姗姗来迟的反潜体系“补完”,依然那么保守

随着人民海军的大建奇迹从“令人欣喜”到“习以为常”,如今对于人民海军的新型水面舰艇的批量下水服役,除了075型两栖攻击舰和国产航空母舰这样的大型舰艇,多数时候大伙儿的感觉除了“知道了”之外可能都已经没什么感觉了。至于以反潜作战为主要任务之一的056/056A型轻型护卫舰和054A型什么的,虽然总数加起来已经近百艘,路人感那是更加强了。

500

▲ 054A装备了30艘之多,054B也即将完成相关研制投入建造

不过比起我军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的防空作战系统的升级,以及在开始构建反介入/区域拒止作战体系之后迅速升级的远程反舰武器的发展,反潜武器本身的重要性虽然大家也都心知肚明,新装备也按部就班在列装之中,但在“曝光量”上更有“闷声发大财”之感。乍一看反潜火箭、反潜鱼雷、反潜导弹再加反潜直升机都在发展,热热闹闹也很全面,但反潜武器装备逻辑和选择需求反而是最“保守”的。

500

▲ 保守归保守,这几年中国海军的反潜力量进步还是很明显的

所谓的“保守”,就是指解放军目前的反潜体系构建基本没有突破美苏在冷战时期的框架,基本还是按照探测距离和武器射程逐层设置和分划的。当然,作为早年以苏为师,80年代以后又吸取了不少西方技术特点的中国海军,在反潜武器的设置上也算是兼而有之。不过美苏不管哪一边,冷战高峰时期在反潜武器领域的思路其实都是以反潜鱼雷作为核心唱文章——简单地说,就是除了末端反潜依靠的是“刺猬”之类的抛射深弹或者火箭深弹之外,近程反潜靠的是管射反潜鱼雷、中程反潜靠的是火箭助飞鱼雷、远程反潜靠的是反潜机空投鱼雷。

500

▲ 美国和苏联在冷战中的反潜体系都极为俱全

当然这其中西方的“核心”更明确,远中近程中的“鱼雷”都是324毫米的轻型反潜鱼雷(多数时候就是经典的MK-46),而苏联这边就比较“混乱”,管射反潜鱼雷是重型的533毫米,反潜导弹和空投鱼雷则都是400毫米。

500

▲ MK46几乎成了西方反潜鱼雷的同义词

至于中国,在接触苏联武器体系的时候没有获得苏制反潜鱼雷,因此在中国海军80年代之前的历史上,反潜作战的核心其实是各种深弹——驱护舰和猎潜艇上的火箭深弹、深弹发射炮和投掷式深弹,最大射程不过1.2-2.5公里,而除此之外唯一的“远程反潜力量”,就是可以携带深弹的6架别-6(后期为4架青-6)水上飞机。

500

▲ 反潜巡逻机中国虽然有,但是其搜潜效果一直只能算聊胜于无

80年代引进西方的轻型反潜鱼雷并且研制出鱼-7之后,解放军又花了差不多20年时间,才在本世纪初实现了新建的驱护舰都配备反潜鱼雷这一看似不难实现的目标(在此之前一度是中国海军关键力量的053H2G/H3系列护卫舰就是没有配备反潜鱼雷),这一进度甚至比远程的直升机空投反潜鱼雷在中国海军中的普及还要晚(90年代以后除了053H1G之外的新舰驱护舰都配备了直升机起降甲板)。

500

▲ 即使现代化改进后的053H3有空间加装反潜鱼雷,也依然见不到装上的希望

至于中程的火箭助飞鱼雷,虽然早在80年代中国就开始研制长缨一号反潜导弹,但直到054A型上,中国才实际部署了鱼-8型反潜导弹。至于陆基远程反潜巡逻机这种二战时期就有的东西,中国更是直到近年来的高新6号才真正实现了这一领域的突破。

500

▲ 外界一直怀疑CY-1在中国海军中曾经列装,但并没有过硬的证据

虽然中国在反潜武器领域完成全套补位的时间很晚,但这样的晚也有好处,至少美苏在反潜武器领域的探索中做过的许多弯路就不用再来一遍,也算是一种节约。美国海军在上世纪50年代探索中程反潜鱼雷的投射手段时,一度曾对DASH无人反潜直升机系统寄予厚望,这种造价10万美元的直升机可以携带两条反潜鱼雷,飞到20公里外进行攻潜作业,虽然无人遥控直升机在飞行中一旦故障就只能坠海,但按照一次任务接近1小时计算,平均150小时出一次故障(厂家声称)的DASH直升机至少能执行154次任务,即使算上油钱平均每次鱼雷的投掷成本也只有650美元左右。相比之下,同时期出现的“阿斯洛克”反潜导弹的火箭助推系统要6000美元,比DASH直升机贵得多。

500

▲ DASH的单价也要10万美元,相当于16枚“阿斯洛克”的助推器

美国一度在60年代初在超过100艘的驱护舰上布置了运作DASH直升机的机库和飞行甲板,采购了多达700多架的DASH直升机,结果这玩意儿实用中的平均故障时间只有20多个小时,平均每条鱼雷的投掷成本高达4000美元,还经常让驱护舰在反潜作战中贻误战机。要不是美国海军财大气粗,在大量购买DASH直升机的同时还大量装备了“阿斯洛克”反潜导弹,让反潜作战有了“双保险”,60年代美军在大西洋上的反潜作战就要陷入被动了。

500

▲ 也正是因为DASH的机库和甲板都很小,逼得台军只能买同样小巧的MD500做反潜机

当然逐层装备的反潜武器系统没有等同距离的搜潜手段是没有用的。美苏两国在冷战中不断发展出的各种攻潜手段,其最初的动机都是因为日益更新的反潜声呐系统(这其中既有大型化的舰壳声呐,也有低速航行状态下才能使用的拖曳声呐)相比此前产品在对潜艇探测距离上的不断增加所引发的作战需求。而直升机的出现吊放的可变深度声呐的实用化,让直升机携带声呐和反潜鱼雷独自在远方进行反潜作战也成为可能。

500

▲ 直升机的出现,也让海军的反潜有了新的突破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海军在21世纪后才实现的反潜武器全面“补完”,某种程度上也和海军在搜潜能力上提升的时间有关。一方面,中国海军在90年代才实现了对引进的西方声呐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国产化,将搜潜距离从037/053H/051等舰艇的几公里增加到两位数;让反潜鱼雷7-8公里的射程内能获得全面的情报支援;另一方面,054A、056A等新型舰艇上的拖曳声呐系统进一步增加了搜潜距离,让射程几十公里的反潜导弹也能够有的放矢。

500

▲ 056A虽然身板不大,但其搜潜能力已经足够强,需要配合他的反潜导弹了

至于反潜巡逻机的引入,则是中国海军走向远海作战的需求所致。而未来在以航母为核心的水面舰艇编队里是否会有反潜直升机以外的舰载固定翼反潜机出现,则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