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同佳案看蔡当局的治理失能

500

自从港嫌陈同佳对外透露有意赴台自首之后,台湾的蔡英文当局就开始了荒腔走板的表演,一开始还想着通过吓唬的方式让陈放弃来台年头,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改为批判港府不作为,然后迅即引发港台两地特别是法律界的激烈反弹,更让台湾选民感受到蔡英文的双标,为了止损,蔡当局只好再度发夹弯,宣示没有放弃司法管辖权的问题,只要陈嫌投案就会逮捕,只是又设置了一系列不可能实现的前提。

这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政治操作,对蔡英文挽回形象并无帮助,台湾舆论更是指责蔡当局只有选举思维,而对解决问题本身缺乏必要的担当。或许是为了澄清外界的质疑,蔡当局有意对外放话,指称自己是有备而来,甚至还说准备了三套剧本,这一下更引发外界质疑,既然提前就做好准备,还能如何荒腔走板,那可真是问题更加严重。

这也是本文的主题,亦即通过这件事就可以清楚地发现,蔡当局已经不仅仅是愚蠢和阴狠的问题,也不仅仅是为了选举而不择手段的问题,而是他们在治理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的层面出现了重大问题,换言之,现在的蔡当局“国安团队”是由一群不专业、无能的选举机器把持着。这可不是一个笑话,两岸的互动取决于各自的判断与应对,有一方处于失能状态,必然会导致一系列的危机和冲突,这对两岸关系保持稳定事态显然不利,可能会导致一些不应有的擦枪走火。

首先回顾一下陈同佳案最近发展的时间线:

1、根据台媒的报道以及当事人陈长文的证实,7月初他已经与香港牧师管浩鸣见面,后者转达了陈同佳初步想法。

2、9月24日,管浩鸣来台与前民进党台北市党部主委黄承国见面,次日黄带管浩鸣去见台湾内政部门负责人徐国勇。

3、后来台湾陆委会主委陈明通主动对外透露,9月30日台湾的“国安会”香港小组就在接获徐国勇告知后开会商讨对策,确立原则,即跨境犯罪须由台港合作,建立司法互助机制。

4、10月14日管浩鸣第二次到台湾,拜访徐国勇遭拒,蔡当局并透露管此行前往联合报大楼并进入理律律师事务所,暗指管浩鸣再度与陈长文接洽。

5、10月18日管浩鸣正式对外透露陈同佳有意赴台自首。

6、10月22日,马英九率先发难,指责蔡当局罔顾人权和司法管辖权。当日蔡当局也对外放话说,他们早已在几星期之前就准备好不同阶段不同策略的的三套剧本。

7、10月22日下午,陆委会转弯,宣布已向港方致函,期望派检警赴港押解陈同佳返台。

7、10月23日陈同佳正式出狱,法律界对蔡当局的操作强烈反弹,台湾舆论持续批判。

8、10月25日,管浩鸣对外宣称,考虑陈同佳案可能成为台湾选举的政治筹码,会劝他考虑大选后再自首。

可以看到,虽然蔡当局对外宣称自己已经做好充分准备,且对任何可能的变化都已经做出预判,进而相应准备了多套剧本,但呈现给外界的事实就是,蔡当局的做法只是在根据外界反应而做出调整,其最终目的只是甩锅,而不是解决问题。

从表面上看,蔡当局在处理陈同佳案时,却如其对外宣称的那样,坚持港台司法互助这条底线,但正如外界质疑的那样,不能因为通则还未建立就耽误个案的处理,事实上,过去多年来港台因为司法互助未能建立,而频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案的合作,而陈同佳案却坚持必须建立通则,这很难说服别人相信当中没有政治目的。更重要的是,蔡当局的说辞缺少法律依据,对港府的要求也完全不了解香港方面的法律背景,外界就批评这是仓促提出的方案,根本不是他们自己宣称的那样做好了充分准备,不然怎么会连香港的基本法律常识都不了解?

熟悉国安运作的人们都知道,发端于美国的未来事件表是国安团队常用的工具,亦即根据重要时间点制作具体的时间表格,填充相应的可能事件,这样就可以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一目了然,在此基础上则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这是一项行之有年且以相对成熟的处理方式,按照蔡当局的说辞,他们显然也有这方面的意识。问题在于,他们应对的荒腔走板证明他们并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对具体的事件进行梳理,更没有做好相应的预判,最起码是不够具体和精准,这也意味着蔡团队在处理这一问题时非常粗糙,还停留在于借香港议题捡到枪的狂喜之中,殊不知自己正在犯一系列错误。

与此同时,背后其实还有一条线却也在证明,蔡团队真正擅长的领域,那就是对外放话抹黑,祸水外引。从蔡团队成员暗示马英九的密友参与与港方的沟通,到苏贞昌亲自上阵将陈长文的律所为陈同佳辩护与马英九后续的强硬表态连接起来,甚至将他们成为魔鬼和魔鬼中的魔鬼,都证明蔡团队正在想方设法塑造马英九团队幕后操弄的印象,借此机会让台湾人相信,现在的一系列争议都来自于马英九的阴谋,进而证实他们先前所说的阴谋论。

也正是因为蔡的团队过于执着于选举操作,虽然看起来手法娴熟,但这次却并没有受到实际效果。表面上看确实起到一些转移话题的作用,无奈法律层面的操作手法太过粗糙,他们转移话题的公信力已经大大降低。

可以看到,蔡的团队时时刻刻都是选举思维,且只擅长选举操作,而在基本的问题处理能力方面,则完全没有一个成熟的团队应有的样子。由这样的一个选举导向的团队主管两岸重大议题,大陆在出招的时候必须思考后座力,因为眼前的对手并不是从问题本身出发看问题,更不会解决问题。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