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出戏,职场综艺的尴尬境地

500

作者|国定路水蜜桃

编辑|美米

Part.1

《令人心动的offer》已经在腾讯视频上开播两期。

作为《心动的信号》的姊妹篇,这档节目延续了之前的制作团队和节目模式,由一组明星观察团在演播室看片,和观众一起,对颜值和智商双双在线的律政新人,津津有味地吃瓜。

500

别忘了这档节目是有韩国原版的。制作方买了版权,算是一大进步,但也因为原版,观众可以直接对比两版。有些关键情节上的公开行刑,看上去实在有些不忍。

最大的不忍,就来自于观察团嘉宾的「出戏」。

第一期的内容设定是:上班才第一天,几位实习律师就华丽丽地加班了,说好的朝九晚五呢?原因是带教律师给他们布置了任务,deadline是晚上八点。

500

「deadline」的说法在这里就很微妙了。老板没说非要你加班到八点,但是四点才发布任务,五点谁也干不完——这像极了社畜日常的生活:下班前老板和你说,今晚必须把这个分析报告交上来。

节目MC是何炅,不用说,临场反应极快,知识积累和素养也很高,但一个王者带五个青铜,太费劲了,肯定要被屠城的。

为什么说其他明星观察团成员是青铜呢,来看他们对「社畜加班」的反应。

Papi酱很自然解释,自己一周要去公司3、4次,一天要在办公室里待八九个小时,结果周震南对这个工作时长一脸震惊。

500

观众看到这段基本都是懵圈的:难道龙丹妮手下的艺人这么轻松?每天练习时长达不到八九小时?何炅马上帮忙找补,「当然创造营那会儿很辛苦,一周差不多睡了十几个小时」。

这个细节,还是能看出普通人和明星之间的认知差异。对于普通上班族来说,八九个小时是正常的,甚至是轻松的,没有被老板强制「996」或者「007」,都已经要欢呼雀跃了。

对于八名实习律师要经过为期一个月的严格甄选,明星观察团的反应也有些不食「人间烟火」。

Papa酱说,自己只实习过半天。刚毕业的时候,朋友给她介绍了一个行业头部公司。上班第一天的任务是查全球十大石油公司的资料和排名,她暗自吐槽「我一个学导演的,为什么要来干这个」,不到一天就辞职不干了。

当然对工作内容不感兴趣没必要强撑,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么潇洒的勇气。毕竟刚毕业的时候,「活下去」才是首要任务。

明星和普通人对职场的理解出现这种差异,当然不能一味怪罪明星们没有所谓的「同理心」,因为他们的工作圈子和生活环境,和大多数社畜真的不一样。要跨越巨大的身份差异,去理解一个自己从未经历的生活,是真的有难度。

在真人秀节目中,观察团模式的设置很大程度上既是引导者也是观众的化身。他们如果从观众的角度,说出一些类似吃瓜群众的「接地气」的观点,往往能给节目增加很多包袱和笑点,并且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产生亲近感。和韩版节目相比,这届中国版《offer》的明星团观察员有点出戏了。

Part.2

为什么明星理解职场社畜的生活,来的这么难呢?

这里有一个和韩版的巨大差别,是在观察团嘉宾的教育背景上。韩版的主持人是姜虎东和李秀根,嘉宾有首尔大学演化心理学硕士兼演员李时媛,还有首尔大学法学院毕业的前法官、现推理小说家都振棋,以及哈佛大学历史系毕业的主播申雅英等。总体来说,嘉宾教育背景和法学、心理学等人文学科关联度强。

中国版的嘉宾背景是,何炅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Papi酱毕业于中戏导演,蓝盈莹和郭京飞是演员,周震南是不到二十岁的选秀偶像。只有岳屾山一个人是律师,本科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

500

这个背景给到的关键信息是,对于节目中呈现案件的专业分析和即时点评,国内版本嘉宾由于知识结构和背景的差异化,往往不能给到足够的反馈。说白了,就是外行人不懂内行人在做什么。

节目第一期的任务是写一个起诉状,但是对于起诉状中的具体内容,节目给到的镜头时长和分析梳理都不太多,反而是实习律师们在写起诉状的过程中发生的「上厕所、打印文件、文档意外丢失」等意外状况详加描述。

第二期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实习律师梅桢在上班途中遭遇暴雨堵车,无奈只好光脚在地铁站中奔跑赶车,这占据了长达5分钟以上的镜头。

500

这些细节有没有感染力,有没有可看性?肯定是有的,但是观众回过头想,这一期节目到底分析了一个什么案件,这个案件中的人物关系是什么,社会事件给到观众什么启示,基本是空白的。因为在最后的成片中,这些部分都被弱化了。

这是相当一部分综艺存在的普遍问题,过多镜头给予了和主题不相关的事实和细节,在主题的深度开发和延伸探讨上存在短板。

一是因为观察团的嘉宾背景和韩版相比,无法形成有力的讨论环境。比如说,中国版里面只有岳屾山一个人是专业律师,他抛出专业梗,能接上话的人也不多,估计就何炅能讨论几句。

其次,节目不给观众呈现一个完整的案件分析过程,就看不到案例所涉及的广泛意义上的社会问题的探讨。所以即使在第二期,节目呈现了一个类似「乔碧萝事件」的直播行业案件,通过正反双方的辩论形式进行案件分析,往往能提供给观众的视角也只有事物两面性而不是多元性。节目的深度拓展上,无法拥有具备法学背景的人进行更多样视角的探讨,这点很可惜。

但不得不承认,《令人心动的offer》的确在第二期渐入佳境。两队之间的辩论PK,让观点的一来一回得到碰撞,这种观点竞技的环节往往考验实习律师的临场反应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背景知识积累,是能让观众「打鸡血」的环节。

Part.3

我们重新回头去看,一部职场综艺,要给到观众什么,才算成功?

近年来,从《非你莫属》、《职来职往》到《你好,菜鸟》、《我和我的经纪人》,职场类综艺屡见不鲜,这是社会整体的求职焦虑所致。

500

教育部数据显示,从2011年到201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由660万人增加到834万人,每年都有超过600多万人,涌向就业市场,压力可想而知。

综艺作为广泛传播的娱乐产品和网络节目,也存在一定的传播体量和传播效果。在制作初衷上,不能为了贩卖焦虑而制作焦虑,要进一步想到如何用节目内容去缓解焦虑来解决问题。这是对优秀的综艺节目的要求。

初代职场综艺《非你莫属》和《职来职往》中,公司老板要么坐在豪华的软包椅中,要么站得离求职者远远的,几轮考察和选择,让求职者和现场观众的焦点集中在「面试环节」的语言和形体表现上,而忽视了对职业素养和背景知识积累的考察。

这一阶段的职场节目中,雇主和求职者之间仍存在巨大的阶级落差和距离感,求职者更像是等待被选择的商品,而不是和雇主在良好气氛下的双向选择。并且,求职者用很短时间去回答面试者的问题,本来就对语言能力突出的求职者有所利好,不太能准确反映求职者的真正水平。

但这类节目的成功之处在于,当时的企业招聘方式比较传统,求职者能学到一些职场中惯用的技巧——比如面试时不能表现得太狂妄自信、回答问题时也不能小声说话显得没有气场。

所以总体而言,这一阶段的职场节目,镜头大多集中在企业雇主,也就是大佬们的语言交锋和抢人环节上,更多时候更像是大佬们在镜头前的企业宣讲,而不是认真地在招人。综艺节目中,最打动人的「情感因素」几乎被削弱到最低点。

在2019年上半年比较火的职场综艺《我和我的经纪人》里,这种情况有所改善。前期镜头通过明星白宇的一名宣传经纪人「琪仔」的手足无措,表示了职场新人的进阶之路。

这种做法是很讨巧的,因为打了感情牌。观众在看到琪仔因为白宇大火,一下子跟不上工作节奏,而被杨天真叫去办公室谈话的场景,像极了职场中被老板Cue到自己的样子。

这就是真人秀中「代入感」的重要性,观众如果能在节目的某一场景中觉得,那就是我,这也算一种成功。

尤其是对于《令人心动的offer》这档节目中的八位素人实习律师,他们有些是快要毕业,即将走上职场的年轻人,和大部分在手机屏幕追综艺的年轻人一样,正在面临职场最残酷的甄选。

500

第二期节目中,已经出现了实习律师的排名垫底者忍不住哭泣的镜头。

按照剧本惯性,接下来可能会安排一个反杀,但真实职场中,往往是挫折之后还有下一个挫折,低谷之后还有更低的谷底,如果能把镜头集中于「完整案件的逻辑分析」和「职场菜鸟升级打怪中的勇气和力量」,这档节目一定会引爆新的火花。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