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时代交通枢纽经济的发展新机

要素流通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关键,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互联互通是保障要素流通的前提,是提升大湾区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围绕交通基础设施与枢纽的建设布局相继出台,强化了交通枢纽的建设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本文将阐述不同枢纽经济的发展特色,解读交通枢纽转变为经济中枢的内在逻辑,探寻未来交通基础设施的推进建设对大湾区城市发展带来的变革与新机遇。

一、枢纽经济的类型解读

枢纽经济是以交通枢纽平台为硬件载体,以聚流和辐射为特征,以优化经济要素时空配置为手段,对客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进行支配,重塑产业空间分工体系,全面提升城市能级的经济发展模式。围绕机场、港口、高铁站点、轨交四种交通运输形式,发展形成“三区一圈”为主体的枢纽经济类型。

01

空港经济区

500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时空压缩”越来越凸显空港枢纽与信息港作为“区域门户”乃至“全球门户”的地位。随着航空运输在整个交通运输中地位的不断改变,空港地区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功能也在不断地演变。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航空港——空港产业区——空港新城。

500

临空产业是引领空港新城发展的核心引擎。

基于空港新城先期阶段开发基础较差、大多地处城乡结合部。尽管将会有新体育中心和医疗中心的构建,但是难以吸引人流支撑空港新城跨越新城发展的人口门槛,因而带动空港新城崛起的重担将落在临空产业区上。

按照国内外空港发展经验,大都市新机场的建设将会首先带动大量的临空制造业、临空服务在空港地区集聚,吸引大量的就业人口的集聚,支撑新城跨越人口门槛和产业门槛。另一方面临空相关的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必然带动商贸、物流、研发、会展会议旅游等相关行业发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型服务业的发展,最终带动整个新城的整体繁荣。

02

高港经济区

500

中国已经进入高铁崛起的时代,在城镇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高铁新城作为高港经济效应催生的发展载体,是提振区域经济发展、辅助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推手。

然而狂热的高铁新城建设浪潮中,加速了房产的泡沫和鬼城的产生,显现诸多问题:开发标准与城市能级不符:粗放式发展,规划范围广及建设投资大,远超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实际的财政支持能力;虹吸效应远大于溢出效益:对于欠发达地区,高铁拉近了他们与大都市的时空距离,加速了劳动力的流失,形成明显的虹吸效应;定位不当导致同质化竞争:高铁沿线新城发展定位不准,大多以高铁商务及生活居住为功能主导,发展雷同,与沿线的新城形成同质化竞争;城市人口及产业支撑不足:新城发展的核心要素是人口与产业。新城建设未能与当地产业有效结合,导致产业内生动力不足;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完善:基于枢纽站点的建设选址普遍偏离原有的老城区域,医疗、教育、生活服务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匮乏,成为制约高铁新城建设的客观因素。

因而各地尤其中小城市在高铁新城的规划建设上,应该趋于客观理性,大势把握重新审视高铁新城建设的必要性、合理性,借助第三方咨询的力量,重新定位找魂科学合理规划建设。

未来大都市的高铁站场开发趋向于更加集约高效的打造模式, 4超将成为大都市构筑高铁枢纽经济的特色方向。

500

03

海港经济区

500

海港经济是以港口码头为中心,以港口城市和经济腹地为依托、以临港区域为载体,由港航、临港工业、商贸、旅游等相关产业有机组合而成的一种区域经济。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港口经济势不可挡。传统物流工业港变身科技创新港是海港经济未来发展的大趋势。面向国际,大力培育以海洋生物、航海装备智造等为核心的海洋产业,是海港经济腹地发展突破的核心方向。

休闲旅游时代,游艇码头经济以及游轮码头经济作为传统海港经济的分支,未来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也将扮演重要的角色。

04

TOD轨道经济圈

 

500

TOD轨道经济开发是利用快速、大容量的轨道交通线路引导城市扩张方向,通过轨道站点物业上盖及周边土地的混合开发和高效利用,形成用地紧凑、功能均衡、环境宜人的城市生长点,实现土地集约高效发展的城市开发建设模式。TOD在日本、香港和新加坡取得的成熟经验表明,土地与轨道设施协同发展不但将发展轨道交通获取的价值收益反哺轨道交通建设,而且能够重塑城市发展走向。

“TOD产业社区”引领未来tod轨道经济的发展

500

以传统的轨道交通站场为基础配套的1.0模式,演变发展到 “轨道站点+商务办公、购物、居住为主导的物业”,打造城市综合体为代表的2.0模式。未来的tod轨道交通开发趋势通过以轨道物业及周边附属资源的合理规划和深度挖掘,综合开发地铁上盖空间,形成以轨道交通站点为中心,集产业研发、商务办公、生活居住、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文化体验超复合于一体的TOD产业社区。

二、枢纽经济的空间布局

无论以海、铁、空何种交通方式为主导的交通枢纽经济,围绕交通站点进行的产业空间分布,整体都呈现圈层拓展+产城融合的布局模式。

港城一体、站城一体的产城融合发展前提下,围绕圈层模式布局,将由经济活动空间的扩散及产业与交通枢纽的关联度呈现形成核心圈层、拓展圈层、以及辐射圈层的发展结构。

三、枢纽经济的发展趋势

500

单一枢纽向综合枢纽转变

未来多式联运的综合交通枢纽将取代单一交通方式的枢纽。发展载体形式上将不拘泥于临空经济、临港经济和临站经济。集机场、高铁、城际、轨交、码头等重要交通方式交汇融合为一体的综合枢纽经济区将是国家和地区未来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传统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枢纽地区经济增长动力也由传统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围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升级发展,构筑智慧综合交通枢纽,集聚新兴产业打造智能枢纽城市。

服务周边向服务城市群转变

单一交通功能向多元城市功能的拓展和突破,由单纯的客、货流汇聚向人流、货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集聚辐射的转变,随着枢纽辐射范围的扩大,其主导功能也由单纯的服务枢纽周边区域转向大都市区甚至更大的城市群服务,将成为撬动地区发展,优化区域城市空间职能分布的重要支点。

四、探寻大湾区枢纽经济的新机遇

当前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内外兼“修”,逐步强化内外的互联互通,对于重塑湾区城市空间的发展格局有着重大影响,曾经的价值洼地将迎来无限的发展机遇,有了后卫变前锋的可能。如火如荼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将带来产业的聚集效应,催生新的市场掘金宠儿。

随着未来大湾区综合交通规划的推进建设,我们研究认为将产生“一网络、两空港、三片区”为代表的市场掘金热点与区域发展热土。包括轨道交通网衍生的TOD开发市场蓝海、借“机”起飞的两大空港新城,交通廊道打通激活的三大片区。

一 网络:湾区TOD开发网络

轨道上的大湾区将催生千亿级TOD市场

审视大湾区的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轨道交通网络体系逐渐成型,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已经成为当下湾区城市争相发力的着眼点,可以预见,伴随轨道建设于一体的TOD开发将成为市场的热门宠儿。

500

随着房地产进入白银时代,楼市的下半场开启,快周转的传统房企开发模式越来越不受政府待见,拿地越来越困难。湾区各城市也意识到以TOD为核心的土地复合化集约开发对城市格局的积极重塑,是解决大城市病的良好方案,相继出台文件支持引导房企参与轨道上盖的综合开发。

依托大湾区庞大的轨道建设里程,将催生千亿级的tod开发市场规模。大湾区将成为国内城市积极探索TOD开发模式的先锋阵地,尤其是以广深莞佛为代表的tod开发,将成为传统基建商及房企转型开拓掘金的新蓝海。未来谁能抢占制高点,打造中国第一的TOD综合开发运营服务商,我们拭目以待。

两空港之:佛山空港新城

借“机”起飞,一个投资热土即将诞生

珠三角新干线机场位于佛山高明区,是广东省重点打造“5+4”骨干机场之一,与广州白云机场共同形成国际航空枢纽。它的规划建设将填补大湾区西岸国际航空枢纽的空白。

500

根据《佛山高明临空地区战略规划》,初步划定192.3平方公里的临空经济区控制范围。结合佛山高铁西站的融合对接,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构建实现带来巨大的产业集聚效应,这将重塑更优的佛山城市发展格局,为整个佛山快速融入大湾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承东启西的区域交通区位,在未来多式联运交通的构建交织下,空港新城所在的佛山高明片区,将成为未来高端智造产业发展的汇聚地、品质人居的集中地,生态旅游的目的地,成为夯实佛山大湾区智造名城,文旅高地的新极点。

两空港之:宝安空港新城

五维一体的超级交通枢纽联合体,构筑世界级的门户地标

500

宝安空港新城是依托宝安国际机场规划形成的一个临空经济区,地理区位优势明显,执掌南沙、前海两大自贸区要冲,处于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城市圈交汇处。《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中提出构建“一廊十核多节点”的空间布局,宝安空港新城作为十大核心创新平台之一,发展潜力无限。区域规划总面积95平方公里,构筑“两带六区”的总体开发格局,聚集发展以国际会展商贸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海洋新兴产业、临空智造为主导的高端制造产业。

500

位于空港新城的全球会展巨无霸——世界最大的国际会展中心将于今年建成投入运营。届时将成为深圳的超级门户地标,带动空港新城崛起的超级引擎,驱动周边城市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撬动湾区经济腾飞的重要支点。

在交通方面,大空港新城将围绕宝安国家级枢纽机场为核心,集合机场客运码头、国家级机场东高铁站(深茂高铁)、地铁及穗莞深城际、沿江高速及规划在建的深中通道为代表的公路快线,构筑形成集“海、陆、空、地、快”五维交通于一体,内外联动的的超级交通枢纽联合体,助力湾区乃至全球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流通,空港枢纽腹地的投资发展潜力未来可期。

沙井、福永的价值释放呼之欲出。

沙井、福永作为大空港发展的核心腹地,将承接空港新城的利好,未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将在这里深度融合,曾经偏僻落后的城乡结合部将焕发新颜,深圳最具潜力的投资洼地呼之欲出,有望成为继龙华、光明之后又一脱离宝安的发展新区。

三片区之东莞滨海湾新区

承上启下的区位高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东方硅滩

2017年东莞滨海新区规划建设提出,承担着东莞全面对接深圳大空港、前海和广州南沙,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打造为大湾区的经济腾飞的重要抓手,引领东莞未来经济蜕变的重要历史使命。

500

作为未来新区内最核心的交通枢纽设施,滨海湾轨道枢纽站(虎门南站)集高铁、城际、地铁等于一体,将是驱动实现滨海湾新区蜕变的最有力的硬件支撑。深茂铁路、穗莞深城际、中南虎城际、东莞地铁2号线与深圳地铁20号线对接点等在此交汇换乘,结合宝安机场的辐射带动,构筑形成粤港澳大湾区东岸重要的交通枢纽。

凭借承上启下的区位交通优势,以及东莞良好的高新技术创新产业基础,聚集粤港澳高端创新人才,这里具备探索中国特色的“硅滩”模式的发展条件。

 三片区之中山翠亨新区

湾区西岸的桥头堡,承接深圳产业转移的新领地

《纲要》中提出建设包括深中通道等为核心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深中通道未来将成为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东西两岸的黄金通道。中山位于大湾区西岸城市群的中心位置,深中通道的建成将构筑强化中山在大湾区西岸贯通南北、承东启西的区位价值角色。

500

作为深中通道西岸桥头堡的翠亨新区,它的价值优势将被彻底激活,未来将成为中山承接深圳新一轮产业转移发展的先锋阵地,助力中山提升在湾区的综合竞争力。

三片区之粤西地区

大湾区外围最具辐射带动发展的潜力区域

广湛高铁将于年内开工以及深茂铁路江门段的推进建设,未来将使粤西地区融入大湾区两小时交通圈。凭借粤西核心城市湛江、茂名良好的经济产业基础及区位优势,在广东省内,粤西地区将成为大湾区外围,最具辐射带动发展的潜力区域。

500

500

高铁轨道交通的拉通对促进粤西地区承接湾区核心城市的产业转移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投资开发来说,粤西地区有着优良的生态海岸线,依托未来轨道交通的优势,结合湾区庞大的市场消费力,滨海休闲产业的发展将迎来更多的机遇。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