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视奸前任吗?

最近我常常受到一位朋友的“骚扰”:不仅隔三差五就要接收她转发来的前任动态,还要帮她分析一大堆可能性——“你说他这是不是在说我?”“他跟谁一起去玩的?”“他是不是有新欢了?”而伴随这些猜测的,则是她后续很长时间的嫉妒感和抑郁感。

每次聊天之后,她都显得很无力:“明知道看了会不高兴,我为什么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类似这位朋友的情况并不少见。我们在国庆期间做了个调查,有效反馈近2万份,其中有超过90%的人曾视奸过前任(或类似浪漫关系的人)及与ta(们)有关的人。

大家都是出于什么理由视奸的?为什么视奸这么上瘾?想停止视奸,有可能吗?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视奸前任这件事。

500

500

本文中,我们将视奸定义为有频率、习惯性的通过社交网络来浏览别人生活轨迹的行为。视奸前任则是指,人们将视奸的对象限制为前任以及与前任相关的人(例如:ta的家人、朋友、现任等)。通常情况下,在浏览的过程中,我们还会感受到情绪的剧烈波动。

前文中,我们提到,视奸前任的比例高达90%,而视奸持续的时间也比我们想象得更久——调查结果显示,分手的时间越长,视奸持续的时间越长。也就是说,大部分人分手多久就会视奸多久(虽然频率会降低)。有趣的是,具体的分手原因对会否视奸没有影响。

视奸的比例为什么如此之高?这可能是因为视奸的动机五花八门,大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理由这样做。

*为什么要视奸前任?

500

很多人都认为,视奸前任是因为还没有“放下”,这在某种意义上是真的。在我们的调查中,有近半数的人认为,自己视奸前任的主要原因是还在意对方或这段感情(46.44%),除此之外,证明对方还在乎自己(19.22%)、确认有没有复合的可能(15.07%)等原因也占比较高。

萨特曾说:“当接触是不可能的情况下,窥视的欲望就占了上风。

对于这些“放不下”的人们来说,视奸就像是一种秘密的、自我满足的精神接触。通过不停地视奸前任,我们得知对方生活的近况、了解对方每一点的变化,并会由此得到一种“跨越时间和空间,我仍在你的生活里占有一席之地”的感觉。

然而,如果说所有视奸的人都是没放下的,也并不准确。下面是另外一些较为普遍的视奸动机。

1. 重新获得掌控感

我们从调查中发现,以下几种情况中的人们,视奸的频率更高。

• 被动分手的人

• 认为分手是对方的错(或者双方都有错)的人

• 现在更想要在一起的人

• 分手后痛苦程度更高的人

这可能是因为,在以上几种情况中,我们面对上一段感情是更加失控的。通过视奸,我们无需交换关于自己的任何信息,就可以掌控对方的部分信息。在这种信息不对等的影响下,我们会感到自己找回了一部分的控制力。

不仅如此,我们还可能在视奸的过程中,无意识地寻找可以提升自己主动性的“突破口”,例如:用对方来刺激自己更加上进,等等。这些行动的根本动机,同样是重获对生活的掌控。

500

2. 寻求释怀

当我们受到外界的负面刺激、甚至受到世界观的冲击时,往往会感到心里不平衡——“渣男/女伤害了我,ta凭什么还能过得好?”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像被卡在“过去”的一道坎,把自己钉在了“受害者”的席位上。而视奸的真正目的,是寻求释怀。

Ta才是错的那一个吧?我当时是不是眼瞎了?Ta后来是不是也过得不好?……带着这些设问,我们从前任社交 账号中寻找印证我们想象的答案, 希望通过看到对方“悔悟”或是“受到报应”,调整内心失衡的天平,对这段过往释怀。

3. 延续自我的“存在感”

在刚刚离开一段亲密关系后,很多人会产生“我不再是我了”的感觉。这是因为,我们丧失了作为“某人伴侣”的重要身份。身份感受到威胁,甚至会对我们的存在感产生冲击。此时,我们要重新独立起来、建立新的身份感。而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一个过渡性客体(transitional object)。

就像在长大的过程中,当我们意识到“我与母亲并非一体”时,我们会感到深刻的焦虑。此时,我们常常需要一个娃娃或一条毯子来陪伴我们。这里的娃娃或毯子,象征着我们与母亲之间微弱的联系(bond),它会在困难时期给我们带来稳定和安全感。最终,我们可以感受到“虽然我与这个人并非一体,但我依然存在、并独立存在着”

分手以后,我们意识到自己与前任“并非一体”了。而将存在感从对前任的依赖上抽取出来,却并非一日一夜之功。此时,前任的消息就像是小时候的“毯子”——在这个过渡的过程中,它让我们依然拥有和这个人的微弱联系,使我们在存在感受到威胁的时候,可以向回看“充充电”,获得继续前行的力量。

在本次调研中,另有高达7.47%的人选择了“其他”。而ta们之中的大部分人,都在留言中向我们表示自己视奸仅是出于好奇。在访谈其中一些人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个选项的内涵十分复杂。

Ta们之中的一部分人,真的是出于好奇:虽然现在生活得很幸福,但前任毕竟是自己曾经产生过深刻联结的人,无法做朋友,只能通过视奸的方式来关心对方。这些人通常视奸的频率较低、也几乎不会在过程中产生情感波动。但另外还有一部分人,可能自己都尚未意识到,对前任生活好奇的背后还隐藏着上述深层的动机。

500

500

无论你是出于哪种原因开始“视奸”的,有很大可能,你会在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怪圈: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自动点开前任的微信、微博、Instagram.....然后就停不下来了;先是翻过ta几年内公开的全部posts(对方删了哪一条你可能比ta自己都清楚),接着,再链接到ta的家人、现任、甚至现任的朋友的账号。

更夸张的是,就像文章开头的那个朋友一样,每经历一次这个怪圈,你的负面情绪都要很久才能恢复过来。这种痛苦严重影响到了你的个人生活,但即使这样,你也无法放弃这种行为。

我们询问了大家“看望”前任的频率,有超过半数的人每月至少会去“看望”一次前任的社交账号。自尊水平低、情绪化程度高的人,视奸频率更高。

500

   

视奸停不下来,是因为它的本质其实是一种瘾症。心理学家Guy Winch认为,视奸上瘾,是由于大脑在欺骗我们(Winch, 2018)。

关于大脑的研究指出,脱离一段爱情所启动的大脑机制,和成瘾者要脱离可卡因或鸦片这类物质是一样的。在亲密关系语境中,我们的“瘾”就是“和前任在一起”,但它已经无法延续了,因此,大脑便选择用视奸来当作止痛药,感觉对方依然在我们的生活中,暂时缓解痛苦。

但最终,我们的“瘾”会越来越重,痛苦越来越深,止痛的“门槛”也越来越高。结果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反而更深地陷入了求而不得的痛苦之中。

Winch提出,大脑主要会通过两种方式欺骗我们,令我们的视奸行为变得难以停止:

1. 找出“真相”式欺骗:“真正的分手原因到底是什么?

研究显示,清楚了解为什么关系会结束,对于我们能否放开过去是很重要的。

我们的大脑告诉我们,失恋与心碎带给我们的痛苦程度是戏剧性的,造成这种痛苦的原因也应该是戏剧性的。而事实上,分手的原因可能十分平淡,甚至,感情破裂可能根本就没有某个特定的“真实理由”。因此,我们试图通过视奸来找到“真相”,却总是徒劳无功。

最初驱使我们去视奸的深层动机一直无法被满足。由此, 我们陷入无止境的“原因追寻”,在视奸的行为中难以自拔。就像是在操控一台永远不会成功的抓娃娃机,越是想去抓住什么,越是得不到;越是得不到,越不舍得停下。

500

2. 理想化式欺骗:“你失去了最好的可能!

在我们分手之后,另外一种常见的倾向,就是会理想化那个让我们心碎的人。看到对方社交网络上似是而非的posts,大脑让我们只能看到ta新生活中最美好的那一面、也只能想到ta身上那些曾吸引你的、闪闪发光的优点。

而这让我们误以为,自己已经失去了生命中那个“最好的可能”,从而更不愿意走出对过去的眷恋,只能不断依靠视奸行为与对方保持“接触”。

*视奸成瘾,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绝大多数情况下,视奸前任会带给我们消极的影响。事实上,我们的调查显示,45.05%的受访者认为视奸对于走出一段过去的恋情几乎没有帮助,只有2.88%的人认为非常有帮助。

视奸会带给我们的其它消极影响,还包括:浪费大量时间精力(31.48%)、情绪更加不好(31.21%)、以及引发与自己现任的矛盾(4.40%)等。

500

从更加长远的角度来看,视奸前任可能带给我们更多负面影响,

例如:

• 陷入抑郁情绪

视奸对我们最直观的负面影响,就是令我们在每一次视奸过后陷入抑郁情绪。如果视奸的频率过高,抑郁情绪的发生也会更加频繁,长此以往,甚至会对我们的整体生活状态造成改变。

• 无法前进

除此之外,视奸还令我们沉浸在上一段感情中——从未真正离开过。有研究证明,这会直接导致我们在感情和生活上都无法move on(Marshall, 2012)。无论时间过去多久,你的情伤都难以得到修复,甚至会越来越严重。

• 失去对生活的主动性

视奸对我们最深远的影响,则是令我们失去对生活的主动性。由于时常沉湎于过去、无法改变从前,也无法向未来前进,我们会感觉自己坐在生活“受害者”的席位上,动弹不得。久而久之,我们习惯了这种“无助感”,并失去主动管理生活的动力和兴趣。

500

500

既然视奸是一种瘾症,那么,我们要如何做,才能对抗它呢?

你可以试着参考以下步骤:

1. 制定一个替换行为

当我们感到无聊的时候,“手滑”去刷一下前任的微博是如此方便。这份便利令本来就很困难的“戒瘾”行动变得更加困难了。因此,为了在无聊的时候有其它事做,我们可以事先为自己有意识地培养一些有益的替换行为。

例如:去运动、去学习、甚至是去看电视。当你又一次控制不住自己的手时,告诉自己,推迟一下,晚点再看,现在先去运动。

慢慢地,你会发现,自己推迟视奸的时间越来越久,也越来越少地想起去“看望”前任。

2. 用“结束”作为武器,来抵抗瘾

这个结束,即是指我们要有意识地识别出大脑的欺骗,从心理上接受这段感情已经结束的事实。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明确的是:没有任何分手解释会令你感到满意。爱或不爱,聚散离合,都并不一定非要有个理由。因此,不要再被大脑欺骗着去怀念从前、寻找原因。就接受你所得到的那个原因(甚至自己编出一个分手的理由),然后为这件事画上一个句点。

接着,把这个句点作为武器,去抵抗你的瘾。当你下一次感受到冲动,想要搜索前任、分析原因的时候,放下这个借口。告诉自己,这只是来自大脑的骗局,上段感情已经结束了,原因就是这个,你也不需要再去回忆它了。

3. 制作缺点清单

前文中,我们还提到,大脑会通过“理想化”,令我们感到自己失去了那个“最好的可能”。而想要平衡这种理想化的倾向,我们需要“反向操作”。

例如:你可以试着在手机上制作一个缺点清单,将上段感情中不开心的部分记录下来(例如:你们的争吵、ta对你的欺骗、ta的坏习惯等)。当你意识到自己又在怀旧、又在理想化那一段感情或是人的时候,停下来,拿出手机读一遍清单。

其实,无论分手的过程怎么样,也无论过去是美好还是痛苦,当我们分手的时候,我们都被迫要面临分离与失去。想起某个前任、偶尔想知道ta最近生活怎么样了,都是正常的。我们也可能做到,在想起生命中曾失去的人时,依然继续幸福地过自己的生活。

然而,视奸前任的社交网络,到底是否已经变成了一种瘾,这个瘾又是否为你的生活带来了困扰和压力,这些问题的答案只有你自己才会清楚。

愿我们都可以平稳地走出每一段分手,并充满希望地拥抱新的生活。

500

Reference

Marshall,
T. C. (2012). Facebook surveillance of former romantic partners:
Associations with postbreakup recovery and personal growth.
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 15(10), 521-526.

Tong,
S. T. (2013). Facebook use during relationship termination: Uncertainty
reduction and surveillance. 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 16(11), 788-793.

Winch, G. (2018). How to fix a broken heart [Video file]. 

Winnicott,
D. W. (1953). "Transitional objects and transitional phenomena – a
study of the first not-me possess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 34, 89–97.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