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带飞京剧?

500

作者|毛丽娜

编辑|李春晖

一手抓“饭圈”,一手抓“出圈”,已经成为当下各种“圈”的共同目标。前有相声做出表率,现有京剧快干快上。

最近,《创造营2019》男团R1se的大团综终于上线,节目模式就是11个小伙砸去体验各行各业。第一期,硬糖君惊了,不仅郭麒麟友情串场,壶团弟弟们也奉上了京剧扮相。

500

怎么着,德云社男团在跨界助力唱跳男团的同时,还承担起带飞京剧的任务了?

都在曲艺圈里,德云社和京剧本就渊源颇深。像德云社的陶阳,就是唱京剧出身;早年说相声没饭辙的时候,郭德纲也唱过几年戏;德云演出除正式扮上的全本唱,说相声时随时票上一段京剧也是常事。

尤其最近因“侮辱张火丁”喜提官媒点名的张云雷,更一度被其饭圈视为“振兴京剧艺术,促进年轻人关注京剧文化第一人”。

500

其实硬糖君也信,德云社这么火,确实带动了不少年轻人关注京剧文化。如今,又有了一档年末播出的新形态京剧综艺《青春京剧社》,莫非京剧也要饭圈+出圈?

你还别说,京剧不就是咱本土的“音乐剧”吗。相声能火,音乐剧能火,京剧没准也要荧光棒舞起来,彩虹屁吹起来?

京剧圈的二八法则

又是搞综艺,又是借势相声天团,抛开新思路不谈,咱先来看看京剧圈现状。

和演艺圈一样,京剧圈同样存在二八法则。这边厢天津京剧团的桂娟儿十几年前就能壕掷12万买一套点翠头面回来,那边厢没红过的演员只能跑跑龙套,演个宫女、衙役,连混脸熟的机会都没有。

 

500

有演员在网上匿名分享京剧圈薪资:北京京剧院的普通演员工资约为4300元左右,二级演员为5000元。据硬糖君调查,一级演员的工资多在7000至10000元区间不等,视京剧团所在地区薪资水平浮动。剧团的每场演出,有出场费以奖金形式发放,但角儿也不过几百块。

上述工资构成,是明面上的收入。京剧团属于体制内,有国家拨款,营收压力小,同时一些知名京剧团或名角儿,经常会有出国演出的政务。出国演出的劳务收入,不算在工资收入中。

另外还有一些京剧团会承接商演,就是所谓的跑码头。京剧演员西风(化名)向硬糖君透露,虽然京剧总给人一种“没人看”的感觉,但实际有不少土豪老板是京剧拥趸,一掷千金的劲头不比追星女孩差。

500

土豪是冲着角儿来的,商演收入大部分要给角儿,其他人再分剩下的钱。平均到每人手里,也不算多。

其他收入还包括国务院特殊津贴,这是属于名角儿“特供”;拍新戏或评奖,也能得到国家拨款。但说来说去,无论跑码头还是国家补贴,大部分都落在名角儿身上。

不过,纵然是京剧名角儿,肯定也不如四五线的影视明星实惠。“王珮瑜瑜老板算我们这行在外面最有存在感的一个,前几年自己下海单干,结果怎么着?没干起来又回体制内了。”西风对硬糖君说。名角尚且如此,更何况他们。只能一边安慰自己为爱发电,一边冲着“体制内”继续坚持。

500

当然,也有部分京剧团活得不错,连普通演员的月工资都突破万元。不过就要全年四处演出,除了上台演出就是在演出的路上。

总之,京剧圈就是低配但更有保障的影视圈。名角儿如果没有瑜老板那颗想自己干事业的雄心,靠着出国演出、商演收入、津贴等,一年买几套头面,生活得舒舒服服不是问题;普通演员大概率一辈子不能出头,但好歹有个体制内的“铁饭碗”。

京剧从原本的大众艺术变为小众艺术,抽象化的表演形式不再符合当下主流审美。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出一个被大众熟知的名角儿。金字塔尖上永远是那老几位,剩下的演员挨不住,只能改行。

“借光”相声上综艺

虽说有国家补贴,又顶着“国粹”尊号的京剧肯定“死”不了。但想要真恢复生命力,就得靠新鲜血液。总不能和没复兴时的相声一样,就指望着春晚露个面吧?

张云雷被曲艺家协会相声艺术家委员会发文批评,谴责其调侃京剧前辈李世济、张火丁。张云雷确实言语失当,但有一说一,他这几年在台上频频“碰瓷”京剧的行为,也为京剧圈带来了一批新观众。

 

500

看短视频平台上的二奶奶们,别管有嗓子没嗓子的,《锁麟囊》那一本好歹能唱下来,靠得不就是“偶像”带动吗。京剧观众与二奶奶们之间的几次冲突,也为压根没讨论度的京剧带来了声量和流量。

最近,优酷综艺《青春京剧社》上线,打出的口号就是“在欢乐中爱上国粹”。作为一个言派戏迷,硬糖君掐着点看了这档综艺。感觉嘛,诚意十足,但破圈没那么容易。

45分钟的节目,愣是没看出节目是准备通过什么手段让京剧潮起来,光靠喊口号可不行啊。

500

第一期就请来了瑜老板作嘉宾,教几位明星京剧小知识。节目的花字科普做得不错,但也无可避免的碎片化,想到哪儿学到哪儿吧。或许是为了营造年轻化的综艺氛围,杨迪时不时地强行搞笑一下。瑜老板的表情管理都快崩了,一脸“我是谁我在干嘛”的茫然。

明星嘉宾的组合也令人疑惑,既然要京剧年轻起来、潮起来,是不是得请点年轻潮人?明星嘉宾对综艺观众不具备太强吸引力,冲着瑜老板来的戏迷,也抱怨“货不对板”。

500

要说国内和京剧有关的节目,其实也不少。CCTV戏曲频道常年播放各类剧种,但恐怕除了戏曲爱好者,普通观众压根不会看。

北京电视台曾出过一档《传承中国》,走学院派路线,京剧名家教明星徒弟,每期结束时明星徒弟上台演出。不过因为太学院派,观众仍以戏曲爱好者为主,难言“出圈”。

河南卫视的《梨园春》收视倒是不错,前不久还挤进过卫视综艺节目前十。但该节目以豫剧为主,辅以其他剧种。豫剧在河南的普及度及受众之广,是其收视率高的先天优势。

央视在2015年还制作过一档韩国明星学京剧的综艺《叮咯咙咚呛》。韩国明星加盟引来不少粉丝关注,但随着限韩令的出现,第二季韩国明星就被本土明星取代,一下子没了声量,最终悄然结束。

500


京剧没有“出圈”权?

对于京剧从业者们,大部分人肯定希望京剧能够如隔壁的相声一样,出几个流量担当,继而盘活这盘棋。

但横亘在京剧面前最大的问题:甚至不是京剧如何才能“出圈”,而是京剧是否拥有如相声一样的“出圈”权利。

京剧艺术,成也国粹,败也国粹。

与起于草莽的相声不同,京剧的崛起原本就带有政治色彩。徽班进京,慈禧太后站台,京剧成为当时全国上下最时髦的娱乐形式。

清朝覆灭,但京剧仍然蒸蒸日上。“旧时王谢堂前燕,落入寻常百姓家”,民国从上流社会到普通民众,对京剧艺术的追捧丝毫不亚于如今的粉丝。京剧演员们为了留住观众,养活整个儿园子,也奇招频出,一时间各派别百花齐放。

500

清末民初的京剧演员收入有多高,京剧剧团有多火,只看这一例便知:言派艺术创始人言菊朋,蒙藏院任职,国家“公务员”。票了几年以后,干脆下海成为正式京剧演员。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京剧成为国粹,京剧演员们有了体制内保障的同时,也渐渐变得保守谨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各大剧团排戏时很少会锐意改革,依托老路子才是上策。

京剧是一种抽象艺术,对于当下的年轻人,甚至包括一部分五六十岁的人,对这种表现形式都难以理解。加之被体制化所限,京剧演员很难做出贴近当下审美的改革。相声可以高雅,也可以“三俗”,但京剧不能。比起相声,它所承载的政治性功能要更多。

500

如德云社一般走男团路线,对京剧圈可行度不高。德云社的“相声男团”,是建立在观众通过相声入坑后,再因颜值或性格成为某位演员的死忠粉。京剧呢?总得先把人领进坑,再说“饭”演员这回事。

现有观众也是阻碍京剧破圈的一个原因。老戏迷是有优越感的,有时甚至比演员本身更看重“传统”二字。某省京剧团在排新戏时为迎合当下市场,做出了一些小小改变,老戏迷立刻不干,认为演员们“瞎胡来”、“数典忘祖”。新观众没招来,反而得罪了老戏迷,该团很快又悄悄改了回来。

香港模式或许更值得京剧圈借鉴。电视剧《刀马旦》当年播出时万人空巷,不少TVB儿童表示自己的京剧启蒙便来自这部电视剧。

500

粤语区的主要剧种是粤剧,TVB不仅在现代剧集中加入粤剧元素,更推出过讲述粤剧演员为主线的电视剧《水发胭脂》。除此以外,粤剧名家盖鸣晖、谢雪心、罗文等都有份出演TVB剧集,这些粤剧名伶因出演电视剧有不少剧粉,剧粉又为了多一点机会看偶像,走进剧场成为戏迷。

国产关于京剧的电视剧中,硬糖君只依稀记得徐帆与傅彪主演的《青衣》,算是能够真正形成转化的佼佼者,但也是十几年前的老剧了。如今纪录片越来越被年轻群体追捧,如果有一部优秀的京剧纪录片,没准比综艺更适合京剧出圈?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