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什么建议可以提高中国现有的病人治疗系统的效率?

上面很多答案都提到了分级诊疗。分级诊疗通俗地说就是“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确实这是大势所趋(国外发达国家也是如此)。

但是,首先要明白问题说的不是任何患者就诊效率,而是提高整个医疗系统的效率。

分级诊疗不是为了方便所有人

分级诊疗更多是强调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于患者个体的就诊效率来说,不一定是最快的。国外的就诊效率国内都是有所耳闻的,以已经实现分级诊疗的加拿大为例,患者就诊需要遵照家庭医生、专科医生、医院三个层次的就诊次序来看病。公立医院不提供门诊服务,只能接受转诊患者,这就可能导致了小病解决快,大病解决慢。

500

长期以来,患者的就诊效率是牺牲医务人员和医疗系统的工作体验的前提下实现的,甚至可以说也牺牲了一大部分患者的就医体验。

如果只是为了方便一部分患者个体,从长远角度来看,显然无法让整个社会的医疗资源得到合理地配置与发展。

所以分级诊疗势在必行,只是目前还有很多阻碍。但是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是利益分配问题。

基层医疗水平提高是前提

对患者的利益来说,他们想要的当然是花最少的钱看最好的医生。医保报销都一样,主任医师挂号费也差不了多少的前提下,他们会想着去更好的医院,这个可以通过行政改,倒不是什么大问题。

难的是患者长期形成的就医习惯,患者担心分级诊疗变成了分阶级诊疗。长期以来,小诊所、卫生院里存在不合理的管理,以及高人才的缺乏等问题造成了患者对基层医疗的信赖缺失。

患者们因无法通过可靠的途径获得准确的信息,只好盲目涌向医学中心,哄抢高级医疗资源。

基层的人才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始终在。

好在现在很多大学有定向签约的全科专业(降学费,毕业培训后直接进入基层),规范化培训也在做,这一点也在慢慢变好。所以分级诊疗要做起来,前提是基层医疗资源要变强。

但变强的前提又是什么?这就和各级医院有关系了。为什么人才都往大医院跑?除了平台好,说白了还是待遇问题。

不重视待遇,第一级就做不起来

医生也是要吃饭的,然而近年来多少新闻大赞基层医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却少有谈基层医生的待遇问题。

对医院来说,要自负盈亏,要养活那么多职工,营收必然也很重要。患者来的越多,相应的人力资源、耗材也都会随之增大,医院为了吸纳更多患者,就要扩张,而扩张更少不了盈利。这就导致有些大型公立医院担心分级诊疗实施后患者的数量不足无法支撑医院的运营,特别是县级市这类存在这种问题,而诊所、卫生院也不想待遇没提,却要增加工作量。

对医院来说,理想的分级诊疗是在分级的基础上还能实现有序的竞争,而不是变成直接大医院垄断。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保障竞争力。

基层医疗之间竞争小病患者,普通医院之间竞争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医学中心之间竞争教学、科研、医疗水平,达到追求诊疗水平的自我超越。

但实际上看着大佬们都在抢蛋糕,习惯被挤在一边的小弟们已经慢慢丧失了积极性。要想打破这个现状,保障基层的待遇才是关键。

要想打破这些,政府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支持,而未来高端医疗势必也要接受市场的调整,而非纯粹的公立,所以国家现在也在不断扶持现在的民营、医生集团、医疗外企。

作者:元宿

本文首发于知乎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