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的神保町缘何成为“世界第一古书街”

文:袁璟

城市不能没有书店,这几乎是个共识。当售卖新书的书店越来越多地以经营衍生业务为主要盈利方式时,二手书店能否提供一种新的经营之道?“二手书”不仅是书的门类之一,更包含了漂流传递的交流概念,物尽其用的环保概念,还有对过去的优质出版物中的知识和情感的尊崇。本文讲述日本东京的一条二手书街的历史和现实。

神保町有一系列名头,“世界第一古书街”、“旧书的迷宫”,俨然已成为人们必去的东京观光胜地之一。神保町的书店鳞次栉比,每年更新的神保町地图也总是让人眼花缭乱,连做记号都下不去笔。据神保町官方网站当下数据,如今共有旧书店156家、新书书店58家。

对生活在这一街区的居民,或者说对日本人而言,这里在成为观光圣地之前,首先是居住的街区,其特殊性只在“书”这一媒介。那么,让这一街区在保持特色的同时,又担负起传播文化、回馈生活的功能,则不仅是关乎书店店主的问题。

500

政治和文教中心迁移,书店聚落形成

很多人觉得,这里有着某种复古的昭和情调,而这种情调不得不追溯到神保町的诞生之初。普遍认为,聚集了106家书店的1906年,是神保町书店街初具规模之时。那么,距今100多年前的日本明治时期,究竟是怎样的背景让书店店主都聚到了神保町这个地方呢?

首先,还是要从日本书店的原生态谈起。日本掌握印刷术,能做书成册,是从平安时代末期开始,最早的纸张产地大多在美浓及越前等地,由此形成将纸张运至京城的商人组织,并自然出现了销售书籍的书店。同时,11世纪以降,随着日宋贸易日渐昌盛,大批书籍自宋输入,基于这种书籍流通的需求,这些书商初期更多以销售旧书为主。

在日语中,旧书大致分为两种——“古书”和“古本”,经营这类旧书及二手书的商家被称为“古书店”及“古本屋”。在最初的语境中,古书主要指那些珍稀的旧版书籍,价格可能因其珍稀程度而提高;而古本主要是那些低于原本定价的旧书。但现在,二手书店大多同时经营这两类书籍,已很难区分。本文倾向于保留“古书”的说法,这里指门类纷繁的珍稀古籍、来自读书人回收循环的二手书,以及降价清售的书籍。

“对于这些古书有需求,便相应地有藏书家的出现。在中世纪,作为一个族群的记录的藏书又或者是寺院及神社的藏书已经存在,从江户时期开始,不仅仅是朝廷官员和武士,富裕的商人或学者等个人的藏书也开始出现。”(《古书店这种书店》,作者:樽见 博,《信息的科学与技术》63卷8号,2013年)

“并且,自江户时期开始,也就是日本移都至当时被称为江户的东京后,出版的中心也从京都、大阪两地转移至东京,并且会以京都、大阪两地出版的书籍为基础,在江户重新再版。不仅是日本的书籍,从中国、朝鲜输入进日本的书籍,首先留出幕府必需的书籍,再将其余书籍运送至大阪、京都。”(出处同上)

其次,随着迁都东京以及废佛弃释的运动,适应新时代的作者也开始聚集在东京,出版的中心便完全移至东京。

而神保町古书店街形成的一个外部要素是,这一区域直到幕府末期都是幕府的领地,随着幕府政权垮台,领主与家臣都撤离这一区域,这里便成为一大片空地。

根据神保町古书店街的“元老”八木福次郎的回忆,要明白那个时期神保町的样貌,得看“江户切绘图”这种古地图。

“首先,现在的御茶水站到饭田桥站沿中央线在神田川上方搭建的桥,当时只有昌平桥和水道桥。御茶水桥是明治24年建造的,而圣桥则是昭和3年建成的。从御茶水往骏河台下这一条街道是小栗上野介忠顺的领地。小栗是在万延元年时作为渡美使节前往美国,以当时的经验开始创立造船厂,并对税制•造币等都立有功绩的有能之臣。但他的优秀能力却让新政府有所忌惮,最终被处以极刑。现在,这条街的对面是明治大学的自由塔(Liberty Tower)。这里原本是中坊家这一旗号的领地,旁边便是龟井与十郎武士旗号的领地。龟井与十郎便是三省堂书店的先祖。”(网站“去往神保町” 八木福次郎访谈)

“其实,古书店街之所以能够形成,武家领地之众多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进入明治时期,德川幕府被推翻后,在这张地图上记载的将领、家臣所拥有的领土都一并归为国有,这些人都跟随德川庆喜前往静冈,这一带都成了空屋。于是,政府的重要官员便开始入住,并在宽敞的空地上建起医院和学校。例如。东京大学的前身,自幕府末期开始便在一桥地区的蕃书调所转变为开成学校,神田和泉町的医学所则改为东京医学校,在明治10年两者合并为东京大学(在明治18年移至本乡地区)。另外,学习院、顺天堂、东京女子师范学校、东京物理学校、东京法学校、明治法律学校等在明治初期到中期这一期间,纷纷在神田、御茶水、神保町、小川町这些区域成立。在这一区域集中建立学校,全国各地的学生也都聚集在这一地区,对书本的需求不断增长也成了必然之势。”(出处同上)

神田古书屋分布图(1903年/明治36年)

500

由此可见,神保町古书店街的形成,与当时日本社会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随着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移至东京,以及封建幕府制度的倒台,古书商人出于经济利益的考量,政府着重国家文化等基础建设的规划,使得神保町周边区域成为古书店街的发祥地。

随之而来的神田大火、关东大地震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虽说对神保町书店而言,是近乎毁灭性的,但反而更促使其牢固地坚守古书店这一形态。

神田古书店街配置图(1921年/大正10年)

500

依靠古书商联盟浴火重生

在神保町地区,由于电网的铺设及靖国大街的道路拓宽,以及大正2年的神田大火,这一地区的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到了大正10年(1921年),现在古书店街的原型已经基本成形。

而大正12年的关东大地震,对这一地区是近乎毁灭性的打击。神保町一带成为燎原野地,大多数出版社房屋及仓库都被烧毁,要恢复重建并出版新书,要花费的时日无法估量。而古书店通过从其他地方购买旧书汇集起来,便能重振旗鼓。在这一关键时刻,古书店仰仗的是早在明治17年便已成立的日本古书商组合。

“回顾书籍流通的历史,至今仍能感受到江户时期的文化传承,这一点在古书、古本的流通系统中更为显著。在江户时期,经营新书与古书的业者其实都混杂在一起,双方都会在新书的出版和销售的同时,兼营古书的销售。不过,在明治维新以后,随着杂志•书籍的出版数与部数日益增大,新书与古书的销售渐渐开始相互分离,独立经营。明治12年日本警视厅颁布了古物商取缔令,13年根据刑法规定了故买(盗品)的惩罚规定,明治16年,公布了古物商取缔条例,随着规则越来越严格,明治17年成立了东京古本商组合。”(《古书店这种书店》,作者:樽见 博,《信息的科学与技术》63卷8号,2013年)

古书•古本的流通系统是传承江户传统的典型,从放出藏书的人那里购买书籍,在自己店里销售。专业以外的书籍或多余的书籍,则由业者召集开办交换市集,根据竞买拍卖的原则,购入必要的书籍,向顾客提供。并且,根据市场的需求供给关系确定的拍卖价,决定了销售价格。这一整体的流程由古书业者共同自主管理。这一点与江户时期的书店同业者相同,参加的书店都持有组织的股份,现在是联盟会的形式,书店只是参加这种联盟而已。

“现在的古书组合是昭和12年创立的全国古书籍商组合连合会(简称:全古书连),在此基础上,全国以县为单位,共有53个这样的组合。大正12年,关东大地震时,首都圈的大学•公共图书馆,以及个人藏书大部分都被烧毁,重新复原这些藏书称为当务之急,同时也开始对明治时期的文献重新挖掘发现。在这种情况下,古书业界积极开展全国性的交流,在昭和7年,全古书连的前身全国古书籍商联盟首先成立了。各个古书组合的主要职能便是经营古书•古本的业者间的交换市场。这种交换会由组合直接运营,对全国的古书进行统筹管理。例如,札幌的古书店可以将当地购入的大量旧书参加东京的旧书交换会,参加拍卖销售。”(《古书店这种书店》,作者:樽见 博,《信息的科学与技术》63卷8号,2013年)

如今的三省堂已经是一栋8层建筑,经营新书、杂志、文具用品等,但仍然保留4楼空间为三省堂古书馆,延续传统。

500

恢复活力:古书祭和网络数据库

随着出版业复兴,到了昭和30年代(上世纪五十年代),对古书的需求一度停滞,为恢复这一区域的活力和人气,古书店主们便希望通过古书祭的形式吸引人群。最初始终无法得到警察许可,多次协商后,由于在当时的岩波大楼前有一片空地,最终在昭和35年(1960),这里举办了首次露天淘书集市(青空掘出市)。

这一形式保留至今,进而扩大为神保町Book Festival(图书节),增加了古书拍卖、新书特价销售、以及其他各种书籍相关用品的销售,还有各种附近大学组织的演出活动助兴。如今,神保町Book Festival已成为东京秋天的“风物诗”,对爱书人而言是必不可少的节日。

500

为应对网络时代的消费方式,神保町早在2004年便在“国立情报学研究所(Nii)高野研究室”协助下,创建了神保町的官方网站“BookTown•神保”,网站上不仅按类别对神保町的古书店进行介绍引导(Jimbo Navi),登载书店街举办的各种活动,还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数据库系统,囊括了约180家古书店,共计10万册的古书数据。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搜索书店的库存旧书。在首页的搜索栏输入书名,或任何关联的关键词,结果页面是直接显示销售该书的古书店页面,可以在雅虎网站购买,也可以亲自去店里购买。这些书都是亚马逊网站上没有的古书。对现在习惯Kindle或其他电子设备阅读书籍的年轻人而言,想要真正了解过去,也许只有通过这种实体书。即便在电子设备上能够看到文字或图片,但纸本书也传达了其他完全不同的信息。

为了充分满足现代人的消费体验,神保町地区也会相应完善生活配套设施。其中包括饮食店、咖啡店、住宿等设施的完善,让人们能更悠闲地享受书的美好。在诸多神保町的古书漫游纪行中,有在咖啡馆边喝咖啡边享受闲暇的读书时光,也有手拿一杯冰啤酒畅快读书的激荡时刻,这都是与书相碰撞产生的美好景象。据说,曾有很多出名的文豪,在创立于明治39年的中国菜馆扬子江菜馆饕餮。

每个时代都在这个街区留下了独特的风景,那种所谓的复古情调是自然沉淀而来,然而身在这个街区的人们却并未因循旧日时光,而是不断应对时代变化而调整。因此,古书店街拥有的又并非单纯的“复古情调”,而是由古书缔造的一个“特殊时区”吧。

500

资料来源:

1.《古书店这种书店》,作者:樽见 博,《信息的科学与技术》63卷8号,2013年

2. 神保町官方网站Jimbou Book Town http://jimbou.info/

3. 网站“去往神保町” http://go-jimbou.info/

八木福次郎访谈

4. 庆应义塾大学学报特辑《从古书流通看地域社会》,学会负责:熊田俊郎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