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纪念白求恩》让我们时刻铭记他,今天我们向时代的楷模致敬!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历史研究院”

导言

1938年3月底的一个晚上,中国革命圣地延安,一位高鼻梁蓝眼睛的外国人怀着忐忑的心情,迈步走进一座窑洞里。他正是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今天是白求恩逝世80周年,让我们讲讲他的故事。

视频来源:CCTV国家记忆 时代楷模——白求恩

白求恩为什么来中国?

1935年夏天,白求恩应邀去苏联参加国际生理学大会。在那里见识到了苏联的公费医疗制度,所有的人,不管是有钱人还是穷人都看得起病。白求恩受到深深震撼,回国后,他当年就加入了共产党。开办为穷人免费看病的礼拜六义务门诊,倡导建立社会化医疗保障体系。并对加拿大的医生们大声疾呼:让我们把盈利、私人经济利益从医疗事业中清除出去。

1936年10月,白求恩辞去了在加拿大的高薪职务,率领自己的医疗队踏上了支援西班牙反法西斯斗争的道路。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白求恩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辆战地流动输血车。解决了因为不能及时输血,导致伤员死亡的难题。

500

图片丨白求恩与流动输血车。

1937年7月7日,日军挑起全面侵华战争。听到这个消息,白求恩无比愤慨:我绝不活在一个烧杀掳掠、贪污索贿而我又无力与之对抗的世界。我绝不消极或疏怠而饶恕贪婪成性的人发动战争的罪行。西班牙和中国属于同一场战争。我要去中国,我觉得那里最需要我:那是我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

不留在武汉 去延安

1937年12月,白求恩前往纽约向国际援华委员会报名,主动请求组建一个医疗队到中国北部和游击队一同工作。1938年1月,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派遣,白求恩和兼任翻译的加拿大护士琼·尤恩及美国外科医生帕尔森斯一行人,携带白求恩演讲募集来的捐款和国际援华委员会提供的拔款购买的医疗器械及药品,从温哥华登船,在轮船上颠簸了十几个昼夜,穿越浩瀚的太平洋,到达香港。然后在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廖承志的帮助下前往武汉。

500

到达武汉后,白求恩目睹了国民党政府“一片混乱和优柔寡断、昏庸无能的官僚政治”,坚决回绝了国民党的盛情挽留。他找到驻武汉的中共代表周恩来,诚恳提出要到抗战的最前线去,在周恩来的帮助下,白求恩和护士琼·尤恩得以继续前行。

前线的模范医院

经过80多天的长途跋涉,终于在3月底的春天里,到达了延安。白求恩兴奋的在日记中写道 :“在延安,我见到了一个崭新的中国。”“街上一片蓬勃的气象,来来往往的人们好像都知道自己是为什么目的而奔忙。”

白求恩见到毛泽东后聊得十分热烈。白求恩介绍了自己带来的美国和加拿大援华医疗队的情况,恳切地要求去前线。他告诉毛泽东“重伤员中百分之七十五可以救过来。”

500

图片丨白求恩前往晋察冀军区。

1938年6月17日,白求恩终于到达了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所在地五台山金岗库村。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劝白求恩休息几天再谈工作。白求恩却说:“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休息的,你们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

500

图片丨白求恩为战士进行治疗。

到达晋察冀军区的第二天,白求恩又马不停蹄地赶赴30多公里外的晋察冀军区后方医院。他用一周时间对520多名伤病员逐一检查,用四周的时间为147名伤员做了手术。

500

白求恩提出用自己带来的药品和医疗设备建立一所模范医院。但当时处在游击战中,随时会有日军侵袭,聂荣臻经过再三考虑,才同意建一所小型示范病室先试试。白求恩非常高兴,亲自制定了“五星期工作计划”,将村里的龙王庙改建成有外科、内科、手术室,消毒室,洗涤室等设施的战地医院。

500

图片丨模范医院开幕典礼。

可惜的是1938年9月20日,日军出动5万多人的部队,在空军的配合下向边区发动了“大扫荡”,刚刚建立起来的模范医院也在日军的炮火下,夷为平地了。

没有像样的医院,白求恩发明了“卢沟桥药驮子”,被人们称为马背上的医院。白求恩还开辟了我军战地输血的先河,在野战状态下使用这样先进的技术,在当时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他不但教给晋察冀地区的医护人员输血技术,还多次在急救中为伤员献血。在这样的条件下,白求恩完成了对毛泽东的承诺,“重伤员中百分之七十五可以救过来”,甚至做得更好。

白求恩提出了至今适用的野战救护三原则“近、早、快”,在日军冬季大扫荡期间,他将手术台置于最有利于救治的战场前线,伤员一批批的送来,手术一台接着一台,战火也逐渐逼近,慌忙中白求恩的手指割破了。但之后他仍然继续医治各类伤员,包括强传染性的疾病伤员。白求恩的手再次受到感染。

8日、9日,白求恩持续高烧。

10日,军区领导要他转移到后方医院。

11日,白求恩去世的前一天,他提笔给聂荣臻去信。在信中他写道:“最近两年,是我平生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日子;在这里,我还有很多话要对同志们说,可我不能再写下去了,让我把千百倍的谢忱送给你和千百万亲爱的同志们。”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