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当年下岗大院的唯一名牌大学生

500

转帖一个和我经历很像的百度贴吧的帖子

原贴地址https://tieba.baidu.com/p/3789624016?pid=68998483113&cid=0&red_tag=3582449967#68998483113

我成长在东北某省城(某阳)有名的下岗区(某西区)的工厂大院,作为大院同龄人中唯一名牌大学毕业生(某旦)楼主还是有点小骄傲的。要说我成长的经历就不能不说我的父亲。我的父亲出生在一东北山区的小镇子上,父亲兄弟三人(都赶上了计划生育我只有两个表姐,作为唯一的男孩小时候真的被宠的不得了,真是幸福的时光,上高中之前每年都起码有那么两个月回县城和农村去玩也就比较了解农村),大哥没赶上高考但最是平稳的成了县城里的小公务员,一个科员干了几十年,现已退休,还在县城,虽然平淡但确实三兄弟中最安逸闲适的。父亲的二哥当过兵打过仗,现在在县城里干个体,但二表姐是最争气的,毕业留在了省医院。而我的老爸作为全家第一个大学生在80年高考老爸以全县前几名的成绩考上了哈工大学化工,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回到省会的国有工厂,直接提干,配车,当年的老爸还是很春风得意的,再经历过后来的下岗,给个人老板打工,到现在基本闲下来了。而我长在二线省会城市,在一线城市上大学,再到现在在美国教书(一所很一般的州立大学都不是用州名命名的)。我看到经历的真的感觉是丰富于一般五毛美分片面的论断,从家庭和人的命运说说我经历的也正是改革开放的这30年。

再说我家的故事吧,我的父亲出生在一东北山区的小镇子上,80年高考老爸以全县前几名的成绩考上了哈工大学化工,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回到省会的国有工厂,直接提干,配车,当年的老爸还是很春风得意的,也就放弃了继续读研的机会,不到几年就当上了仅次于几个厂长的主任。但时间步入90年代,国企改革成就了中国第一代真正的富豪(老爸所在的厂子光地皮就价值20个亿,但只几千万就转卖给了私人),本来如此之低的价格是按市盈率估算的也就是说工厂还要办下去,解决工人们的就业,但实际你懂的,买下了工厂,直接卖掉设备就赚翻了,在卖掉地皮,简直就是无本万利,唯一的问题就是工人(无一例外的被买断工龄),于是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上访,据说现在很多人的医保还没有解决,(很多人说国企改制本起码让国家想开包袱,但实际操作很多都是国有资产被拿走,本来计划让资本家继续雇佣的工人直接成了政府的更沉重的包袱),本来在改制时对于老爸这样的管理层是可以直接回到政府当公务员的,但老爸的书生气让老爸替工人说了话,被打击报复,还让老爸的名字挂在不发工资的厂子好几年(因为当时有工作是连低保都不能吃的,我家连贫困工人的低保都没有)。家里靠着老妈每个月600元的工资,国家经济发展最快的几年反到成了我家最黑暗的时期。

我上学的时代正好赶上市场化改革,学校医院都要自己养自己了,于是工厂区学校就不怎么能发的出工资了,学校里的大学毕业的老师(90年代大学生老师还没普及,大多是师专)几乎跑的一个不剩,再加上其他各方面的不给力,学区学校基本上就是培养街溜子的地方,但下岗家庭的我没有太多选择,和大院里所有孩子一样去了学区的渣渣学校,完成了我的小学与初中,但话说读书还真的是需要一些天赋的,大院中普通工人家的孩子中考中能考上重点高中的简直是凤毛麟角,但我和老爸手下大学生技术员家的孩子几乎都考到了不错的重点高中。

上了高中的我知道读书是唯一改变家庭命运的方式(班主任对下岗工人家庭孩子说的最多的话),话说2000年左右高考还是很公正的,没有自主招生,没有乱七八糟的加分,我在高考中虽然发挥的也不甚理想,比平时模拟低了20多分,但以为志愿没有满打满算的报北大清华,我还是被第一志愿录取了。在魔都的大学时代,那个集中了全国精英的大学中,除了本地生源的水平战五渣外,外省来的同学真的大多都很优秀,大家大多到了高中还继续数理化竞赛,头一次在学习上感觉脑子没别人好用了。

大学毕业后何去何从一直纠结着我,回老家东北肯定不是个选择,这里真需要赞同一下郎咸平的一个观点,为什么大学生就业困难--专业不对口说不过去,本质上还是产业链低级没有可供大学生就业的岗位,再加上一些需要的学生的岗位在北方内地通常都是国企,大多数招聘都是萝卜式的。这里就要说一下国内为何核心技术不行了,首先我也绝对反对国企私有化,以为见识了外国大学企业超强的科研技术实力,在入世之后化整为零的与这些行业巨头竞争简直就是找死,后发国家必然要动用国家力量,集中实力与之竞争。但是对国企的用人制度还是烂透了,一面是楼主和很多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们远走他乡,人才巨大流失,一面是国企的很多楼主求之不得的岗位有的都是纸糊学历的二代们(可能也是硕士博士,但学校,专业,录取方式实在经不住考究)。于是本应在其位研其技的家伙们搞不出东西,于是只能买技术,进口技术,但国外都是看到我国已经马上有了新技术能力才卖个中国的,这就造成了即使有民企不搞腐败发政策才,也很难做大,以为你一旦投资搞研发,经常在你产品上市的前外国卖技术了,很多企业真的就是这样死在产业升级的前夜。

所以实在没法冲入专业前几名的铁杆保研名额,而英语和搞活动扯景实在不是我的强项(不得不批判一下中国的研究生招生政策),而保研就占据了名牌大学研究生的大半名额,保研考研中种种猫腻我也就不细说了,省的删帖。楼主理科,楼主认为信息不对等,综合测评乱七八糟的加分就是猫腻,很多时候甚至学生会都把官僚的那一套学去了,有什么机会辅导员,学生会不公布,等到人家内部人材料都准备好了,提前截止日期前几天一周公示,那时间让你准备材料的时间都不够,合理合法的耍赖

楼主甚至赞成对国有企业岗位回归恢复分配制,个地的国有企业先从各地的985大学按分按专业招人,招不满再到211,还有一般岗位与技术研发分离甚至两工资体系,这一点就不得不给国内的医院体系尤其是各地大学的附属医院点个赞(国内附属医院据我所知如果只是行政教学岗位的话工资也很少,实际临床才能有奖金),这样干活有草吃还是很科学的,而且水平不行的干不了活的自然也就没有电力局抄表员月薪过万的情况了。国内的医院和国外对比起来,还是很给力的,尤其是考虑到国内平均GDP和工资水平,尤其是医生的工资水平。这里就要说一下有些心态不健康的人认为国内医生工资高(实际外国更高)。而且国内个附属医院层层选拔的方式,基本保留了当年大学毕业分配的传统,这样让附属医院的医生水平得到了保证,这也就是个附属医院一般就是各地最好医院的原因

很多人都说过美国的阶层固化现象,我也就简单的说说,美国人真的活在不同的世界里,我在美国沃尔玛看到的衣服裤子鞋基本就是县城商店的水准,或是农村镇子上赶集货里面的高档合格品,在国内的二三线城市如果不去火车站前搞批发之类的地方估计还真不好找,但胜在便相对便宜一般,衣服鞋子一般都在20刀以内,劣质的登山鞋贵点也就30,40刀,这就是穷人(尤其是黑人)的主流装备。大型超市估计是这些人和中产唯一碰面的地方了。而且美国的牛肉海鲜其实也是挺贵的,穷人一般是不买的。反正我是很少看到黑人买牛肉海鲜的。顺便说一下我因为之前一直在读书,现在也没上岸,虽说在美国也呆了好几个地方,但基本的采购范围也就是沃尔玛或者Kroger,不像访学和呆家属的没事开着车附近的大城市到处玩到处买。但我呆的几个地方也就是这些地方大都差不多。大体沃尔玛Kroger就代表了美国生活必需品的(尤其是食品)的平均物价,

美国找工作也是看学历的,而且比我们还看,不要抨击国内的唯学历,唯分数论了,这种反智主义的东西美国自己也在反思,当年能那么玩全是因为独孤求败,就好比班上学习最好的同学故意傲娇的不好好学一下,恶心一下那些比他用工但还学不过的让他们放弃算了,东欧国家真的就萎了,但中印日韩的坚持不懈使得现在的美国大学里尤其是研究生大部分都是亚洲人了。再说美国的唯文凭到了什么地步呢?和法的同工不同酬,博士硕士本科的最低工资就是不一样的。同样的工作如果你没有对口的学历,即使你出色的完成了,对不起,只有起薪,好比学院里的一个高级的管理岗位,如果有MBA文凭可能就要10万起薪专职。但是你要是没这MBA,虽让你是系里的学术头,你自己兼这这个管理工作,每个月多给几百刀补助可能就到头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没有大教授愿意当官的原因了担责,除非是有实验的专业,或是商科(商科的教授都是有管理文凭的)所以即使是州立大学,其他专业的教授年薪也就8.9万到头的情况下,商科教授20万的起薪也很正常。

但是商科博士毕业很少会找到教职的,因为这种需要语言为基础的玩意,外国人是玩不转的,还有就是出国人数非常多的生物工程领域(这个其实就像日本的研习生),只要你帮着做实验当劳力就好,很没技术含量,所以读下来的人非常多,万年博士后就经常出现在这一专业,每年全美新出产的这方面的phd,和对应的教职空缺比例可能是所有专业最低的。(方舟子就是生物工程毕业的,专业太垃圾应该是混不下去回国了,但是就是这种出口转内销的货,靠那洋文凭忽悠方粉最好使了)

老美的读书无用论很多都是这种方面。很多老美都说读书致贫估计就是因为这种原因,所以美分说的国外科研人员高新生活优越的就洗洗睡吧,真正搞科研的这帮博士博士后的的生活很可怜的(博士的收入铁定是远远低于贫困线的,工资很精准的就是你所在地区维持你一个人还算体面的生活的量,所以美国人要是读了博士还结婚了的话大多是铁定养不了家的,这就是美国读书无用论的来源),只有博士毕业还拿到终身教职才算上岸,这是之前的付出才没算打水漂。美国的博士平均工资已经20年没上涨了,有的还退步了。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管理人的话说,这是市场自动决定的,只要我还能用这种工资水平招到合格的人才,我干什么要提高工资水平。所以相对来讲国内给体制内的科研人员(正式编制)的钱真的是太多了。再加上私立大学读着如果不是家族招生的话,需要极其优秀,还要机遇才能上去,,所以在美国考读书改变家庭命运真的不现实。

美国的社会阶层固化的严重使得个阶层真的很少有流动的可能,中国虽然最顶尖的++家族可能是固化的,但因为有高考起码社会底层和中层之间的流动是畅通的,这里查个我看到的别人的帖子

权力,资本,教育是社会阶层流动的三大通道,但今天的中国,官三代富二代集体接班,权钱通道基本都被堵死,国家统计局已连续5年未公布我国的基尼系数,而世界银行与联合国通过对我国其他经济数据进行估算给出了我国2011年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54与0.55,再考虑到我国经济数据的一贯水分,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突破0.6,西南交通大学的一项研究就认为,2010年中国家庭的基尼系数就已经达到了0.61,何况中国各地区发展极不均衡,如果总体基尼系数达到0.6,那么有些地区的基尼系数就会远超0.60,而根据二战后的国际经验一个基尼系数突破0.60的国家,社会动乱随时爆发。 所以教育成了社会底层与中上层间流动的几乎唯一通道,而从小学择校,小升初,再到种种考研黑幕,高考成了教育通道最公平也是最有效的环节。起到了维系社会底层到中上层之间的流动作用,一旦这一最后通道被阻塞,那么社会崩溃将不可避免。纵观中国历史王朝交替并不一定是农民没有饭吃,但一定有因为阶层固化到读书人都失去了向上流通的机会,太平天国没灭掉满清,英法联军没打垮清朝,丁戊奇荒,甲午战争,辛丑之变就、,都没能让大清亡国,反倒是1911一战前期欧美国家放松了对亚非国家的剥削,中国当时出现了连续几年经济两位数增长,国家表面一片欣欣向荣的时候,大清皇帝被赶下了龙椅。因为1905后三年一次的科举再未开考,1911年本应举行的江南乡试没有如期而至,年末一群曾经的秀才举人为骨干的帮会组织,就不可思议的终结了一个296年的王朝。 今天打着打破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进行的,特长生加分,自主招生,积分(拼爹)的异地高考等等改革。无一不是在侵蚀着维系中国社会流动的最后一个通道,当这一通道也被堵死,中国的崩溃就会不可避免的发生

美国之所以还是傲视蓝星真的还是因为底子好(制度优越现在看真的有点笑话了),资源多,有印钞权,所以能吸引的来世界各国最顶尖的人才为其服务,这是其他国家都不具备的能力,杂加上收入还是高,虽然家庭阶层改变不了但总比在其他国家肚子都顾不上强,所以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这些底气是其他国家抄袭不起的。指望学习美国超越美国的就洗洗睡吧,就像日本学习欧洲列强玩殖民游戏绝对不会是欧洲列强的对手一样,要想超越打破旧的体系,那么一定是建立一套更普世的体系(就好比美国的自由贸易体系瓦解欧洲的殖民体系)。再此基础上才能夹带自己的私货(印钞权)。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