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人同时跳起会发生什么?| 趣问万物

【本文由公众号“把科学带回家”提供,ID:steamforkids】

如果全世界人同时跳起

会发生什么

500

虽然这事不太可能发生,但通过科学的分析计算还是可以进行推测的。结论就是,假如全世界70多亿人都站在自己原本的位置同时跳跃,对我们的地球基本没什么影响。如果要说这是因为我们对地球的作用力都分散了,需要集中起来才有效,那我们再假设全世界人都十分配合地聚集到了同一个地方,并且肩并肩紧挨着,这将会占据大约805平方千米的面积,相当于广州的城区大小。让我们倒数3、2、1,跳!

如果你觉得世界末日将因此到来,那你可就太高估人类了,这对于地球而言,连被轻轻拍一下都算不上。要知道全人类质量和地球质量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不过这对地球还是有“一点”影响的,它将因此偏移1/100氢原子直径的距离,但是在所有人同时落地的瞬间又会归为原位,仿佛什么也没发生过。

500

 地球:?

BBC曾号召5万人,让他们集中在同一区域来进行这一实验,最后造成的震动为0.6里氏震级,一般小于2级的地震我们是不太能觉察到的。2011年,日本的9级地震使地球自转速度加快了1.8微秒,以BBC的结果推算,如果要通过上述方式达到同等程度的效果,我们需要的人数为现今全球人口数的700万倍

尽管对地球而言微不足道,如果全世界人真的聚在一起蹦迪,那对当地环境还是相当有破坏力的。以我国为例,如果全中国近14亿人聚在一起共同跳跃,所产生的能量将相当于500吨TNT炸药,其间还会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你大概是不会想参与到这种破坏性实验里来的。

我们为什么喜欢甜讨厌苦?

500

对甜味的喜爱和对苦味的厌恶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也就是说它们都被编码进了我们的基因中。

由这些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分别构成了我们舌头上的甜味感受器和苦味感受器。其中甜味感受器是由T1R3基因和T1R1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共同构成的。而我们对鲜味的感知也有T1R3基因的参与,再加上T1R2基因的合作。这些基因在我们的进化历程中十分保守,也就是几乎没发生什么变化,正是在它们的驱动下我们才会主动去摄取高热量的糖类(碳水化合物)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这些营养物质是保障我们生命活动的基础

相比之下,我们的苦味感受器基因就十分多样,共有25个基因编码25种蛋白质,分别对不同的苦味敏感。科学家还不确定我们为什么需要这么多苦味基因,但我们知道很多有毒物质都是苦的,例如变质的食物,因此对苦味敏感的个体在进化历程中有更大几率存活下来。不同的苦味基因可以帮助辨识不同的有毒物质,同时也能辨认另一些苦但对身体无害的物质。

不同人对不同苦味的敏感程度也不同,比如难以接受中药苦味,并不妨碍一个人享受浓缩黑咖啡的苦。有研究表明,对啤酒苦味敏感的人酗酒概率更小,反之,对此不敏感者也更可能饮酒过度。但另一方面,对蔬菜苦味敏感的人也会因此抗拒蔬菜,由于膳食纤维摄入不足,他们更可能患上结肠癌

对甜味的偏爱到了充满甜食诱惑的现代,也会造成糖分摄入过多的问题。所以想维持身体健康,依赖本能是不靠谱的,要控制住寄几啊。

500

列车为什么不在公路上行驶?

500

随着地铁、动车等轨道交通的普及,我们的出行效率也被大大提高。动车在轨道上可以轻松开到200千米/小时以上的速度,磁悬浮列车甚至能达到超过600千米/小时的速度,令行驶在公路上的汽车望尘莫及。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轨道的铺设。

要想提速,除了考虑车辆本身的性能,车身与路面之间的摩擦力也是一大因素。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一辆上千吨重的列车会给路面造成巨大压力,偏软的柏油路面是无法承受的,即使是坚硬的水泥路面也难以承载。在列车行驶时,公路的粗糙表面会大大阻碍列车的提速,路面也会严重受损。因此,我们需要一种兼具硬度、韧性且表面相对光滑的材料来铺设列车行驶的路面,钢材就符合上述要求,所以列车的轮子和轨道使用的都是钢材(磁悬浮列车则无需轮子,通过电磁力推动)。

500

普通列车的钢轮和铁轨

但细细的轨道又该如何承受列车的巨大压力呢?轨道之间的枕木(过去用木材,现多为水泥材质)和道渣就是为此而存在的,它们可以让列车的重量在轨道各处分散开来。

另外,可以想象,一辆长长的列车行驶在路况多变的公路上,肯定不一会儿就状况百出。首先,列车的长度限制了它的转向灵活度,而在轨道上它只需要沿路线微微调节方向。此外,公路上有行人和车辆穿梭,在固定轨道上行驶可以保证列车在高速行驶的同时,让乘客拥有更安全、畅快的体验

我国的轨道交通在全世界都处于领先地位,这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但我们仍期待在乘坐早晚高峰期的地铁和春运的火车时,可以获得更好的体验(来自一只在早高峰被挤成肉饼的小编的怨念)。

500

二维码的原理是什么

500

近些年来兴起的二维码,让大家只要扫一扫就能轻松获取各种信息或进行电子支付。这些黑白小方块看似简单,能储存的信息却不少。

在二维码出现之前,我们经常打交道的是商品上的条形码,也就是一维码,二维码就是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维度。它们的原理相似,都是以二进制(0和1)的方式编码信息,只不过条形码仅横向编码信息,而方块状的二维码则是在横向和纵向都可编码信息,因此,二维码所能编码的信息约为条形码的350倍

二维码中的白色小方块通常代表“0”,而黑色小方块代表“1”,单纯的0和1怎么对应上五花八门的字符呢?如果你有无限量的0和1就可以做到,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世界上所有文字和图像都可以被翻译为这两个简单的数字,让计算机能够读懂。

除了编码呈现给用户的信息,二维码还需要其他模块,比如纠错码。纠错码给予了二维码一定的容错度,从7%到30%不等,日常使用的二维码一般拥有15%的容错度。也就是说即使二维码某部分发生了污损或黑白颠倒,依然能够被顺利识别。这就是为什么你可以在二维码的中央插入自定义图片,而不影响扫码。

不过如果3个角上的大方块发生了遮挡,纠错码也无能为力,这是因为这3个方块是用来定位二维码的位置探测图形,没有它们,机器就认不出这是个二维码。为什么不是4个呢?因为3个点就足以确定这个矩形的范围和方向了。

小编DIY了一个二维码送给大家

来扫一扫吧~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