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前,香港一场危机的启示:自助者,天助之

500

◆终究要靠香港人,自己醒悟。

正解局出品

今天,星期二,但香港所有幼儿园、中小学生却有学不能上,只能待在家里。

从11月14日到现在,全港学校一直处于停课状态。原因就是暴力不断升级,已经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

500

(香港教育局网站登录页面的停课通告)

过去的这一周,香港风波升级到一个更严重的阶段:公共交通大规模瘫痪;大学被占领,课程停摆,考试取消;70岁清洁工被砖头砸中身亡,这也是第一例无辜平民死亡……

同时,香港GDP三季度下跌3.2%,全年将下跌1.3%,将是10年来第一次经济衰退。

500

(香港科技大学关闭校园的公告)

这场风波该如何收场?现在,恐怕没几个人能预见到。

但21年前,才回归祖国1年,香港就曾经遭遇另一场空前危机,最终却安然度过。

这给今天很多启发。

1. 连续干掉东南亚四国

如果说,今天香港面对的还是社会骚乱,21年前的危机则是,来自外部目的明确的攻击:瘫痪香港金融经济体系,从中渔利。

没错,这就是1998年,香港金融风暴。

当时对阵的一方是特区政府,另一方则是赫赫威名的美国金融大鳄索罗斯。

不要以为索罗斯一个人,造不出多大的风浪。他可是国际金融市场名副其实的猎手。

1992年,索罗斯第一次出手,目标是:英镑。没错,就是老牌强国英国的货币,他一举打败英格兰银行,净赚10亿美元。从此,名声鹊起。

1994年,他又成功做空墨西哥比索,让墨西哥金融体系倒退5年。

500

(索罗斯登上1997年9月《时代周刊》封面)

而且他瞄准的是现代经济的命脉——金融,而更重要的是,金融又是香港重中之重的产业。

这完全可以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香港一旦失败,首先会是经济大衰退,然后就是无休无止的社会问题和动荡。

500

(金融业不仅具有基础性地位,

而且在香港经济总量中占据很大比重)

在香港回归祖国之前,这场危机就已经在悄悄酝酿。

第一个国家就是泰国。

那时,泰国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1美金=26泰铢)。而泰国又放任国际资本投资房地产、股市,造成经济繁荣的假象。

1997年初,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投机商,突然对泰国发动攻击:大肆抛售泰国货币泰铢。泰国政府不得不消耗外汇,去维持泰铢汇率。

但较量了四五个月后,泰国央行弹尽粮绝,耗空了几百亿美元的外汇,最终放弃固定汇率制。泰铢一夜之间,贬值了20%,42家金融机构被关闭。

这样,索罗斯只花少量美元,就能还上先前借的泰铢。

一场完美的金融攻击,索罗斯净赚数十亿美金,全身而退。

500

(泰国经济崩溃后,IMF救助提出严苛的条件,引发泰国民众不满,

来源:thehindu.com)

随后,战火不断扩大。

7月11日、8月14日,菲律宾和印尼先后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8月16日,马拉西亚,放弃保卫主权货币林吉特。这样,“亚洲四小虎”(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全部在金融战中沦陷。

“亚洲四小龙”也摇摇欲坠:中国台湾主动进行货币贬值,新加坡、韩国股市大跌……

甚至,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日本也没有幸免,日元兑美元,在1995年4月时大约是80:1,1997年底已经暴跌到130:1,到1998年8月进一步继续跌到147:1。

2. 香港才是最后目标

不过,干掉“亚洲四小虎”只是第一步。

索罗斯有着清晰的规划:先从虚胖的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下手,然后,搅乱新加坡、韩国和中国台湾。这样就造成一种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印象,击溃市场信心,形成一种“羊群效应”。

多米诺骨牌一个个倒下,但香港才是他最终的目标。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陈德霖在今年9月退休前,写了一篇文章。他在其中回忆道,1997年7月2日,也就是香港回归祖国的第二天,他像往常一样走进花园道3号的办公室,刚坐下不久,就接到泰国央行主管国际事务的官员的电话:泰国决定弃守泰铢,让汇率自由浮动。

暴风雨马上就要来了。

500

(刚刚回归祖国的香港,就面临一场“战争”考验,

来源:hkcd.com)

当时,香港虽然拥有660亿左右的外汇储备,弹药还比较充足。但香港经济也有很多软肋:楼市泡沫巨大,家庭负债(主要是房贷)占GDP比重高达48%,开发商也在大量贷款,贸易赤字已经占到GDP的3%。

后来,《经济参考报》研究室主任叶奇元(当年他在香港跑经济条线新闻)就回忆,当年港交所有个规矩,恒生指数每涨1000点,大家就在交易大厅开一瓶香槟庆祝。而在1997年回归前的七八个月里,他就遇到过3次开香槟的场面。

香槟伴着泡沫喷涌而出,8月7日恒生指数冲上16820.3点。

而泡沫背后,正是投机者等待出手的机会。

500

(港交所将是1998年金融风暴的中心)

一边是刚刚回归祖国,才成立的管理团队,一边则是国际投机巨头。

进入8月,投机商们开始了。

8月14、15日,他们利用期货做空港币。港币对美元汇率下跌到7.75:1,而这是金融市场重要的心理关口。

一旦突破,那后果不堪设想。

香港金管局,通过收紧银根、提高同业拆息等手段,予以回击。

8月20日,香港市场恢复平静。

3. 要把香港股市打到4000点

但这只是一次声东击西的进攻。

香港毕竟拥有世界第三大外汇储备,像打泰国、菲律宾那种手法,对付香港显然是太难了。

所以,索罗斯在香港的目标不是港币,而是香港股市。

索罗斯设了一个连环计:在外汇、股票、期货市场灵活穿梭,多处设下陷阱。

10年后,在官方组织编写的《香港回归十年志·1998》中简单地进行了解释:

港币实行联系汇率制,联系汇率制有自动调节机制,不易攻破,但港币利率容易急升。利率急升将影响股市大幅下跌,这样的话,只要事先在股市及期市沽空(做空),然后再大量向银行借贷港币,使港币利率急升,促使恒生指数暴跌,便可像在其他国家一样获得投机暴利。

1997年10月21、22日,索罗斯等国际炒家抛出460亿港币;1998年1月初,继续抛出230亿港币;6月10、12日,又抛出120亿港币。

而此时,香港利率已经在不断上升,银行同业市场利率一度飙升到惊人的300%。

利率上升,股市下跌(也就是索罗斯设计的第二步)。

1997年10月23日,香港股市就迎来“黑色星期四”,一天下跌1211点,跌幅高达10.4%。

500

(下跌已经成为金融风暴中香港股市的常态)

10月28日,再跌去1438.31日,跌幅13.7%。

11月,恒生指数更是一路狂跌。

进入1998年,恒生指数在经过2月份小幅修复后,继续掉头向下。

香港恒生指数暴跌,这时索罗斯先前买下的一张股指期货合约,就赚到600%的利润。

香港成了一架“超级提款机”。

500

但最危急的时刻,发生在1998年8月。

香港二季度经济下跌5%,失业率上升到4.8%。于是,像这次一样,不少港媒也在“帮忙”:声称香港股市和联汇制度注定要崩溃……整个金融市场和公众一片恐慌,索罗斯全面进攻的最佳时机已经成熟。

从8月5日开始,索罗斯等国际炒家接连抛出460亿港币。

8月11日,港股跌破7000点。

整个香港一片动荡。

楼市泡沫也被不断上涨的利率挤爆,一年下跌30%以上。

500

时任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在后来的一次演讲中说道:

恒生指数每下跌1000点,他们(索罗斯等投机商)就赚得40亿港元。

4. 1180亿救市

而且,金融战一旦溃败,后果不堪设想。

东南亚国家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泰国、印尼近80家金融机构关闭,韩国全国排名前20家企业4家破产。发生危机一年后,泰国失业人数高达270万,印尼更是达到2000万。

经济危机还带来政治危机,泰国联合政府垮台,印尼执政32年的苏哈托倒台,马来西亚执政17年的马哈迪把副总理安华当作替罪羊革职……

500

(遭到袭击的部分国家经济表现,

来源:Wikipedia)

8月13日,香港恒生指数再跌到6660点,创下5年新低,相比1年前,跌去约10000点。

而索罗斯的目标是,把恒生指数打到4000点,几乎只有一年前的1/4,也就是说一年内,股指要跌去75%,对于高度金融化的香港,后果不堪设想。

8月14日,港府发动大反击。

当天,金管局动用外汇资金入市,直接进场买股票,当天把股指推高1200点,达到7800点。

但索罗斯也不甘示弱,公开表示,香港处于衰退期,并且承认在进攻香港金融市场,并且一定能打败香港政府。

金融市场是信心、声势、意志和势力的综合较量。

经过反复拉锯,到8月27日,股指维持在7800点。

28日,双方进入大决战。

开市后5分钟,股市成交额突破39亿港币,半小时后,超过100亿,上午达到400亿,已经接近一年前港股创下的历史最高成交记录。

下午一开盘,做空力量有增无减,投机者卖卖卖,金管局就买买买。

一天下来,香港股市成交额激增到790亿元,创下新的历史记录,并把股指维持在7800点以上。

500

(时任香港财政司司长曾荫权介绍相关情况)

港府入市两周,动用了约1180亿港币。

国际炒家做空恒指8月合约,遭到巨亏。

最终,索罗斯在香港损失约8亿美元,大败而归。

到1999年7月,港股回升到14000点。随后,港府资金又平稳有序撤出香港股市,还赚了980亿多港币。

香港度过金融风暴。

5. 自助者,天助之

21年前,这场金融风暴如果应对不当,对刚刚回归祖国一年的香港,无异于是一场灭顶之灾。

香港之所以没有重蹈东南亚国家的覆辙,在我看来两个因素缺一不可:

一是有大陆的坚定支持。

1998年全国人代会后的记者招待会,大陆最高决策层公开表示:

万一特区需要中央帮助,只要特区政府向中央提出要求,中央将不惜一切代价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保护它的联系汇率制度。

后来,有个传言,据说索罗斯在电视机前听到这句话时,手中茶杯一下跌到地上,摔得粉碎。

尽管到现在,有不少香港人不愿意承认大陆当时在1998年金融风暴中给予的支持。

但其实,我们知道,金融市场有时就是一个比拼信心的地方。到1998年8月,香港外汇储备达921亿美元,排名世界第3,而中国大陆更是高达1406亿美元,排名世界第2。

有大陆的支持,索罗斯等投机商再有钱,也打败不了香港+大陆。

任志刚在总结香港应对金融风暴时,也表示香港有着大陆支持的巨大优势。

500

二是香港主动作为。

政府出手救市,直接去买股票,在我们今天看来稀松平常。

但要知道,在当时的环境下,香港要走出这一步是非常非常难的(这也是为什么在近1年后才救市的原因)。

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在于观念。这就和今天香港部分人对某些西方理念的执迷一样。

那时,香港作为国际上数一数二的自由港,奉行的是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甚至可以说,在当时的人们看来,那就是香港的立港之本。

再看香港的执政团队,都是英美教育背景,比如特首董建华毕业于英国利物浦大学,政务司司长(也就是那位陈方某)毕业于香港大学,财政司司长曾荫权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律政司司长梁爱诗毕业于香港大学……

源自于1980年代主张放任自由的撒切尔—里根主义风头正盛,要这样一个团队做出救市的决定,是十分艰难的。

据说,8月13日做出救市决定后,当晚,曾荫权就哭了。一方面是压力,一旦失败,“输掉香港人的钱,就算‘跳楼’也无法挽回损失”,另一方面,其实是对自己信念的背叛。

陈德霖后来就写到:

伴随这次绝不寻常的入市行动的是来自四方八面、铺天盖地的批评,主要论调是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政府有能力成功托市,任何试图令股市止跌的政府干预行为都被视为违背自由市场原则。

当时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就公开指责,香港救市是干预自由市场,使香港自由经济的形象受损。

对于因自由港而存在的香港来说,格林斯潘的这种指责,分量是十分严重的。

即便是成功救市,救市大战的前线指挥任志刚后来仍然说到,“港府1998年入市,这代表了自由经济市场的失败,给我的冲击很大,像是我心爱的人伤了我心。”

但好在,香港还是迈出了那正确的一步。

而今,政府救市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已成为十分常规的操作了。

500

(财政司司长曾荫权(中)、财经事务局局长许世仁(左)、

金融局总裁任志刚(右)是当时救市的指挥团队)

回到当下,香港面对的不再是来势汹汹的外来侵略者,而是内部的捣蛋鬼。

根据《经济日报》估计,香港过去5个月损失的经济收益或高达4000亿港元,零售、酒店、餐饮等行业合计失业率飙升到4.9%,是两年多以来的最高水平。

这场风波该如何收场?

暴徒一边抓,一边放。沉默的大多数,只是观望,却不敢发声。大学沦为暴徒的避难所……

500

21年前,刚刚成立的特区政府的救市一战,也许能给出一个答案:

来自大陆的支持一直都在,因为,没有人比全体中国人更关心香港的前途命运。

但自助者,天助之。

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正解局(ID:zhengjieclub),欢迎微信搜索“正解局”关注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