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将组建战斗机器人部队?姑妄言之 姑妄听之

500

 

2019年11月23日,俄罗斯“消息人士”称,已提议俄罗斯军方建立“战斗机器人部队”。

俄罗斯卫星新闻援引这位“消息人士”的话称,俄罗斯军事工业体系已退出“2020年对机器人技术发展路线图”,其中明确了组建战斗机器人部队的目标,提出在2025年“必须完成战斗机器人的开发和测试”,称“惟如此,才能着手将这些机器人组合刀自动化战场系统中去”。消息人士称,军队已做好组建和部署战斗机器人的准备。

这位似乎是女性的“消息人士”称,每个战斗机器人单位由5个功能不同的机器人组成,这5个机器人由同一名操纵员控制,且拥有自主战斗、配合完成多种战斗任务的能力。“消息人士”称,战斗机器人平台将配备射击模块、榴弹发射器、120毫米迫击炮,并能发射一次性无人机。

“消息人士”称,一款名为Marker的战斗机器人实验平台10月中旬在欧亚之交的马尼托格尔斯克(Magnitogorsk)公布,系Androïdnaïatekhnika研究-生产小组开发,旨在测试未来地面机器人技术和基本元素,而真正的战斗机器人则将在未来不长时间面世。

“消息人士”自信地表示,战斗机器人组合的作用“是替代人类战士,并超越人类战士的能力”,而俄罗斯的战斗机器人“有能力在战场上战胜敌人的军用机器人”。

所谓“机器人”,即拥有一定自我识别、判断、处理能力的机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仿人类的行为、思想,包括半自主机器人和自主机器人(即智能机器人)。“机器人”(Robot)的概念首见于1920年捷克科幻作家恰佩克(Karel Čapek)的科幻小说《罗索的万能机器人》(Rossum's Universal Robots),并和其它许多高科技成果一样,很快被优先投入战场。

公认较早投入战场实用的军用机器人,是属于半自主机器人范畴的军用侦查无人机,而目前则有不少高级半自主甚至“准智能”机器人投入战场,并成为“货架产品”。这其中较著名的,有美国DRDO公司的Daksh,iRobot公司的PackBot,福斯特.米勒公司的“魔爪”,波士顿公司的BigDog和“阿特拉斯”,以色列USV公司的Guardium,韩国三星公司的SGR-A1等,主要从事破障、排雷、引爆、侦查等危险工作,其中有些具备全地形通过能力,也有少数装备了机枪和榴弹发射器等武器。战斗机器人在阿富汗战场上首次亮相,并在伊拉克、巴以等战斗和冲突现场偶露峥嵘。

俄罗斯是全球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但人口密度相对较低,近年来人口增长率也不高,辽阔的国土和相对有限的军队员额,构成一组反差极大的矛盾。

不仅如此,俄罗斯地处高纬度,且横跨欧亚14个社区,境内有许多高山、深泽、大河,和面积广阔的极地苔原、冰原无人区。俄罗斯军事力量担负的使命也相当庞杂,既有传统的大国间军事对抗,又有和地区性国家军事力量发生局部冲突的现实作战需求,还有诸如境内外反恐、维和、平息骚乱、维护社会治安等“准军事任务”,如果都由“活人”来执行和完成,势必对俄罗斯有限的财力和忙碌的军事机器,构成巨大的压力。

正因如此,不论前苏联或俄罗斯,都在战场智能化、自动化等方面不遗余力,并取得过显著成就,前苏联曾是超级大国之一,在军事自动化体系和军用智能技术等方面一度走在世界前列,著名的要地防空半自动指挥系统“空气1A”早在1958年就投入要地防空现役,在当时震惊了世界,美苏太空竞赛期间,俄罗斯发射到月球表面的“月球车”,实际上也是具有一定自主能力的全地形机器人。

苏/俄具有丰富战斗经验,在阿富汗、车臣战场曾饱受高危环境下“人肉排雷破障”之苦,感同身受,较美、以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追求“机器替代活人”也同样、甚至更加迫切。

俄罗斯发展包括战斗机器人系统在内各种军事人工智能项目,并高调“广而告之”,还有更深层的战略目的。

尽管特朗普(Donald Trump)的上台曾一度让俄罗斯朝野产生某种幻想,但事实证明,近年来美俄间对抗加剧,虽未发展到军事冲突、摩擦环境,但明里暗里的较劲却在所难免。美国是当前军事人工智能实用化的先驱,战场机器人领域也屡屡“露脸”,俄罗斯看在眼里,自然要表现出“你有我也有”的应对能力,且此次宣称“5人一组”概念,扬言“比多功能战场机器人更优越一代”,更隐隐有刻意渲染“你没有我也有”之“技术独特性”之意。

此外,美俄还是全球军售的主要竞争对手,海外军售市场对亟需资金的俄罗斯而言,其重要性显然大于对美国,而从土耳其、印度几桩军售买卖可以看出,美国不惜动用各种手段,竭力挤压俄罗斯军售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俄也必须“使劲吆喝”,以便尽可能为自己的军工外贸,争取更多海外买家。

但前苏联在电子、传感器小型化和数字技术等方面长期滞后,进入“后苏联时代”后因投入不足、发展方向判断出现偏差,这一差距被拉大。“消息人士”称“5个机器人组合完成一项使命、并由一人操纵”是一项“领先于一个多功能机器人由几人伺候”的“新一代高科技”,对此许多内行人士嗤之以鼻,指出战场形势危险而复杂,一个“一专多能”的机器人,效率和生存率都远高于“5个一组”的机器人,这道理就宛如一个四肢五官健全的人,其能力注定远胜过5个分别只拥有五官、四肢之一的人一般。俄方将“5人一组”包装为“领先科技”,不过是例行的“俄罗斯自尊心”作祟(一如隐身技术落后就自吹所谓“等离子隐身”一个道理)。

近年来俄罗斯的确十分重视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和实用,2018年底,号称“高科技”的人形机器人“鲍里斯”(Boris)在雅罗斯拉夫尔一次科学论坛开幕式上跳舞,并被俄罗斯24电视台高调宣传,称之为“俄罗斯最现代化的机器人”,但这个“最现代化的机器人”随后被揭穿不过是开发公司Show Robots团队演示用的“样子货”,其实只是个穿着机器人“外壳”的大活人;今年8月,号称“普京特派员”的人形机器人Skybot F-850带着俄罗斯国旗飞上国际空间站,俄罗斯官媒再次大事炒作这个身高1.8米、重163公斤,“能文能武能吐槽”的“超级机器人”,但这个被某些人戏称为“大号幼儿伴侣”的“特派员”却遭到国际空间站外国伙伴的质疑,匆匆来去后便低调宣布“今后不再出差”。

受制于经济实力和国力的萎缩,俄罗斯近年来军工研发屡屡出现“计划永远比现实美好”的“印度化”现象,一再推迟和演变的“俄罗斯新一代核航母”如今不知身在何处,轰动一时的“领袖级驱逐舰”也成了著名的“模型舰队成员”,甚至“国之重器”——战略核导弹计划,也推进得磕磕巴巴。微电子、智能技术小型化等素来是苏联-俄罗斯军事体系的短板,所谓“战斗机器人计划”究竟是靠谱的战略蓝图,还是“战略忽悠”,甚至项目团队“钓鱼”本国科研经费的“鲍里斯第二”,还需走着瞧,现阶段对这个“俄罗斯战斗机器人概念”,只能是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