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了吴军豹和杨永信,豫章书院们就会消失吗?

作者:雷斯林 公众号:为你写一个故事 / raistlin20170101

01

2017年的时候,这样一段视频,把豫章书院里发生的事情,曝光在了大众媒体下。

当然,这还不是豫章书院的全部。

根据知乎@温柔在专栏文章中的曝光,他们有的会被关在一个小黑屋里自生自灭,在南昌40度的气温里,比囚犯的待遇还惨:

500

500500500500

他们会被砸掉手机,限制人身自由,殴打。

500

500

500

先通过几天的监禁让人绝望,不敢反抗,之后再对学生实行劳动改造,动不动伴以拳打脚踢。

你们看过那些号称真实的犯罪小说,电视剧或者纪录片吗,里面警察对看守所犯人就是这么干的,但关键是这些是学生啊,并没有犯罪啊。

500

500500

500

不只是这一个人这么说,还有更多其他学员出来爆料。

500


500

500

更有表示可以为自己说的话负法律责任,所以不用打码的学生站出来说话。

500

500

500

当年经过曝光,警方迅速跟进调查,最后豫章书院最终终于停办,所有人都以为这件事告一段落了。

然而时隔两年,豫章书院这个名字再次进入我们视野。

这次是因为当年曝光它的人,被死亡威胁了:

500

500

然而据新京报报道,豫章书院创办人吴军豹表示死亡威胁不是他发出的。

500

很多人表示不相信,因为除了吴军豹,应该没有人有动机,去威胁当年那些曝光他的人了。

但我不这样想。

02

我2016年写了那篇《杨永信,一个恶魔还在逍遥法外》之后,至今还在各大贴吧抹黑我,动不动就来我微信后台恶心我一下的,不是杨永信的人,而是各位家长们。

500

还有很多类似的我就不放出来了,我自己都不知道,原来我还有走狗。

一位家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你看孩子不听话,电击了一下就听话了,这不是很好吗?”

还有滨州的赵女士,在事后接受采访的时候说:

“我平时脾气急啊,你知道吧,看到孩子不对,我就乱发脾气,我们夫妻两个也打架。但是现在全家都不再吵架了”。她在电话里的声音有点羞涩:“为了孩子(去了网戒中心),我们全家的收益太大了。”

“哎呀,对我来说,他们就是活菩萨啊,简直把我给救了。”

包括豫章书院,在当年他们关闭以后,在公众领域最愤怒,在媒体上最肆无忌惮表达自己愤怒的,不是豫章书院创办人,而是把孩子送去豫章书院的学生家长们。

在新京报的采访中,这些家长是这么说的:

500

500


500

500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这些家长在谈到自己孩子时,用到的字眼是“流浪孩子”。仿佛这些不是他们的孩子,而是豫章书院的孩子。

你以为这些家长都是受害者吗?

你以为他们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豫章书院遭受虐待?

不是的。

事实上根据多个学员的叙述,家长对此完全知情,但依然连哄带骗的,把他们送去了这样一个被主流媒体形容为“集中营”的地狱。

500

杨永信那会儿也一样,后台有大量家长来质问我:

“你生过孩子,养过孩子吗?”

“你知道遇到不听话的孩子,有多痛苦吗?”

“你知道我的生活被孩子影响的多严重,我失眠多严重吗?”

他们最后的结论是,因为孩子不听话,他们的正常生活已经被孩子严重影响了,所以“不得不”把孩子送去。

他们根本不在乎自己的孩子是否幸福,他们只希望自己那个不听话的孩子,能早点被带离自己身旁,然后书院可以还回来一个绝对服从,绝对听话的孩子。

所以无论杨永信还是豫章书院,都不止招收“网瘾少年”,除了“网瘾”以外,性行为早熟,厌学,啃老,懒惰,叛逆,都是应该被送进来改造的理由。

教学对象: 

1:网络成瘾我国网民60%是18岁以下的青少年。有一定比例的未成年网民涉黄。江西省少管所中暴力型犯罪的少年犯达70%以上,而网络游戏中的暴力因素则是犯罪的主要诱因之一。此外,在校学生犯罪率上升,校园暴力案件不断发生。

2:厌学、啃老、懒惰、叛逆青少年价值取向发生变化,道德认知模糊,社会责任感、家庭责任感淡薄,传统文化缺失,受商业文化影响较大。青少年占据社会资源过少,生活经验不足,遇到问题就逃避,因此引发心理脆弱的后遗症问题。缺乏社会责任感、崇尚自我为中心、依赖他人服务已成为部分青少年的通病。

3:性行为早熟混乱青少年性失误现象逐渐增多。根据某医院人流室一项调查统计,该医院2008年平均每季度实施的人流手术中,未婚流产女性就占七成左右;其中不乏十五六岁少女,最小的还是小学四年级。部分青少年为追求刺激感,做出父母想未敢想,闻所未闻的混乱行为。

这字里行间都写着“你是不是不想管你的孩子了?,那赶紧把你的孩子送来吧,我们帮你打服TA,让TA成为一个听话的乖宝宝。”

——和杨永信一样,这本质上还是一个帮家长,快速让孩子听话的机构。

500

这些机构,直接面对的客户并不是这些孩子,而是这些孩子的家长。

会把孩子送去这些机构的家长,他们的需求其实不是让自己的孩子能幸福快乐,他们的需求是让他们自己能幸福快乐。

所以才会在戒网瘾案件频发,甚至有不少孩子自杀之后:

500

依然有那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新开设的类似学校中去。

事实就是,对于一些家长来说,孩子就是他们生活最大的负担,他们潜意识里认为,如果没有孩子,他们的生活会好很多。

他们有的在孩子小的时候,自己玩,对孩子冷漠,然后怪孩子大了对他们冷漠,白眼狼。

他们有的在孩子小的时候,对孩子暴躁,有的夫妻不和,大打出手,然后怪孩子大了以后性格暴躁。

他们有的自己出口成脏,然后怪孩子会骂人,念三字经。有的没事就酗酒,打架,然后怪孩子崇尚暴力。

终于有一天,孩子大了,管不住了,他们没想过怎么补偿,却找来专业人士让孩子听话,并愿意为此付几万元的费用。

自始至终,他们对孩子最大的要求就是听话,最爱说的话就是“爸爸觉得好”或者“妈妈觉得好”,“爸爸高兴”或者“妈妈高兴”。他们最期待的,是孩子能像一个机器人一样,执行他们的所有命令,希望孩子可以听话。

孩子能听话最好,孩子不能听话,见不到,不打扰他们自己的生活也是很好的。

仔细想想,杨永信也好,豫章书院也罢,这些个让孩子听话的中心,真的是拯救孩子的嘛?真的拯救了很多孩子吗?

我不知道。

也许一部分进去的孩子被拯救了,一部分进去的孩子被毁了,更多的孩子装作被拯救了吧。

但我知道的是,作为他们直接对接的客户,每一个送孩子进去的家长,都货真价实,实实在在的被拯救了。

03

杨永信确实坏,豫章书院确实可恶,他们也需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但是,把杨永信的戒网瘾学院关闭,把豫章书院关闭,把这些学院的始作俑者都送进监狱了,事情真的就解决了吗?

并不会,还远远不够。

只要我们的家长们有让孩子无条件服从、无条件听话的需求,只要人类还有一天拥有自由意志,那类似的机构就永远会死灰复燃。

一个杨永信倒下了,千千万万个豫章书院会站起来。一个豫章书院倒下了,可能千千万万个杨永信又会回来。

就算有一天,我们通过法律把这些机构全都取缔了,这些家长也会自己动手,把自己家里,变成一个又一个豫章书院一般的“集中营”。

孩子不听话了怎么办?

打,不计后果的打。

所以前几年,四川有个高中生,受不了父母的精神压力,在高考前跳河自杀,死之前留下遗书:

“有点什么事情就打,考98分都被骂,吃饭打嗝一耳屎打起来,夹菜姿势不对也一耳屎打过来,自己小时候生活不好非要对我要求严格。当然也可以说是什么对我的爱啊,但抱歉我情商低,感觉不到,虽然我懂这个道理,但从心理非常不认同。”

“再然后,我发现我活得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我的心已经变得我自己都感到厌恶了,明明充满了负面情绪,却……我觉得我自己已经毁了,我的情商太低,情感这方面严重有问题,感觉不到父母对我的爱,分离时不会有不舍,就连喜欢一个人现在想想也只是因为心里很空洞,想放一个人在心里,而已。”

“死了,我的心自由了。”

然而,在小孩自杀后,他的父母接受采访时没有忏悔,反而表示:

6月16日,父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完全不知孩子心里想了这么多。父亲承认自己管教严格,但“那些都是他小时候的事,他是我的儿子,我怎么舍得打他,骂他”。母亲则哭着说:“没想到他这么记仇,他怎么就不想想我们的好?”“这样记仇的孩子就是白眼狼。”

500


自己生活不顺心了怎么办?

打,不计后果往死里打。

这是发生在深圳的一段视频。

视频中打人的成年女子姓陈,不是别人,就是女孩的妈妈。

穿着美团外卖衣服打人的爸爸,也不是别人,就是女孩的爸爸。

500

最让人心疼的是,原视频里,这个女孩在被推倒在地,在被用扫帚打后,不哭不闹,会继续做原来的事情。

我们遇到事情会哭,是因为我们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挫折,我们认为哭会让对方停止侵害自己,可能对于这个女孩来说,她已经被打太多次了,已经哭过太多次了,乃至于她很清楚哭不会让妈妈停止打她,可能还会让妈妈更生气。

所以她“懂事了”,学会了不哭。

真的,真的太恐怖了,更恐怖的是,可能不少95年以前出生的男生,小时候都或多或少经历过这样的,或者更严重的暴打。

我记得我小时候被暴打痛哭的时候,家里长辈总拿我堂哥举例子:

“你这就受不住了?你堂哥当年可是被吊在电风扇上打哩!”

500

随便搜索“打孩子”,就能看到很多这样的照片

所以抓了吴军豹和杨永信,豫章书院们就会消失吗?

不会的,那些说“流浪孩子”怎么办的家长,自会想办法把自己家里变成一个变本加厉的豫章书院,并且按照中国的法律,没有人能救这些孩子,也没有人可以惩罚这些家长。

虽然欧美国家有很多法律不适合中国,但我很喜欢他们把家长虐待孩子也入刑的做法。

500

我们在谈到禁止吃野生保护动物时,会说“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我们在说到禁毒的时候,会把购买毒品和吸毒者也纳入监管体系,强制戒毒。

希望我们解决豫章书院的问题,除了对准吴军豹和杨永信们,也能把视野对准那些购买服务的家长们,以及他们无休无止的控制欲。

如果哪天,所有家长都能明白,孩子并不是他们的附属品,并不是他们买回来的一个毛绒玩具。孩子也是一个有独立人格,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不可能所有事情都听他们的话。

豫章书院的问题,才真正解决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