里工作了15年的生产部经理鲁斯兰·纳维索夫说:“中国技术人员展现出了令人佩服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我们携手共建安全、环保、高效的一流炼油厂。”

“周围居民都盼着炼油厂发展越来越好”

古丽娜孜说,除了创造数千个就业岗位外,炼油厂还严格遵守哈相关法律,坚持按岗位、级别确定工资待遇,确保哈中员工同工同酬。

纳维索夫的大儿子正上大学二年级,学的也是油气加工专业。他表示:“将来等他毕业了,我要送他去中国留学,学成后争取也到这里工作。”

自2005年中石油参股炼油厂以来,中国企业便注重履行社会责任,连续十多年资助奇姆肯特市孤儿院、医院、中小学、贫困家庭。炼油厂公关部经理叶尔兰·朱马洪说:“当地居民把我们当成好朋友,经常邀请炼油厂员工到自己家里做客、参加活动。我们的关系非常融洽。”炼油厂所在地长老协会会长苏伊尔库罗夫·奥尔扎拜说,不久前,炼油厂为附近村庄重新铺设了自来水管线,解决了150多户居民的饮用水问题。“周围居民都盼着炼油厂发展越来越好,因为我们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

如今,亮丽的“能源新城”闪耀在丝绸之路经济带首倡之地。在炼油厂报告厅的入口处有一个沙盘,展示近4平方公里厂区的整体面貌。沙盘左上角约1/4的面积被一片绿色覆盖。炼油厂技术经理巴赫特·叶尔根诺夫指着那片绿色说,那里是未来新厂区的规划用地。建成后,炼油厂的现代化程度和产能都将迈上新台阶。“我们将同中国伙伴一起完成这一宏伟工程。”

…………………………相关新闻……………………

奇姆肯特炼油厂:雕琢古丝绸之路上的明珠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12月18日 04 版)

500

  距离北京3000多公里,一座巨型的现代化炼油厂矗立在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市,熠熠生辉,中国石油人历经5年艰辛,让这座30多年老炼油厂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奇姆肯特炼油厂(以下简称“PKOP炼厂”)于今年9月28日全面移交业主,是中哈两国元首共同推动的项目,也是中石油海外投资建设最大的炼油项目。PKOP炼厂项目由此成为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与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共同孕育的一颗耀眼明珠。

  PKOP炼厂是哈萨克斯坦三大炼油厂之一,改造后生产能力为600万吨/年,生产符合欧IV/欧V标准产品,它的升级革新,使哈萨克斯坦一举结束了不能生产高标号燃油的历史。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盛赞道:“这个项目是‘一带一路’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十分出色!”

    改造难度之大超乎想象

  奇姆肯特炼油厂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为推动油品质量升级和清洁能源应用,进行现代化升级改造成为必选项。中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成为当仁不让的总承包方。

  面对这一极其复杂的项目,该公司副总经理穆华东至今回想起来,仍止不住感叹:“难度之大,超乎想象!”

  PKOP炼厂堪称“超级工程”,涉及13套工艺装置(新建11套、改造两套)及配套的储运、公共和辅助设施。

  难题还在工程之外:涉及欧美、俄哈、中国等多种标准;现场人员说着俄、哈、英、中四种语言;气候条件恶劣,冬季天寒地冻,夏季高温酷暑;技术升级跨度大,关涉当今各项国际先进专利技术……一道道拦路虎,几乎让这一工程半路“夭折”。一期工程合同于2014年1月30日正式签署,一年后,一期配套工程及二期工程合同签署,总合同额约16亿美元。然而到了2016年年初,“工地还是一片空白”。工程推进中,由于文化差异大,中、哈方技术人员思维和理念屡起碰撞,工程陷入胶着状态,哈方人员对中方充满不信任,质疑中方完成这一项目的能力。哈方甚至一度准备更换人马。

  2015年,有着多年海外经历的中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穆华东临危受命,担任项目推进组组长。面对严峻时刻,不服输的穆华东暗下决心,“憋住一口气,石油人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穆华东带领石油人创新求变,走活几步棋打破了僵局。

  先手棋是升级项目管理,全面实行“现场工作法”,在设计阶段,将总承包商管理团队、业主、设计单位集中办公。“把问题解决在电脑前,避免了邮件、电话、传真往来的拖延与内耗。”设计管理部党支部书记尚海波说。在施工阶段,则集结设计工程师共同奔赴现场,当场解决难题。

  高质高效,行胜于言。2017年6月30日,一期工程成功投产,油品质量直接升级至欧IV、欧V标准,在哈萨克斯坦三大炼油厂中率先进入绿色环保行列。

  “自此,业主和专利商的态度发生了很大转变,由怀疑到主动配合,项目建设也由战略防御转入全面战略进攻阶段。”穆华东响亮地说,“我们石油人用实力干出了自信。”

  搭“钢铁积木”炼厂“一天一个样儿”

  施工开始上马,哈方仍是一片质疑:要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完成配套工程和主体装置,“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中石油拿出了“绝活儿”:工厂化预制、模块化施工这一现代化施工技术大展身手,3万多吨钢结构、近600台静设备在青岛、洛阳、新疆以及施工现场附近的制造基地提前预制、除锈和防腐,拉到现场进行模块化施工。第七建设公司哈萨克斯坦分公司总经理肖作银说,他们承担了改造项目80%的工作量,打了一场“硬仗、漂亮仗”。

  项目高峰期,中、哈双方人力投入达6990人,现场热火朝天,炼厂如同变幻的魔方,“一天一个样儿”。工程建设公司哈萨克斯坦分公司区域部经理黄滔讲述了1.5万吨/年硫黄回收装置的惊艳出炉,“先在国内预制成28个模块运到现场,14名工人像搭积木一样,7天完成组装,较常规工期节省3个月时间。”PKOP项目最大的设备——重425吨、高58米的分馏塔,分片到货,现场组焊试压,将防腐保温、劳动保护、附塔管线及照明等全部安装完,当1000吨履带吊28分钟一次吊装就位时,“塔起灯亮”,令在场的哈方业主连连惊叹。

  二期工程安装工作从开工到移交,用时不到一年,创造了同规模装置建设工期最短的新纪录,从质疑到点赞,中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成为哈石油信赖的承包商。

  82岁的美国专利商UOP现场技术顾问汤姆评价说:“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装置布局,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中哈两国能源合作最好的项目

  PKOP项目约有13426台(套)设备、12万吨材料,总计1051个采购包,光是汽运就达6880车次。加上海运、空运和铁路运输,对项目采购是极大的挑战。

  采购人风雨兼程,四处奔波,把一批又一批物资运往翘首以待的施工现场。

  让采购中心王宇翔记忆犹新的是从海外发运的3台加热设备,总重约250吨,“属于偏尺设备,一辆车要占两个车道才能通行”。2017年6月底设备出厂,先后要经过多个口岸。王宇翔天天去海关蹲点,一个流程一个流程地追着问。磨坏60多条轮胎,穿越千山万水,8月底,3台设备顺利抵达现场。

  令哈萨克斯坦分公司总经理兼PKOP项目总经理李开达欣慰的是,PKOP项目使中石油工程建设能力上了一个新台阶,带动了国产设备和技术出口,达到国产化率约90%,首次实现中国炼化工程设计技术整体出口到中亚市场。“更为关键的是,全面掌握欧美、俄哈、中国等多种建设标准,为进一步开拓中亚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哈石油副总裁吉野索夫说:“PKOP项目是中哈两国能源合作最好的项目。”以前总绷着脸的他,现在见到穆华东会笑着说,“穆,我的朋友!”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