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竞争的天平向我倾斜-赵葆珉

中美竞争的天平向我倾斜-赵葆珉 

中美竞争显现在根深蒂固的地缘背景下,遵循着清晰的地缘逻辑,是一场经典的陆海大国的冲突,延续着陆权与海权对抗的千年博弈。 

历史周期律是无法逃避的。 

英国携海权称霸世界几百年之后没落了,这次轮到美国了。 

美国的海上霸权,因中国崛起正在落下帷幕。

海洋成就了美国的世界强国地位,也是美国的死穴所在。 

美国世界霸权存在根本缺憾,美国存在先天的、根源于海洋地理的军事软肋。 

海权的机动性与全球渗透性使美国的势力自然地波及全球,但是同样的优势也使美国霸权先天扩张过度。

美国以独霸全球海权为目标,四面出击,在环绕欧亚大陆的整个前沿,摆出一字长蛇的阵势。即便在全盛时期,美国尚且要依赖海军的机动性,在多个战略区疲于奔命,弥补力量不足,勉强支撑。

欧亚大陆500年来始终处于大国权力争夺的核心。

美国在欧亚大陆周边缺乏稳固的战略基点,不能有效地参与欧亚大陆的权力争夺。

仅仅依靠海上力量,或对欧亚大陆边缘岛屿的有限控制,美国不能在欧亚大陆任一重要战略区进行有效而持久的争夺。

地缘孤立决定了美国在大战略方面取守势比进取更为有利。在固守美洲时期曾经对美国非常有利的地缘优势,伴随着美国战略转向海外开始逆转。

两洋战略是整个20世纪美国国家战略的主线,其实质是多元均势,是先天的战略分裂。 

美国的均势战略从东西两线指向欧亚大陆,美国的安全纠缠是多元的,美国必须在至少两条战线上维持均势。 

战后美国获得了海上霸权,乃至世界霸权,但其海上力量没有根本影响到世界的心脏地带。 

由于海上力量不能深入大陆腹地,陆权拥有反对海权的不断增长的战略机运。 

远离欧亚大陆的权力中枢,美国依赖附庸国在欧亚大陆周边获取战略基点。而地缘邻接使这些地区与辽阔的欧亚大陆而不是与遥远的美国具有持久的共同利益。 

冷战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同时成为大国游戏中最容易受到攻击的国家。美国谋求“主导式霸权”,基本手段是联盟战略和地区均势。 这种战略思想的核心是分化区域大国,在保持美国绝对优势的同时维持地区均势。 

美国“在世界的敌对或不可靠的势力中间确立一种均势:在任何必要的地方使它们彼此争斗,确保它们在冲突中彼此消耗。”  

美国居于优势地位,但并不拥有至高无上的优势,美国并不能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其他国家。 

美国霸权均势在本质上是被动的防御性体系,美国依仗前沿存在与全球机动的海(空)军在多条战线上机动防御,在多个战略区维持均势,美国没有采取进攻性战略的权力基础。 

美国这种机制安排包含巨大的战略风险: 

任何一个地区大国力量过于突出,或美国力量在任一战略区的过度介入,都可能牵掣全盘局势,使整个体系陷入危机。 

从外洋控制欧亚大陆脆弱的平衡关系,美国的全球体系牵一发而动全身,美国在全球任何一点的过度介入都将招致它在其他战略区的力量捉襟现肘。 

苏联崩溃的表面胜利,带给美国的,是失控的全球战略与走入死角的地缘形势。美国全面侵入地区列强的势力范围,铺就了一条与列强决裂的地狱之路。这是美国为冷战胜利付出的代价。 

在美国衰落与全球不断“区域化” 的背景下,美国力量在所有的战略区同时稀释。 

海权的全球性与先天的无序扩张,使美国力量陷入全球所有战略区域的纠缠,进退维谷,无法实施有效的战略收缩。 

美国被自身的全球战略所绑架。退一步是万丈深渊,将土崩瓦解;固守不过苟延残喘,延迟崩溃而已。 

美国的强盛将招致彻底的没落。 

中国崛起使美国的全球海权全面绷紧。美国海权所依托的边沿地带的孤立岛屿,或滨海地带,都陷入了中美竞争带来的漩涡中,都开始调整并重新归向。 

环视整个欧亚大陆,唯有中日携手的力量,才能最终突破美国霸权的桎梏。 

东亚摔开美国寻求自身的平衡将成为美国体系的末日。 

一点突破,将动摇整个防线。 

中美对峙经历了战后漫长的历史时期。相持不下,势均力敌的战略平衡一旦倾斜,将出现根本性的变迁。 

贸易战之后,中美竞争态势发生了急剧的逆转。中国的经济进取,开始显露在地缘战略格局上。 

日本作为我地缘战略的突破口,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开始显现。 

日本是边缘地带的战略枢纽之一,扼守着进入太平洋心脏地带的通道,控制着具有战略意义的航道、海峡和海域;而美国朝野似乎没有意识到一场地缘政治革命即将开始。 

日本转向昭示着一个时代行将就木,传递出美国全球海权即将溃败的强烈信号。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