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来:阿里达摩院外传

500

马云交棒后,阿里的一举一动都被媒体和友商审视。

强烈带有创始人个人印记的巨头大约唯有阿里和苹果。乔布斯故去后,苹果就在吃老本,几无创新,铁王座岌岌可危。那么阿里还能维系过往20年的高歌猛进吗?

马云说,交棒这件事,他筹划了10年。少为人知的是,另外一件事他筹划更久。

2019年9月10日,阿里20周年庆,马云如期卸任。

15天后,杭州云栖大会,阿里放了两颗大卫星:发布第一颗芯片含光800,号称全球最强:公布AI使用数据,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人工智能公司。

很多人不信,或很难相信。

阿里不就是一家无远弗届的电商公司嘛,外加扫一扫的支付宝。骤然亮出家底,却是技术巨人。

端的是: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就问服不服?

1

马云是金庸的粉丝,阿里宛如一个江湖,人人都要取花名。但在阿里,有两个人很特殊,没花名,有特指。

一个是“教授”,特指曾鸣;一个是“博士”,特指王坚。

曾鸣,阿里学术委员会主席,曾任阿里参谋长,是马云的战略军师。王坚,阿里技术委员会主席,曾任阿里CTO,是马云的技术引擎。

这两个人特别有缘分,那还得从2007年说起。

2007年,阿里市值大约100亿美元,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处在半山腰,这个位置蛮尴尬。互联网没有老二,不争老大,下场会很惨。

阿里很迷茫。

经过4年的急剧扩张后,淘宝下一步怎么走? 一口气引进6个副总裁,每个人都有不同看法。

淘宝和支付宝在“打架”,支付宝是继续服务淘宝,还是独立发展?

雅虎中国被阿里收购2年还是没有起色。

此外,阿里软件也找不到方向。

于是,那年9月28号到30号,马云决定召开一次集团战略会。后来,曾鸣把这次会议认为是阿里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战略会议。

既然会议如此重要,马云就说:到海边去开会,我们要看看大海,这样大家才能够有一个更开阔的视野。

于是,秘书把会议地点选在宁波市区的一家五星酒店。

宁波靠海,但在宁波市区绝对看不到大海,结果马云和阿里一帮高管在酒店里开了三天闭门会。

阿里倡导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高管们吵得很激烈。最后曾鸣作总结,确定了阿里未来十年的战略:“打造一个开放、协同、繁荣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

建一个生态系统的核心是什么?是客户、数据、信息流、资金流、物流,把数据贯穿所有子公司的业务打通。

这即所谓“奔月计划”。与会者明确,阿里一定要在一年内找到一个CTO。

王坚就这样被“忽悠”到阿里。

2

王坚现已“封神”,可在阿里头几年可狼狈了。尽管他成名早起点高。

这个喜欢穿格子衫的高个子男人对大飞机情有独钟,高考时本想考北航,未果,最后上了杭大,居然是心理学。不过,他常常去浙大旁听计算机课程。

在杭大拿到心理学博士后,王坚留校,30出头就出任心理系主任,前途无量。但没几年,还是决然离职,进入微软亚洲研究院,担任常务副院长。

微软亚洲研究院(Microsoft Research Asia,简称MSRA),对中国科技的贡献无论怎么吹捧都不过分。

1997年,微软CTO麦尔伏德给比尔盖茨建议:到中国设研究院。理由是到1990年代为止,美国之所以掌握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原因之一是美国每年培养了最多的计算机博士,但中国将后来居上。

麦尔伏德拥有数学和物理双博士学位,能跟霍金一起谈笑风生,研究空间理论,在学界和研发界分量很重。

1998年,微软在海外的首个研究院微软亚洲研究院成立。比尔盖茨和麦尔伏德肯定不会想到,后来这座研究院能够对中国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微软亚洲研究院最大的财产就是“人”,几乎网络了华裔顶级技术大牛,创始院长是李开复,元老有张亚勤、沈向洋、张宏江、王坚、李劲等。

别看李开复现在像鸡汤大师,人家可是货真价实的语音大神,微软和谷歌都曾争抢。

张亚勤更不得了,中科大少年班出身,史上最年轻的IEEE Fellow(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学会会士),比尔盖茨的智囊。

张宏江是计算机视频检索研究领域的开山鼻祖,雷军最想得到的男人之一。

李劲有个绰号“邓摸头”,当年总设计师视察上海,说“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时就是摸着他的头。

王坚负责研发SQM的数据处理处理系统被应用到Office 2007,他主持发明的数字墨水技术被应用在TabletPC、Windows等产品中。

这批人后来都离开微软亚洲研究院,开枝散叶。

李开复说,国外公司都是从大学里挖教授和研究员,但中国高校人才匮乏,BAT就去微软、谷歌、亚马逊、脸书等公司挖人。

2008年,阿里本来想挖王坚的一个下属,结果被放鸽子了,阿里就干脆去挖王坚。

之前,在一次会议上,马云见过王坚,后者对大数据的阐述让前者印象深刻。

受马云之托,阿里当时的CPO彭蕾去游说王坚,她很诚恳,说阿里的大数据就像一座金山,但不知如何下手,望金兴叹,坐在金山上啃馒头,需要有人来帮助“淘金”。

饶有趣味的是,几年后,王坚去挖人,照搬了彭蕾的这段话。

历史总是无比相似。1983年乔布斯就对时任百事可乐公司总裁约翰斯卡利说过:“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想跟我一起去改变世界?”

对任何有志向的人来说,这是无法抵挡的。

于是王坚跳槽到阿里,担任首席架构师。

3

王坚没想到在阿里遭受的辱骂比前半生都要多。一顶“骗子”的帽子戴了好多年。

“奔月计划”听起来很浪漫,其实是做技术架构升级,把阿里沉睡的海量大数据给唤醒。

王坚的第一个挑战是去IOE(IBM小型机、Oracle数据库、EMC存储),研发属于阿里的底层计算架构,这个系统被命名为“飞天”。

关于“飞天”,坊间有两种解释:带给人幸福与吉祥的女神;人类对自由飞翔的向往。现在有了第三种:阿里技术人的不懈探索。

这个任务交给了新成立的阿里云,王坚出任总裁。

当技术与神话相结合,会碰撞出什么火花?

火花没有,全是泪水。从2010年到2012年,阿里云的“飞天”几无进展。

林晨曦是阿里云首任技术总监,王坚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的老部下,他毕业于上海交大,中国第一个ACM冠军,一路风光,哪曾想在阿里云被虐得怀疑人生,多年后,他如此形容:“阿里云就像是一个军队,在攻占一个看起来不可能攻克的山头,一批冲锋者倒下了,下一批冲锋者接着顶上。其实是很悲壮的,因为没有人知道,未来到底能不能成功。”

很多员工看不到希望,纷纷离职或者转岗。当时整个阿里都对阿里云和王坚充满了质疑。有一个哥们跟马云说,不要听王坚在那儿瞎扯,他是个骗子。

阿里内网都是喷王坚的帖子。马云还逆风而上,任命王坚为CTO。一下子激起了300多层的大讨论,可以算阿里所有管理层任命中争议最大的一次。

马云不得不亲自出来“灭火”,在内网回应:“博士的不足大家都知道,但博士了不起的地方,估计很少有人知道。假如10年前我们就有了博士,今天阿里的技术可能会不一样。“他呼吁阿里员工多给王坚一些时间。

2012年阿里云年会上,王坚紧握话筒,两句话没出口,就泣不成声。

终于迎来了临门一脚。2013年6月,“飞天”测试成功。这是国内第一个超大规模计算集群,极大提升了计算能力。

一切过往,微不足道。至此,阿里完全拥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

2013年10月24日,阿里云开发者大会第一天,阿里云所在的云栖小镇,一尊雕像被竖立起来,雕像上只有两个字:“飞天”。

“飞天”雕塑上刻着所有参与工程师的名字,无论Ta 是不是仍然在团队。

林晨曦后来离职创业,他回忆说:“我恍惚觉得,在阿里的四年,我仿佛过完了一辈子,以后的事情,都是下辈子的。”

干完这件事,阿里工程师们信心飙升,可以跟国外巨头掰手腕。

4

2013年5月3日,马云到斯坦福商学院演讲。尽管阿里还要一年才上市,但彼时他已是最具国际声誉的中国企业家之一,演讲吸引了诸多在美华人。

其中就有闵万里。一个妥妥的天才,中科大少年班92级,同届小伙伴后来星光熠熠: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华人院士庄小威、打破了华人年龄纪录晋升的哈佛教授尹希、发现世界上最小的纳米碳管的秦禄昌、发明原子陷阱追踪分析法的卢征天……

从中科大毕业后,闵万里赴美留学,1997年获得芝加哥大学物理硕士,2004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进入IBM,并在2009年登上了福布斯杂志。

2013年,他已是谷歌研究员,从事大数据理论研究与应用算法研发,拥有9项美国专利,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15篇同行评议论文。

但马云演讲中的一句话打动了他,“阿里巴巴是一家数据驱动的公司。”

台下的闵万里十分惊异,这与硅谷公司的路数完全不同。晚上的冷餐会,他又与阿里的数位高管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对阿里有了更深的了解,“当我得知,一家中国企业所拥有的客户数据量,比eBay、亚马逊、PayPal加起来还要多的时候,对我来讲这就足够了。”

2013年,闵万里加入阿里,担任阿里云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

这时距离人工智能的爆发还要3年,阿里下了先手棋。

5

当闵万里离开学习和工作了16年的美国,回到中国时,另外一个人正在杭州阿里总部纠结。

金榕,圈内公认的顶级大牛,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终身教授,曾担任NIPS、SIGIR等顶级国际会议领域主席,及KDD、AAAI、IJCAI等顶级会议高级程序委员会委员,还曾获得过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
Career Award——有超过200位诺贝尔奖得主都获得过这个奖金的资助。

经在阿里工作的朋友的推荐,2013年金榕去阿里旗下的互联网广告平台阿里妈妈做过半年的技术顾问。

之前他的工作中心就是发论文,来到阿里后,他尝试把自己提出的一个理论建模,结果帮助解决一个大规模算法优化问题,把阿里妈妈广告展示的收入提高了15~20%。

这让金榕获得了空前的成就感, “对我来说,是第一次感觉理论的东西原来可以改变生活”。他有了离开学界进入工业界的念头,当阿里抛出橄榄枝时,他表示考虑。

但不是没有顾虑,“以往在学校处理的都是矩阵,优化问题,数字的含义我是完全不关心的,但在阿里每个数字背后都可以是一个用户、一笔交易和一个商业机会。”

此外,当时外界盛传:百度讲技术,腾讯讲产品,阿里是讲运营。金榕担心自己不能适应阿里的文化。三个月后,他还是接受了阿里的offer。理由有二:

他做顾问的那段经历太幸福了。“真的你不能想象,我想任何一个做理论的人都会有的感觉,希望你的理论真正能有用,而不是自己跟自己玩。”

还有就是,阿里说希望计算的能力能够成为水和电一样的东西,能够让全社会每个人都普惠。这打动了他。

王坚面试金榕,5分钟,就问了一个问题:怎么做好大数据?

金榕这么回答,商业和技术的最大问题是什么?通常做法是业务先提出问题,然后技术去解答,但业务可能问了一个错误的问题,所以好的技术人员不仅要知道怎么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知道怎么找到问题,找到正确的问题。

王坚说 OK 。

然后,就OK了。

很多年后,金榕才琢磨过来,他的回答与王坚秉持的技术理念完全一致:找到对的问题非常关键,甚至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为了帮阿里找到对的问题,一个计划正在马云的酝酿中。


6

2014年9月19日,阿里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创下美国历史上融资规模最大的IPO记录。

上台敲钟的是8个阿里客户,包括淘宝店主、快递员及农场主妇等。马云及一众高管围在台下。

当时,王坚还带了一个人参加这次IPO活动,他就是普渡大学计算机系和统计系的终身教授漆远。

IPO活动结束之后,阿里在硅谷宣布成立一个新部门:iDST(institute of Data Science & Technologies)。马云已把下一个时代命名为DT时代,iDST寄托了他的雄心勃勃。

金榕和漆远被任命为iDST的两位创始人。

漆远有多牛? 从他段子一般的人生经历中可以窥见。

2003年,谷歌创始人之一拉里佩奇到麻省理工学院招人,相中了29岁的漆远,并邀请他一起吃饭。不过,漆远还是想留在大学做教师,婉言谢绝了。

一年后,谷歌在纳斯达克上市。

2004年,漆远从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毕业,朋友推荐他去一家非常有名的“泡妞公司”上班,但他没有听从朋友的建议。

这家被他错失的公司叫Facebook。

到剑桥大学访学时,漆远在著名实验室DeepMind待了三个月。后来这个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创造了2016年大胜李世石、2017年又击败柯洁的AI机器人Alpha Go(即阿尔法狗)。

如此大牛自然被巨头趋之若鹜。

漆远是北京人,2014年,他回国探亲,某大互联网公司闻讯,派出高管游说。

阿里获悉后,亦派出多位高管进京,试图“截胡”。此后一个星期,王坚、蚂蚁金服CFO井贤栋(后升为CEO)和CTO鲁肃轮番上阵。

王坚把6年前彭蕾招徕他的那套话术又用在了漆远身上。

他对漆远说,阿里是坐在数据的金山上啃馒头。“数据就是土壤,但如果在这片土壤上没有盖起大楼,土壤本身就没有价值。”因此,建立超大规模机器学习平台这个伟大的任务,“就交给你了”。

同理,对任何有志向的人来说,这都是无法抵挡的一段话。

漆远最终选择了杭州这座此前跟他的人生毫无交集的城市。

7

左金榕,右漆远,两个大神坐镇的阿里iDST很快吸引来一批科学家。

司罗就是其中之一。他1998年毕业于清华计算机系,2006年获得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士,进入另一所人工智能顶级高校—— 普渡大学计算机系任教,跟漆远成了同事。任教期间,他专注于信息检索、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研究,短短几年就发表了100 余篇论文。

6年后,司罗成为普渡大学计算机系终身教授,一举奠定在学术圈的地位,他先后担任了ACM 信息系统,ACM交互信息系统和信息处理与管理编辑委员会的副主编,并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担任重要职务。

2014 年司罗结束8 年的学术生涯,加入阿里,担任自然语言处理首席科学家。“我在普渡大学任教期间就对技术应用场景和产品化、商业化的工作非常感兴趣,当时也有很多和工业界的合作”。

抱同样目的来到阿里的还有华先胜。他之前在微软待了14年,算作王坚的老同事。

多说一句,华先胜是从黄冈中学保送北大数学系。中国第一块数学奥赛奖牌就出自黄冈中学,该校奥赛史上怪才迭出,但最终在学术界取得大成就者寥寥,侧面反映了中国奥赛的窘况,金牌得主多,数学家少。

华先胜是为数不多取得硕果之人,获得北大应用数学博士后,进入微软亚洲研究院,接下来势如破竹,先后斩获IEEE
Fellow、ACM2015年度杰出科学家、MIT TR全球35位35岁以下的杰出青年创新人物,曾担任ACM
Multimedia等大会程序委员会主席,是视觉识别和搜索领域的国际级权威学者。

加入阿里后,有一个难题等他攻克,就是以图片搜商品。

另一个离开微软来投阿里的是鄢志杰,他是中国语音泰斗王仁华的关门弟子之一。

王仁华以一己之力撑起了中科大语音实验室,能单挑清华。他更厉害的是不仅精通语音技术,还熟谙语音技术的商业化,科大讯飞现在的头头脑脑都是他的徒子徒孙。

鄢志杰博士毕业后就职于微软亚洲研究院,任语音组主管研究员,2015年加入阿里iDST。阿里的商业基因对他做语音交互技术是很好的土壤。“阿里巴巴最大的特点是落地能力特别强,能够把技术产品化,产品再商业化。”

iDST顿时牛人如潮。当大家都期待他们能给阿里带来现象级贡献时,可现实很沮丧。

科学家们认为业务不懂先进技术,业务则认为科学家们不接地气,双方各说各话。

业务部门不断挑战iDST,怀疑科学家们是否真理解阿里正在做的事情,并且能用技术来帮助业务团队实现目标。

有一次,碰到当时阿里COO张勇(现任董事长兼CEO),金榕说,他希望能够把技术团队融合到业务团队中,“以真实的业务场景为出发点,去考量和认知(技术)”。

漆远的处境如出一辙。

王坚交给他的任务是建立超大规模机器学习平台。他把核心团队放在北京办公室。“站在窗前看不到对面的楼,我们自己买了空气净化器,人人发口罩,在室内也戴着口罩工作……这是非常恶搞的生活,像故事一样”。

他向王坚提交了一份申请几千台服务器的计划。但被公司否决了。

彭蕾找漆远聊了一次,告诉他业务部门的反馈:“听说他们觉得你一不懂业务,二不懂痛点。”

2015年7月,iDST分成三部分:漆远带领团队加入蚂蚁金服;金榕。司罗、华先胜等人加入淘宝和天猫的搜索部门;鄢志杰等人加入阿里云。

这帮科学家就此散作满天星,被分到阿里各个业务部门。等待他们的命运是什么?

iDST也从阿里集团直属变成阿里云的二级部门。这个神秘的组织还能卷土重来,扛起阿里技术探索的大旗吗?

2017年,马云想要搞一个实验室。

 8

在他印象中,曾有一个人,好像是王石,这么问:“马云你不懂技术,怎么去管理互联网呢?”

马云说:“王石你开房地产公司,你会造房子吗?”

12岁,在中国文化里是本命年,意义非凡。当阿里成立12周年时,马云自认赖以存活的三个原因是:没有钱、不懂技术、从来不规划。

6年后,阿里18岁了,已经成年,跻身世界TOP10互联网巨头之列,马云不差钱,还是不懂技术,但开始规划一件大事。

他心目中的阿里是一家要活102年的公司,跨越三个世纪。但那件事的意义要更恒久,即使有一天阿里不在了,它还要存在。

那件事,就是创办达摩院。

达摩院,在马云的头脑中盘桓了好多年。

早在2014年,iDST成立时,他就想启用这个名字,但被劝阻了,喝洋墨水的科学家们可不一定能get到武侠风。

但马云是真爱金庸。3年后,当他筹建新实验室时,这个念头又冒出来了。

2017年10月初,马云接到阿里CPO童文红的电话,讨论实验室的名字。

马云说,干嘛一定要叫研究院或实验室,创造一个新名字,达摩院就很好。

童文红问,达摩院啥意思,英文又怎么翻译?

马云说,就叫Damo,叫着叫着就顺了。“Google一开始听着也很奇怪,慢慢就叫出来了;英特尔到现在我也不知道什么意思,叫着叫着就习惯了。就叫达摩院这个名字好了,叫着叫着,养着养着,爱着爱着,就会越来越喜欢。”

你是老板。对,对,你说的都对。

2017年10月11日,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CTO张建锋宣布成立达摩院,“致力于探索科技未知,以人类愿景为驱动力”,以科技创新世界。

马云豪言,要在三年内投资1000 亿人民币,建造一个以科技为核心的,汇聚全球顶尖科技大牛、学者的交流中心。

中国终于有了一个类似贝尔实验室的机构。但达摩院不是从天而降。它的前身就是iDST。

9

可还有人记得早先集结在iDST大旗下的那些科学家们?他们都老了吧,他们在哪里呀?

难怪,阿里的程序猿们最爱的歌手是朴树,一首《那些花儿》唱尽码农的心声。

虽然故事还没讲完,但科学家们可不想就这么算了吧。

他们正在开展一次轰轰烈烈的“落地运动”,后来被金榕称作为“上山下乡”。

1956年10月25日,中央发布了《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的文件,第一次提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说法。

最高领导人发出号召:“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他要求知识青年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时光荏苒,阶级成分论早已成为历史尘埃。

但相似的一幕重现:iDST科学家们放下身段,深入阿里的业务团队,向“小二”们虚心请教,思索怎么才能把前沿的学术成果与庞杂的场景对接,并带来商业成果。

痛苦的磨合在所难免,但可喜的是,被“发配”到金融和电商业务第一线的科学家们,都站稳了脚跟,并赢回信心。

漆远去了蚂蚁金服后,做首席数据科学家,他和团队接到的第一个项目是通过智能交互机器人来解决支付宝的客服问题。

2015年“双11”,支付宝客服做到了94%语音自助,一年后提升到了97%。2015年,阿里集团评算法大奖,16项奖中,漆远团队包揽了6项,其中包括他曾在iDST一直想做但没能批准的超大规模机器学习平台。

金榕和他的团队在天猫搜索部门真正知道了“粮食是怎么长出来的,钱是怎么挣的”。2015年,他的团队也拿到了集团CEO大奖,从30个人扩展到了120人左右,包括语音、图像。

后来,金榕说:“我觉得这段经历应该是让我真正理解了,业务就是业务,它的确有很多很复杂的要求,不要低估。”

iDST划归阿里云后,阿里云刚刚结束重大人事调整,原蚂蚁金服首席风险官胡晓明出任阿里云总裁,在他带领下,阿里云开始了连续三年三位数增长的奇迹。

2015年,亚马逊首次单独披露云计算业绩,营收惊人。业界及学界这才发现,云计算不是“无底洞”,是值得投入的“金矿”。

云计算巨头顿时魅力无限。

2016年7月,前微软合伙人周靖人加盟阿里,任职阿里云首席科学家。他带领阿里云中美两地的研发团队,总体负责阿里云大数据平台和iDST的科研工作。

周靖人早年毕业于中科大,后获得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博士,是云计算大数据、大规模分布式系统和数据库等领域的国际级权威学者。就职于微软期间,他带领团队研发了支撑着微软必应搜索,Office 和Windows 等产品的高性能大数据计算平台。

而此前,一众甲骨文高管已经加入阿里云,如原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技术总经理喻思成、原产品战略部高级总监刘松,原北亚区招聘总监杨姝等。

风起于青萍之末。5年后,甲骨文宣布,裁撤中国研究中心。曾经,这家传统IT厂商傲慢至极,在中国市场攫取了巨额利润。

是阿里为代表的中国公司主动发起技术新长征,翻山越岭,终于扬眉吐气。

 10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1935年11月6日。在陕北甘泉县象鼻子湾村的漫天大雪中,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雪地讲话”,鼓舞全军。

顿挫两载,iDST在各条战线开花结果,是时候重拾河山了。

2016年3月,AlphaGo横空出世,用几盘棋虏获了媒体,昔日小众的AI就此进入大众视野。人工智能迎来第三波浪潮。

已有多名人工智能大咖坐镇的阿里绷不住了。

2017年3月,黄龙体育场,首届阿里技术大会上, 阿里推出NASA计划。

NASA,美国宇航局的简称,代表了最顶尖的科技实力和探索勇气。

阿里如此命名,野心彰显。这项计划由马云提出,面向未来20年组建强大的独立研发部门,建立新的机制体制,为服务近20亿人的新经济体储备核心科技。

阿里CTO张建锋特意强调,“阿里巴巴的商业太成功了,所以掩盖了阿里巴巴在技术上的光芒”。

可是外界没有义务来拨开笼罩在阿里技术之上的迷雾。

也是2017年3月,在阿里组织部大会上,漆远和前CTO王坚坐在一起。王坚告诉他,iDST又回来了,张建锋要把此前拆分到各个业务部门的研究院重新拼装起来,要让外界意识到阿里在技术上也有很强的竞争力。

iDST从阿里云重新归属到集团,金榕被任命为新负责人,他的使命是确保阿里未来数十年的技术领先地位。


11

iDST是阿里通过AI技术推动NASA计划落地的核心团队,通过阿里云向各行业输出技术及服务能力。

阿里组织文化的一大特点:定战略、拉架构、找对人。

为实现NASA计划,阿里在全球招募顶尖科研人才。任小枫第一个飞到碗里来。

他是浙大混合班1993级毕业生。混合班是浙大在1984年创办的教改试点班,在入学新生中选拔5%优秀工科学生,“混合”在一起破格培养。该班杰出校友众多,比如现任浙大校长吴朝晖,拼多多创始人黄峥。

任小枫2006年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进入芝加哥丰田汽车研究院,2008年以研究科学家的身份进入英特尔西雅图实验室工作,2013年加入亚马逊,担任亚马逊资深主任科学家,并成为Amazon Go项目负责人。

在亚马逊,资深主任科学家的层级仅次于Distinguished Scientist,可阿里约任小枫来杭州面谈后,他毫不犹豫地跳槽了。

这些年,在阿里的带动下,杭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让身为杭州人的任小枫感触良深,他妻子就常上淘宝购买国内的特产。“我一直在关注阿里巴巴,真的很了不起。”

阿里NASA计划让任小枫非常感兴趣。“阿里和亚马逊也有比较像的地方,比如做很多东西,注重实际。不同的是,美国人做事规章制度流程比较多,阿里则更重视人的交流,感觉接触到的人,更加亲近。”

2017年6月,任小枫加盟阿里,担任iDST副院长和首席科学家。他将iDST称为“阿里巴巴实现NASA计划的先锋”。

12

NASA计划推进半年后,阿里再放大招,达摩院成立。

云计算本质是计算能力。在达摩院首批公布的研究领域中,量子计算排在第一位。

早在2013年,阿里就开始研究量子通信。2015年,阿里云与中科院成立量子计算实验室,这是中国首个大力投入量子信息科学的科技公司。

中科大的潘建伟院士国内量子计算第一人。有心者会发现,那两年常有马云与潘建伟的合影流出。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人如此亲密,显然有“阳谋”。

2017 年5 月,阿里量子计算实验室与中科大、浙大、中科院物理所等机构协同研发了世界上第一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

传统计算机只能按照时间顺序一个个地解决问题,而量子计算机却可以同时解决多个问题。

20多年前,潘建伟说自己有生之年里量子计算不可能成为现实。但是20年后,他改变了看法:“这个革命正在到来、正在发生,而且它发展的进程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得多。”

阿里推出量子计算平台,目标却并非研发,而是量子计算的产业化,开始寻觅业界大牛。

潘建伟推荐了一位世界级量子科学家。

施尧耘,1997年本科毕业于北大,后赴普林斯顿大学攻读计算机博士,师从姚期智,毕业后去密西根大学安娜堡分校任教,并拿到终身教职。

2017年初,阿里招揽施尧耘,他很坚决地回了一个NO。原因很简单,“因为我在学界很快乐。特别是最近几年,感觉攀上了自己学术生涯的一个新的高峰。”

但半年后,施尧耘改变了主意。“是一个问题让我自己说服了自己。”

阿里的人问他:“如果阿里要做量子计算,有哪些环节,有哪些步骤?”

此前,施尧耘更多是沉醉在学术层面,没有深入思考落地应用这样的全局性问题。“过去20年我一直在做理论研究,可以说是纸上谈兵、甚至是吹牛了二十年。特别是在写研究经费申请的时候,总是说量子计算机一旦实现了就不得了了。就像写科幻小说一样。我意识到如果下一阶段如果能为量子计算的落地做出贡献,加上20年的理论工作,我会对自己的选择感到满意。”

阿里云不仅支撑量子技术的研究,也是未来量子应用的输出渠道。这种被吸引的快感像是做研究的人在闷头苦干之后欣喜的顿悟。

2017年9月,阿里云宣布施尧耘入职阿里,担任阿里云量子技术首席科学家,并负责阿里云量子计算实验室。

冥冥中历史真有轮回。他跟姚期智念博士时,有一天给研究生同学们群发邮件,说姚教授去创业开公司了,钱多,缺人,迫切要招量子体系结构、量子编程语言、量子编译等方向的人。很快就收到许多恭喜,并求推荐。

其实,那天是4月1日,他跟大家开了一个愚人节玩笑。没曾想,20年后,阿里帮他把笑话变成真了,他也开始搜集人才。

2018年1月,两次理论计算机最高奖哥德尔奖(Gdel Prize)得主、匈牙利裔美国计算机科学家马里奥·塞格德入职达摩院,进驻位于西雅图的阿里云量子实验室 。

13

达摩院设立了机器智能、数据计算、机器人、金融科技和X等研究方向,即“4+X”研究领域。

达摩院招人的信条就是找到各个领域的大牛,然后再以大牛招揽小牛。

李飞飞就是大牛。

美国学界有两个李飞飞,一男一女,都是大牛。

李飞飞(男),犹他大学计算机系终身教授,曾获ACM、IEEE、Visa、Google、HP等多个奖项。

李飞飞(女),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人工智能领域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

2018年,他们都很忙。

5月,李飞飞(男)离开学界,加入阿里,成为数据库团队负责人,并兼任达摩院数据库首席科学家。

9月,李飞飞(女)离开业界,辞去谷歌云AI负责人,重回斯坦福大学任教。

在此多说几句。

中国人工智能热,李飞飞(女)功不可没。2017年年底,她牵头的谷歌AI中国中心在北京成立。因为她的华裔身份以及学术咖位,被国内媒体追捧,一时人人都在谈AI,这倒遂了她加入谷歌的愿景:让AI平民化,人人可用。

可惜现实很骨感。

吴恩达,李飞飞(女)在斯坦福大学的同事,同为华裔,也是人工智能领域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曾创建了谷歌的Brain AI研究部门,专注于深度学习。2014年加入百度,担任首席科学家,领导百度研究院,招兵买马,气焰喧天。

尴尬的是,在人工智能领域,百度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两年内,余凯、吴韧、倪凯、顾嘉唯等技术大牛相继离开,2017年,吴恩达也黯然离职。

李飞飞(女)跟谷歌的蜜月期仅维系了两年。她离职前说,这段经历是学术界和工业界的人才互动和思想交流,此后重心转回学术界。

这是客气话。究其根本,还是水土不服。科学家与商业公司的融合还真是一道难题,中外皆然。

那么,李飞飞(男)在阿里又会有什么样的遭遇呢?

他接受阿里offer的理由很直接,阿里业务场景丰富,是一个天然的数据库的圣地,能支持各种业务练兵,做最牛的技术,同时又能商业化产业化。

入职后,李飞飞(男)带领团队投入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库系统研发当中。

阿里数据库经历过三个阶段:商用、开源、自研。

起初阿里用的是商用数据库来自IBM

DB2和甲骨文,伴随电商业务高速发展,成本迅速飙升;“双11”诞生后,阿里开始大规模使用开源数据库,利用中间件的形式来做分布分表;到了云时代,阿里云发展迅猛,内部自研云原生数据库,POLARDB就问世了,它采用存储和计算分离的架构,所有计算节点共享一份数据。

依靠POLARDB,阿里扛住了“双11”122倍的数据洪峰。

正在浙江乌镇举办的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刚公布了15项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 其中就有POLARDB数据库。

14

达摩院成立当天,马云说,“解决社会问题”是阿里始终贯彻的技术研发逻辑,阿里已经不是一家普通的商业公司,要成为一家技术驱动、技术和商业完美结合的公司。

在阿里,达摩院并不是一个纯研究部门,它和业务及商业紧密相连,既有学术思维,也有商业思维。

平头哥就是这两种思维的典型产物。

2018年9月19日,阿里在杭州云栖大会上宣布,成立一家芯片自研开发的全资子公司,取名“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

平头哥为阿里此前收购的中天微系统有限公司和达摩院自研芯片业务整合而成的一家芯片公司。它不卖芯片,要做普惠芯片。

就像达摩院一样,平头哥这个名字也是马云想出来的,并坚持要用。

马云名片上的头衔很多,其中有一个是前缀是大自然保护协会,他常去非洲大草原。在那里,有一种神奇的小动物,属于獾科,身体小,但战斗力惊人,不服就干,狮子和老虎都怕。

因为头顶有一撮白毛,这种蜜獾有个别名“平头哥“。马云坚持给旗下的半导体公司取这名,真是用心良苦。

不过,作为半导体公司,平头哥如蜜獾本尊,不干则已,一干就是三。

2019年7月,平头哥发布了RISC-V处理器:玄铁910;8月,发布AIoT芯片平台:无剑;9月,发布阿里第一颗AI芯片:含光800。

此后,每个芯片开发者,都可以在“平头哥超市”中选其所用,然后功能化组合,最终快速实现目标。

15

在金庸小说里,达摩院是武学殿堂,由高深莫测的扫地僧守护。

2019年年初,阿里达摩院对外公布了十三位“扫地僧”,他们分别是:

智能研究领域:金榕、鄢志杰、任小枫、司罗、华先胜

数据计算领域:元尊、周靖人、李飞飞

无人车领域:王刚

金融科技领域:蒋国飞、漆远、张辉

X研究领域:施尧耘

可达摩院官网更新的速度赶不上现实的变化。很快,一位新“扫地僧”又远渡重洋而来。

他就是贾扬清。

只要是写代码的,没有人不知道此君。

在大神云集的硅谷,这个祖籍浙江上虞的小伙一个人创造了两大世界级成就:AI深度学习领域两大著名框架Caffe和TensorFlow的核心作者都是他。

Caffe是史上第一个通用深度学习框架,也是目前全球使用最广的深度学习框架之一。

至于TensorFlow, AlphaGo背后的支撑就是它。

而鼓捣出这两个框架时,贾扬清还不到30岁,他本科清华,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拿到计算机博士,随后去了谷歌和脸书。

跟一般刻板的程序猿不同,贾扬清在社交平台上非常活跃。2017年,他还是脸书的AI架构总监,一次峰会后,有媒体问他是否考虑回国工作时,他笑称,“这是一个很trick的问题。” 两年后,他给出了答案。

2019年3月,达摩院宣布,贾扬清正式加入阿里,担任技术副总裁。

AI框架领域目前还没有出自中国的权威产品,被内部称为“阿里计算平台掌门人”的贾扬清或许可以带领团队有所突破。

16

阿里原来有一句土话:“一群平凡的人在一起做非凡的事。”后来改成:“一群非凡的人在一起做非凡的事。”

估计达摩院的“扫地僧”们看到了,心中暗忖,这才对嘛。

2019年9月,达摩院公布了成立两年来的成绩单:拥有20 多位知名大学教授,近10 位IEEE FELLOW;AI团队在国际顶级赛事上斩获40多项第一,近400篇论文入选国际顶会,并落地了包括遥感影像分析、违禁物品X光检测、工业质检等在内的多种行业AI。

行业观察家林军老师有这么一段话:

科学家是鱼,前沿研究是水,前沿研究得到落地才能汇集大江大河。如今的阿里不仅形成了一个让科学家们如鱼得水的外部环境,更给了这些科学家们翻江倒海、成就功名的机遇。

从iDST到达摩院,阿里有过摇摆和踟躇,但远大目标始终清晰,不断地请科学家进场,终于蔚然成风,引得各路人才孔雀东南飞。

今日说来,云淡风轻,可当日掌舵者的魄力实难想象。

这两天,一段旧视频又在网上流传。

2016年中国绿公司年会上,彼时风头正劲的贾跃亭在台上侃侃而谈。

台下的马云提问: “前几天有人跟我说,你在深圳互联网大会上说,BAT垄断了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创业资源,使得大家没法混了,那么问题是,假设我们换一下,你是BAT中的一家,你觉得该怎么做比较好?”

贾跃亭微微一笑,自信满满的回答:“这些都不重要,因为是不断变化的,每一个时代变迁的同时,都会诞生全新的,更伟大的企业,所以如何能够突破上一代企业的封锁,或者是大山,其实只需要一件事情,判断下一个时代到底是什么,而不是在它们的延长线上去做创新,更不是依赖BAT强大的资源。“

说的多漂亮呀。

3年后,卸任的马云荣获福布斯终身成就奖,而贾跃亭宣布在美国申请个人破产重组,彻底成为老赖。

判断一个人靠不靠谱,不要听TA怎么说,要看TA怎么做。

参考资料

《向技术的长征》,李翔商业内参

《量子计算大牛施尧耘谈加入阿里云:一开始我是拒绝的》,虎嗅

《两年网罗13位扫地僧,阿里达摩院最新架构完整曝光》,量子位

《贾扬清加入阿里巴巴后,能否诞生出他的第三个世界级杰作?》,华商韬略

《AI何以孔雀东南飞》,左林右狸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