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墨脱

此文写于上一次波墨公路通车时,现在听到墨脱第二条公路进展顺利的消息,感慨万分,发个旧文。
墨脱以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而出名,但真实情况很多人其实往往了解不多,存在很多误解,我在此算是科普一下。
一个广泛的误解就是,公路通了,就不能徒步了。实际上,传统徒步路线是多雄拉山口那条路,而公路走噶隆拉山口/隧道,两者完全不在一个方向上,徒步线路应该基本不受影响。一般典型的行程是多雄拉进,噶隆拉出,其中出来这段路现在可以坐车轻松到波密。
多雄拉山口这条路,从米林县的派村开始,翻越山口后一路下坡,90公里后到达军事重镇背崩,此处离县城还有约40公里。一路上途经雪山、飞瀑、峡谷、密林、山溪,最后海拔只有1000米,完全是亚热带风光。噶隆拉方向的公路也差不多是这样的自然条件,长140公里。

如果多看几个游记,就会发现,每个人的故事全都不一样,例如我的故事里就没有毒蛇,因为我走在队伍后面之故。而每一个人的故事都多少带有恐怖色彩。恐怖之最,当属1950年的墨脱大地震,看百度百科就行了,学术风格的描述也足够恐怖了。在我看来,墨脱的主要看点就是险山恶水,地理上是喜马拉雅山东端,紧邻南迦巴瓦峰,地质破碎不堪,始终在不稳定状态,再加上印度洋来的气流,导致冬天雪崩、夏天泥石流,灾害频发。以前每年五月,推土机在噶隆拉山推雪开路,都能推出几具尸体。我们在多雄拉山口看见一副马骨,骨头之间已经完全分离,散落在地上,却仍然保持完整的原样,没有人动过,可能是过往行人都对劳作一生以身殉职的马匹怀有一份尊敬吧。


我们是08年十一前后去的,是最好的季节。从派村先坐大卡车到松林口转运站,实际上就是一个停车场,海拔3800。虽然路途颠簸,坐在后面的5个人多次腾空而起,毕竟可以省去两小时的体力和一小时的时间。
从松林口徒步出发,两小时过山口(4200米),连一片雪花都没有踩到,只有山凹处有积雪。喜马拉雅南坡首先看到的是到处悬泉飞瀑。
第一天到拉格,18公里,接待设施极为简陋。
第二天28公里到汗密,稍微大一些,有全国最小的兵站。
从山口到背崩三天行程基本是沿着多雄河而下。第三天行程中,咆哮的多雄河切开工不拉山,形成狭窄幽深的峡谷,人称老虎嘴。所幸开凿有长约3公里的栈道,近年又花巨资拓宽到1-2米,走起来倒是不觉恐怖。
但老虎嘴前后蚂蟥极为猖獗,第一次去的人无不对蚂蟥有刻骨铭心的记忆,惊呼蟥军不可战胜。
说到蚂蟥,墨脱都是旱蚂蟥,太阳大晒时比较收敛,下雨时最喜欢人类雨衣下面温暖干燥有吃有喝的地方。先打抗凝血剂,然后吸血,然后不结账就走了,然后伤口继续流血一倍量。我们中午休息时发现每个人多少都有点血染的风采,美女的白袜被鲜血染得通红。当地人已经习惯了,我们也很快学会摘蚂蟥,但蚂蟥太多无济于事。人还好,马就惨了,有时白马能变成红马。后来在背崩我烧了一只蚂蟥泄愤,打火机当火焰喷射器,最后烧到蚂蟥体液沸腾,膨胀三倍后爆裂,可见其生命力之顽强。
过老虎嘴后午休时换夏装,进入亚热带气候的河谷干热地带,路边能摘到野生芭蕉。这一段也是路况最烂的一段,最难走的是在河面石头上走梅花桩,
如果是过河倒还可以理解,但实际上是路和河走同一段路。体力不支的我多次踩进一尺深的水里。塌方区也大多在这一段路上,下面就是多雄河,脚下一滑就直奔是印度洋了。路过几条多雄河支流,尽管旱季水量仍然很大,白浪滔滔。桥上越过几条激流之后,到马尼翁村开始能看见田园人烟,买一堆黄瓜。最后到多雄河汇入雅鲁藏布江的地方,过解放大桥进入军事重镇背崩,结束长达38公里的第三天行程。
第四天从背崩到墨脱县城44公里,是一条简易公路,溯雅江而上,因多处塌方不能通车。
一路雅江风光,稍一放松,原计划中午到达的雅让村,下午四点才到。吃“午饭”时领队急了,然后一路狂奔到晚上9点到达墨脱。

墨脱主要居民是门巴族和珞巴族,其中门巴族是从不丹迁来的外来户,其农耕的生产方式与打猎的珞巴族不同。19世纪末曾爆发马尔萨斯式的古代世界大战,门巴族的吴三桂引波密王部队参战,在火药枪喷出的铁砂的威力下获胜。战败的珞巴族一老太,大概是国务卿级别的人物,手持一树枝求和,签署凡尔赛条约。珞巴族首领吉白被纽伦堡了,作为战犯被扔进雅鲁藏布江。1927年西藏地方政府征伐波密成功,波密王经墨脱逃往察隅,墨脱改由拉萨直接管理。
墨脱的寺庙,一开始是噶举派,后来随波密王的征服改宁玛派,波密王覆灭后改为西藏官方的格鲁派。但发现墨脱这点刮地皮(GDP)不够养完全脱产的和尚,又纷纷改回宁玛派,可以娶老婆。曾有背崩附近某村的庙主,其老婆与小和尚劈腿,被罚果体在佛像前磕头50次。

1950年前后,墨脱和其他麦克马洪线地区一样,南部大片领土被印军蚕食。社科院李坚尚著书《喜马拉雅寻觅》,我这文里好多从那抄的。书中记述了当事人描述的领土被蚕食的真实情况。从背崩向雅江下游也就20公里左右,就是印军占领的更仁。
1959年平叛,因墨脱交通不便,又靠近麦线,叛匪直到1962年才被清剿。叛匪南逃时裹挟大量平民,在高尤拉山口用马靴踢死了留恋家乡,不愿前行的喇嘛央色。
1962年梅楚卡-里米金反击战就在墨脱西面的米林县一带进行,战后最终形成了实控线把当地民族分割开来的局面。反击战时还有一段插曲,印控区一名前奴隶主,南逃前给从前自己的奴隶下毒。早在1961年印控区也进行了民主改革,每名奴隶由政府补偿奴隶主500卢比。一对奴隶夫妇就是由印度政府花1000卢比赎身出来单过,被怀恨的前主人下毒。幸亏被邻居发现救活。后来我军撤退时,两人眼看边界冲突落自己身上怎么成了阶级斗争,只好跟着大军到实控线中方一侧的米林县定居。

总的来说,因为交通闭塞,墨脱社会发展程度非常落后。1953年前后珞巴族还曾发生杀巫师的事件。某男巫师连续两次跳神给小孩治病,两个小孩后来都死了。我想那时候刚地震不久,急需补充人口,所以小孩越加显得珍贵。地震时据说有几个村被抛到江对岸,不知有否夸张,但全灭应该可以确定。两个小孩接连死掉,然后巫师就被杀了,杀之前砍手砍脚,最后几十支毒箭穿身,巫师的家人被卖为奴隶,只有小妹等几人逃脱。1973年小妹从印控区越境逃到米林县,当地公安局还提醒社科院的人说此女来历不明要小心,经访谈才知这一惊天血案,而且不知为何凶手之一也在同一村庄,不知是否有寻仇的背景。社科院人马对此噤若寒蝉,不敢多问,后来了解到,此事虽大家都不提,其实是公开的秘密。凶手在《喜马拉雅寻觅》中是相当正面的形象,登有大幅照片。这就是小清新心目中的天堂!

墨脱还有下毒的传闻。说是某些中老年妇女,看你过的比她好,就给你下毒,她们相信福气会转移到自己身上。案例有不少,但都似是而非,没法排除食物中毒的可能性,例如末代波密王就是在察隅中毒身亡。当地气候炎热,疾病流行,食物容易变质。对于下毒之事,当地人也是深恶痛绝的,一般都会提醒客人不要随便到人家吃喝。

我们去的时候,墨脱县城已经有很多钢筋水泥的建筑,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墨脱曾经只有多雄拉山口一条运补通道。墨脱几个山口中,更邦拉山口较低,据说冬季步兵也可以强行通过,可惜是通往印控区的。其他山口因靠近实控线太近等原因,最终只能靠多雄拉这一条路在每年开山的几个月运输物资。连解放大桥的钢缆都是背进来的,50个战士一根,6天。后来有了直升机,但受天气影响较大。波密到墨脱的公路,我们去的时候可以勉强断续通车,当然和现在正式宣布通车的隧道和公路不能比。一般是夏天把物资运到80k,冬天没有泥石流的时候再继续运到墨脱。
十一前后是最好的季节,可以断续全程通车。我们租了三辆越野车,每车租金高达1500元,合每公里超过10元。140公路的路程,期间绝大部分只容一车,错车极为困难,一侧轮胎搭在山坡上,如狗撒尿。能挂上三档的机会,大概一只手能数过来。颠簸中最难受的是脖子,感觉几乎被扭断。路旁草丛中全是蚂蟥,女生方便也只能在路面,唯一的遮挡物就是汽车。险要之处,挖掘机就停在一旁随时待命。

从县城出发,一开始两边都是丛林,之后在陡峭的河谷半山腰上,中午到80k。沿途荒凉没有地名,80k就是波密出发80公里的地方,类似的还有隧道进口24k,隧道出口52k,那时隧道正在施工。80k是雪山与亚热带之间的过渡,是来往车辆都要停留休息的地方,马达与炊烟齐飞,泥水共汽车一色,好不热闹。
80往上气温开始下降,天黑才开到52k,但见云压的很低,住了一夜才走。第二天一早翻噶隆拉山口,感觉入云霄,可以看见南迦巴瓦峰,但没有318国道上色齐拉山口效果好。接近山口时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小湖。
山口下来就是24k,到这里就算没什么危险了,即使车坏了也能找到救援。高兴之余,赋诗一首:
我军不怕墨脱难/百廿公里只等闲/多雄拉山腾细浪/老虎嘴巴走泥丸/雅江水拍云崖暖/蚂蟥做伴梦中寒/更喜翻越噶隆拉/三车过后尽开颜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