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为烧钱低效,莫过于强融圈子型社交

这件事,之前聊过不止一次了:

社交可以很花钱。

像奢侈品的主要功能,一是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e),再便是价值观表述。

所谓保值、质量之类,都是饰词。

所以,说奢侈品的溢价,是为了踏入社交等级、在鄙视链上交的投名状保护费,也不错。

更直白点,“你买了这个,就是你进入肯为了这么一个玩意砸那么多钱的俱乐部入场券”。

至于奢侈品的稀缺属性、极端属性、异国情调属性(法语的exotique)和罪愆(transgression),都是为这点服务的。

说白了:阶级筛选。

话题有点沉重了,不聊奢侈品,只说日常生活。

宅男宅女,大概都知道一个真理:独居便宜,社交最贵。

独居,则自己的饮食坐卧就够了。

衣食住行,衣,在现代社会,更多是为了社交准备的——21世纪,住在城市的房间里,多数人是不用单靠衣服御寒的了。

衣服多样是为了什么?不妨自问一句,“如果出门并不见人,我还会买那么多衣服么?”

这可以延伸出另一个话题。

社交,大概可分为显性与隐性。

显性社交,是我们与亲友们的日常交接,是自己社交网络上的来往勾兑。

请饭请酒,出去玩AA制,逢年过节送礼,旅游归来送手信,人情往来随份子,诸如此类。

这种花费,可以多可以少。

一不小心,也会变成阶级筛选器。

如果是在自己经济能承受的范围里,还不觉得;倘若不小心踏入了不适合自己的圈子,那就尴尬了。

《老友记》出了名的温情,但有一集,略微道出残忍真相了:六个好友里,Joey, Rachel和Phoebe三位相对穷,已经在腹诽另外三位“老想下馆子,好像我们下得起馆子似的”了;结果Ross们还不知道,为了庆祝Monica生日,又大家拉了下馆子AA制。结果穷的三位只好点个披萨、点个沙拉之类了事。

社交是可以很贵的。

当然,这一环,各人喜欢就好。毕竟人并不活在真空里,各人有自己舍不下的亲友,各人有自己想维持的友谊。给爸妈花钱,大家花得高兴,挺好。

隐性社交,没那么明显,但花费其实挺不少。

之前聊到过:一个不让自己乱花钱的法子是,想清楚,“我是真喜欢这东西,还是希望别人知道自己拥有这东西?”

当人意识到自己的消费可能被他人看到时,做出的决策,往往会不同些吧?

这是人类很有趣的地方:

即便知道走出门去,外头的人未必在意自己,还是会忍不住默认“他人会关注我”。

因为大家都习惯了生活在社会中。如果有选择,还是想当个体面人。

而在现代商业社会中,一个宅男或宅女,与一个商业社会的体面人,花费是天差地远的。

这里头于是产生了许多陷阱。

总有人试图让你相信,购买了某某商品,你能成为另外一个人——这是大多数广告,或曰卖家秀,给人的一种幻觉:只要你买了足够多的东西,你就变成了一个干净如洗衣粉广告主角、矜贵如钻石广告主角、典雅如雪茄广告主角、健美如运动鞋广告主角、成功如威士忌广告主角、自信如别墅广告主角、一路顺风而且美女对你抛媚眼如汽车广告主角的人了。

只要花够了钱,你就能从里到外了无瑕疵,成了一个人肉移动活广告——至于开心与否,那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显得跟广告里一样,健康成功高贵自信。

收获的是什么呢?面子?虚荣心?羡慕的眼光。

说到羡慕,某B字打头的英国奢侈品出过个报告。他们承认,自己打印的那些华丽的商品手册派发出去,只有1%的读者真有这点消费能力。

那剩下的99%不是浪费了吗?不是的。那剩下99%看着眼馋却买不起的读者,才让那1%的人觉得,买得值。

当一个人买下奢侈品时,他想象中他人的羡慕,也是有价格的——嗯,这就是开头所谓的社交距离了。你买了奢侈品,你并不需要跟他人产生社交关系,就已经获得了社交上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来自于价格认知,已经广告给你编织的梦想。

所以(其实买不起,但还是)买了贵重奢侈品的人,必须时不时过于夸张地展示一下——因为不展示,不在社交上得到足够的优越感,总会觉得没捞回本来。

但真相是:大多数人其实并不在乎别人。

所以为了在他人眼中显得很了不起,做许多扭曲自我的努力,效率很低。

用我某个编辑的话,她花重金买了某某色号的口红,结果一个月下来也就被两个塑料姐妹花同事问了,她男朋友更完全没领会到,颇让她有俏媚眼做给瞎子看了的明珠暗投之感。

当然也会有人说,花了足够的钱,在他人眼里有了个好形象,跨入了你梦寐以求的实际阶层,除了圆自己的面子,有什么实际的好处吗?社交打进高端圈子,还是有意义的,能带来实际的利益……

这么说吧。

我有位朋友,留学时也混过各种圈子,时不常跟我开玩笑说,在法国、德国、荷兰留学的诸位,家里就平实些,高攀不起英伦的诸位豪阔之人。

他自己在英国留学时,好不容易混进了某个圈子,以为能有点好处,结果除了跟着出去玩、大手大脚花费之外,一无所获。

至于利益,比如他想象的“合作什么项目可以带带我”、“见见世面遇到点大人物”,很遗憾,没什么机会。

毕竟人家有余粮的,那也不是人傻钱多。玩归玩,交情归交情,真要干什么大事,也是在找利益均沾的合作方。

举个诸位都能了解的例子:

《红楼梦》里,没有产业的贾芸,想谋个事做。不惜半开玩笑地说贾宝玉肯认他做儿子,就是造化了;对王熙凤,那也是百般奉承。

可惜,这么经营,也只是混个脸熟。

终于是自己靠着倪二给的银子,买来了香料,真金白银地投入了利益,才买通王熙凤,谋得了种花的差事。

就是这个意思。

喏,所以,是这样:

——如果是为了谋好处砸钱社交?除非你也有相对等的实力,不然没啥鸟用;反过来,只要你有实力,不用迷恋社交,人家自然也会考虑跟你合作。

——如果是为了面子和姿态,希望获得他人的羡慕砸钱社交?大多数努力是无法被认识到的,毕竟,大多数人,其实并不那么在乎其他人。烧钱图脸面,但人家都不看你的脸面。

交朋友和买东西,其实有相似之处。

可以经常想一想:

“我要这个,是因为我真的喜欢,哪怕没有其他利益,也乐在其中;还是别有所图,希望别人知道我有这个?”

所以咯:

肝胆相照、真心实意的爱人与朋友,以及自己真心想要,得到了就乐在其中的心头好,是成年生活里最珍贵的。

人生苦短。

别为了钻进那些除了让你烧钱外毫无意义的圈子虚耗。强行融入,自取其辱。

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哪怕不产生利益、依然让你快乐的真心人与真爱之事之上,要合适得多啦!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