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局者迷”的香港,對情勢的理解與對策?

“當局者迷”的香港,對情勢的理解與對策?

兔主席 史境寻踪 昨天

作者:兔主席 

来源:兔主席的个人微博


雙十壹,香港發生的幾件大事,國內人士通過社交網絡第壹時間都看到了,包括西灣河警察開槍事、暴徒當街焚燒阿伯事件,暴徒全城堵塞交通,破壞公共設施、四處縱火、大量街頭毆打事件等。截至本文發布此時,旺角還有大規模的對峙。通俗的说,陷入無政府狀態。



以下是本博今天的壹些感想和體會。


1、人血馒头和冷漠


 首先,許多朋友都說,每每看到香港事件的報道都極度憤怒,完全看不下去。其實,最能引起大家憤怒的,不是國旗等政治標識被侮辱,而是對路人/愛國愛港者的私刑毆打,對中資和藍營商鋪的破壞。其中,又以對傷害年長者最引起人們的憤怒。原因很簡單,其壹,這樣的行為性質是反人類的,踐踏人類社會壹切道義,觸及我們良心的底限。

其二,圍觀“記者”的“盡責”拍攝、直播,享用人血饅頭,卻不出手援助,同樣觸及我們的道德底限,超出我們的理解。

三是整個城市的沈默,好比什麽事情都沒有發生:這種群體的冷漠讓人覺得讓人無法從道德和情感上理解和接受這個城市:這裏到底住的是壹群什麽樣的居民?大家看到的是同樣的物事,為什麽他們的道德判斷與反應與我們如此不同?長時間的集體不作為,正義得不到伸張,邪惡得以橫行,就是我們憤怒的原因。

為什麽內地人撐警,並不是因為維護國家主權之類的政治立場,而是因為,除卻零碎的個人,他們是我們在香港能夠找到的壹束光,能夠讓我們相信,道德和正義在這個城市裏也是有可能存在的。


2、  癌细胞裂变和当局者迷


双十一,激進示威者/黑小將/暴徒搞的“三罷”(罷工、罷課、罷市)及大規模活動嚴重阻礙市民出行,是傷及市民利益的,壹定會引起市民的不滿,給運動“減分”。從黃營到藍營的晚間新聞節目都用大量篇幅報道了暴力事件,因為這就是今天無可回避的主題事件。另外,當街放火焚燒阿伯的事件極度惡劣(晚間在主流電視臺上均有重點報道)——這是當街的蓄意謀殺,絕大部分市民,無論政治派別,這時都難以在接受。我不相信市民在經歷、目睹這些事件會沒有任何的觸動,除非這個城市完全是由psychopath組成的(而這又是不可能的)。

與大陸眼中的無窮憤怒不同,對於整個香港來說(請記住這是壹個黃營占絕大多數、對運動十分同情、對內地政治制度/秩序高度抵觸和恐懼的城市)——是“困惑”的壹天。這座城市可能突然有些錯愕,停頓下來尋思:到底在發生什麽。難道年輕人真的是暴徒麽?暴力是否真的太過分了?我們是否錯了?能這樣壹直維續下去麽?這個困惑,是壹種“當局者迷”,作為局外人,我們是看得很清楚的。

作為當局者,被各種反警反港府(GOSAR)反中負面信息網密集包圍,且自認為這些信息必然是真相,卻非常難撥開迷霧。並且,他們對中國與西方的地緣政治博弈,香港歸屬於中國主權管轄的歷史必然,中國政權的持續性都有完全不符實際的認知。他們是“混沌”的,看不清楚、不理解形勢。香港處在壹個“泡泡”裏。泡泡裏的這種混沌感,我們作為外界很難感知。從黃營報道和坊間壹些反饋來看,黃營確實有些困惑的,試圖按照自己的理論和認知弄清楚(make sense)並合理化這壹切。



3、 物质的本质 


那麽香港會改變過來麽?我認為不會改變過來,因為對這些處在“泡泡”中的香港市民來說,他們經歷的代價還不夠大,遠遠不夠大(此點會在後面進壹步論述)。2014年占中為什麽失敗?因為當時激進反對派的目的就是圍堵交通,阻礙上班,並企圖癱瘓香港的經濟中樞——金融。這是主流人群即中產及專業人士所無法接受的。運動觸及市民利益,自然就推動不下去。

2019年香港運動,有幾類活動短暫組織,很快也就放棄。壹是占領機場,由於阻礙了本地及國際人士出行,造成負面國際影響,活動不得人心,因此難以推行(另外還有機場處於離島,距離太遠,黑小將活動後難以返城的技術問題);另外壹個就是堵地鐵、和妳塞,同樣不得人心。因為觸及主體市民的利益,這樣的活動就很難繼續。(11月11日)黑小將重新訴諸這種行動,會傷及市民利益。我的判斷是,他們如果發現勢頭不對,又會改變策略,復歸在夜間或周末大鬧的策略。對市民而言,他們的忘性很大,只要他們能夠正常上班,過自己的正常生活,就會馬上忘掉這些不愉快。不要忘記這個城市自私、冷漠的特性。只要不觸及自己的核心利益,壹切都好。所以,鬧個壹到兩天,是市民可以“理解”的範疇,如果有錯,也錯在港府。然後,壹個新的831事件出現,他們就會忘掉今天。而且,如果沒有那位阿伯當街被燒的事件,人們今天甚至不會落入“困惑”的狀態,而又集體譴責西河灣開槍的警員。


4、  活在雾里和梦里的人们


香港市民現在處在壹個非常奇特的倫理境地。這種倫理境地在歷史上其他人類社會也是存在的,即“最高的道德秩序要求”和“最低的道德秩序要求”並存。這種並存是壹種精神和道德分裂,需要極強的、系統性的“心理防衛機制”才能化解。


舉個例子大家可以理解:


例如在如今的香港,切換到模式A“非政治場景”:香港市民仍然會要求在ATM機前和超市裏必須排隊,在地鐵裏不能吃東西,認為高聲言語是不禮貌的行為,絕對不能隨地吐痰等等。市民們仍會努力、謹小慎微地遵守、維護基本的市民社會秩序。

另壹方面,他们的环境可以瞬間切換到模式B“政治場景”:在這個場景裏,可以破壞地鐵站閘機和各種設備,放水、在站內和車廂內扔燃燒彈;打砸銀行,破壞全部ATM,在街頭私刑毆打不同政見者。打砸破壞中資和藍營商鋪。過去幾個月內發生的令人發指的暴力在政治模式裏都可以啟用。社會能夠允許這兩種模式的並存,當然會使人們認定:這是壹個非常偽善、道德沒有底限、表面文明背後野蠻的社會。對於本地人來說,他們只會找各種理由丟暴力進行區隔(compartmentalize)和合理化(rationalize)——那是極端政治下發生的場景,不屬於我們社會的正常秩序;年輕人的憤怒必有理由(emotional reasoning);外部化:都是GOSAR和HKP的問題。還有壹些不可說、更陰暗的理由:內地人是外族群體(outgroup),素質低(dehumanizing)被打那是活該諸如此類。從屠殺印第安人、私刑黑奴的美國,到迫害猶太人的納粹德國,歷史上這樣的雙重道德標準並行的案例並不鮮見。


5、  内部


激進示威者/黑衣人/黑小將/年輕人們也處在壹個自我無法解決的“矛盾”境地。壹方面,他們要盡可能的維護市民對運動的支持,這就要求他們對暴力的邊界做出明確的限制。

另壹方面,運動的暴力邊界又無法設置,這是因為:

1、運動雖然有所組織,但更突出的是扁平化、離散化的特征,使得中心組織者很難控制邊緣個體的行為;

2、這是壹個群氓運動。年輕人為了“博出位”,在自己的群體裏脫穎而出,確立自己的地位,都會希望嘗試更加激烈的行為,將暴力邊界不斷推高。

3、這些年輕人的道德素質、社會意識、政治意識都驚人的低,對什麽可為,什麽不可為沒有概念,因此會做出不利於整個運動的行為(“即壞又蠢”)。在個別人士做出這種行為後,內部通常也會出現討論和分裂。有的同僚批評,有的表示“不割席”。這個情況,使得運動不可避免的會不斷出現過界行為,然後需要通過內部討論、同僚勸阻來糾偏及控制。所幸他們遇到的是壹個忘性非常大,,容錯率特別高,“理解力”超乎尋常,心理訪問機制異常強大,對他們有社群親情(看做是自己的“下壹代”)、在立場上總體認可他們的行為,同時冷漠自私的社會。這就使得他們的行為能夠被最大限度的容忍。


6、  长不大的巨婴


本博壹直認為,香港社會是壹個政治巨嬰,正在經歷壹個學習和體驗過程,他們需要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承擔責任,付出代價,才能成長。那麽今日(11月11日)的代價足夠麽?不足夠。6月份以來的代價足夠麽?也不足夠。只有付出更加巨大的代價,才能使他們發生頓悟、轉變。這個巨大的代價是:

1、嚴重的經濟衰退,相當比例的人口出現生活困難的境地;

2、令人驚悚的大規模、災難性的死亡事件。譬如整座樓宇被焚毀;巴士被攻擊或輕軌/地鐵出軌導致相當數量的人員傷亡;孩童遇襲出現傷亡,等等。大家可以想象。需要壹個非常驚人的事件或後果,才能讓這個“當局者迷”的城市撥開迷霧,理解現實。現在還有沒到那個時候。原因:

1、像今天的“三罷”活動就是壹兩天的事,黑小將可以自我修正,避免這些行動;

2、放火燒市民事件是個可以避免的個別事件;

3、黑小將作為壹個大的群體,實際上還是有意識的控制暴力,譬如在智利的案例,不幾日整個地鐵站就被焚燒。在香港,這樣的事情不會發生,他們的行動被有意識的限制在壹些小規模的破壞範疇;

4、經濟衰退是個中期事件,溫水煮青蛙,不會帶來市民的短期應激反應。


然而,變數也是存在的,即上壹條提到的內在矛盾:個別特別激進的、特別壞或特別蠢(“豬隊友”)黑小將釀成大禍,造成人命傷亡純粹只是時間問題。(本博的讀者都應當非常清楚,每壹次的事故背後都有無數個幾乎導致這壹事故出現的無數次有驚無險情境。壹切只是基於概率的時間問題)。如果這樣的事件發生,香港社會付出足夠大的代價,才能夢醒過來。從這個角度講,我們逆向思考,不妨想:“長痛不如短痛”,這個事件越早到來,越早解決問題的可能性越大。


7、对号入座与自卑


 關於西方媒體的報道。國內媒體經常指西方媒體對香港運動進行有偏見的報道。總體而言是對的,但也應該看到,最近個把月來變化還是比較大的。我印象中主要媒體包括彭博、經濟學人、華郵、紐時、CNN都對示威者做了不偏袒或帶負面性的報道。包括《紐約時報》剛剛發的壹篇《Ugly from the Outset: A Day of Violence and Anger in Hong Kong》。

讀者可以放心的壹條就是,西方社會雖然對中國帶有政治偏見,並且可能很難壹下理解內地和香港的族群政治(tribal politics)——尤其對於美國人來說——但他們是經歷過西方文明的陰暗面即種族主義、排猶、黑奴的。他們聯系自己政治、對號入座的能力是很強的,他們弄明白這壹切只是時間問題。而香港社會,是壹個置於西方文明之下、被征服或統治的殖民社會。他們在西方的統治下,壹個歷史心理和認知障礙是壹直不曉得如何與西方文明平等對話,不能去審視和批判西方。對於極右/種族主義/民粹本土主義是西方主流政治話語處於低端、反智、“反動”的位置,他們是沒有感覺的。對西方的心理自卑感使得他們不能從壹個平等的地位進入並審視西方的政治光譜,而只能以非常表面的援引西方宏大政治話語為榮和自滿。


8、现实


 關於GOSAR的表現:本博的觀點是——不能寄希望GOSAR因為黑小將犯了錯,火燒阿伯,堵塞交通,使得民間情緒有變化,他們審時度勢,就站在了HKP的壹方。我認為這是壹個順勢而行。

我不認為GOSAR不願意止暴制亂,但他們非常依賴、受制於民情。感覺民情對止暴制亂有利,就更大膽的護警,更嚴厲的譴責暴徒,如果反對派的策略有所調整(甚至只是暴力目標和模式的調整),民情有所改變,他們又會相應調整,變得懷柔,甚至綏靖。五個月以來,如果說我們要總結GOSAR的特點,就是不穩定,不壹貫,不堅定。缺乏執行力,且口徑搖擺。所以不用對GOSAR寄予太多希望。本博壹直希望理性分析,了解GOSAR所處的情景,而避免在大分析時做太多道德判斷。基於這些分析,譬如3.5%,deep state,以及22年來GOSAR始終在關鍵問題上能獲得北京派糖安撫的“機構式記憶”(institutional memory),使得他們缺乏行動的決心和意誌。這些都是外部環境造成的。我們不能指望幾個人改變現狀。


9、最需要被全国十四亿人支持的他们

  

關於HKP:我非常、非常同情HKP。實際上前幾天我還夢見與HKP警員及家屬聊天。可見潛意識對他們安危的關心。我相信的兩點:

1、政治問題終歸還需要政治解決,不能把維護香港秩序的壓力都落在HKP身上。他們要面對極度敵對的媒體、非常不友好的市民及不配合的律政司、司法體系及律師群體。也不能排除HKP內都是友軍。從今日西河灣拔槍警察在非常短時間內起底的情況看來,不能排除HKP內存在內鬼。但這不是對HKP的質疑,而是強調警員們執法的難度。

2、對HKP要提供無條件的、最堅定的道義及行動支持。官方輿論、微博上網友的留言,香港愛國愛港人士/港漂對他們的支持都會讓他們感到溫暖,讓他們知道自己有祖國的最堅強的後盾。我們要特別感謝香港壹線對警員們豎起大拇指鼓勁的愛國愛港及港漂群體,希望他們持續堅持激勵警員。


10、 以为长大的孩子和家长的无奈、妥协


 香港的年輕人們。2019年激進運動的主體其實非常清楚,就是年輕人。許多人非常年輕,從黑小將到“記者”,真的就是壹群孩子。香港人看待這個問題和內地人的不同在於,他們可能是在瞬間發現:這個社會所有的年輕人突然揭竿而起!他們自己的孩子,朋友的孩子,小區鄰居的孩子,要麽義無反顧的參加到運動中去,要麽激動的支持運動,對父母聲嘶力竭地說:“爸媽,我們都是為了香港的未來。妳們看到的不是真相。如果妳是我們的母親,就請支持我和我同學、同伴、兄弟姐妹的行動。我們不惜為了香港的未來付出代價。”

香港16~25歲的人口大概有100萬之間。其中大部分都是本土派和激進派,對運動有激烈的看法,並且可能參與其中。其對應的就是200萬的父母,以及更大比例的家屬。這對社會的沖擊是我們所絕對無法理解和體驗的:整個下壹代揭竿而起站到了現行社會秩序的對立面。他們爭取影響的是他們年長、成熟後所要主導的社會的秩序和制度。他們所受的教育是非東方傳統的(強調個人主義、自由、權利、公民抗命),為老壹代所難以理解和接受;他們采用的手段是激進的:不惜訴諸暴力,並認為這是革命的唯壹出路。

老壹代香港人無論從政治意識形態、道德倫理、行為模式都沒有辦法理解、面對和應對新壹代的香港人。當年輕人用非常情緒化的、暴力的手段做政治表達時,老壹代無從應對。他們會瞬間被“劫持”,然後為了維護與子女的親情關系,盡力嘗試與時俱進,理解孩子的信仰,進入新時代,並希望能夠支持孩子的事業。同時,在這個房價如此之高,上升前景如此有限的物質主義社會,家長們對孩子除了理解和同情,還能提供什麽呢?這是壹個在社會存在深層次經濟問題,東方價值觀交替沖突,代際隔閡巨大的社會面臨的問題。這是壹個無法面對自己的年輕人,無法與年輕人尋求共識、和解的社會。

當年輕人打砸商鋪、堵塞交通、破壞公物,濫行暴力時,也許香港人的潛意識在說:我們欠他們;我們什麽也給不了他們。就讓他們消遣吧。讓他們把(我們還能勉強應付的)暴力作為宣泄的手段。如果有什麽責任,也在社會,在GOSAR,在北京。對於年輕人,這些長輩何嘗不是無奈、放棄和屈服。


11、 解决方案


 到今天,港漂和內地人問的最大壹個問題,不是香港社會為何會變成這樣,而是中央政府何時會考慮幹預。這是壹個不能回避,且不可回避的問題。對幹預和不幹預。

本博的看法如下。首先,幹預可為“硬幹預”、“不幹預”和“軟幹預”若幹種。


1、 “硬幹預”指在國家層面就主權/治權釋法或立法、推動香港在本地立法(例如23條立法)、動用18條、出動武裝力量等手段——這些都涉及壹國兩制敏感地帶,確實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但壹定會遭遇極大的本地民粹及國際社會反彈,壹旦強硬施行,將可能導致連鎖反應,包括大面積社會動蕩,危及香港金融地位,出發連帶經濟風險。硬幹預必須考慮時機,在國際形勢非常復雜的時候,硬幹預不是最好的選項;


2、 “不幹預”:即不直接施政。不幹預或不作為的主要問題是存在負面後果:


一、 始終不作為,對國內民意及士氣肯定會有壹定影響,廣大愛國群眾會問:為何國家不出手懲治香港叛亂分子、反中勢力?為何不行使主權,不保護愛國愛港/港漂/藍營人士的安全?為何不盡在自己國土上保護本國公民的義務?這些問題是無法回避的。如壹直不給出明確答案,很難不影響愛國人士對國家的信心;


二、始終不作為,對居於香港的愛國愛港/港漂/藍營人士會有直接影響:這批人的日常生活都受到巨大影響,每日都生活在恐懼和危險中,他們亟需獲得來自國家的幫助,也不願相信自己會成為在本國國土上被迫害、被拋棄的“華人”。如果長期沒有援助舉措,他們自然希望能夠撤離香港。如果他們也撤離了,將使我們在香港最可靠的政治基本盤被傷害、動搖和削弱,遭到極大傷害,同時還會幫助“排華者”實現他們的陽謀;


三、硬幹預有代價,但不作為也有代價。香港問題無論如何處理,壹定會有代價,這是不可回避的


四、按照今天的局勢發展下去,越拖到往後,解決香港問題所付出的代價會越大(因為兩地的金融綁定會比今天更深、新壹代人口的反中意識更強、愛國基本盤例如港漂還可能被削弱)


因此,除了對GOSAR提要求,對HKP堅定支持外,也不能回避幹預。如何進行軟幹預?本博以為,可以從兩方面兩項出手:


一、“do less”:對回歸以來內地出臺的施惠於香港本地的政策進行酌情、適度收縮


二、 對反中、脫中的機構,或不能對機構內反中、脫中行為進行及時譴責和懲罰的機構進行嚴厲反制。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