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大家不知道,重庆大学博物馆的藏品是用量子鉴定过的……

500

重庆大学博物馆这事儿,可能喜欢吃瓜的群众都知道了。

简单概括:就是重庆大学新建了一所博物馆,里头哗啦啦放了很多古代展品,从秦汉到明清无所不包。

500

那么厉害的博物馆,放在一所高校,当然是很增光添彩的事情。我这种平时写教育话题比较多的,也想实地探访,赞美一番。

有位叫“江上”的收藏爱好者就去了。结果在门口就有点不开心:因为安保人员无论如何不肯让他拍照

这事情就很蹊跷。我跑到上海博物馆、跑到故宫博物院,哪怕跑到大英博物馆,都没有这种“贴身警示”,最多是不许开闪光灯。

江上那里忍得住。于是就想尽办法拍照。这一拍不要紧,拍出了一个崭新的中国文物史:

500

江上觉得,这都是什么神奇世界啊,太有意思了,赶紧写篇文章给大家看看。

后来事情就闹得很大。很快就有媒体扒出了藏品的捐赠人,捐赠人与馆长的关系,馆长与学校的关系,机构与公司的关系……还有赶快撇清关系的。例如有位参评专家就表示,“我只是来看看”。

总而言之,在这种关系下,你还要说“对部分藏品存在鉴定疏失”是没人信的。大家一摸,就知道水有多深。为什么在宣传时不叫陈列馆、教具展示馆,非要叫博物馆,非要说是文物,这里头的门道大家一定猜得到。

重庆大学博物馆赶紧宣布闭馆,校方成立工作组核查。重庆市文物局随之表示,重庆大学博物馆没有报备审批,也介入调查。因为根据规定,对符合设立条件的民办博物馆,要按照《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博物馆管理办法》,及时审核和给予登记注册。

但故事到这里,只是好玩的一部分。

这个星期的很多事情,一半好玩在事件本身,一半好玩在怎么洗上。有时候你也搞不懂这帮后续发言的,是真的帮忙,还是不嫌事大。

例如量子波动速读的朋友,依然在坚持不懈地展示自己的超能力;

500

信源来自格十三

再例如,某一个知名城市的官方发布,城里出事儿了半天不吭气,大家吭气了他就气呼呼地喊,你们不等我吭气,是假慈悲是自嗨;

而重庆大学博物馆这事儿,也有一帮声援的。好玩到什么程度呢?我们来看一看:

500

这个表达体系,气势磅礴,力透纸背。

但有一点我想不通:“作为全国收藏家、文物保护者的史海遗珍公众号”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倒不是纠结“收藏家”这个名号。你说一个人,成为收藏家和保护者还说得通,一个公众号怎么个成法?如果公众号也能成为收藏家,那一辆车是不是就可以成为旅行家了?

我还在想,这是不是一种拟人手法?

这个表达就很破局。我们再往下看:

500

外国资本也太闲了吧?这种攻击对他们有什么好处啊?凡事都要讲个动机啊对不对?

就算有媒体在文章中提到了捐赠人的名字,那跟他的老祖宗有什么关系?写作者又不姓吴,过年也不领压岁钱啊?人家说是假的,你就证明是真的,拿文献拿来源拿鉴定啊,说“你没见过的就是假的”,这也不算推论啊。

我自己捏一个烟灰缸,说这是汉代,你说不信,我说这烟灰缸你以前见过没,你说没见过,我说那就是汉代的——这逻辑也不对啊。

我们再往下看。更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

500

同志们!量子又来了!让我们热烈鼓掌!!

简单说,就是拿这个仪器对着物品一照,就能够知道它什么年代什么材质是真是假了!什么文物鉴定师同位素测定法文献推论法统统可以作古。

至于它用到的是量子物理的哪个理论,和“量子波动速读”一样,都是未解之谜。主要是“亚米毫波”“能量守恒”“核磁共振”“时空隧道”之类的妙词。

我们来学习一下它高大上的宣传片:

以及它特别有仪式感的鉴定方式:

太神奇了。毕竟量子理论一直在强调量子的不稳定性,还有个原理叫“海森堡测不准原理”。没想到它还能测准。

难怪视频里的老先生说,“颠覆现有的物理和化学理论”。

至于它到底有没有用——早在2017年,《光明日报》和《科技日报》的记者就认认真真地调查了一遍:

500

当然,结果和“量子速读”也差不多。今年3月,量子鉴定还看出了一份王羲之的“真迹”,大家有兴趣可以查一查。

网上有一些反驳,话术也很有意思:

500

怎么说呢?其实骗子无疆域,傻子无国界。咱不能想当然地以为只有中国才有傻子。这是很不正确的想法。

能接触到的“专家”,主要是区域销售总代理;各种证书,发布主体都很难搜;那一百多个专利,在知识产权局官网上依然查询不到;这个量子仪器,都两年了,全世界都没跟上“潮流”……

500

“量子+文物”的复合搜索结果

这当然很奇怪。宣传片虽然很高大上,但总感觉不太量子。或者一观察就坍缩了。

复习一下:用科学仪器鉴定文物有几个要素——测量的理论依据、原理、参数有详细说明;测量的数据和结果经过可溯源样品和标准样品验证;测量结果有合理解释。

再复习一下:目前国家职能部门没有授权一家单位对民间进行文物科学鉴定。文博界、考古界和科技考古界认可的科学测试方法只有碳14、热释光和化学成分分析法。

这样说吧。本来人家只是一个可能出了点问题的博物馆,结果你这么一洗,洗出了一个量子鉴定博物馆。本来量子鉴定这个行业可以在民间闷头赚赚钱,结果非要站在公众面前被审视;本来你们可以在自己的量子学里尽情遨游,结果非要让大家都相信营销话术就是量子学……

不管是企业信息、还是专利信息,查核起来都不难的。不是网上发篇稿子,人民大会堂里租个场地开个发布会就能盖住的。偷偷摸摸的事非要大鸣大放,非但救不了重庆大学博物馆,自己也会陷入尴尬。

这个社会上总是有一些“灰色产业”。说管吧,危害可能不大,覆盖范围也有限,也许也解决了一些就业和税收问题。就那个圈子相信,内部循环,像个小宗教,不要别人一质疑就跳起来骂,也行。

但毛病就在于,时间一长,你真不管,他们就觉得自己可白了,是可以做大做强的,非但要站在阳光下,还要把别的花花草草都踢开。自己都相信自己引领全球了。觉得自己就是电,就是光,就是唯一的神话。

非要办赛事的量子速读是一个,到处看字画的量子鉴定是一个,要大张旗鼓办博物馆的也是一个。至于什么理论基础、审批流程、资质查核,都被自己膨胀掉了。

这就是作。

最后说段心里话:

站在博物馆和什么遗珍的角度,这事儿的第一责任人,就是现场安防。既然大家都意识到“拍照容易出事儿”,我们的文物“不怕量子波但怕照相机”,那就要坚决执行。在一开始,大家就要意识到,对这样一所“不许拍照”的博物馆,光靠保安盯是不够的。要安检、要搜身、要没收手机,有必要的情况下要强制裸体参观。

理由就是我们“要实现人与历史的大和谐”嘛

全部专栏