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我想看“灌篮”,两季都不够的那种

500

作者|谢明宏

编辑|李春晖

哨声一响,赛场欢呼震耳欲聋。在第三节结束仍落后三分的不利局势下,凭借第四节后半段的放手一搏,追梦队以77比72力擒塞尔维亚红星队。对阵华侨、筑波、红星三场外战不败的耀眼战绩,也创造了《这!就是灌篮》史上的新里程碑。

500

要荣誉,你拼便给你。要机会,你强便助你。朱松玮凭借最高效率值以及赛场上遮天蔽日的硬实力,获得本季MVP;“最稳底角”刘毅,“拼命三郎”张梓祎,“格斗王”曹芳、“天才投手”聂天成四名球员,前往美国布鲁克林篮网队试训终尝夙愿;作为球员筑梦的“最大功臣”,《这!就是灌篮》也首登纽约时代广场大屏,为第二季烙下烫金般的句号。

都说综二代辉煌难再续,可为什么《这!就是灌篮2》依旧成了今年的体综爆款?不仅豆瓣评分7.8,维持了高口碑。在微博#这就是灌篮#超话阅读量57亿,优酷灌篮大鱼号浏览量15.5亿次,也展现了高讨论度。“双高”表现背后,是《这!就是灌篮2》的堪称大胆的变革。

赛制革新,变了玩法。竞技升级,变了模式。除了名字,基本想不出还有什么是《灌篮2》不敢变的。

但对于观众来说,这种改变在新鲜感外又有“似曾相似燕归来”的熟悉感。玩法在变,模式在变,唯有篮球永恒,只有热爱不灭。在第二季的新面孔背后,依旧是令人动容的追梦赤子心。

500

作为一款典型的成长系综艺,不仅球员在成长,节目在成长,就连观众也在潜移默化地成长。以前看比赛只会喊“好球”,现在嘴里却能拽出一大堆震撼小伙伴的专业词汇。什么干拔跳投、指尖挑篮、单人强突,全都信手拈来。《这!就是灌篮2》打破了体育和综艺的次元壁,让人看篮球,懂篮球,既而更爱篮球。

在其他综N代找明星造话题买热搜的“疯狂自救”下,《这!就是灌篮2》展现了惊人的冷静。除了“热爱篮球”的内核不可改,其余皆可抛。“变与不变”之间,它找准了品牌综艺长青的定位,也为综N代难题给了一份落到实处的标准答案。

全新赛制,颠覆玩法

如果说体育综艺1.0时代,运动更多是作为一种流行符号给节目“加料”。那么由《这!就是灌篮2》掀起的2.0时代,篮球与综艺赛制的交融变得更加紧密。纵观整个《灌篮2》的框架和体系,革新具体表现在:

首先,赛制更“篮球”。从观众方来看,扎根篮球文化,有利于更精准定位受众。无怪乎弹幕里说:“变得专业化的《灌篮2》,反而更迷人了!”;而从节目方出发,以篮球为“胚”,本身就是在垂直领域的深化探索。首季的1V1和3V3作为经典模式得以保存,继续用于选拔和测试球员,而第二季新加入的5V5又做到了职业篮球的真实还原。

500

发起人的选择是《灌篮2》的灵魂决定,白敬亭的跨界身份刚好成为体育和娱乐的中转站。作为韦德的迷弟,小白不仅是个鞋王,更是个深度的球迷。无论球技还是战术解读,他都体现了节目“重篮球,轻流量”的原则。分析战术时,还被网友打趣评论“娱乐圈最懂篮球的明星”。收官赛“教唆”现场球迷干扰敌方罚球,相当豁得出去。小白,外战军功章有你一份力!

500

执教方面,CBA前国手王仕鹏、现役球员孙悦,NBA球星尼克·杨、韦德的加盟,不仅保持了国内外双高水准,更兼有中美篮球风格的碰撞。王仕鹏成了观众口中的“老父亲”,尼克·杨和韦德则分别是“表情帝”和“暴躁老哥”代言人;解说上,MC王港的风格兼具专业和趣味,战术解读和战况分析也相当细腻。

其次,对抗更“热血”。球员中“学院派”和“街球派”的不打不相识足够精彩。国际风球员的挑战,更起到了“鲶鱼效应”。被美媒称为“中国艾佛森”的周楷恒,让尼克·杨动了挖墙收徒的心思,直言:“来加州我可以教你很多东西”。

500

而比球员对抗更激发荷尔蒙的,是球队之间的宿命较量。追梦队的三次外战,通关难度逐级推升。华侨、筑波、红星各有特点,但他们的作用是相同的,都是激发战斗力的“最强假想敌”。

最后,筑梦更“给力”。选手不仅最大程度地融入职业生态,更获得了达成梦想的现实路径。

刘毅、曹芳等人不仅获得了篮网队的试训机会,更得到了国内选拔的更多注意。好风凭借力,助尔上青云,《灌篮2》为篮球爱好者们打开了新的天空。赛事已落幕,但梦想才刚起航。


高燃竞技,热血不改

以球员为“本位”的《这!就是灌篮2》,勾画了他们清晰完成的成长线。选手们走上赛场,或追逐梦想,或填补缺憾,或撕掉标签,或穿上战袍。这其中的竞技本质和职业精神,是体育综艺最迷人的“魂”。

《灌篮2》告诉我们:头衔皆虚,唯真永恒。谁来参加节目之前,没在江湖里“小有名号”呢?一方霸主,选拔尖子,天赋球手,来到《灌篮2》的最大收获恐怕就是“和过去说再见”。不管是谁,都要放下曾经的功劳簿和荣誉榜,一分两分三分地从头打起。

2019CBA选秀状元王少杰,带伤首秀惨遭绝杀,又在红蓝大战中王者归来证明了实力;清华内线悍将郭健,因带队失利自嘲“球队毒瘤”,又在外战中屡次成为铁壁铜墙的中坚力量;“独行侠”曹芳的一句“选我有好果子吃吗”,成为孤傲的最佳注脚。但他最终接受了团队的号召:放下小我,融入其中。

500

在参加《灌篮2》之前,他们有很多外号。在参加《灌篮2》之后,他们都有同一个名字——球员。其实,无论是“杜兰特”还是“单挑王”亦或“最强内线”,都不足以概括一个球员的本质。当他们忘记头衔,为荣誉搏命,才真的超脱了虚名的局限。

《灌篮2》也告诉我们: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节目从头至尾都在践行“无兄弟,不篮球”。对战红星,王少杰两次带病请缨,朱松玮犯满罚下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张梓袆在焦灼时刻单刀直入振奋队伍信心。

500

而每到淘汰时刻,男生们无声的友情总是迸发出令人眼眶湿润的力量。如果将来打球有人赢我,希望那个人是你。董康潮“以小博大”的精神,得到了满场尊重和敬意;头盔哥体力耗尽,输给三年没赢过自己的郭凌川,获得小白的暖心安慰;曹芳的无奈离开和意外归来,总是牵动队友和观众的心绪。

《灌篮2》还告诉我们:亦师亦友,终生不忘。铁面教练王仕鹏“外冷内热”,尽管对球员日常严厉,但他的内心一直压抑着关怀。拿下红星队后,王仕鹏再也无法隐藏慈父属性,对球员深情告白:“从来没有表扬过你们,你们都不知道你们有多优秀。”

500

从对曹芳劈头盖脸的狠批,到最后“刚才那球传得漂亮”的由衷夸赞,我们是看了一部“中国式父子剧”吗?而当曹芳轻描淡写地回“我知道”的时候,完全可以想象他内心的狂喜。

球员更像是自家孩子,王仕鹏教给球员的精神财富远远地超越了“篮球场”。《灌篮2》“亲如一家”的氛围,既温暖了观众也构建了节目的人文关照。

打破魔咒,再续辉煌

综N代再而衰三而竭,不再成为爆款的现象,被业界称为“超级模式的终结”。这纵然与观众娱乐内容选择指数级增长有关,综N代“吃老本”和故步自封的保守倾向,也不容忽视。

500

面对首季的巨大成功,综N代们的“路径依赖”都非常严重。一个落水的游戏玩了几季还在玩,老MC无法常驻、新MC又无法融入,强行的上价值和添加社会议题使得趣味大减,煽情又煽到故事大同小异。看似积极抢救,实则中年无助。

一方面,旧模式具有太大诱惑。另一方面,革故鼎新面临着不可预测的风险。如此看来,《这!就是灌篮2》是抱着“向死而生”的勇气的。但偶然中又蕴藏着必然,它的改版看似铤而走险,实则稳操胜券。

《这!就是灌篮2》的成功源于“三驾马车”:市场的深度洞察力+打破综N代魔咒的勇气+底蕴深厚的实力。

500

《灌篮1》引领体育网综元年的同时,也引发了同质化的跟风。它们大多”靠流量吸粉,以噱头续命“,看似热闹实则只是借了东风。

《灌篮2》的改版,不仅对自己狠,还直接堵了同类综艺的路。所谓“像灌篮者死,学灌篮者活”。现在的观众都是“火眼金睛”,节目有没有干货,嘉宾到底爱不爱这项运动,球员是不是来玩票的,半期下来就看得透透的。挂羊头卖狗肉,你糊弄观众,观众自然也糊弄你。

《灌篮1》的经典模式不容置疑,但《灌篮2》选择了不破不立。它瞄准“最简单的篮球,最热血的青春”,证明了硬核篮球不靠娱乐不靠流量只靠竞技的原始魅力。在困局之中,很多时候都需要“单人强突”,走那“华山一条路”。

500

而最终,一切还是要落到内容至上,实力说话。

综N代的一个集体症候就是标题爱用“明星搞事”,但《灌篮2》的12期题目,都是和篮球相关的。无论是“教练团暴怒”还是“球员内讧”,都稳稳地守住了内容底线。而杀伐果断的进程,完全是“直男属性”的硬核节目。从零到整,自始至终,《灌篮2》在做的只有“专业篮球综艺”这件事。

500

变者存,不变则亡。《灌篮2》不仅为垂直类综艺树立了范本,更为综N代困境提供了破局之道。宛如新生的第二季继续保有了市场对“灌篮系品牌”的高期待,也让人对第三季的归来充满好奇。试看这个“最懂篮球”的综艺,还能创造何种神仙操作?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