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林彪曾向毛泽东索要粟裕等人作战经验研究学习”

原题:解放战争前四个月林彪在做什么:盼望关内各解放区打击、歼灭和吸引敌人

张雄文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关内粟裕与刘伯承先后与蒋介石麾下将领们“大打出手”、难解难分之时,林彪在东北却“因祸得福”,从四平之战失败一路撤退中缓过神来,获得了难得的休整时间,黑土地战场因国共双方停战一直平静了4个月。

也就是说,林彪晚4个月进入解放战争即全面内战战场,而直接指挥战役更在6个月后的1947年1月“一下江南”时。此时华东战场粟裕已取得七战七捷、宿北战役、鲁南战役全胜,共歼敌12万余人。

这也是战争第一年,东北民主联军战绩远远少于华东野战军与晋冀鲁豫野战军的缘故之一,因为实际上只与国民党军作战了8个月。

毛泽东对此当然求之不得。他于1946年6月底致电林彪:“敌不攻我,我亦不攻敌,保持平静。”即便7月下旬关内烽烟四起,几乎处处吃紧,险象环生,毛泽东依然要求林彪:“东北方面在八九月内仍应保持平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但同时须准备于一个月后能作战。”

然而,当10月到来后,毛泽东仍然电告林彪:“如蒋军无向热河调动事,你们一般以保持平静度过冬季再打为适宜。”

这段极其宝贵的平静日子里,林彪主要做了三件事情。

第一件是对东北民主联军进行整编,编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六5个纵队(军),还有359旅、南满独立一、二、三师与炮兵司令部共36万人。

而国民党方面,因关内大打,处处用兵,蒋介石兵力捉襟见肘,只能给遥远的东北杜聿明竭尽全力挤出人马。

1946年7月,东北国民党军仅为5个军,此时关内粟裕所在的华东战场,蒋介石却不惜血本投入了24个军(缺一个师)。一个月后,东北国民党军虽增加到7个军25万人,但加上地方部队也仅有40万人,与东北民主联军实力相差不大。

第二件事情是不断向毛泽东诉苦,要求关内和中央帮助。

9月7日,林彪以东北局名义致电毛泽东说:东北目前建立根据地最需要的是时间和大批中下级干部,时间最好能在半年内不遭受敌人的严重攻击,为此我们盼望关内各解放区在中央统一指挥下有计划地打击、歼灭和吸引敌人,使其无法抽调兵力到关外进攻我们。

电报还强调说:盼望中央知悉东北方面的需要,指导关内我军坚决进行作战,给东北以有力配合。盼望山东抽调的干部能早到东北。

两天后,他又致电毛泽东,以恳求的语气提出同样的要求。他说:为使我们能取得我们所万分需要的时间,我们希望中央指挥关内各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有计划地打击和吸引敌人,使其无法抽调大军来进攻我们。

他还特别提出在华北战场的热河方面组织歼灭战,以便牵制国民党军,配合东北民主联军休整。

9月12日,也就是《解放日报》社论说关内的中原突围、苏中战役与定陶战役“这三个胜利,对于整个解放区的南方战线起了扭转局面的重要作用”同一天,毛泽东复电林彪,首先长者般地安慰说:“你们尽可能取得休息。”

随后,他给林彪通报了关内形势与各野战军的战绩,解释了可以放心休息的原因,说:关内大战方在开始,几个月后方可能进入高潮,但已在不到两个月内歼灭敌正规军19个旅,此外尚有阎军、伪军、保安团、交通警察等部被歼颇多。此种形势下你们有可能取得更多的休息时间。

居安不可不思危,毛泽东最后也谆谆叮嘱说:但你们应随时准备对付蒋介石进攻。

一个月后,关内各战区打得昏天黑地,已如林彪所愿“展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时,他又向毛泽东提出抽调干部的要求。10月19日,他致电毛泽东说:“东北主要特点是能依靠国际联系建立一支有重武器装备的军队。”

他一口气提出3个要求:“现在最主要的是需要由关内抽大批的地方工作干部来开展群众工作,调大批的连排营干部来率领地方武装,调一部分人来学飞机、坦克、大炮,这一切都希望中央统一分令各区抽调,经大连送来。”

也只有深知自己与毛泽东关系特殊的林彪,才敢在电报中毫无遮掩也毫不客气,未曾顾及到其他战区艰难处境而提出各种要求,甚至直接“指点”中央和毛泽东做事情。

此时,关内各战区尤其是华东战场的山东地区压力与负担都很重。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毛泽东除交给林彪11万主力部队(不含先出关的人数与冀东部队新发展的人数)外,还给他抽调了100个团架子的干部和2万余名党政军干部。东北民主联军已发展到36万余人,林彪依然反复要求关内作战配合休整与抽调干部,毛泽东不能不感受到有些过分。

他于10月22日复电林彪,首先告诉他关内各战区已经在给予东北大力配合,蒋介石的精锐主力陷在关内,难以抽调到东北,电报说:“国民党和平攻势完全是欺骗,关内战争不会停止,必能使蒋军不易开东北。”

但对于再次抽调干部一事,毛泽东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了婉拒,要求东北自己培养,不能再靠关内输送。他说:“东北所需军政干部,以后必须自力更生,不能再靠关内输送。”原因是:“一则输送道路将被切断,二则各解放区在残酷战争中干部消耗甚大,且工作甚忙难于抽调。”

毛泽东还解释道:不久前曾令晋察冀区、冀热辽区、山东区抽调数千干部去东北,他们感觉困难,勉强答应之数亦未实现。山东去大连之六百人则据来电可去。

林彪要求继续从其他战区抽调大批军政干部,结果仅落实了“六百人”,还挨了毛泽东的批评,从此再也不提配合和调干部的事情了。

500

林彪

他做的第三件事情是,向毛泽东索要粟裕和刘伯承的作战经验进行研究学习。

东北平静,尚无战事,林彪便有颇有闲暇关注关内各区的战事。粟裕在苏中与蒋介石美械装备的嫡系部队作战,以少胜多七战七捷,取得国共全面开战以来第一胜仗后,毛泽东通令全国各区指挥员“仿照办理”,林彪也收到了一份。

对于粟裕,林彪可谓是多年的老相识了。当年南昌起义后的南征路上和上井冈山之前,他们是仅有的9个连的连级干部;后来又一同在红四军司令部共事,一个是军长,一个是参谋长。1934年7月粟裕随红七军团改称的北上抗日先遣队出征福建、浙江等地,不久林彪也率红一军团经二万五千里长征前往陕北后,两人已10多年不曾见面了。

林彪将苏中战役与晋察冀战区聂荣臻等人一些以多打少的战役对比,发现后者敌我兵力优势在我却反遭严重失利,百思不得其解。他因此叫来参谋长刘亚楼,令其收集苏中战役更多的资料。

研究琢磨多日后,林彪对刘亚楼说:“粟裕尽打神仙仗。”随后又解释道:“粟裕打仗真行,他打的仗我都不敢下决心。”

他对稍后不久刘伯承于冀鲁豫指挥的定陶战役也很感兴趣,但苦于到手的资料不是很多。9月12日,他致电中央军委和毛泽东,要求提供刘伯承和粟裕的作战经验。电报说:

军委:

我们甚盼吸收关内作战经验,望将冀鲁豫及苏北等地的作战经验特别是夜战经验在战役、战斗,在技术上的各种办法陆续告我们,以便研究吸收。

文日

勤学好问,急起直追,这自然是好事,毛泽东很快满足了他的这一要求。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