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有人认为孩子“没有恶意”?

500

昨天中午,有个家长微信群在传“女孩被同学在眼睛里塞纸片”的新闻。当时马上有人说,感觉是假新闻啊,多难塞啊,整个操作也很麻烦。

和之前的14岁男生残杀10岁女童相比,这件事的可信度似乎要打一点折扣。毕竟这个做法缺乏动机,需要团队合作,甚至还得有点儿“创意”。

但它是一件真事儿:三个七八岁的男生,按住同班的女孩,掰开她的眼睛,然后把纸片一张张地塞进女孩的眼睛里……

我当时立即想到一句话:

扫黑除恶,从小抓起。

以前把这八个字当段子,现在觉得也不是没有现实意义。之前的小混蛋都是单兵作战,这个都在组队了。

校园混蛋有很多种,最烂的就是以大欺小,以多欺少,这个三人组全占齐了。加上这个超过想象力的手法,这就是纣王转世,731预备兵。

我对这种“如果成年人做就是刑事犯罪,未成年做就是批评教育”的做法向来缺乏宽容度。我说句不正确的,如果我闺女遭了这个罪,你什么都别跟我说,我天天拿把铁锹守在校门口,只要你们敢回学校上课,我就敢动手。有本事你们家长和保卫处天天拉警戒线。

别对我说什么影响前途啊违法啊,我愿意付出代价,行不行?要么你隐姓埋名远走高飞,要么我们拼个你死我活,有什么好废话的。

侮人父母、欺人子女这种事情,不冷静是很正常的。

但这件事里最气人的地方,居然还不是这仨小混蛋。最气人的是校长。

学校都出了这事儿了,都实锤了,最要紧的事情是赶紧善后。打算拿铁锹的家长一定要安抚好,该协助诉讼的就协助;混蛋的家长一定要见面、家访,该开除的开除,该劝退的劝退,该约束管教的约束管教。如果有记者来采访,说什么都得有一点真心实意的惭愧和痛惜在。

但这个校长说了啥呢?

七八岁的小孩没啥恶意,就是一块儿玩了。

都不说这是教育工作者该说的话了。你瞧瞧这是人说的话吗?

“恶意”这个东西还分年龄段的?你告诉我,几岁开始有恶意?我告诉你,有些话都说不清的小宝宝,看到大人不给他买东西,就撒泼打滚,这就是恶意。恶意是什么?《汉语大词典》里写的很清楚:不良的居心,不好的用意。

有说“十六岁以上才有”吗?压根没有啊。以伤害他人为乐趣算不算恶意?当然算,这都不止是恶意,是恶行了。

三个人按住一个人,往眼睛里塞东西,这是无意吗?是不慎吗?看看《刑法》第234条。

什么叫“一块儿玩”?一块儿玩的前提,总得是大家都想玩吧?你问问小女孩,她想玩吗?我找三个人,把你扒光了吊窗口,然后大家哈哈笑,说“我们一块儿玩”呢,你服气不服气,认可不认可?

侵害发生在校园内,那就说点负责任的话。这样的表态,说小一点是推卸责任,说大一点是黑恶势力保护伞

吃个通报批评绝对轻了。来个“教育业终身禁入”一点儿都不冤。而且还应该禁考公务员。这种“卸责”的冷血表达是融入血脉的长期认知,靠三五份检讨根本掰不回来。

校园欺凌、未成年人犯罪这种事儿,再说都快说烂了。有说要把刑法中的14岁往前提的,有说要加大监护人惩罚力度的,总之,大家都觉得,有些事儿还停留在“批评教育”的层面,肯定不够。

谁批评?谁教育?不就是因为不知道怎么批评教育,才塑造了这批需要从小抓起的黑恶势力么?

昨天还读到一条评论,说是看到一个幼儿园的小姑娘,按住一只小猫,拿手里的苹果不停地压,压得小猫大声惨叫。小姑娘听到猫叫,高兴得呵呵笑。孩子他妈在边上也跟着笑。

你说她没恶意吗?不对。她就是有恶意的。连着她妈都有恶意。如果她们体会不到恶意,只能证明她们的是非观已经出问题了。

出了问题的是非观,不会在十四岁以后突然纠正过来的。它只会变成更巨大的伤害和更惨痛的惩罚。

那些认为孩子“不会有恶意”的成年人,都是这种惨痛的催化剂——

这种催化剂,更让人不寒而栗。

一个背景声

“宽容恶行,必不会使其向善。”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